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天地苍茫,白茫茫一片。清了纸笺上的墨印,浅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安静的倚在时光深处,看花开叶落,流年转换。如果有机会,我愿收藏所有跟冬有关的成语。
【天寒地冻】
【来源】宋·王十朋《南州春色》词:
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
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释义】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寒冬腊月】
【来源】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释义】指农历的十月(寒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年前最冷的三个月。
【风刀霜剑】
【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释义】指寒风和冰霜像刀剑一样刺着人的皮肤,犹如彻骨一般。
【傲雪凌霜】
【来源】宋·杨无咎《柳梢青》:
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玉树琼枝】
【来源】唐·李煜《破阵子》词:
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释义】形容树木华美,比喻贵家子弟。
【雪泥鸿爪】
【来源】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释义】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冬烘先生】
【来源】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
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释义】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暗香疏影】
【来源】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释义】意思是扑鼻的清香,稀疏的树影,形容梅花。
【驿路梅花】
【来源】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释义】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雪虐风饕】
【来源】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
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释义】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啼饥号寒】
【来源】唐·韩愈《进学解》: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释义】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折胶堕指】
【来源】 宋·苏轼《磨衲赞》:
折胶堕指,此衲不寒,
烁石流金,此衲不热。
【释义】极言天气寒冷。
【冷窗冻壁】
【来源】宋·陈师道《谢赵使君送乌薪》诗:
老身曲直不足言,冷窗冻壁作春温。
【释义】表示非常贫寒。
【枕冷衾寒】
【来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
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
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释义】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冷灰爆豆】
【来源】宋·黄庭坚《翠岩真禅师语录序》:
各梦同床,不妨殊调;
冷灰爆豆,聊为解嘲云耳。
【释义】比喻方法不对,白费力气,或比喻事情凭空突然发生。
【担雪塞井】
【来源】唐·顾况《行路难诗》: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释义】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
我会写:
暮mù(暮色、暮年、暮气)
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
题tí(题字、题诗、问题)
侧cè(侧影、侧门、侧重)
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
庐lú(庐山、庐舍、草庐)
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
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
阁gé(阁下、阁子、阁楼)
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
须xū(必须、须知、须要)
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
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
我会认:
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
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
形近字:
暮(朝暮)墓(墓地)
题(题目)提(提出 )
侧 (侧目 )测(测试)
峰(山峰)锋(锋利)
费(收费)沸(沸腾)
输(输出)偷(小偷)
多音字:
似sì(好似)shì(似的)
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
问题归纳:
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作者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
“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当作者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题西林壁》和《雪梅》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题西林壁》先描写了看到的庐山景色,然后阐述了道理: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雪梅》在末句点明了雪和梅的特点,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4.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5.《暮江吟》中,为什么是“真珠”而不是“珍珠”?白居易《暮江吟》的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的“真珠”一词,在本诗中是“珍珠”的意思。但“真珠”和“珍珠”之间,却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二者不能随意互相替代使用。
6.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课后习题答案:
二、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秋天的黄昏,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夕阳是那样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夕阳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一片红色;夕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青绿色。
三、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理解: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理解: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课外拓展:
描写秋天景色的四字词语:
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 秋高气爽 秋色宜人 一叶知秋
与梅花有关的四字词语:
暗香疏影 驿寄梅花 傲雪凌霜 雪胎梅骨 不畏严寒
有关梅花和雪花的诗句: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暮江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字词解释:
①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②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可怜:可爱。
④真珠:珍珠。
诗词大意:
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光处呈现出青绿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
课文主题: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江边落日和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精彩赏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
诗的前两句写日幕时分,タ阳与江水相映成趣,“一道”与“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而“瑟瑟”和“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情称赞,“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诗人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面对自然美景,吟成了这首格调清新的诗歌,充分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同为豪放派词人。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字词解释:
①题:书写,题写。
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
③岭:高大的山脉。
④峰:高而尖的山头。
⑤识:认识。
⑥缘:因为。
诗词大意:
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
课文主题: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精彩赏析: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
诗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岭”“峰”具体描绘出山的形态,“各不同”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后两句为游山所感,“真面目”是指庐山的全貌,“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介绍:
卢钺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一些经历。他最有名的词就是两首雪梅了。这两首词可见这位文人的雅兴和志趣。
字词解释:
①降:服输。
②骚人:诗人。
③阁:同“搁”,放下。这里读。
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⑤逊:不及;比不上。
诗词大意:
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段清香。
课文主题:
《雪梅》通过写梅雪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精彩赏析: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通过“争”“未肯降”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梅雪争春,让诗人们费尽心思,一个“费”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后两句转而描述梅与雪的不同,“逊”和“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这里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生字学习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1
同步练习2
第一课时 答案
一、暮色 吟诗 题目 侧面 庐山 有缘 降落 费力 文章 山峰
二、1.可爱。2.书写。3.因为。4.服输。
三、②④①③ ②④③①
四、C
五、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第二课时 答案
一、D
二、墓 暮 怜 吟 题 提 烽 锋 峰
三、庐 芦 殊输 侧 测 原 缘
四、1. (1)B
(2) 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洁白,雪花却没有梅花的清香。
(3)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2. (1)可爱 珍珠
(2)露珠 珍珠 月亮 弓 愉悦
(3)示例:晶莹露珠像一颗颗钻石在草茎和树叶上闪闪发亮。
五、B
六、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 苏轼
2.书写、题写 因为、由于 不能认识,辨别
3.横 竖 远 近 高 低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B
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
视频加载中...
一群年轻人的身影,定格于上海石库门。
谁能想到,就是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冲破沉沉黑夜,点燃革命星火,掀起了气壮山河的惊雷巨澜。
一叶红船,静静停泊在浙江嘉兴南湖。
谁能想到,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从这里起航,穿越重重关山,奋进漫漫征途,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史诗。
这一切,始于1921年7月那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
这一切,源于中国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一)
“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6月23日,总书记同正在天和核心舱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进行天地通话。
6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敬礼致意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天问》中这样叩问。
今天,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在距地球约38万公里的月球上,在距地球最远达数亿公里之遥的火星上,中国人不断留下探索的印迹,实现一个又一个“星际跨越”。
从太空俯瞰中国,穿越历史的时空,神州大地上的种种“跨越”同样令人震撼。
积百年之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让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让全面小康的梦想照进现实,开创了一个东方古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抚今追昔,那个积贫积弱、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封闭落后的中国早已一去不返,一个文明进步、活力澎湃、人民幸福、和谐稳定、开放自信的新时代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风雨百年,青史可鉴。历史以如椽之笔纵横挥写,将结论写在了亿万人民心灵深处——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中国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个农民来到城里商店,要求买“”的画像。在他朴素的认知中,让穷苦人翻身得解放的,应当有一幅画像。
岂曰无像,人心如镜。穿越历史风云,中国人的形象愈发挺拔而鲜明。一幅幅党的画像用鲜血和生命塑造出来,用奋斗与奉献描绘出来,展现着人的红色气质、高尚品格和无穷力量,在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
2021年5月21日拍摄的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中国是什么样的党?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大的样子”:洞察大势的慧眼,担当大任的铁肩,拨云见日的双手,跋山涉水的双脚,清正廉洁的风骨,拥抱世界的胸怀……
这是年轻人敬佩的“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理想信念很“燃”,心系人民很“暖”,创新求变很“潮”,正风反腐很“刚”,干事创业很“拼”……
这是老百姓眼中可信、可爱、可敬的“自家的党”:在风里,在雨里,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在每一个寻常日子,员是“主心骨”,也是“贴心人”,关心着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岁月静好……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着光明未来迈进,饱经沧桑的中国意气风发,千锤百炼的中国人朝气蓬勃——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和其家属受到优抚待遇的党员烈士达370多万人。
放眼世界政党史,没有哪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拥有如此多为了信仰而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奋斗者。他们选择之决绝、牺牲之惨烈、奉献之彻底,在史册上写下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
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倾尽一生去奋斗——中国人以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无怨无悔的气质和品格,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如璀璨群星闪耀苍穹,又如熊熊火炬升腾不熄。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一条笔直宽敞的“初心大道”,总是让人想起那些催人泪下的历史瞬间——
临刑前,面对刽子手的叫嚣,29岁的陈延年高声回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 26岁的陈乔年受尽酷刑,却坚定地对大家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今天,在安徽合肥,有一条以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命名的“延乔路”,路的尽头就是“繁华大道”。始于信仰,成于奋斗,归于人民——历史前进的艰辛之路,映照着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以信仰之镜观照百年党史,人的形象更加直抵人心。那是瞿秋白“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求索的样子,是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搏的样子,是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为民的样子,是黄大年“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的报国的样子,是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国”的坚守的样子,是张富清60余年“深藏功与名”的默默奉献的样子……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坚如磐石的信仰,挺起了人的精神脊梁,生发出源源不竭的青春朝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仰的火种一旦播下,必将汇成普照大地的光焰,照亮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
“祝你像江上的白帆乘风破浪,祝你像山间青松傲雪凌霜!”回忆起青春年华,“燃灯校长”张桂梅动情地说:江姐是我一生的榜样,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
从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红梅”,到不惧病魔、育人不倦的“桂梅”,人就是这样的信仰者、奋斗者,百年犹未老,世纪正青春。
(四)
“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尽管孔繁森离开20多年了,当地群众仍然忘不了这名“一腔热血洒高原”的援藏干部。时间越是流逝,他留下的这句名言,越生动彰显人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气质和品格。
人对人民的爱,是无私无畏的大爱,是生死相依的真情,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树高千尺,根扎沃土。我们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俯下身去服务人民,拼尽全力造福人民,为了人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1934年10月16日,贵州困牛山。100多名红军在山上阻击追敌,但凶残的敌人裹挟老百姓做“人盾”,步步紧逼。面前是强敌和手无寸铁的群众,背后是悬崖深谷,怎么办?红军战士抱定“宁死不当俘虏,宁死不伤百姓”的信念,纷纷砸毁,集体跃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
那一刻,残阳如血,山河呜咽。
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这样的生死抉择同样令人动容。“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的危急关头,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献出了宝贵生命。每一句坚定的誓言,每一个逆行的身影,每一道脸上的勒痕,都把我们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深深铭刻进世人心中。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人民在人心中的地位?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彰显人对人民的赤诚?
曾这样追问:老百姓不是命中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正是一代代人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幸福,不遗余力为人民干实事,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践行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党才赢得了亿万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汇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
人心如秤,似镜。全球知名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的2020年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信任度高达95%,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资深编辑帕尔默认为,信任中国是中国社会主流。
百年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没有一个党像我们党这样,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坚定不移把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读懂中国,必须读懂党同人民群众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
在福建长汀中复村,遥望红军当年鏖战的松毛岭,面对今天生机勃勃的“网红村”,“一门六烈士”的红色文化讲解员钟鸣感言:“永远不能忘了老百姓为什么选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以此创造历史,也必将以此赢得未来。
(五)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朱德写下的这首诗,生动阐释了遵义会议这一“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历史意义。
奋斗之路从无坦途,我们党也走过不少弯路,遭遇过很多挫折。为什么党总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变局之中开创新局?
“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回望百年征途,中国人“顶天立地”的奋进姿态格外鲜明:既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又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国情,吸吮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滋养,把准中国社会的历史前进方向,回应亿万人民的所思所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人是“盗火者”也是“播火者”,他们用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用创新理论照亮前进道路,创立了思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出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伟大力量。
游客在井冈山“井冈红旗”雕塑前参观、拍照(4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从井冈山上的艰辛求索出发,“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革命胜利之路;在历史转折关头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旗,“走自己的道路”的理论自觉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中国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观察中国多年的匈牙利前驻华大使库绍伊·山道尔得出结论:中国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创造性,既保持理论指导的一以贯之,又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思想、新的政策、新的战略。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让解放思想的火焰越烧越旺,让实事求是的根基越扎越牢,让改革创新的活力越来越强,人方能永葆思想上的青春活力,打破一个个“不可以”的旧观念,创造一个个“不可能”的新奇迹。
(六)
历史的问答,常常发人深省。
山、张子善案发后,面对求情的声音,回答:“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面对严峻复杂的反斗争形势,总书记毅然宣示:“不得罪成百上千的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
对中国来说,“从严治党”从来都是必答题。这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马克思主义把人类解放的主义运动,也看作一个无产阶级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扬弃过程。一百年来,我们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从第一部党章专设“纪律”一章作为规范党员行为的准则,到《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把“忠实”“没有发洋财的观念”等作为入党条件;从持之以恒正风反腐,到不断强化思想建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从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到不断推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干“伟大的事”,就要有“铁打的人”。引领伟大的革命,实现伟大的梦想,必须有伟大的党。中国人一直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担负前所未有的“大任”,必须立大志、明大德、做大事,打铁必须自身硬。
2021年6月3日,党员在全新开馆的上海一大纪念馆里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当年,几名记者从延安归来,盛赞人廉洁奉公、勤俭创业的精神。宋美龄听后,不以为然:只能说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真正滋味。
遵循什么样的权力逻辑,就会品尝到什么样的权力滋味。与那些笃信升官发财、掌权为私的政治力量相比,中国从来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坚信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来造福人民。这是那些资产阶级政客无法理解的。
勇于自我革命,源于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也源于无比强烈的忧患意识。
从延安时期的“窑洞对”思考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到党的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雷霆万钧之势……正是怀着深沉的使命忧患感,中国人牢牢把握“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历史铁律,驰而不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刻也不松懈。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出台《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印发《中国组织工作条例》……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一系列管党治党新举措陆续出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新时代中国人以实际行动向世人宣示: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七)
浙江义乌,两条并行的“路”耐人寻味。全长约13公里的“望道信仰线”蜿蜒曲折,通往百余年前陈望道翻译《宣言》的乡间柴房;穿行1.3万多公里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横贯亚欧大陆……
取真理之火种,还世界以光明——风雨百年路,留下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足迹,见证着中国人“为世界谋大同”的广阔胸襟与责任担当。
他们有着山一般的坚毅,守望和平,维护正义。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作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重大判断,再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是时代的瞭望者,更是公理的守护者。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说不,用多边主义火炬照亮人类发展的前行之路。
2020年2月12日,医务人员在湖北省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前竖起拇指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他们有着海一样的胸襟,广纳百川,计利天下。当一些人将零和博弈奉为圭臬,他们打破种种阻隔,甘当互利共赢的架桥者;当人类在灾难与挑战的风浪中沉浮,他们化身团结合作的“摆渡人”,将隔绝的孤岛连成命运与共的大陆。胸怀人类幸福,志在世界大同,中国与各国携手并肩,共同开辟一条合作共赢的阳光大道。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历史自觉,也是一个百年大党的雄心壮志。
它是萦绕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一首歌”,一曲《难忘茉莉花》激荡着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理念;它是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播撒的“一抹绿”,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承诺;它是互联互通、开启未来的“一条路”,共建“一带一路”造福各国人民;它是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的“一剂药”,截至目前,中方已向80多个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国际社会提供超过3.5亿剂新冠疫苗。
“这个世界会好吗?”一位中国学者曾痛切发问。此时此刻,战火依然在一些地区燃烧,瘟疫还在摧残人们的生命,霸权主义的阴云犹未消散,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中国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给出了越来越清晰的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
(八)
仲夏时节,一座庄重大气的红色新地标——中国历史展览馆在首都北京正式开馆。展馆主题邮局将启用特殊邮编“100100”,寓意中国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勇往直前。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作为一个勇于担当、创造历史的政党,中国迎来了历史新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肩负着历史新使命——到本世纪中叶,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惊人一跃”。
再踏层峰开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心中有梦想,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
(九)
踏上新征程,新时代中国人如何担当新使命、交出新答卷?
面对时代大变局,必须明历史之大势、发思想之先声,敢为引领潮流的“弄潮儿”。今日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今日之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身处风云激荡的大变革时代,唯有登高望远,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把握大局大势,科学回答时代之问,着力解决时代课题,方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走好“上坡路”、开好“顶风船”,引领中华巨轮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面对新的伟大斗争,必须磨练担当作为的铁肩膀、敢闯敢拼的硬作风,勇做攻坚克难的“开路人”。新征程上,少不了“娄山关”“腊子口”,“黑天鹅”“灰犀牛”也会不期而至。面对新的复杂形势,必须居安思危、迎难而上,在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壮筋骨、长才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胜利,于变局中开新局,牢牢把握历史主动。
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涵养为民情怀、增进民生福祉,当好造福人民的“勤务员”。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是人为之奋斗不息的事业。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用“辛苦指数”提升“满意指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之中的创造伟力。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之道。“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十)
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改革先锋、道德模范、科研功臣……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首次评选颁授的“七一勋章”提名建议人选公示。这份特殊的名单,浓缩着一部人的奋斗简史。
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铸就了党之魂、国之魂、民族之魂。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对我们党这样一个成立百年、执政70多年的大党来说,最危险的是丧失斗志、不思进取,最紧要的是弘扬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昂扬奋发、一往无前,做永不褪色的革命者、永不懈怠的奋斗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何其伟大的事业,又是何等艰巨的任务!必须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坚定远大之志、激发进取之心、砥砺担当之行,以更加雄健的精神闯关夺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爬坡过坎,谱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人以奋斗而立,党以奋斗而兴,国以奋斗而强。奋斗,是一切奇迹的别名。对人来说,最好的守业是创业,最美的姿态是拼搏。不畏艰难努力奋斗,带领人民团结奋斗,锚定目标不懈奋斗,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不松劲,方能积跬步至千里,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十一)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在“永恒之城”罗马,总书记这样阐释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
披一身风雨,筑人间正道,绘山河锦绣,立精神丰碑——中国人走过的非凡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却开辟了焕然一新的历史时空,开创了光耀千秋的历史伟业。
“我志愿加入中国,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党的百年华诞前夕,总书记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历史展览”,并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穿越百年风云,激荡在全体党员心中……
这是初心使命的再宣示,这是继往开来的再出发。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从2021眺望204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部历史长剧的新高潮正在到来,新时代中国人无比自信地迈向未来——
“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冬日时节,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天地苍茫,白茫茫一片。清了纸笺上的墨印,浅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安静的倚在时光深处,看花开叶落,流年转换。如果有机会,我愿收藏所有跟冬有关的成语。
【天寒地冻】
【来源】宋·王十朋《南州春色》词:
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
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释义】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寒冬腊月】
【来源】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释义】指农历的十月(寒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年前最冷的三个月。
【风刀霜剑】
【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释义】指寒风和冰霜像刀剑一样刺着人的皮肤,犹如彻骨一般。
【傲雪凌霜】
【来源】宋·杨无咎《柳梢青》:
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
【玉树琼枝】
【来源】唐·李煜《破阵子》词:
凤阙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释义】形容树木华美,比喻贵家子弟。
【雪泥鸿爪】
【来源】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释义】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冬烘先生】
【来源】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
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释义】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暗香疏影】
【来源】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释义】意思是扑鼻的清香,稀疏的树影,形容梅花。
【驿路梅花】
【来源】唐·牟融《送范启东还京》诗: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释义】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雪虐风饕】
【来源】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
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释义】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啼饥号寒】
【来源】唐·韩愈《进学解》: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释义】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折胶堕指】
【来源】 宋·苏轼《磨衲赞》:
折胶堕指,此衲不寒,
烁石流金,此衲不热。
【释义】极言天气寒冷。
【冷窗冻壁】
【来源】宋·陈师道《谢赵使君送乌薪》诗:
老身曲直不足言,冷窗冻壁作春温。
【释义】表示非常贫寒。
【枕冷衾寒】
【来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
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
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释义】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冷灰爆豆】
【来源】宋·黄庭坚《翠岩真禅师语录序》:
各梦同床,不妨殊调;
冷灰爆豆,聊为解嘲云耳。
【释义】比喻方法不对,白费力气,或比喻事情凭空突然发生。
【担雪塞井】
【来源】唐·顾况《行路难诗》: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释义】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