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别点进来你非是不听:)
女孩子晚上尽量不要一个人出门,真的很危险!
满大街的烧烤夜宵甜点,没人劝阻忍不住随便进一家就要长好几斤肉。
男孩子也不要嘚瑟,熬夜看世界杯的伪球迷,还不是靠烧烤配啤酒那一口仙气吊着。
院长今天推荐的这部美食纪录片就很应景。
对于吃货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看得到吃不到,被撩拨起食欲却只能咽口水。
但是这部片子的主角是最具烟火气的烧烤。真正的平民美食,充满市井烟火气。
真看馋了下楼撸几串就能过足瘾。
《人生一串》2018
烧烤摊是最得民心的聚会点。
工作往来的客户,关系疏离的朋友,第一次见面的相亲对象...都是约不到摊子上的。
只有够铁磁的亲密关系,才能在路边上烧烤摊上撸串喝酒扯牛皮,畅聊闲话心事。
烧烤摊才是中国人的《深夜食堂》。
看似最普通的东西最难拍,《人生一串》这部不走高逼格路线的烧烤纪录片爆红了。
放出第一集,B站播放量1000多万,弹幕23万,豆瓣评分9.0。是超出央视舌尖3的高水准。
院长分析它爆红的原因:
1、《人生一串》是国内首档汇聚民间烧烤美食的深夜美食纪录片,题材新鲜。
2、国人对烧烤摊的特殊情结。
3、没有“感动中国”的苦情故事,不装不套路。
毕竟对于真吃货而言,看片吃串解解闷。哪需要那么多所谓内涵和所谓文化所谓命题。
现代的压力之下的美食纪录片,继续玩深刻反而不符合串串作为平民美食的气质。
整个团队低头认认真真拍,目的就是吸引人又馋死人,简单粗暴。
第一集的主题是《无肉不欢》。
导语:“串儿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那肉,则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
长签火盆烧烤——凉山小猪肉
四川西昌的小二自助烧烤店,店家小二哥的绝活就是带皮烤凉山小猪肉。
凉山里彝族人家的跑山猪,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嫩口感。
辅以彝族大姐的一手传统绝活,蕨草和松树的香味儿渗入肉里,连肉带皮烤了。
多余的油脂被高温逼出,猪皮外焦里嫩,猪肉鲜美多汁水。
最后再配上由辣椒、黄豆、芝麻磨成的蘸料。吃上一口,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的槛?
云南昭通小串——黄牛肉
云南邵通马思烧烤店,客人点单霸气:“老板,再来50串!”、“老板,再来100串!”
长签配小肉。“卤汤”需要每天熬制。烤之前还要再蘸一遍汤料,猛火快攻,锁住鲜味。
吃前撒上一把火红的干辣椒,鲜嫩和火辣一起在口中炸开。
红柳枝羊肉串——放养罗布羊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罗布人,烧烤是豪放的原生态做法。
做签子的红柳枝是顺手折的,羊肉是现宰杀的,炭火升起,调味只需要一把粗盐。
上好的肉质鲜甜,配上红柳木的香气。
“小孩吃了长得快,老太婆吃了跑得快,姑娘吃了变漂亮”。
广东湛江——烤生蚝
没有生蚝的烧烤摊是不完整的。
爽滑细嫩,晶透弹牙的蚝肉既能蘸料烤制,也能带整壳烧烤。
不管撬开洒上蒜蓉辣酱烧烤,还是原壳焗烧...我先去喝口水冷静一下(ˉ﹃ˉ)
除了这些,还有更多进阶版的烧烤美食。
第二集《比夜更黑》,就把我大天朝“看见什么吃什么”的暗黑气质暴露无遗。
导语:“什么,能让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闻风丧胆,答案,就藏在烧烤摊前的笑容里。”
烤腰子,炸蚕蛹,猪鞭,牛欢喜...(我就不放图了)
粗略感受一下这个酱爆猪眼睛的生命力。
除了美食,金句频出的旁白也是《人生一串》的亮点。摘几段你们品品——
1、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2、甭管天南海北,重口味是宵夜的统一气质。
3、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4、好吃莫过下三路,刺激还需重口味
文案朴实中带着一丝骚气,花哨中又透露着一丝正经,可以说是稳中带皮。
连采访的店家,都是土味段子,俏皮话一套一套的。不油腻,带着自我消遣的乐天感。
——“老妹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黑么?”
——“???”
——“因为我不想白活一辈子”
嘈杂的街道,香辣的烧烤,配上一杯冰啤。
从街头飘到街尾的炭火味儿,大家吃得大汗淋漓又畅快无比,压力和沉重都在这里释放。
那些烧烤店,凝结着难以消散的烟火气,保持着与这个城市骨肉相连的温存感。
独立于各大菜系之外,又贯穿中国人整个深夜的市井美食。
《人生一串》值得我们在深夜为它流尽口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