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小宝评测|防未成年人沉迷做得怎么样?我们实测了这六款网游

实习生 曾毅伟 傅晓 澎湃新闻记者 吴琪

近年来,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话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有效地对未成年人进行防沉迷保护,始终是一个难题。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澎湃新闻对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数款网络游戏进行了测试对比,以了解各大网游公司对未成年人玩家的保护力度。

6款网游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测评结果。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目前市场上的网络游戏花样繁多,层出不穷。不仅有王者荣耀、英雄联盟这种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型游戏,也有和平精英、穿越火线这种射击类游戏。自制力尚弱的未成年人若缺少网游平台的限制,容易沉溺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网游世界。

本次测评,澎湃新闻共挑选了6款网络游戏,分别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我的世界》《忍者必须死3》和《香肠派对》,平台显示的适合游戏年龄从8岁+到16岁+不等。

注册测试:注册时如何防止孩子使用大人信息

澎湃新闻分别使用未成年人身份信息和成年人身份信息在上述六款游戏中进行注册。结果显示,在上述游戏注册时,均需输入个人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后注册。使用未成年人身份证号注册成功后,无需再与监护人账号进行关联。

仅需身份证号即可成功注册。

如果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进行注册,是否有限制手段?

记者体验了解到,腾讯公司旗下的《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均需要绑定QQ号和微信号后方可注册,而QQ号与微信号本身需要绑定相关用户手机号进行身份认证;米哈游公司旗下的《原神》则可以通过手机号和第三方平台taptap账号进行注册,无法通过QQ号和微信号注册;网易公司旗下的《我的世界》可以通过手机号、Apple ID(使用苹果手机时)、网易邮箱三种方式进行注册;《忍者必须死3》仅限手机号注册;《香肠派对》支持手机号、QQ号和微信号等多种注册方式。记者发现,上述游戏在使用手机号注册时,均需输入注册手机号的验证码,如无法提供手机验证码,则不能使用手机号注册。除《香肠派对》外,其他五款游戏均未提供游客模式选项。

经测试,上述游戏的注册,均需要通过社交账号或手机号等进行实名验证,但在游戏不会通过人脸、指纹等其他方式识别的情况下,孩子依然可能通过使用家长手机获得验证码或直接通过家长社交账号登录游戏。

如澎湃新闻曾接到消费投诉,一名家长称,孩子用姑姑手机上网课时,在手机里玩《香肠派对》等3款游戏。后姑姑发现收到多笔游戏充值的扣款通知,总计过万元。这几款游戏默认可通过已经登录的微信、QQ账户等直接登录,孩子通过姑姑的QQ号登录了该游戏,直接跳过了未成年人游戏实名认证的环节。

充值测试:如何防止孩子用手机进行大额游戏充值?

澎湃新闻注意到,六款网络游戏在游戏登录界面均有适龄提示,在适龄提示里,网游平台会对未成年人账号的充值数额进行限制。六款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充值限制要求并不相同:腾讯公司旗下的《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的最低消费年龄为12周岁,而其他四款游戏的最低消费年龄均为8周岁。

未成年人的充值受到限制,腾讯系游戏的最低充值年龄为12周岁,其他游戏均为8岁。

测评发现,《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中,12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其余四款游戏,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能充值,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限制及月充值金额限制与前两款游戏相同。

游戏充值往往通过第三方平台支付。记者发现,支付平台也可设置面容支付或指纹支付。在本次测评中,澎湃新闻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充值,在未设置面容ID和指纹支付的情况下,可输入密码支付。若提前设置面容ID和指纹支付,充值时会优先采取面容ID或指纹支付的形式,而这需要提供账号用户本人的面容或指纹。在连续三次面容或指纹支付失败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转为密码支付。

此外,记者发现,在进行数百元以上的高额消费时,《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有交易安全提醒,其他游戏无相关提示。

腾讯系游戏通过微信支付,在进行数百元以上的高额消费时,会出现交易安全提醒。

上述游戏针对未成年账户消费均进行了相应限制,但现实中,澎湃新闻曾接到多起家长投诉称,孩子用家长或亲属手机玩游戏,短时间内进行连续大额充值。此类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与游戏方在“如何证明支付者是孩子,大人不知情”等问题上产生纠纷。

防沉迷测试:未成年人账号只能在限定时间内登录

去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澎湃新闻测试发现,这六款游戏中,使用未成年身份注册的账号,确实只能在每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20点至21点期间登录,若在其他时间段则无法登录。

未成年人账号均无法于限定时间外登录游戏。

针对成年人账号,《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在连续在线满六个小时或单日累计游戏满七个小时之时,会强制游戏玩家下线休息15分钟,此后每1小时均要求玩家休息15分钟。其他游戏则未对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时间限制。《王者荣耀》与《和平精英》两款游戏可以通过“腾讯成长守护”对成年人账号的游戏时长及消费数额进行限制,但也可以关闭限制。

而若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或使用成年人账户登录,也可能绕过限制,出现长时间玩游戏的情况。据公开报道,一些游戏平台升级防沉迷措施,比如发现有疑似未成年人操作的情况时,会在登录、支付环节发起人脸验证。

腾讯系游戏会对成年人账号的游戏时长进行限制。

综合评价:识别验证未成年人身份的措施还需加强

从上述评测结果来看,对于未成年人账号,测试的网游平台均做出了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防沉迷与消费监管。对于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进行游戏,一方面需要家长的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游戏方在注册、支付、登录等环节完善身份验证措施。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21年11月5日,伽马数据发布《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显示,“防沉迷”政策落地后,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减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戏过程中曾被防沉迷限制,说明相关措施对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报告显示,仍然有两成未成年人可以绕过防沉迷系统而不被识别,未成年人防沉迷举措仍面临一定挑战。

报告中提到,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措施中,第三方平台提供买卖账号的网络黑产是主要的方法。基于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已联合部分游戏企业展开打击。除网络黑产外,用父母或长辈信息直接解除防沉迷限制、用父母或长辈账号登录游戏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有42.8%未成年人直接向家长索要过身份证,甚至有11.3%的家长并不了解未成年人索要身份证的目的。目前实名验证的基础上,仍然有20%的未成年人因为身份信息冒用或网络原因不被识别。48.6%的家长认为需要强化人脸识别,确定游戏玩家是否为未成年人。

专家建议:优化身份核验机制,进一步丰富网游未成年人模式

中国社科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表示,未成年人身份识别问题确实是现阶段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中存在的痛点。目前,为规避平台的防沉迷措施和消费限制,部分未成年人会使用其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人的账号注册登录游戏。刘晓春表示,部分平台针对上述现象已开始采用抽查扫脸等方式,对用户行为进行动态监测,通过技术模型判断用户是否可能为未成年人,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部分未成年人以成年人账号登录游戏。

去年一度引起社会热议的“老太太凌晨打王者荣耀还拿‘五杀’”事件中,游戏方回应称,该账号因屡被判定为疑似未成年人操作,前后共计17次触发并全数通过了系统的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反馈结果,比对公安权威数据平台的数据源均保持一致。甚至在2021年9月1日防沉迷新规正式生效后,该账号也有2次通过人脸识别验证的记录。

刘晓春指出,把未成年人当作防范对象,将他们“关到”未成年人模式中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因为总是有未成年人不停的想逃离这个未成年人模式”。

刘晓春认为,孩子家长可通过关心、陪伴、沟通等方式减少孩子沉迷网游带来的侵害,使得孩子对网络的使用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而不是受到歧视和伤害。

对于部分未成年人规避平台身份认证措施,私自登录、充值游戏等行为,刘晓春认为,之所以部分未成年人不愿意呆在未成年人模式中,是因为有些平台的未成年模式的核心功能还不够完善。她表示,平台应在优化身份核验机制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未成年人模式,把未成年人更好地留在他们的“专属模式”中,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接受平台保护,同时享受相应服务体验,从而开拓视野。

最后,刘晓春建议,监管部门对于平台的相关游戏内容应给出更为明确的界定标准,并对平台中未成年人模式的游戏内容创作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从而帮助平台更好地建设未成年人模式。此外,刘晓春认为,监管部门应完善对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等问题的基础制度构建,从而帮助平台实现未成年人身份核验机制的优化。

责任编辑:汤宇兵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丁晓

“换装游戏”如何在灰色地带收割“小学女生”韭菜?

众所周知,不论游戏还是直播,“未成年退款”始终都是一大“杀器”。很多主播甚至公开贴出“未成年请勿送礼”等标语,来避免可能存在的舆论风险。

原本这类问题看似是“无解”的,然而,曾经却有人企图用“魔法”打败“魔法”:

「若我们游戏不是游戏,阁下又将如何应对?」

一年多前,南方都市报曾报道这样一条新闻:

一位来自河南的樊先生表示,自己10岁的妹妹利用家人设置密码的漏洞,偷偷向一款名为《换装少女》的APP充值消费了约1000元。原本此类事件很单纯,确认身份退款了事,但神奇的是——

当樊先生联系上客服后,客服却回复:

拒绝退款??嗯??竟还有这种操作?

那么这款的“动漫资讯APP”为何如此硬气?它到底是游戏吗?

时隔一年,这APP如今变了吗?

话不多说,我反手直接下载。进入APP,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角色注册,玩家可以简单捏一个初始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该APP默认玩家生日2010年开始,性别女,这与绝大多数游戏和应用都不同。可想而知,APP主要面向的是什么人群。

接着就是防沉迷实名注册界面。这对游戏来说再平常不过。但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年多前南方周末的报道中,最受质疑的一点,就是该APP「不需要实名认证」。

而在不久前其他UP主的体验视频中,有表示自己“放置了APP一段时间,再打开就不需要防沉迷也能进入游玩”。

究竟是系统BUG还是刻意为之,啊这,似乎留下了“恶意解读”的空间。

一切注册完成正式进入游戏之后,首先上来让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嗯,确实跟社交APP挺像。

然后进入主页,就是类似于小红书的信息流页面,只不过区别是该APP里出现的都是玩家的虚拟角色。有人据此装扮穿搭、有人用各人物制作简单小漫画,看起来安静又祥和。

没有撕逼、鄙视链、各种互联网对立话题,大家都很友善,简直是一片小学女生净土。

然而深入参与一下,很快就能发现不对味儿的地方来。

首先是APP的核心玩法,也即是“穿搭”功能。

它类似于《奇迹暖暖》,玩家可以在初始人物的基础上,通过服装、发型、妆容、装扮等方面的调整,来搭配专属于自己的角色。

但说是穿搭,其实是衣服随意堆叠 一个2D游戏,居然还能“穿模”...

你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穿搭分享到首页信息流中供其他玩家瞻仰;也可以如《奇迹暖暖》那样参与“剧情模式”闯关,每关游戏会对你设置一个场景,而你要根据剧情要求和提示,搭配出对应的服装。

每一关都有“3星”的评分星级和专属装扮奖励,其中有一件装扮必须得是3星通关才能获得。

并且除此之外,关卡也有挑战的次数限制,玩家最多拥有30张入场券,每次进入关卡消耗1张,入场券每30分钟恢复一张,或者也可以花钱快速补充。

甚至氪金抽卡系统也很完备。

——啊?这难道不就是典中典的氪金手游玩法吗?这难道还不是游戏?

去版号网站查询了下,装扮少女确实是没有版号的,法律上它的确不是游戏类应用。好吧好吧,法律铁拳捶你身上之前我不好说什么,游戏该玩就玩呗。但我很快发现了这APP更直白的问题。

还是前面提到的关卡为例,游戏提示是要搭配一套校服才能过关的。但实际游玩你会发现,随便穿套什么其实都能过关,似乎根本没人在乎你的穿搭合不合适这场合。

但是到了游戏后期,你会发现不论如何怎么穿搭都无法过关了,而这时会跳出服装购买界面——

别细想,直接买,买了穿上你就能过。

——也就是说,作为一款游戏,《装扮少女》其实没什么机制,纯粹是看“装扮”们的隐藏分数值评分。免费装扮数值普遍很低,到了后期你无论如何是过不了关的,必须充钱。

除此之外,每次进入游戏,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各种穿搭礼包。别废话,买。

游戏货币是人民币:钻石 1:100,所以这些套装基本在6块、8块,不愧是面向小学生的游戏似乎也不贵?——然而这么想你就着了道了!

当你买入几套套装之后,就会发现,为了搭配自己的特色,还需要购买各种时尚单品,这些单品价格也不贵,2块、3块——但挡不住多啊。一套穿搭正常下来能有一二十种单品组成。集合在一起不容小觑。

而实际上,当你为了过关而小氪了一点后会发现,逐渐的,到了再后期,廉价氪金套装也不够用了,还需要花更多钱买更贵的、隐藏数值更高限定套装。

同时你很难一套装扮走天下,面对不同场景还需要多几套衣服备用。游戏还有月卡充值,贴心的为你钱包考虑。

除此之外,由于数值是隐藏的,你很难一次就过关,需要不断尝试调整搭配,体力就这么快速耗光了。你像是揣摩开发者的心思,而不止标准答案,也不止是不是因为自己氪得还不够——这就很恐怖了。

想要玩好,你必须氪金,不存在白嫖也能快乐的可能。

而另一方面,作为游戏另一大核心的“社交”玩法,同样巨坑满满。

游戏主推的是前几年就在小学生QQ群中颇为流传的“家族”玩法。本质上也就是个以聊天社交为主的QQ群。

然而,与传统QQ群不同的是,在家族里,如果一个人氪的钱少了,是真的会遭到鄙视的。

作为一个纯新人,当你「有幸」被一个家族手滑接纳后——你甚至不配在群里发言。必须得装扮数量多到一定地步才可以。

诶~~我们游戏可没逼你氪金哦~~反正才140件,慢慢玩总是能慢慢攒出来的嘛~ 氪不氪金全凭自愿哦~

而若你想——老娘大不了自己创个家族,拉自己现实中的朋友进来。

作为家族长,你会发现——家族中的各种功能,很多都需付费解锁——若你花钱花的少,你也会遭成员们嫌弃!

太强了!你能想象,QQ群相册竟然是需要群主花钱买来的吗?

作为一个社交游戏..哦不APP,核心社交功能竟然能拿出来付费!

哟哟哟~这不是“可可爱爱&幻绮梦”家族长吗?怎么连个茶话室都开不起。诶~你该不会是没钱吧?真可怜啧啧啧。你爸爸妈妈不爱你呀,你家该不会很穷吧?

本周末我们将举办盛大的舞会,附近所有小学的风云人物都会前来,猜猜唯独没邀请谁?~~~~~~你~~~

——我愿称之为“新中式霸凌”

除此之外,进入游戏首页,玩家分享的各种穿搭所用服饰也基本都是氪金所得。几乎不存在白嫖也能获得关注的机会。十分的现实。

游戏内还存在各种排行榜,比拼人气、比拼人脉和势力,比拼粉丝数。

提前让小学生感受成年女性的外貌审视焦虑和经济压力了属于是。

很难想象排行榜前列的都是些什么小富婆

而如何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粉丝呢?花钱买各种好看的穿搭?不不不,没那么简单。

你还要买应援棒道具,30分钟提高曝光量,全天24小时加持着。

并且这游戏是可以花钱发红包的——但你可以,再花6块钱设置仅有粉丝才能领取红包!简单手段直接买粉!斯巴拉西,太高效了!

一个东西,长得像游戏,玩法是游戏,玩家也觉着自己在玩游戏,但它却说自己不是游戏。

这合理么?

这很合理。

当我玩过后,我完全相信它不是个游戏!

因为在我浅薄的认知里,但凡什么游戏敢肆无忌惮到这种地步,都早就被冲烂了!

网上略一搜索,你就会发现,除了开头提到的南方都市报新闻,《换装少女》还多次登上各种媒体报道,并且千篇一律的都是未成年人氪金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查询到,《换装少女》游戏厂商,曾有一则“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官司缠身。

而原告竟是一位2011年出生,现在也才不过12岁的小朋友。但不知因何原因,最终原告方选择了撤诉。

与此同时,我们还能见到一则“夏雨涵”提起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诉讼,但该案件裁决书目前没有找到。很好奇原告身份,是否也是小朋友。

更更离谱的是,在该游戏的评论区中,我们还能见到不少玩家指出,该游戏涉嫌抄袭另一款游戏《粉彩女孩》。

我们找到了《粉彩女孩》游戏,仅从画简单风上进行对比....嗯...似乎确实不排除存在一定相似的可能。

很难想象,2023年的今天,版号政策如此严厉之下,竟还有厂商通过灰色地带钻法律空子、还是割小学生韭菜。

相关新闻在2021年就已经让其“火”过一阵,但时至今日游戏依旧滋滋润润的逼氪,还没下架。

看来所谓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对它也没什么卵用。

来到广州微咔世纪官网,能看到他们正在孕育更多新项目:元宇宙数字艺术“星偶”、轻漫剧内容社区“漫剧少女”,欣欣向荣正蓬勃发展着。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的是:

他们为什么?他们怎么敢?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