嗨玩手游网

预言秘书《推背图》第八象:辛未,万里悲鸣身先逝

序:上节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高清手抄第七象,本篇小编给大家呈现第八象高清图供大家讨论,也和大家聊下我对预言奇书的理解及背后的故事,让大家对推演占卜之术有些了解,从而趋利避凶。《推背图》以六十象讨论了六十个卦、象和爻的循环,向我们展示了五十八个具体的历史场景。开头和最后象则效法天地乾坤之意,讨论历史的真谛、始终。这五十八个卦、象和爻的循环贯穿了自唐后的整个人类历史,能够解释各个历史阶段的运动变化,诠释历史的内在规律。

书图

第八象,辛未

原文:

此人不久又分张,

却缘天使作颠狂。

九州鼎沸愁无主,

十道兴兵共灭亡。

解读:

此象指的是,在唐末,天下大乱,九州无主,各路势力仇杀中一直和朱温对抗的李可用,后被追谥为武皇帝。

小编有话说:说起这位武皇帝,可能大家会想到他的义子十三太保,好家伙,给人一种黑社会的感觉,现在很多中小学生一团团的聚在一起都爱起这种中二的名字,这里小编还是和大家说一说李克用的一生。

李克用少年成名,在十三岁时已箭术高超,曾一箭而射中两只空中飞翔野鸭,而让见着叹为观止,随军出征,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军中视他为“飞虎子”。

唐末黄巢起义,天下纷争骤起,民不聊生,李克用善用兵在石堤谷击败黄巢军将领黄邺。三月,在良田坡击败赵璋、 尚让,起义军横尸三十里。这时,各地军队都来到长安,在渭桥与黄巢军大战,黄巢军败退入城,李克用乘胜追击,从光泰门进城,与起义军战于望春宫升阳殿,黄巢军败退,向南逃到蓝田。长安被唐朝收复,李克用军功居首。

光启元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伪造诏书离间李克用和朱温,八次上表请求讨伐朱温,唐僖宗不同意,李克用非常愤怒,出兵相助王重荣,攻打长安,到处纵火、掠夺,其势威震唐廷。

天复四年(904年),梁王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至洛阳,改年号为天祐。李克用认为唐天子迁都洛阳是梁王朱温挟持之下的举动,并非天子自愿,天祐不能算作正统的唐朝年号,拒绝使用。于是依旧使用天复年号,同时也展开了与朱温的鏖战,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冬,李克用得重病,征战一生的李克用,已走到人生的镜头,临终时,将三支箭交给李存勖,说道:“第一支箭要你讨伐刘仁恭,你不先攻下幽州,黄河以南就不能拿下;第二支箭要你打败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握手结盟,结为兄弟,曾发誓说一起光复大唐江山,现在却背信弃义依附贼党,你必须要讨伐他;第三支箭要消灭朱温。你能完成我这三个愿望,我死而无憾了,说完后便溘然长逝。

至此在唐末动荡中与朱温纠缠半生,一代枭雄略带些遗憾的离去了,可谓万里悲鸣身先逝。

91年的羊是什么命,路旁土命和什么命最配

1991年为辛未年,路旁土命详解:

辛未路旁土:

辛未是自己从本质上要形成的土,如果有火相生,再有木来助火旺又生土,命格成为水少、木重的格局,则主其人有小康的生活。由于辛的财就是木,假如命格中干上没有很多金,则更能主厚福。如果有辛未在命格中,最好有甲、乙、丙、丁天干相连,此时是不怕木多的。

性格与外观相反,虽然聪明、才智足够,但因行动力欠缺,个性消极,致走上理想主义,错失良机。早年多见辛苦,有动态多显事生。男命事职多阻,只恐经常无业;娶妻贤良,妻家有财,婚后财运转好。惜者!情缘外显和谐,内有暗忧之患,老年有孤独嫌疑。最宜加强六亲、朋友之情谊,并注意健康。女命难得良缘,为子女多劳苦;须防婚姻中途,先生之事业有危机发生之憾。双亲缘浅,兄弟不睦,朋友相处不好。性格唠叨,致人畏途;不免多见有孤单、寂寥。婚运差!纵见良机,却因消极而易失。女命对先生不能满足,与公婆不和,婚姻不理想。

★虽然聪明、才智足够;但,因行动力欠缺,个性消极,致走上理想主义,错失良机。

★早年多见辛苦,有动态多显事生。

★男命:事职多阻,只恐经常无业;娶妻贤良,妻家有财,婚后财运转好。惜者!情缘外显和谐,内有暗忧之患,老年有孤独嫌疑。最宜加强六亲、朋友之情谊,并注意健康。

★女命:难得良缘,为子女多劳苦;须防婚姻中途,先生之事业有危机发生之憾。

★双亲缘浅,兄弟不睦,朋友相处不好。

★性格唠叨,致人畏途;不免多见有孤单、寂寥。

★婚运差!纵见良机,却因消极而易失。

★女命:对先生不能满足,致婚破者有之。

路旁土纳音婚配表:

男土女金--土金夫妻很姻缘、两口相爱至百年、内宅平安六畜福、生来女儿均团圆

男土女木--土木夫妻意不同、反眼无情相克冲、有食无儿克夫主、半世姻缘家财空

男土女水--土水夫妻定有兽、接到家中定有灾、妻离子散各东西、家中冷落财不来

男土女火--土火夫妻大昌吉、财粮不愁福寿长、儿女聪明生端正、富贵荣华好时光

男火女土--火土夫妻好相配、高官禄位眼前风、两人合来无克害、儿女聪明永富贵

男水女土--水土夫妻不久存、三六九五见瘟王、两命相克亦难过、别处他乡嫁别克

男木女土--土木夫妻本不宜、灾难疾病来侵之、两合相克各分散、一世孤单昼夜啼

男金女土--金土夫妻好姻缘、吃穿不愁福自然、子孙兴旺家富贵、福禄双全万万年

男土女土--双土夫妻好姻缘、共欢一世福双全、儿女聪明多兴旺、富贵荣华好家园

深圳市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语文第五单元周测含答案

深圳市西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语文第五单元周测(含答案)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课内部分(40分)

(一)课内基础知识选择题 (本题共8题,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以殷盛(殷:富足)

B.功施到今(施:施加)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让:辞让,拒绝)

D.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附着,加上)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B.遂散六国之从

C.河海不择细流

D.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必不能禁失吾之悲/重刑法以禁之

B.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

D.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从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瓜分之日可以死/意洞手书

B.使之西面事秦/汝幸而偶我

C.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故能明其德/不忍独善其身

5.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②当哭相和也 ③一恸 ④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⑤天灾可以死 ⑥必以告妾 ⑦吾爱汝至

A.①③⑤⑦/②④/⑥

B.②③⑤/①④/⑥⑦

C.①③⑤/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④/⑦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7.下列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割膏腴之地/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B.而陛下说之/王笑而不言(《齐桓晋文之事》)

C.却宾客以业诸侯/加之以师旅(《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

D.士不产于秦/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与妻书》)

8.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B.《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

(二)默写 (10分)

9. 情景默写(10分)

①《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也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赤壁赋》中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③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战绩是“_____________”,最后却落得亡国结局,对此,作者认为赵国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④《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部分(60分)

(一)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家国天下使得中国人与其所在的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依存。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事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至今还只是空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是为了证明“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的观点。

B.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可以的。

C.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12.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B.“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C.“大河无水小河干”

D.“治大国若烹小鲜”

13.试简要说明材料二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所运用的论证方法。(4分)

14.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乙)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

(丙)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颦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廷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B.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C.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D.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含义与白丁、布衣、庶民等相同。

C.夷三族,秦汉时代的一种刑名,有说父母、兄弟、妻子为三族;另有说,以父亲、母亲、妻子为三族。

D.国家,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等的社会群体。春秋末年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已经具备。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斯认为“用客治国”,并着重论述了“逐客”的严重危害:逐客资敌,损民益仇。最终的结果是,国危。

B.李斯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并致使他被捕入狱。李斯与三位忠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

C.姚鼐借李斯事秦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人臣不应当为自身富贵而对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阿附助长。

D.姚鼐严厉批评了“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并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2)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①

(宋)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②。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注释】①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此词即记途中观感。②睢盱(suīxū):“睢”为仰目,“盱”为张目。合为喜悦高兴之意。

1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第二句描绘了石潭周边绿树成荫、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图景,动静结合,更显幽静。

B.下阕开头描写麋鹿遭逢人群而生惊慌之感,而猿猱一听喧闹鼓声不招自来,这一对比描写情趣盎然。

C.本词色彩鲜明,画面有声有色,全词运用实写手法,生动鲜活地展示了自然美朵和各色人物及活动。

D.本词用语清丽简练,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20.有人评价此词“未著一‘喜’字,然处处可见谢雨之喜”,试结合全词加以分析。(6分)

(四)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21.《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指的是______和______的爱情,“金玉良缘”指的是______和______的婚姻。(4分)

22.“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是谁的肖像?结合小说情节用80字左右,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至少写出两点)。(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经各种表演艺术反复改编,可说是二百年来文化发展史的一大奇观。其中,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演出的越剧《红楼梦》,已成为改编中的经典。

该剧本虽然也题名《红楼梦》,但对小说的内容作了_______的删削,几乎删除了除宝、黛、钗爱情婚姻纠葛以外的所有内容,使保留下的线索十分清晰,矛盾也相对集中,这正符合李渔对戏曲结构要求“减头绪”的古训。围绕着这条基本线索,让核心人物直接进入正题,并聚拢起矛盾冲突,成为剧本展开的重要法则。例如开场戏“黛玉进府”,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有丫鬟奔走相告“林姑娘来了”,看似突兀,其实通过接下来宝玉见黛玉后,唱出________的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从而使主要人物上场的突兀,与宝玉心理感受上的又惊又喜巧妙衔接起来。在减少头绪以聚焦矛盾的同时,剧本也对情节发展次序作了大调整。一个重要改变是宝玉挨打情节被调整到黛玉吟唱葬花词之前。

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的结果。当年,徐玉兰、王文娟__________的合作完成的越剧《红楼梦》,为演出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他们通过_______,带出了一代又一代卓越的学生,让经典演出也形成了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谱系。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天衣无缝 言传身教

B.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无懈可击 耳濡目染

C.大张旗鼓 津津有味 天衣无缝 耳濡目染

D.大刀阔斧 津津有味 无懈可击 言传身教

2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

B.越剧《红楼梦》成为经典的原因,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的结果。

C.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

D.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是剧本厚实地提供了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

25.《红楼梦》中常以花喻人,下面人物与花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黛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芙蓉

B.薛宝钗: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桃花

C.贾探春: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杏花

D.史湘云: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海棠

26.下面是一名学生代表在新学期表彰大会上的开场白,其中有4处表达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4分)

今天,我非常荣幸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高三全体同学,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慰问。

在过去的一个学期,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诸多不足,今天,我借此机会和大家切磋。发言中若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予以斧正。

参考答案

1.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施,延续。句意:功烈延续到今天。故选B。

2.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内”,通“纳”,接纳。句意: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B.“从”,通“纵”,合纵。句意: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 C.“择”,通“释”,舍弃。句意: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D.没有通假字。句意:对内削弱自己,对外和诸侯结怨。故选D。

3.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前句,经受。句意: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后句,禁止。句意:加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B.前句,请求。句意: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请求我。后句,告诉。句意: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C.前句,完,完成。句意: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后句,整,全。句意:一整天不出门 D.都是书信的意思。前句句意: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后句句意: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故选D。

4.A。名词作状语:瓜,像切瓜一样;手,亲手。B.名词作动词:事,侍奉;偶,婚配,嫁给。C.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D.使动用法:明,使……明;善,使……完善、好。故选C。

5.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是省略句,应为“所以(吾)敢先汝而死”。句意: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②是省略句,应为“当(以)哭相和也”。句意: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③是省略句,应为“(吾)一恸”。句意:我太悲痛了。④是判断句,“为”表判断。句意: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⑤是省略句,应为“天灾可以(之)死”。句意:天灾能够造成人死亡。⑥是省略句,应为“必以(之)告妾”。句意:一定要把(它或这件事)告诉我。⑦是状语后置句,应为“吾至爱汝”。句意:我最爱你。①②③⑤⑥均为省略句,④为判断句,⑦为状语后置句。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忘情”,古今同义,忘记世间感情。B.“牺牲”,古今同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C.“形容”,古今同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D.“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因此、因而。故选D。

7.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前句,助词,的,句意:割让肥沃富饶的土地。后句,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句意:有什么可满足的呢?B.前句,“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句意: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后句,连词,表并列,可不译,句意:宣王笑了笑,不说话。C.前句,连词,表承接,句意:拒绝宾客从而使诸侯成就霸业。后句,介词,用、把,句意:把侵略的军队加在这千乘国家上。D.都是介词,在。前句句意:贤士中不出生在秦国。后句句意:大概你会在梦中经常寻找我吧。故选D。

8.D.“地支纪时法”错误,应为“干支纪年法”。故选D。

9.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②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③二败而三胜/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⑤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0.A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错。由原文“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可知,共同体不是事实。C.“本质上至今还只是空想,不可践行”错。由原文“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可知,他们的愿望“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这些愿望是“梦想”,并非空想,不可践行。D.“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错。原文是“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并没有要求“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且无“当务之急”的相关表述。故选A。

11.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都是可以的”错,根据原文“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可知,都是有局限的。故选B。

12.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观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D.“治大国若烹小鲜”是比喻的说法,意为“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是讲如何治理国家的。只是强调了“治国”这一方面,不能用来说明“家”“国”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故选D。

13.①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分析论证“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②通过古今对比,阐发“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解析】材料二第一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这是引证法;第二段“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举宋代大儒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例子加以分析论证。这两处分别运用引证法和例证法分析论证“天下情怀”在古代呈现“天下为公”和“天下太平”两种理念形态。 材料二第三段“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古今对比,“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指出其现实意义,提出时代要求。

14.①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②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③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解析】由原文“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价值观念,积极投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践。

由原文“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厚植家国情怀,追求“天下为公”“天下太平”,抓住机遇,努力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由原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分析可知,我们今天应当将传统的家庭伦理原则和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爱国爱家,勇于担当。

15.B。本句意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智”作“不及三子”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二世之无道”是“过于”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故选B。

16.A。“三王即夏、商、周开国君主:夏禹、商汤和周文王”错误,“周文王”应为“周武王”,周朝的第一个国君是周武王,他灭掉了商朝,并建立了周朝。而周文王在位期间,周国还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开国国君。故选A。

17.D。“对李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错误,姚鼐认为李斯就是“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安享荣乐,祸遗后人”的小人,认为李斯“被五刑夷三族”是咎由自取。故选D。

18. ①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关键词:“以”,来;“损”,减损;“树怨于诸侯”,状语后置句。)

②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关键词:“进”,升官;“隐”,遮蔽;“无论”,不要说;“非”,错误肤浅。)

参考译文: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嫌弃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渊深;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百姓,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他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丰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正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霸业,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敢入秦,这正是所说的“给敌人提供武器,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可当宝物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

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听信了赵高的话。李斯被捕后被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哎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逄,商纣杀死王叔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

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家族和宾客全部逮捕。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被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去,到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节选自司马迁《李斯列传》)

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不要说他们的学问见识是错误肤浅的。就算学问见识很恰当,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因而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轮到我自己或许可以免于惩罚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靠的啊!(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9.C。“全词运用实写手法”错,前5句为实写,第6句“归家说与采桑姑”是虚写。故选C。

20.①词的上阕前两句借景抒情,词人通过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染红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表达了词人谢雨时的欣喜之情。②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体现人物的喜悦之情。通过写“黄童白叟”观谢雨时仰目张目的神情呈现出喜悦兴奋之情。③词的下阕前两句通过描写动物的反应侧面烘托人物的喜悦之情,以猿揉闻鼓而来侧面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喜悦场景。④最后一句通过写词人想象在场者归家后向采桑姑细说谢雨景象的画面,进一步呈现人物的喜悦之情。

【解析】结合注释可看出此词是围绕着“石潭谢雨”这一中心事件写的,这样对诗评“未著一‘喜’字,然处处可见谢雨之喜”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1)“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意为: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这两句借景抒情,词人通过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染红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表达了词人谢雨时的欣喜之情。(2)“黄童白叟聚睢盱”,意为: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通过写“黄童白叟”观谢雨时仰目张目的神情呈现出喜悦兴奋之情。(3)“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意为: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这两句通过描写动物的反应侧面烘托人物的喜悦之情,以猿揉闻鼓而来侧面写出石潭谢雨的欢闹喜悦场景。(4)“归家说与采桑姑”,意为: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通过写词人想象在场者归家后向采桑姑细说谢雨景象的画面,进一步呈现人物的喜悦之情。

21.贾宝玉/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解析】“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讹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神瑛侍者以甘露之水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为报灌溉之德,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自己一世的眼泪还他。神瑛侍者顺带着顽石下凡,绛珠仙子成为林黛玉,神瑛侍者化为贾宝玉,顽石化为贾宝玉口中的美玉。

“金玉良缘”的说法则起因于贾宝玉有通灵宝玉,薛宝钗恰好有金项圈。这两样东西不论从功用还是外部特征看,都有很多巧合之处。一方面,不论是通灵宝玉还是金项圈,对它的主人来说都是性命攸关的,即必须随身佩戴,不能一刻失去;另一方面,通灵宝玉上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两句话,与金项圈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两句正好成对。这无形中就暗合了中国民间金配玉的思维习惯。

22王熙凤。形象特点:王熙凤外貌美丽、华贵,初见黛玉时的夸赞及“笑”与“哭”的自然转换体现出其伶牙俐齿、善于机变逢迎;协理宁国府体现出其治理才干;毒设相思局又体现其心狠手辣。

“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是对王熙凤的外貌的描绘。

王熙凤是金陵十二钗的重要人物,从外表形象上就与众不同。从《红楼梦》中那些精彩绝伦的外貌描写可见王熙凤富丽堂皇光鲜夺目的妇女。

在王熙凤迎接林黛玉的这一回中,王熙凤一开口就与众人不同。文中写到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时,拉着林黛玉的手赞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今儿我才算见了。这通身的气派劲,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在称赞林黛玉的风度,夸奖了贾府的几个姐妹,顺便也拍了一下贾母的马屁。由此可见,王熙凤的伶牙俐齿,是所有人都钦佩的。文中还写到她表情的自然转换: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王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这是看着贾母的表情变化而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情,这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事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此外“协理宁国府”这一情节中正体现她的才干。她针对时弊,对症下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就“订造簿册”,“事无专诿”就明确分工。先君子,后小人,杀鸡儆猴决不手软;以身作则,不畏操劳,每日“卯正二刻便过来了”。足见其治家的才干。

毒设相思局则展现其心狠手辣的一面。因为贾瑞对她起了歹念,她便说贾瑞“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之后便巧设相思局,几次骗贾瑞上钩,最终让贾瑞在经过几晚挨饿受冻后患病,最终失去生命。

23.A。第一处:“大刀阔斧”,比喻办事很有决断,有魄力。“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大肆铺张。文中是强调的是改编作品很有魄力,应用“大刀阔斧”。第二处:“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文中修饰越剧《红楼梦》著名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强调的是被人称赞,应用“脍炙人口”。第三处:“天衣无缝”,诗文浑然天成,没有斧凿痕迹。“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人攻击或挑剔的缝隙,形容非常严密。文章中形容表演浑然天成,非常完美,应用“天衣无缝”。第四处:“言传身教”,在口头上传授讲解,在行动上以身作则。指从言行两方面进行教育。“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文中强调的是对后辈的教育,应用“言传身教”。故选A。

24.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1)句式杂糅。“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句将“之所以……”和“……原因是”杂糅在了一起,应改为“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2)句式杂糅或成分赘余。“……的原因……是……的结果”句式杂糅。应去掉“的结果”,改为“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D.“厚实地提供了基础”语序不当,应该是“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

25.B。薛宝钗对应的是牡丹花。“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是人间富贵花。薛宝钗生于四大家族中以有钱多著称的薛家。属于大富之家的小姐。她的身份与牡丹的富丽堂皇非常匹配。薛宝钗艳冠群芳,金陵十二钗正册中,薛宝钗生得“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十分“鲜艳妩媚”。牡丹花艳冠群芳,薛宝钗也是艳冠群芳的女子。“任是无情也动人”含义是,薛宝钗虽然冷漠无情,但是依然美丽动人。令大家喜欢。桃花对应的人物应该是袭人。桃花灼灼、色彩艳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让桃花多了一份隐逸之美。袭人抽中的桃花花名笺用秦末战乱生灵涂炭来喻贾家败亡,暗示袭人也将像桃花源中人一样,躲开贾府倾颓灾难,后嫁给蒋玉菡为妻,过上一种小康生活。故选B。

26.①“慰问”改为“感谢” ②“成就”改为“成绩” ③“切磋”改为“交流” ④“斧正”改为“指正”

【解析】“慰问”用词不当,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表达安慰问候,此处是学生对领导和老师表达谢意,应改为“感谢”;“成就”指事业上的成绩,用于此处过大,应改为“成绩”;“切磋”比喻互相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用于此处缺乏谦虚之态,应改为“交流”;“斧正”指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往往适用于作品,此处指请同学们指出发言存在的问题,应改为“指正”。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