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英国首次应用坦克,德国被恐惧笼罩,为对付坦克研发出M1918步枪

英国首次应用坦克,德国被恐惧笼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坦克,这款坦克的出现,改变了一战战场上大量存在的堑壕战,从而转变到阵地战,这个时候的德国深受英国坦克之苦,因此一直在想如何对付这种钢铁怪兽,当年一战的战场上,德军内部有一种子弹可以击穿英国Mark I型坦克的护甲,这种子弹就是为狙击手和机配发的K型子弹,德国的K型子弹含有碳化钨芯,所以弹头质地坚硬,也比普通子弹重,在发射之后具有更快的初速度和更远的射程,所以一战的德国立马将这种子弹配发到一线士兵的手中,不过随着英国将坦克的装甲加厚,这种子弹也无济于事,在随后的一战末期,德国在研究如何对付这种坦克的时候,将M1898式步枪放大,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专为对付装甲目标而设计的大口径步枪-毛瑟M1918反器材步枪。

第一款反器材步枪-毛瑟M1918反坦克步枪

毛瑟M1918反器材步枪是一战的产物,沿袭了毛瑟系列步枪的特点,属于为单发栓动式步枪,整枪的长度为1691mm、枪管长度为980mm、包括三脚架重18.5千克。

其实毛瑟M1918有两个版本,除了基本的标准型M1918之外,还有一种是使用了较短的重型枪管版本,这个版本加厚了枪管壁,以便于携带使用,不过这种型号一共只生产了300枝,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本期主要介绍标准的版本。

标准版本的M1918反器材步枪的重量和长度都非常的巨大,因此当时服役的时候,德军组成了一个特别的反坦克小组,而这个小组配备一挺M1918反器材步枪和两名士兵。

其中一个人担任射手,另一人为观察手,负责指示目标和观察射击效果,配备两个人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把枪实在是太重了,两人的组合能方便携行和作战操作。

而在后来乃至现在的军队中,使用大口径高初速步枪的作战编制,还是依然沿袭了德军的两人编制一组的作战模式,换句话说以两人小组编制狙击作战的方法是起源于德国的,在后来被其他国家的军队所接受并发展成全球都在使用的编制。

M1918反器材步枪枪机结构和机匣都是采用一整块钢材加工制成,整体式枪托护木长105cm,机匣跟下方的整体式护木由两纵一横三根长螺栓固定在一起。

在整体式护木的前端,是一对脚架,脚架的位置接近全枪的重心,这样的话可以方便射手迅速俯仰操作及改变射击的方向,能及时快速的锁定装甲目标。

枪机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结构,拉机柄为球形拉机柄,并且拉机柄的尺寸很大,这样既可以方便射手操作又方便冬天戴手套持握,拉机柄的后拉行程很长,这是因为其击针像传统的毛瑟枪一样,贯穿了整个枪机,其击针长度达到了304.8mm。

在枪机上还设计有一个大一点和三个小的泻压孔,之所以设计这4个泄压孔,是因为发射大口径的时会有巨大的膛压,当时的工艺水平有限,如果没有这四个泄压孔,枪膛内的压力会过高造成炸膛的危险。

其枪管浮置在护木之外,大部分都没有护木的包裹,枪管和护目采用钢箍结合在一起形成浮置式去枪管,跟我们之前介绍的大量现代化高精度狙击步枪一样,都是浮置式枪管,可以说这种设计结构奠定了后世不少反坦克枪的结构特征。

其枪管口径为13.2mm,可以发射13.2X92mm半凸缘瓶型弹,中心发火方式击发,发射这种子弹M1918反器材步枪的枪口初速度可以达到805米/秒,可以在100米距离上洞穿26毫米厚的钢板,在200 m可以击穿23.5毫米的钢板,而在瞄准极限500 m的范围,则可以击穿18毫米厚度的装甲。

但是在对付这些装甲的时候,弹头必须得正面击中,不然很容易造成无法击穿或者是跳弹的可能,并且就算是击穿了之后,13×92毫米的子弹弹头的动能往往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就算是贯穿了装甲,其弹头也没有什么杀伤力了,因此在战场上使用的时候,除非击中坦克的重要机械部位,或者穿透装甲击中车组成员造成人员受伤或者坦克内部机件故障,才能让被击中的坦克退出战斗,否则基本上没有多大的作用。

其标尺采用V型表尺,刻度从100米到 500米,实际上使用的时候只能准确对付300米以内的目标,不过对于一战时期的坦克而言,隐蔽良好的狙击手基本上很难再100米之内被发现,再加上当时英国的坦克装甲非常薄弱,因此M1918反器材步枪完全能够在合适的方向上击穿英军坦克的外部装甲。

而M1918反器材狙击步枪在发射大口径子弹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后坐力,当时为了能让射手顺利控制住这款巨大的步枪,除了安装大型脚架之外,还在扳机护圈的后面的枪托部分,安装了手枪型握把用来方便射手驾驭这个拥有巨大后坐力的怪物。

加上厚重的零件,整体上能让M1918增强自身的稳定性和后坐力,当时为了防止射手在发射时受到过多的伤害,在作战的时候,一般射手会携带12发子弹,跟副射手一起以两到三发为限轮流射击,虽然如此,当时的射手还是会被震得头痛耳鸣。

甚至前线上的士兵还把这种枪称为“大象枪”,并且还对这款枪做了一个评价:这个评价是“左肩打一枪右肩打一枪,然后就直接去野战医院”,还有一些新手没有经过良好的训练就直接使用,会被后坐力震断锁骨或者是因后坐力导致肩膀脱臼,以至于士兵给它起了一个外号叫做锁骨粉碎者,可见这款反器材步枪还是有不少不成熟之处。

但是M1918反器材步枪在对付当时的英国Mark I 坦克的装甲时,还是非常给力的,可以说这款反坦克步枪在那个没有反坦克手雷、枪榴弹、火箭助推榴弹和无后坐力炮的年代,给前线带来了希望。

毛瑟M1918反器材狙击步枪一共生产了16500枝,包括短管的版本一共有16800枝,虽然服役时间不长,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步枪,也掀开了反器材狙击步枪序幕,为今后的各类反器材武器开创了先河。

贝雷塔M1918——冲锋枪的幼年

1915年,世界军事史上诞生了第一支全自动发射手枪弹的轻兵器维拉佩罗萨,就是下图这支:

该枪是意大利发明的,这被公认为是冲锋枪的鼻祖,但和另一支被认为的冲锋枪鼻祖MP18不同,即它虽然全自动发射手枪弹这一特征符合冲锋枪的定义,但却不可以单兵手持射击。

请看上图,这是一名一战士兵在用维拉佩罗萨进行射击。枪上安装了防盾。怎么看这都更像是一挺小型的机枪,而不是冲锋枪。

那正是一战正酣的时候,在战争的推动下,一系列旨在使冲锋枪更像现代意义的冲锋枪的改革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改革不是一步到位的。从搜索发现的该枪的型号,有多种,比如这个:

比如这个:

比如这个:

还有这个:

这几支枪的图片均来自网络,有的可能是战后好事者的恶搞,未必真的是当年的家伙。但下面这个的确是当年的:

这支枪是贝雷塔公司生产的,枪型:贝雷塔M1918。

这枪的枪托明显是意大利卡尔卡诺的风格。为了适应步兵战斗,这枪的前端,还有可以折叠的三棱枪刺,请看近景:

该枪于1918年一战结束前装备意大利军队,据说比德国的MP18还早一个礼拜,不知真假。

该枪诸元——口径:9毫米,发射9x19格里森蒂手枪弹。枪全长:850mm;刺刀展开全长:1092mm。枪管长:305mm。重量:3.26KG。初速:381m/s。弹匣容量:25发。射速: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200m。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这支自动步枪美军认为是好枪,解放军却觉得不怎么样

勃朗宁自动步枪是二战美军班组火力的中坚,据统计,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装备过勃朗宁自动步枪及其外国仿制型,美军步兵所有人都要学会操作这种武器,以便当指定的射手死亡受伤时能有人接手,据当时美军士兵的回忆,没有什么比它的枪声更能坚定士兵们的信心了,这足以说明当时这种武器在普通士兵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它的坚实可靠、火力以及较低的故障率,为美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二战美军一共生产了16.8万支M1918A2,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还在使用,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从美国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获得了这种武器,

不过勃朗宁的质量达到了7.25公斤,几平是同时期的M1903春田步枪两倍,步兵带会比较吃力,设计时只被当作一种单兵自动武器,导致持续压制能力并不如一些传统的轻机枪有效,只打了几下就已经打空弹匣了,枪管不可快速更换,因此其枪管升温很快。在短时间内连续射击数百发后,枪管会变红,以至于烧焦护本与枪管的接触部位,这在大量装备自动武器的美军中算不上什么问题,

可是在急需班组支援火力的中队中就不是那么完美了,持续射击能力不足,远距离压制能力也不如捷克式,定位为自动步枪,却被当作轻机枪使用,作为一支轻机枪,它又显得过轻,在全自动射击时不容易控制,勃朗宁自动步枪更像是一种兼具两者特性又具二者缺点的武器,即便如此,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仍然是一种相当不错的轻武器,中队却觉得不咋的,因此一直未成为中队主流的班组支援火力,

勃朗宁的仿制型FN公司仿制FNMe1930轻机枪很早就进入中国,对那时装备万国牌武器的中国来说只要是枪就好,从1933年5000挺FNMe1930轻机枪进入中国开始,到1937年军队已装备9148挺FNMe1930轻机,随后又紧急订购8000挺,1939年5月又订购了7412挺,在军中已达到相当大的比例,1942年驻印军获得了大量美援武器,被改编为全美械部队,作为美军班组标配的M1918A2自动步枪也装备了不少,二战之后这些M1918A2以及战前采购的FNMe1930轻机枪大部分被解放军缴获,在朝也缴获了很多,也大多只用做次要装备,如果有捷克式选的话,解放军步兵班一般都不会用勃朗宁。

步枪当成机枪使用,经典的勃朗宁BAR1918,朝鲜战争双方大量使用

一战时初上战场的美队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面对机枪堑壕组成的战场,美军手中的各种类型机枪加起来才一千多挺,紧急从法国购买的机枪可靠性实在是不敢恭维,无奈的美国只好自己想办法,一方面研发重机枪,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有一款可以连发的武器,让冲锋的士兵可以边跑边持续不断的开火,尽量杀伤敌人保住自己的命。

勃朗宁轻机枪

1917年初,勃朗宁就毛遂自荐的携带了两款武器前往华盛顿,希望能够获得军方的认可,一件是水冷式重机枪,另一间是一款可以行进间射击(抵肩射击)的自动步枪。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两款武器让那些被武器匮乏搞得焦头烂额的官老爷们眼前一亮,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武器装备。很快同年7月,美军正式决定采用这两款装备,其中自动步枪被称为机关步枪,正式名称是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虽然定型了,正式生产却一直没有实施,1918年2月被前线逼急了的陆军开始催促赶紧投产步枪。在军队的压力下,公司很快开启了生产线生产了1800支,测试发现一些问题,经过修改过后在6月继续生产,两个月就生产了一万多支。

一战堑壕战

该枪全重7.5千克,长1214毫米,发射7.62毫米,可以调节成单发或者连发模式,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550米。投入战场后,士兵发现该枪的重量相比于步枪来说更大,射击时的后坐力也很大,因此移动时射击准头有限,不过它可以连发的特点,完全可以作为轻机枪使用,在步兵冲锋时提供实时的压制火力,就这样美军开始把这款自动步枪当成机枪来用了。

勃朗宁轻机枪

实战中该枪的可靠性很高,士兵评价它很少出故障,除了重了点其他都好,这可羡慕死了装备绍沙轻机枪的法军士兵,法国随即也订购了15000支。

一战结束后,美国开始了对该枪的改进。主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在后方借助工具更换的枪管散热不好,连续射击过多会出现故障,因此降低了护木高度,让枪管更多地暴露在空气中,加快散热;使用了新的,瞄准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勃朗宁轻机枪

到二战前,美国继续对该枪改进,1937年改进的M1918A1型,给该枪安装了两脚架,射击稳定性提高了。二战开始后,因为产量跟不上,许多订单被派给国外的工厂生产,这些被称作是M1918A2型。后期型号取消了单发射击模式,只能选择慢射击和快速射击两种模式,并且可以更换枪管。

在美军中,勃朗宁轻机枪被当作班组的支援火力,标准配置是一个班一支,全班成员都要学习该枪的基本操作,以便于在射手出状况时接替作战。实际作战中,美军发现该枪火力压制很好,缺点就是弹匣子弹太少,换弹匣的时候就会出现火力空白,前线士兵开始自发的多装备一支,后来一些部队甚至装备了三支、四支,这样做的目的是当一支机枪换弹匣时,另一支接力压制,形成持续不断的火力。

勃朗宁轻机枪

不过担负勃朗宁轻机枪的射手是一个体力活,原本就不轻了,实战的时候一个弹匣四五个点射就空了,一般士兵携带12个装满子弹的弹匣,总的重量约40磅,另外还要携带工兵铲、手雷、匕首、头盔等一系列作战工具,长时间行军是一件很费体力的活。

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巡逻小队往往采取在小队前后布置一挺勃朗宁轻机枪的方式,在受到袭击时能够快速的火力压制。

安装了特殊消焰器的勃朗宁轻机枪

除了美军、法军装备之外,该枪还有比利时7.62毫米、毛瑟7毫米\7.92毫米口径、6.5毫米口径等多个版本,这些不同口径的版本主要用于出口,其中比利时FN公司也生产了不少,二战中使用的许多都是该公司生产。作为一款军用装备,这款大威力还被美国警方使用过,打起仗来只怕是罪犯们会哭爹喊娘。

使用勃朗宁轻机枪的中国士兵

同样是二战中,根据《租借法案》,有相当数量的勃朗宁轻机援给在印度受训的中队,而且此前中国就已经购买了数量不少的该枪了。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军手中有了不少这种枪,为了缓解后勤压力,开始把分类装备给部队,免得一支部队里型号五花八门。

二战后勃朗宁轻机枪被冷落了一段时间,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公司又迎来了一次大订单,美军又拿起这种机枪踏上朝鲜战场。而入朝的志愿军中,39和40军装备了较多的美式装备,其中就有大量的勃朗宁轻机枪,就这样双方军队依靠着同一款武器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装备勃朗宁轻机枪的美军

上世纪50年代,勃朗宁轻机枪开始大量退役,美军封存了不少这种,在越战时又被拿出来支援给“友军”。实际上此时这些已经过时了,突击步枪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它,退出历史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勃朗宁机枪是比较热门的收藏品,还有公司开发了半自动的运动型勃朗宁在民间流通。

美军的步枪进化史,从燧发枪到拉大栓,又到现代自动武器

本期来为大家盘点一下,美队的步枪进化史,从最早的火药燧发枪,发展到杠杆式步枪、手动装填步枪,之后又发展到单发栓动式步枪、半自动装填步枪,随后又到了现代化自动武器,包括自动步枪、突击步枪等,而且现代化自动武器所使用的型号更多,分为不同兵种和军种。

独立战争时期:

褐贝斯 燧发步枪

褐贝斯燧发步枪的实验型诞生于1722年,正式的量产型,在1730年之后才推出,褐贝斯步枪诞生后,跟随大英帝国征战150年,在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时,褐贝斯燧发枪被缴获使用,并在几年后也进行仿制复刻。

基本参数

全枪长度:1530毫米。

全枪重量:4.5公斤。

口径:第一型18.1毫米,第二型17.8毫米。

有效射程:200米。

枪口初速:243米/秒。

M1775式 燧发短步枪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根据英国褐贝斯燧发步枪,仿制出来的一种短遂发步枪,在当时也叫做手枪,一般配发给尉级或者校级以上的军官,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枪身短小,装填速度较快,携带也方便,而且它也是美国的第一种国产枪械。

基本参数

全枪长度:530毫米。

全枪重量:2.5公斤。

口径:15.7毫米。

有效射程:140米。

枪口初速:240米/秒。

南北战争时期:

斯普林菲尔德M1861 后装步枪

美国在南北战争期间,由斯普林菲尔德旗下所制作的一款单发装填式步枪,它的使用方式比较特殊,在枪管尾部开启,每次射击只能装一发,然后将击锤抬起,勾动扳机后就可以发射,结构相对简单。该枪发射的是单头,并不像霰弹枪,所以最大理论上射程能达到1000米以上。

基本参数

全枪长度:1420毫米。

全枪重量:4.3公斤。

口径:14.7毫米。

有效射程:300米。

枪口初速:290米每秒。

斯宾塞 杠杆式步枪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杠杆式步枪,由美国机械师,克里斯多佛·斯宾赛在1860年设计,别名也叫做:“亨利连珠枪”,它比之前的燧发枪和单发装填枪速度更快,从枪托尾部装填,一次能容纳7发,还配备可拆卸式弹管,之前的发射完毕后,可直接更换弹管,增强换弹速度,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弹匣。该枪最快射速能在12秒内发射14发子弹。斯宾塞杠杆步枪,在南北战争后期被大量投入使用。

基本参数

全枪长度:1350毫米。

全枪重量:3.5公斤。

口径:13.2毫米。

有效射程:350米。

枪口初速:371米每秒。

柯尔特M1855型 转轮步枪

它是轻武器史上第一种被列装到军队的转轮式步枪,M1855由柯尔特在1836年到1842年期间研制,基于传统柯尔特转轮手枪基础上设计,采用6发弹巢供弹,延长了枪管,安装了木质枪托,在当时,它的击发速度要远胜于杠杆式步枪,同等于步兵当中的半自动武器,柯尔特M1855在南北战争期间被大量投产,并列装美队。

基本参数

全枪长度:1467毫米。

全枪重量:3.45公斤。

口径:14.22毫米。

有效射程:400米。

枪口初速:352米每秒。

斯宾塞M1860型 连珠步枪

它是斯宾塞杠杆式步枪的早期型号,被称作为:“亨利连珠步枪”,并且还分为卡宾枪型、标准步枪型、海军步枪型、和运动步枪型4种型号,基本结构与后期的斯宾塞步枪相同,在南美战争早期就被投入使用,但M1860型的尺寸要更长。

基本参数

全枪长度:1510毫米。

全枪重量:4.2公斤。

口径:13.2毫米。

有效射程:400米。

枪口初速:380米每秒。

一战时期:

斯普林菲尔德M1917 步枪

由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根据一战期间,德国毛瑟M1898步枪仿制出来的一种栓动式步枪,它的枪机和战孔式瞄具,都与毛瑟M1898相同。该枪的弹容量为5发,发射7.62×63毫米,枪口前部还可安装刺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参战后所使用的步枪就是斯普林菲尔德M1917型。

基本参数

全枪长度:1176毫米。

全枪重量:4.08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600米。

枪口初速:823米每秒。

二战初期到五十年代:

春田M1903 步枪

M1903由美国春田兵工厂生产,在20世纪初期列装美队,它与斯普林菲尔德M1917步枪相同,都是仿制于德国毛瑟M1898步枪,虽然M1903在一战期间就已经诞生,但供应不足,并没有大量装备,所以在一战结束后,二战初期有很多M1903装备于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参与太平洋战争。

基本参数

方面:7.62×63毫米。

全枪长度:118毫米。

全枪重量:3.95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550米。

枪口初速:853米每秒。

春田M1903A1 狙击步枪

春田M1903A1,在1930年生产,是在原本M1903步枪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狙击型,在机匣顶部安装了一个长版光学瞄准镜,枪托角度也进行了改进,在二战期间装备美国空降部队和美国陆军部队,用它来进行一些狙击任务和侦察任务。

基本参数

方面:7.62×63毫米。

全枪长度:1100毫米。

全枪重量:4.52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650米。

枪口初速:856米每秒。

春田M1903A4 狙击步枪

春田M1903A4在1942年推出,它不仅是在M1903A1的基础上改进,而更是一种专门为狙击任务而生的狙击步枪。虽然外观上没有太大变化,但仔细观察,它的握把部分变为了C型状态,机匣顶部安装了一个M76型2.2倍光学瞄准镜,也可以改为M73B1型4倍光学瞄准镜,而且这种步枪,从二战开始一直沿用到越战期间。

基本参数

方面:7.62×63毫米。

全枪长度:1101毫米。

全枪重量:4.4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750米。

枪口初速:855米每秒。

加兰德M1 半自动步枪

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在二战期间被美队大量采用,包括陆军部队、空降部队,到二战中期,海军陆战队手中老旧的春田M1903,也被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所替换。该枪在1936年1月正式装备,到1957年,M1半自动步枪共计生产了1000余万支,当年在亚洲还被号称为“大八粒”和“八粒快”,它是被公认二战期间性能最优秀的半自动步枪之一,深受美国士兵的信赖。

基本参数

方面:7.62×63毫米。

全枪长度:1107毫米。

全枪重量:4.37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730米。

枪口初速:865米每秒。

供弹:8发弹夹。

M1 卡宾枪

它是最早意义上的单兵自卫武器,研发思路以及用途,就是应用在非一线作战人员上,作为一种护卫武器,尺寸要比步枪紧凑,威力要比手枪大,同时,也为它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7.62×33毫米卡宾枪弹,威力和射程处于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之间。在二战期间,M1卡宾枪装备给军官、汽车驾驶员、坦克车队、以及前线指挥官等,M1卡宾枪的重量轻,后坐力也很小,可以像手枪一样灵活点射。

基本参数

方面:7.62×33毫米卡宾枪。

全枪长度:904毫米。

全枪重量:2.36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200米。

枪口初速:710米每秒。

供弹:15发、20发弹匣。

M1A1 卡宾枪

M1A1在1942年推出,是M1卡宾枪的变形版,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枪托变得更简易,可以折叠,可以展开,而且减轻了重量,增强了便携性。 M1A1卡宾枪在二战期间主要装备在美国空降部队,在当时总共生产了15万余支,也有一部分出口到英国,成为英国空降部队和陆军的制式武器。

基本参数

方面:7.62×33毫米卡宾枪。

全枪长度:枪托展开900毫米,枪托收起640毫米。

全枪重量:2.53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200米。

枪口初速:710米每秒。

供弹:15发、20发、30发弹匣。

约翰逊M1941 半自动步枪

M1941半自动步枪,在1936年由美国陆军预备役上尉,梅尔文·约翰逊设计,采用了枪管短后坐行程自动方式,以及枪管回转闭锁方式,而且采用半圆旋式弹仓,一次可容纳10发。该枪在1940年进行试验,1941年定型。在当时,约翰逊M1941和加兰德M1都被美国海军陆战队选为制式武器,之后开始竞争,但M1941的结构复杂,造价高昂,最终并没有大量投产,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后还是选择了M1加兰德步枪,而M1941仅有少量装备在海军陆战队,其余部分装备在特勤部门当中。

基本参数

方面:7.62×63毫米。

全枪长度:1156毫米。

全枪重量:4.3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732米。

枪口初速:865米每秒。

供弹:10发一体式弹仓。

勃朗宁M1918 自动步枪

它是20世纪初期的自动步枪之一,由美国著名枪械大师,约翰·西摩·勃朗宁在1917年进行设计,在1918年正式定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装备美队,但该枪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是自动步枪,但重量接近轻机枪,说它是轻机枪,但火力持续性又不足,仅能装填20发,但M1918在二战期间,也勉强充当美军步兵班组的轻机枪角色。

基本参数

方面:7.62×63毫米。

全枪长度:1110毫米。

全枪重量:9.5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548米。

枪口初速:860米每秒。

供弹:20发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650发。

越战时期:

M14 自动步枪

M14自动步枪在1957年投入使用,根据加兰德M1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具备全自动发射能力,但无法全自动有效射击,因为后座力太大,并不能更好的控制,所以在作战时,多数都采用半自动点射。在越战期间,M14步枪暴露出很多问题,因为枪身过长,枪身过重,火力持续性不足,最后在1968年退出服役,被更先进的M16自动步枪所代替。

基本参数

方面:7.62×51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1118毫米。

全枪重量:4.5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700米。

枪口初速:850米每秒。

供弹:20、30发弹匣或100发弹鼓。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750发。

M16 自动步枪

M16是美队的第二代制式步枪,同样也是第一种服役的小口径武器,该枪在1957年研制,1965年正式服役,枪身部分采用工程塑料、铝、以及复合材料制成,在重量方面上很轻便。在M16步枪诞生后,首次投入越南战场,替换火力不足的M14自动步枪,与此同时,还衍生出了一个系列枪族,M16系列到至今依旧作为美队的制式武器,同时还出口到西方各地区。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986毫米。

全枪重量:3.63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600米。

枪口初速:975米每秒。

供弹:20发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950发。

M16A1 自动步枪

M16A1是M16系列的一个衍生型号,外形并没有变化,而安装了一个复进推注器,把之前的20发弹匣,替换成了30发标准弹匣,在越战期间,M16A1也被大量投入使用。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990毫米。

全枪重量:3.1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600米。

枪口初速:975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950发。

CAR-15 卡宾枪

CAR-15卡宾枪就是科尔特AR-15的缩短版,并且是军用型。该枪在1960年诞生,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枪族,但在美队当中并没有被大量采用,只有少量的CAR-15型卡宾枪,在越战间被采用,装备当时的突击队和直升机小组,到现在这种武器也惹仍在南美和中东地区的特种部队当中服役。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730.66毫米。

全枪重量:2.58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450米。

枪口初速:838米每秒。

供弹:20、30发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900发

现代:

M16A2 自动步枪

M16A2也是M16系列的一个衍生型号,在1980年诞生,在外观上,M16A2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护木枪管部分被加粗,并增强了抗弯曲性,也能更有效地为枪管散热。目前M16A2自动步枪装备在美国陆军和国民警卫队当中。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1000毫米。

全枪重量:3.77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600米。

枪口初速:945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900发。

M16A3 突击步枪

M16A3在M16A2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它具备全自动发射能力,同时还具备战术半模组化能力,可以在固定的接口上安装瞄准镜、榴弹发射器、战术握把、红外线激光指示器等。M16A3在1990年诞生,1993年进行服役,并开始广泛使用,目前的M16A3主要装备在美国海军部队。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1000毫米。

全枪重量:3.77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600米。

枪口初速:945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900发。

M16A4 自动步枪

M16A4自动步枪诞生在2002年,它的改变非常大,具备深度模组化能力,在枪管护木四周,都带有皮卡汀尼导轨,并且取消了机匣顶部的基线,也替换成了导轨,可以更方便的安装战术握把、红外线激光指示器、M203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光学瞄准镜、全息式瞄准镜等等。但该枪只能三连发点射或者半自动单发点射,不具备全自动发射能力,这种设计第一是为了节省,第二是精准度,第三是为了延长枪械的使用寿命。目前的M16A4自动步枪装备美国海军陆战队当中。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1000毫米。

全枪重量:3.75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600-800米。

枪口初速:945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900发。

M16A2 卡宾枪

M16A2卡宾枪专为特种作战而生,基于M16A2自动步枪的基础上衍生而来,有着与M16A2同等的外观,只是尺寸缩短了。该枪诞生在1983年,由柯尔特旗下进行研制,在当时装备了海豹突击队、海军特种部队,除了美军使用外,还出口到加拿大和中东等地区,但M16A2卡宾枪不能全自动发射,只能三连发点射。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852毫米。

全枪重量:2.78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400米。

枪口初速:839米每秒。

供弹:20发、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900发。

M4 卡宾枪

M4卡宾枪诞生在上世纪90年代,基于M16A2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并且与M16步枪的弹匣通用。M4一般装备在美国海军部队、空降部队等,不过M4也只能单发点射和三连发点射,除了美队采用外,M4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枪械之一。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840毫米。

全枪重量:4.4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450米。

枪口初速:884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800~980发。

M4A1 卡宾枪

M4A1诞生在1995年,相比M4,它更具备模块化能力,全枪带有M1913皮卡汀尼导轨,除了自身的三连发点射和半自动点射能力外,又增加了全自动发射能力。枪身顶部的基线可拆除,替换成光学瞄准镜或全息式瞄准镜,并且在导轨上可以加装M203型40毫米榴弹发射器或各类战术灯,战术握把等。M4A1系列卡宾枪一般作为美军特种部队,或者西方特种部队的必选武器之一。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收起枪托757毫米,展开枪托840毫米。

全枪重量:2.68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400-600米。

枪口初速:884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800~980发。

MK18 突击步枪

MK18是专门为美军特种部队量身定制的一种战术突击步枪,别名也叫做:“M4QCBR”,属于M4A1卡宾枪的变型枪,MK18最大的特点就是尺寸非常紧凑,能完美的胜任CQB室内近战,具备深度模块化能力,在枪身任何的位置上都可安装各类战术配件。该枪一般装备在海豹突击队、三角洲部队、绿色贝雷帽突击队等等,MK18是一种非常可靠的特种战术枪械。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671毫米。

全枪重量:2.26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400-600米。

枪口初速:884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800~980发。

HK M27 IAR 班用自动武器

它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最新更换的制式武器,由德国HK旗下研制,在2013年开始批量装备。M27基于HK416突击步枪的基础上研发,在外观上都非常相似,但性能不如HK416,就相当于它的低配版。M27在美国海军陆战队当中作为班组自动武器,既是自动步枪,也可以当作轻型机枪使用。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937毫米。

全枪重量:3.6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550米。

枪口初速:883.92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800发。

HK416 突击步枪

HK416原产于德国HK旗下,在2005年诞生,目前作为西方各地区特种部队的首选,其中的美国海豹6队就大量采用HK416系列突击步枪,而且这种武器的可靠性很强,故障率低,能适应各种环境作战,还具备深度模块化能力,简直就是专为特种部队量身定制的武器,但HK416的造价较高,并不能大批量装备,所以目前只能装备特种战斗人员。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805毫米。

全枪重量:2.95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400米。

枪口初速:788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700~900发。

SCAR-L 突击步枪

SCAR是由比利时FN旗下,专为美国特种部队所研制的一种特种战斗突击步枪,具备深度模块化能力强,枪身采用一个平顶,上面带有皮卡汀尼导轨,可方便安装各类战术配件,比如瞄准镜、红外线激光指示器、榴弹发射器、手电筒等等。并且SCAR还分为L轻型版和H重型版,一般装备在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或绿色贝雷帽特种部队当中。

基本参数

方面:5.56×45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838毫米。

全枪重量:3.29公斤。

口径:5.56毫米。

有效射程:600米。

枪口初速:875米每秒。

供弹:30发标准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650发。

SCAR-H 重型突击步枪

它就是SCAR的H重型版,发射7.62×51毫米,使用20发弹匣供弹,与L轻型版结构相同,但口径不一样,还可更换枪管,安装双脚支架和高倍瞄准镜,可以改为精确射手步枪使用,同时也具备全自动发射和半自动发射两种模式。

基本参数

方面:7.62×51毫米北约标准。

全枪长度:1021毫米。

全枪重量:3.58公斤。

口径:7.62毫米。

有效射程:750米。

枪口初速:802米每秒。

供弹:20、25发弹匣。

每分钟理论射速:600发。

失败产物:

HK XM8 轻型突击步枪

XM8由德国HK旗下在2005年开发,作为美国陆军的未来单兵武器,它是一种模块化轻型突击步枪,并且当中包括了一个未来作战系统和一系列的衍生型号,但最终XM8以失败告终,对于该枪的基本性能,并没有确切的数据。

未来武器:

NGSW 6.5毫米埋头弹步枪

它是美队的未来单兵模块化自动武器,由西格绍尔与MDR联合开发,它不再是传统的5.56和7.62毫米枪械,而发射全新的6.8毫米PCP埋头,除了步枪外,还衍生出短步枪和轻机枪,计划将开发出整个6.8毫米枪族。但目前它NGSW属于概念型武器,并没有详细的性能参数。

那么本期有关美队的步枪发展史,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如果你对此还有哪些想要补充的,或者认为哪些错误的地方,还有望大家多多指点补充,想要了解更多武器装备内容,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