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语,本意是说到底是马还是骡子,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要检验某种事物到底怎么样,只要试试就知道了!那么从它的本意上看,为什么要说骡子和马这两种动物呢?两者真的不容易区分吗?真的是只要拉出来溜溜就知道是哪种动物了吗?本文来探讨一下。
骡子和马都属于马科动物,两者的外貌的确很相似,但是马科动物中却并没有收录骡子这种动物,因为它本是马和驴的杂交动物,由于基因上有缺陷,因此不具有生殖繁殖的能力,无法待机繁衍下去,因此不能将它归入具有独立繁殖能力的动物。
骡子
骡子和马之所以很相似,也是因为骡子本就遗传了马一半的基因,另一半的基因来自驴子,而驴子本也属于马科动物,与马比较相似,不过总体而言,驴子比马的体格要稍小,鬃毛也短得多,但是耳朵要更长一些,驴尾巴上的毛不像马那么蓬松,所以两者体型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比较容易区分。而且驴子的叫声缓慢而长,马的叫声比较急促,听声音也能辨别。
但是相对而言,骡子和马就不是那么容易区分了,骡子的体型比驴更为高大,鬃毛也较长,尾巴也比较蓬松,耳朵跟马也差不多,两者在一起真的很难发现区别,即使是以前的农村老把式也不易辨别,如今人们都很少和牲畜打交道了,就是在农村也很难见到牛马骡驴等大型家畜,所以让现代人去辨别马和骡子,往往都会把骡子认成马,即使拉出来溜溜,大部分人也都是分辨不出来的。
比如上下两图中,您知道它们是骡子还是马吗?
上面两图中都是骡子,但看起来都极像是马,不过骡子和马还都是各有其特性的,马的特点是性子急,动作快,爆发力强,弹跳有力,奔跑速度快,所以在古代适合战争打仗时骑乘,有紧急公务和书信传递,马的速度可以保证节省时间,所以以前有“骑马赶骡子”的俗语,但是马的耐力和韧性比较差,对于长时间干农活往往没有耐性,所以农民饲养的家畜中往往以驴、牛和骡子多一些,很少会养马。
骑马飞奔
而骡子的特点是脾性平和,爆发力不强,速度没有马快,如果让骡子和马在一起跑,速度上骡子是跑不过马的,但是骡子耐力很好,很适合干农活,耕地拉车打场都是一把好手,拉车运输也很实用,还可以骑乘,适合时间上不紧迫的任务。所以虽然骡子不能繁殖,但是以前的农户还是喜欢饲养骡子作畜力,以前农村有“有骡子不使马”的俗语。
骡子驮货
也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差异,在体型外貌上不易区分的骡子和马,拉出来遛一遛,跑一跑,一般就能区分到底是骡子是马了。
另外,“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句话也有贬低骡子的意思,因为大多数时候牲畜市场上马的价钱都更高,买马者为了防止牲畜贩子把骡子当马卖,就会让牲畜贩子把骡子或马拉出来遛一遛,以分辨到底是骡子是马,免得一不小心当了大冤种。
两匹黑马中间的动物左为骡子,右边是驴
再讲一点,其实骡子也分马骡和驴骡,两者的体型和外貌也是略有不同的。一般认为马骡是公驴与母马杂交后产下的后代,体型外貌上更像是马;驴骡是公马和母驴杂交后产下的后代,体型外貌上和驴更贴近一些,有一句申辩马骡和驴骡的口诀说“驴骡耳长马骡短,马骡尾长驴骡短”,说明两者在耳朵和尾巴上有所不同。
#头条创作挑战赛#
高冷知识铺 【骡子分为马骡和驴骡】公驴和母马的后代被称为马骡,而公马和母驴的后代被称为驴骡。驴骡和马骡存在较大的差异。马骡在体型、体力、耐力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对人类更加有利,所以在人为干预下,大多数骡子都是马骡。此外由于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生的,马与驴的染色体相差一对,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受精卵的染色体个数是单数的,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无法产生正确的配子,故骡子一般没有生育能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众所周知,骡子是马和驴交配后的产物,作为一名“混血儿”,骡子继承了其父母优良的基因。非驴非马的骡子身材高大,强壮有力,能吃苦耐劳,能驾车、也能拉犁耙。
在以前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偏爱用骡子来驼运笨重的货物,同时也是山区农民田间耕作的好帮手。
然而不幸的是,拥有优秀特质的“混血儿”骡子不能繁殖后代,从人类的角度来看,骡子似乎是一个无辜的动物。
骡子,跨物种繁殖的产物在动物分类学上,马、驴、骡都是哺乳类奇蹄目动物,而马包括了普氏野马、驴、斑马和家马(矮种马)四大亚种。
马和驴是同属里的不同物种,它们杂交后产生的物种被称为“骡子”。作为种间杂交的骡子,实际上分为两种:驴骡(公马和母驴交配后所生的后代)和马骡(公驴和母马交配后所生的后代)。
两者体型和体力略有差别,母本为驴的驴骡,体形偏矮一些,母本为马的马骡,体型相对来说大一些,体力也比较强壮。
由于公驴和母马的基因更容易结合,马骡的数量相对来说也更多一些,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的骡子大多是指马骡。
骡子外形兼有马和驴的特征,力量驴大,耐力比马强,人们也更倾向用骡子充当力畜。
骡子大多数时候性格比较温顺,任劳任怨,不过一旦性子犟起来,四只脚就像被钉子固定在地上一样,十匹马都拉不动,因此就有了这样一句俗语:“骡子发脾气,四蹄不挪地”。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混血儿”骡子的学习辨识能力很强,智力通常比它的父母(马和驴)更聪明。
然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骡子却不能将这种智力提升延续下去。由于是杂交的后代,骡子高度不育。
为什么骡子不能生育?农村老人常说:“骡子不分公母”,事实上,无论是马骡还是驴骡,都有公母之分,而且也都有官,却都没办法自己繁育后代,其实是马和驴惹出来的“祸”。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通过雌、雄交配产生,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雄性细胞()和雌性细胞(卵子)通过减数的方式形成,两者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等于雄性细胞和雌性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
其中,生殖细胞(和卵子)的染色体是体细胞染色体的一半,而且每个生物的染色体数量都是固定。
以我们人类举例说明,人类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分别来源于男性 23条,女性23条。当发生交配后,和卵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是雄性细胞和雌性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即46条(23对)。
搞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骡子不能生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骡子由马和驴杂交所生,那么骡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便取决于马和驴的染色体数目。
马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4条(32对),而驴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62条(31对),那么,马驴交配后生下的骡子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63条,分别来源于马32条,驴31条。
问题来了,骡子想要繁育下一代,就必须要能够通过减数的方式形成正常的或卵子。
然而,骡子的染色体数量为63条,只有31对染色体能够正常联合,而剩下1条来自马的染色体找不到同源染色体,导致了整个生殖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从而造成骡子不能生育后代。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生殖隔离”,马和驴之间没有繁殖障碍,但后代骡子通常不能生育。
不过,骡子并不是完完全全不能繁殖后代,母骡与公马或公驴交配时,在偶然情况下,染色体成功联会重合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前提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母骡与公马或公驴进行交配。
有学者进行过推算,母骡有可能生育的几率仅为461千万亿分之一(实际上更低),概率相当小,通常都被认为不可能发生。而由于马属动物的受精部位和过程较为复杂,公骡则根本不可能拥有生育能力。
动物界其他奇特的杂交动物其实动物杂交的现象在自然界并不少见,有的是人为干预造成的,有的则是动物之间“情投意合”而发生的,不过大多数杂交动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前者。
除了骡子,再给大家列举几种比较奇特的杂交动物:
狮虎顾名思义,狮虎便是狮子和老虎交配所产生的后代,老虎是森林之王,狮子是草原之王,本来是两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凶猛肉食动物,在人类的干预下产生了狮虎兽。
由雄狮和雌虎生下的后代通常被叫做狮虎兽,长相与狮子相似,身体则是林中之王老虎的模样,狮虎兽通常也是被认为不能生育的。
除了狮虎兽,人类还繁殖出了虎狮兽,即由雄虎和雌狮生下的后代。
豹狮豹狮是由雄性美洲豹和雌性狮子杂交的后代,头部和狮子相似,身体则继承了美洲豹的特征。
历史上第一只豹狮是1910年诞生于印度戈尔哈布尔。
鲸豚宽吻海豚和伪虎鲸生育的后代,被称为鲸豚,十分罕见。
1985年,人类将宽吻海豚和伪虎鲸杂交,产生了一头鲸豚,该鲸豚的模样和海豚相差较大,拥有66颗牙齿,正好是伪虎鲸(44颗)和宽吻海豚(88颗)牙齿数目的平均数。
人类干预下产生杂交动物,有的会被人类用来研究繁殖生物学等相关知识,有的主要用当作经济动物,例如骡子被用作运输工具,野猪和家猪杂交用于改良家猪品种,
还有的一部分会被作为动物园的“观赏动物”,满足人类特殊的经济需求。
--END--
参考资料:
[1] 蒋军.浅析骡子的遗传特征和繁育能力[J].科学教育,2008(01):76-77.
[2] 赵军民.骡子不能生育的原因分析[J].养殖技术顾问,2011(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