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百花齐放的在线教育模式逐渐打破教育壁垒。然而,当网课逐渐深入大学的日常教学生活中时,不少学生却在网课学习中成为了“刷课一族”。
刷课行为严重危害学校教学秩序,也成为了最近不少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呼吁,要消除代刷网课的畸形现象,甚至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提出了质疑。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多位教育界专家。不少专家表示,一方面要呼吁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意识,同时更应反思大学的网课究竟出了哪些问题,让大学生们“宁刷不上”。
在网课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学生对网课的看法、学习效果究竟如何?
2021年4月,一份题为《网络慕课学习效率的调查与研究》,以西部一所高校超星尔雅、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例,调查了大学生学习慕课的现状。文章指出,该校在超星尔雅慕课平台已开放多门公共必修与选修课程,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等必修课程,以及要求该校学生自选4学分的公共选修课。
从问卷慕课学习目的统计数据来看,77.88%的学生选取慕课的原因是获得学分的主观能动性,还有45%的学生选取慕课学习是因学校的强制性要求。而选取慕课的原因是因为提高专业技能和个人学习兴趣的,仅仅占36.88%和25.63%。另外,在这份调查中,62.5%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一般,而认为学习效率“较差”与“较高”的则占7.5%和16.25%,“差”与“高”则分别为8.13%与5.63%。
为何会出现屡禁不止的刷课现象?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和网课平台可以通过刷脸、答题等技术手段防范大学生刷课,但是这些都是比较“低级”的,学生们为何选择“刷课”,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大学生选择“刷”与“不刷”,实际上是在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一种资源配置。
“这些学生经过多年的竞争进入大学,实际上一直处在资源的筛选中。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特长、人生发展如何安排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将精力放在看网课上,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刚需’,它无法为自己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发展带来好处。作为学校,应当重视并且认真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选择,而不是无差异地统一要求上网课。”陈何芳说。
陈何芳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多是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对于视频这种新兴的授课形式已经非常熟悉,也缺少一定的刚需。“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在‘起点’把好关,在网络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做好筛选工作,不能把很多东西都塞给学生。另一方面要强调‘输出’,要检验学生上网课后的知识转化情况,而不是简单地看系统刷没刷够时间。”
不少专家认为,学生“刷课”,更反映出一些大学老师的不负责任,他们不加筛选地把网课任务扔给学生,只要达到观看时长,就认为学生已经学好学会,这种教学模式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课?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郭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线上教学而言,老师对学生的第一个服务就是筛选优质内容,而不是笼统地推荐一门慕课课程。”
郭认为,一门优质的在线课程的设计包括内容的筛选、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以及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工具,这一切都是“大规模在线课程”不可能做到的。很多老师可能自己都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门慕课课程,就推荐给了学生,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完几十小时的内容,这可能是‘刷课’现象存在的客观原因。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南都讯 记者程洋区块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如何确保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区块链技术如何赋能数字经济?带着这些疑问,11月23日,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南方都市报共同举办了“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研讨会,这是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的系列专家研讨会之一。
今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到重要作用。会议提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微众银行区块链平台研发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委会委员李辉忠
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建新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关键拐点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信息革命的关键拐点。”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相里朋表示,当前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从根本上没有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是生产力的提高。而人工智能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的核心原因就是数据样本不够,而大数据之所以发展不起来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数据的安全、共享、协同没有办法保证。
相里朋表示:“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就是大数据。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我们绘过一张图,叫大数据智慧树,云计算、人工智能是树干,枝叶是应用场景,而把所有一切自下而上贯串起来,灌输营养、调动神经的就是区块链技术,这是区块链技术与前沿技术之间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正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而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与会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构建起了一套信任体系,它符合数字经济的特征:开放、创新、包容、共享、安全、可控,是数字经济的一个战略性的支撑技术。
区块链技术被视为下一代全球信用认证和价值互联网基础协议之一,根据《区块链蓝皮书:中国区块链发展报告(2018)》介绍,各国都在积极部署争夺标准制定权。今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集中学习,同样被外界认为是抢抓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重要部署。
“10月24日这一天,我们全程参与了,整个主讲从今年4月开始组织相关的策划,前后周期持续了将近6个月。”相里朋表示,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是一项涉及到意识形态、网络安全、生产关系变革的技术。
如何推动区块链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发展?在相里朋看来,要在产业扶持、政策制定、标准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但是核心突出两个“加强”:一是加强技术的引导和规范,防止区块链技术被用来炒作虚拟货币;二是加强区块链的安全风险的规划和引导,区块链对现有的监管政策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并非去中心化,而是去中介化
广义上的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并非去中心化,而是去中介化。”相里朋认为,区块链并非真正的去中心,反而会形成事实上分工明确,具有权限管理、规则制定的分布式强中心。“去中介”会更合适,即减少价值流通过程中非必要的中介环节。
在相里朋看来,区块链并非万金油,哪里都能用,而是一种价值传递的基础架构、一种底层软件协议,并不适用所有场景。“单独强调区块链并无意义,只有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在实际业务场景中应用创新,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统计,截止2019年6月,国内活跃的区块链企业800余家,注册联盟47个。预计到2022年,区块链产业规模大概5亿美元左右。
“区块链技术还有最后两年的寿命。”研讨会上,相里朋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如果两年内这项技术还没有大的突破,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场景落地,基本上已经到头了。“但是换个角度,我们认为今年到明年,关于区块链的项目课题,在未来3年到5年之后,会成为一个大规模爆发的阶段,但是它能否构成一个新兴的产业,到今天为止我们是持保留意见的。”
区块链技术有利于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
在本次研讨会上,微众银行区块链平台研发负责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区块链专委会委员李辉忠说,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买火车票、买机票、订酒店的时候,很多数据信息已经无偿地贡献给了这些平台,包括个人的财务状况,比如账户余额、健康状况、行为习惯、位置行踪,“这些信息在支付的过程中,其实都是可能会被泄露的”。
在日常的生活体验中,李辉忠每去到一个地方,互联网平台都能精准向他推荐吃喝玩乐的地方,也能根据他最近的财务状况,知道“我最近比较缺钱”。他说:“这感觉是一个大数据服务,但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利用了我的数据,而我不知情的。”
在李辉忠看来,区块链技术有利于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未来在区块链平台上产生的数据,人们将实现数据的自我拥有和控制,可以指定授权给一些机构和平台使用。而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隐匿支付。“应用区块链的技术方案,加上隐私保护的密码学技术,能够实现的效果就是对于一笔支付交易,只有支付方和收款方自己知道。”
在如何保护用户隐私的领域或者方向上,李辉忠表示,微众银行不仅在做隐匿支付,还在做匿名的投票、匿名的竞拍以及更多的应用,它的核心是依附于强大的隐私保护算法。
此外,在研讨会上,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黄建新指出,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代表变革,大数据就是生产资料的变革,区块链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未来它们会成为基础设施,协调人们数字经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