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清代宗室各等级爵位,所得的“俸禄”都是多少呢

看过《甄嬛传》等清宫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雍正在登基之前,被康熙封作雍亲王,但其实雍亲王的全称应该是和硕雍亲王,即雍亲王是和硕亲王中的一种。

对于清朝的爵位体系,是清朝在入关正式定都北京后才逐步完善的。清代的爵位体系主要有三大核心系统,分别是由宗室爵位体系、异姓功臣爵位体系和蒙古爵位体系,而和硕亲王就是宗室爵位体系中的第一等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清代宗室各等级爵位的俸禄问题吧。

作为爵位体系中最尊贵的宗室爵位,也分为两个体系,分别是宗室体系和觉罗体系。

宗室体系和觉罗体系中的人都属于皇族,但宗室体系中的人是清显祖塔世克的直系子孙,称为“黄带子”。剩下的分支子孙就是觉罗体系的一员,被称为“红带子”。

宗室爵位是可以世袭王爵的,而非宗师爵位体系的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则分为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一系列等级。

从宗室和非宗室的承袭和品位待遇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的宗室要享有更高的等级和特权,果真是“考得好不如生得好”啊。

对于宗室爵位之下到底分几个等级,根据《清朝会典》和《清史稿》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答案,《大清会典》中将宗室爵位等级分为14种,分别是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工、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等14种,而《清史稿》中则省去了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总共有12种,总的来说差别不大。

其中不入八分镇国公以上的爵位都属于“入八分”,即享有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等八种待遇,除此之外,“入八分”更指的是更进一步的政治特权,即可以参加满清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参与国事处理的权力。

清代的俸禄分为发俸银和禄米两种,既给钱又给粮食,在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分发。

在《清朝会典·禄秩》里有关于宗室爵位的俸银和禄米的记载,宗室爵位按等级所分发的俸禄如下:

和硕亲王分发银一万两米五千石;

亲王世子分发银六千两米三千石;

多罗郡王分发银五千两米二千五百石;

郡王长子分发银三千两米一千五百石;

多罗贝勒分发银二千五百两米一千二百五十石;

固山贝子分发银一千三百两米六百五十石;

镇国公分发银七百两米三百五十石;

辅国公分发银五百两米二百五十石;

而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之中又设品级,分别设为一等镇(辅/奉)国将军、二等镇(辅/奉)国将军和三等镇(辅/奉)国将军等三个等级,一等的俸禄最高,其余依次减少。其俸禄如下:

一等镇国将军分发银四百一十两米二百五石;

二等镇国将军分发银三百八十五两米一百九十二石五斗;

三等镇国将军分发银三百六十两米一百八十石;

一等辅国将军兼云骑尉分发银三百三十五两一百六十七石五斗;

一等辅国将军分发银三百一十两米一百五十五石;

二等辅国将军分发银二百八十五两米一百四十二石五斗;

三等辅国将分发军银二百六十两米一百三十石;

一等奉国将军兼云骑尉分发银二百三十五两米一百一十七石五斗;

一等奉国将军分发银二百一十两米一百五石;

二等奉国将军分发银一百八十五两米九十二石五斗;

三等奉国将军分发银一百六十两米八十石;

而剩下的奉恩将军如果兼云骑尉的话每年的俸禄为银一百三十五两米六十五石七斗,不兼云骑尉的话俸禄则是银一百一十两米五十五石。

从中我们看出无论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还是奉恩将军,若是兼任了云骑尉这个官职,俸禄就会比同品级爵位的俸禄高,这体现了职位对爵位俸禄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从宗室爵位等级的俸禄中也可以看出来,虽然镇国公和辅国公的爵位等级要比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高,但是镇国公和不入八分镇国公的俸禄是一样的,而辅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的俸禄也是一样的,即辅国公虽然比不入八分镇国公的等级地位高,但是不入八分镇国公的俸禄要比辅国公高,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看:

1.爵位体系与俸禄体系其实是两种独立的体系

虽然在我们的意识中,总会不自觉的认为爵位等级越高,自然而然地享受的经济特权就应该越高。但其实在历朝历代中,爵位体系和俸禄体系一直都是两种独立的体系。虽然宗室爵位的等级高低与俸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说爵位等级高低决定爵位俸禄多少,二者之间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爵位体系本质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体系,而俸禄体系更能代表的是经济上的特权地位。所以二者之间出现不对应的情况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2.爵位等级更重要的是政治待遇上的区别

清代宗室爵位之所以分14(或12)个等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在宗室的政治待遇上有区分。所以在宗室爵位中才会有宗室体系和觉罗体系、入八分与不入八分的区别。

所以即使有些爵位等级低的人比爵位等级高的人俸禄高了,也不会被认为是一种僭越。因为真正的等级高低看的都是政治特权的大小,所以虽然不入八分镇国公俸禄比辅国公多,但是辅国公要比不入八分镇国公享有更多的政治待遇。

3.入八分与否的等级变化

实际上,在清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爵位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最初的时候,不入八分镇国公或不入八分辅国公与镇国公或辅国公的等级上是没有区别的,都是同一级别。不过在同一级别上有的人可以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进行国家大事的讨论,而有的人不可以。所以为了区别这一特权待遇,才将没有这种政治待遇的人称为不入八分镇国公或不入八分辅国公。

后来,随着爵位体系的完善和八旗旗权的进一步统一,以及犯错的皇亲贵族的世袭递降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因此在镇国公和辅国公这两级中才会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等级差异,即政治等级上有差异,但是在俸禄多少上还是不变的。

总的来说,清王朝的爵位体系与俸禄体系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到底还是两个独立的体系。爵位等级体现的主要是政治差异,虽然对俸禄多少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镇国公和辅国公而言,入八分与否对他们的俸禄是没有影响的。

文:瑞秋

参考资料:

【1】《清朝会典》清代 朝廷编纂

【2】《清史稿》 中华设馆编纂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欧洲冷知识:公爵 伯爵 侯爵 子爵 男爵都是什么爵?

欧洲的爵位,最早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皇帝给那些在战场上有军功的人封爵位,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后来西罗马帝国灭亡了,封爵位这件事也暂停了。一直到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重现江湖,皇帝奥托一世重新给人封爵位。

英国封爵起步比较晚,到了14世纪中叶。贵族们的爵位一共分为五大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公爵地位最高,领地也最大,一般是公国的领主。放到咱们清朝叫巡抚,放到现在叫省长。

侯爵跟伯爵比公爵低一级,领地也小一些,但是他俩之间没有高低之分。侯爵通常是指边疆地区的领主,相当于我们古代的封疆大吏。伯爵的领地叫伯国,一般在内陆地区,伯爵相当于咱们的市长,放在清朝叫知府。

子爵的爵位更低、领地更小,到了男爵就剩个贵族头衔,没有领地。西方的这些爵位,刚好对应中国古代的官员等级,因此是直接按照中国古代的官衔翻译过来的。子爵差不多是知县,男爵没有对应的职位,硬要凹那就是举人秀才之类的喽。

咱们的官职是领导任命的,可以升可以降、可以撤可以换,英国的爵位和领地是可以世袭的,老子挂了归儿子,儿子没了归孙子,所以英国那边,到现在一些老贵族还有爵位和城堡庄园。

公爵、侯爵、伯爵、子爵这四个等级是高级贵族,爵位、领地和财富都是可以世袭的。男爵爵位不可以世袭,只是一个可以终身使用的头衔,相当于给你一个贵族的身份,排在最末的等级,再往下,就是平民身份了。

以前的欧洲,家家户户都爱打架斗殴,那些战场上有军功的,比较容易获得爵位,平民也可以晋升为贵族阶层。但是近代以来,大家变文明了,打架斗殴少了,封爵位这样的机会也就少了。所以,英国现在拥有这些头衔的,就是真正的老贵族了。

就像中国古代的官员一样,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服装。欧洲贵族阶级,也会根据等级的不同,正式场合穿戴的服装和帽子也不同,这些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果平民有很大的贡献,也会授予贵族身份,不过是最末等的男爵。我们所熟知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都被英国女王封了男爵爵位。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