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三国之东吴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我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1]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是如今的哪里?

综述

三国时期一直是后人比较热衷追寻的古代历史,受到后世四大名著的影响,即便是小孩子也能说出三国时期的经典故事: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等,虽然这些故事和正史有些许的出入,但却能够为我们描绘出那一时期的基本图景。

那是皇权旁落的时代,整个天下大乱,所有有权势的封疆大吏都想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他们为争夺领土获取资源相互功伐,最终有三方势力生存了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魏、蜀、吴。

其中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部和长江天堑,这些巨大的优势宛如是天降神兵一般帮助孙权,敢于与其他两方势力拼个你死我活。那历史上的江东六郡到底是指那些地方呢,为什么能给孙权这么大的底气?

天选之人“孙权”

和魏国的开创者曹操、以及蜀国的开创者刘备相比,孙权能够领导东吴几乎没有历经任何坎坷的道路,就好像是父辈已经为他打下了三分江山,又培养大批治国重臣、功伐将军为他保驾护航。

以至于后世有人调侃,哪怕是扶不起的阿斗出生在东吴,也能安稳的当上一辈子的太子。

东吴最早期的基业是由孙坚去打下基础的,他曾参加讨伐黄巾军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不慎身亡。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借助父亲在军中的巨大威望开始召集旧部,以一种迂回的方式攻占了整个江东地区,向江东地区的诸侯王朗、严白虎等都被打跑了,江东六郡合计八十一州就这样成为了孙策管辖的领土。

可惜孙策也是个英年早逝的英雄,他临死前将手中的基业尽数交给兄弟孙权,文臣中命顾雍、张昭、鲁肃、吕范等重臣全力辅佐,武将中有周瑜、吕蒙、陆逊、黄盖等保家卫国。

就这样,孙权拿到了天胡开局的底牌,不用费太大的心思就能稳定基业。

后来三国时期彻底到来,弱小的诸侯被强大的诸侯吞并,连带着领土和资源被迫拱手相让,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老实说虽然孙权没有孙策那般雄主的气概,但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庸主;在联合刘备抗击曹操的事业上,孙权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决策,为东吴的外部欢迎营造了近大10年的安全时间。

直到吴国和蜀国的联盟破裂,在夺去荆州一事上大打出手,不过后来夷陵之战又给了孙权喘息的机会,他们打赢了,蜀国在这场战争中元气大伤,刘备在白帝城去世,这位曾经的盟友再也无法威胁到东吴的地位了。

公元229年,孙权在江东六郡的基础上称帝建国,史称“东吴”,虽然东吴后来被魏国吞并,但不可否认的是孙权掌权期间内国家大都顺风顺水,未曾经历过太大的战乱。

这一方面是长江天堑赠送给东吴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则是江东六郡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

江东六郡的庞大基业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年孙策打下的江东六郡到底是哪块儿风水宝地,竟然能让孙权在这片资源的基础上“坐享其成”几十年呢。经过了千年的历史变迁,我们现在印象中的江东和三国时期的江东在区域上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像我们现在称呼的江东大都是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划分,到江西九江这一带一直往东南偏移,大概也就是安徽和江南一带。

可这并非是三国时期的江东面积,如果按照那个时候的划分标准来看,长江都是向着东北方向倾斜流淌的,以长江为界,往东南方向走就被称为江东地区。

那这江东六郡具体是哪些城市呢?以现在的城市区域为参考,他们分别是苏州、绍兴、南京、南昌、泰和以及潜山。江东当年最核心的两郡是吴郡和丹阳郡,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和南京。

看到这里大家想必都恍然大悟了,作为江苏省最富饶的两个地区,苏州和南京一直都是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龙头城市。

这便是当年孙权能够位列三国的经济基础,这两块儿风水宝地在当年也是极为富饶,沃土千里,雄兵盘绕。尤其是丹阳郡是东吴的行政和政治中心,自孙权开始后续多少帝王都将国都定在这片地域,这也是南京成为“六朝古都”的开端。

此外,江东六郡的其他四郡也都颇具实力,以会稽郡(现浙江绍兴)为例,北至江苏、南抵福建,疆域辽阔,在当年可是足足有15个县那么大,这里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典型地貌,也是当时东吴最大的粮仓。

曹操那边还在一点点吞并诸侯的土地,企图从他们的牙缝里抠出一点儿资源出来;可那些东西在孙权出生时就已经全部拥有了,天选之人的称号绝不是浪得虚名的。

结语

不过后来的结果我们也知道,后来曹后,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举伐吴,东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最终导致战争失败,东吴亡国。

这个天下最终是被晋朝给掌握;曹操一生戎马吃尽了苦头,到头来他的儿子曹丕开创的晋朝成了最大的赢家。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去感叹一句:运气好虽然能够过得舒服,但却未必能笑到最后,东吴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国时期,吴国的十大名将,看看你认识谁?

话不多说:

1.甘宁

甘宁(?—220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少年时好游侠,纠集人马,持弓弩,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当地人闻铃响,即知道是甘宁出现。夺取船货直到二十多岁,后停止抢劫,熟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

建安十三年(208年),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随孙权破黄祖据楚关,随周瑜攻曹仁取夷陵,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百余人夜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他为人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甘宁去世。

2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3.孙策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4.孙坚

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

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5.周泰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和爵位。

6.凌统

凌统(189年-217年,一说189年-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

7.韩当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去世。

8.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9.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时,黄盖前往曹营诈降,并趁机以火攻大破曹操的军队,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小说《三国演义》在刻画黄盖这一人物时描写了“苦肉计”的故事。不久武陵蛮夷反,攻打城邑,黄盖以五百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又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子黄柄。

10.祖茂

祖茂,东汉末年武将。孙坚的心腹将领。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三国演义》中说祖茂字大荣,《三国志·吴书·孙破虏传》中有记载。

好了

周瑜是大帅

这个人就是我,旁边的是谁?猜到了吗?

三国吴国:42位历史人物浏览

吴大帝孙权承父兄之烈,据江守国,自擅江表,遂成鼎峙之业。兵精粮足,人心归附,文武济楚,传国四主共五十九年。

一、六君主

1·吴武烈帝孙坚字文台,浙江杭州人。勇鸷刚毅,击边章,讨董卓,威震涵、洛,有忠壮之烈。官至破虏将军,追谥武烈皇帝。

2·吴长沙桓王孙策字伯符,浙江杭州人。猛锐冠世,提一旅之师,攻必克、战必胜,平东江东,志陵中原。官至讨逆将军,追谥长沙桓王。

3·吴大帝孙权字仲谋,浙江杭州人。承父兄之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赤壁破曹操、夷陵摧刘备,雄据荆、扬,立国称帝。

4·吴少帝孙亮字子明,浙江杭州人,孙权第七子。童孺无贤辅,受制权臣,替位不终。

5·吴景帝孙休字字烈,浙江杭州人。孙权第六子。虔修遗宪,政无大阙,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

6·孙皓字元宗,浙江杭州人。孙权之孙。性凶顽,肆行残暴。铁锁横江,青盖入洛。即蒙不死之诏,又加归命之宠。

二、四都督

7·周瑜字公谨,安徽庐江人。兼资文武,建独断之明。赤壁之战,乌林摧曹操、江陵破曹仁,开拓荊州,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

8·鲁肃字子敬,安徽定远人。幼有壮节,思度弘远,好为奇计。官至偏将军、汉昌太守。

9·吕蒙字子明,安徽阜南人。勇而有谋略,断识军计。谲郝普、摛关羽,官至虎威将军、南郡太守。

10·陆逊字伯言,江苏苏州人。夷陵摧刘备、石亭破曹休,忠诚恳至,出将入相,官至上大将军、丞相。

三、八谋士

11·张昭字子布,江苏徐州人。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骞方直,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官至辅国将军,班亚三司。

12·顾雍字元叹,江苏苏州人。雍容泰定,官至丞相,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有古大臣之风。

13·吕范字子衡,安徽太和人。以旧臣任用,官至前将军、大司马。

14·张纮字子纲,江苏扬州人。文理意正,为世令器,建都定鼎。

15·虞翻字仲翔,浙江余姚人。古之狂直,好直不群,折而不屈,志节分明。

16·阚泽字德泽,浙江绍兴人。为当世儒林,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

17·张温字惠恕,江苏苏州人。才藻俊茂,而智防未识,用致艰患。官至选曹尚书、太子太傅。

18·周鲂字子鱼,浙江宜兴人。为鄱阳太守,。谲略多奇,髠削发肤,以徇功名,诈降赚曹休,大破魏军,事济功成。

四、二十四将

19·太史慈字子义,山东龙口人。猿臂善骑,弦不虚发,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官至建昌都尉。

20·诸葛瑾字子瑜,山东沂南人。以德度规检见器当时,官至大将军,左都护。

21·程普字德谋,河北唐山人。历辅三世,攻城野战,兴王定霸。官至荡寇将军、江夏太守。

22·黄盖字公覆,湖南零陵人。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战为士卒先。建策火攻,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

23·韩当字义公,河北迁安人。历辅三主,数犯危难,陷敌擒敌。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之号。

24·周泰字幼平,安徽凤台人。服事恭敬,出生入死。投身卫主,不顾驱命,胆气倍人。官至奋威将军、江夏太守。

25·蒋钦字公奕,安徽寿县人。从孙策平江东,屡立功勋。从击合肥,以功迁荡寇将军、右护军。至于贵显,折节好学。

26·潘璋字文封,山东冠县人。为人粗猛,好立功名,以勇显名。临沮擒关羽、夷陵多斩获,官至右将军·襄阳太守。

27.甘宁字兴霸,四川忠县人。镇益阳、拒关羽,敌不犯其境。虽粗猛好杀而开爽有计略。官至折冲将军、西陵太守。

28·凌统字公绩,浙江余杭人。合肥之战,亲自断后,以功迁偏将军。虽在军旅,亲贤接士,有国士之风。

29·陈武字子烈,安徽宿松人。数从征伐,累有军功,迁偏将军。为人仁厚好施,每战所向无前。从击合肥,临阵战死。

30·董袭字元代,浙江余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平彭虎、斩黄祖,迁偏将军。督五楼船于濡须口,夜遇暴风,临难忘躯,船沉身死。

31·徐盛字文向,山东莒县人。以勇气闻,每战在前,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为诸将悦服。官至安东将军、庐江太守。

32·丁奉字承渊,河南固始人。少以骁勇为小将,数从征伐,斩将旌旗,战斗常冠军。破强敌、夷钜奸,官至大司马、右军师,位居三公之上。

33·朱然字义封,浙江安吉人。临急胆定,过绝于人。每出辄有功,名震敌国,官至大司马。

34·朱桓字休穆,江苏苏州人。以勇略闻,轻财贵士,官至前将军、青州牧。

35·陆抗字幼节,江苏苏州人。贞亮等干,奕世载美,破西陵、斩步阐,威震敌国,官至大司马。

36·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人。为边将数十年,善养士卒,得其死力。故每战鲜有负败。官至镇北将军、幽州牧。

37·孙瑜字仲异浙江富阳人。孙静次子,官至奋威将军、丹阳太守。

38·孙桓字叔武,浙江杭州人。器怀聪明,孙权称为宗室颜渊。夷陵之战,几擒刘备,以功封建武将军。

39·马忠为潘璋部下司马,于临沮摛获关羽父子,其后事迹不详。

40·淳于丹《三国演义》虚一时的人物,正史未记载。

41·贾华为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正史未记载。

42·吕岱字定公,江苏如皋人。清恪奉公,所在可述,官至大将军、大司马。

图片搜索来自网络!

三国时期,东吴的首都变迁史

孙坚时期,由于已经是黄巾之乱,所以孙坚是四处征战,可以说是没有固定的治所,不过,他倒是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即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的寿县。不久后,由于战功,中平四年(187年)孙坚被封为长沙太守,所以他的治所也就到了长沙。

紧接着汉灵帝驾崩,董卓乱政,天下诸多州郡,纷纷兴兵讨伐董卓。孙坚也参与其事。袁术和孙坚联手,经袁术表奏,初平元年(190年)孙坚被表奏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今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驻扎。这时,周瑜劝孙策携母亲弟弟移居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孙策于是带着母亲来到了舒县。

孙坚死后,孙策崛起,后来,袁术称帝,朝廷为了拉拢孙策,建安二年(197年)夏封孙策为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于是,孙策以会稽郡为中心,开始向外扩张之路。会稽郡又称吴郡,治所在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

没过几年,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客杀了,孙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会稽郡(吴郡)这时成了东吴比较牢固的一个治所驻地。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由吴郡迁徙治所到丹徒,号称京城(今江苏镇江)。之所以迁到丹徒,其实和这年的一场三国史上非常出名的战役有关,那就是赤壁之战,孙权为了更好的,近距离地指挥赤壁之战,所以把治所开始向长江上游迁移。

到了建安十六年(211年),就在上一年,周瑜病死了,而211年呢,刘备接受了刘璋的邀请,去了益州。当年周瑜的思路就是往西夺取益州,现在眼看着益州被刘备抢了先,孙权开始琢磨荆州的地盘了。于是这一年孙权听从张纮建议,迁徙治所到秣陵(今江苏南京)。

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开始在秣陵大兴土木。筑石头城,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今江苏南京)。建业作为东吴的治所,又一直用了十几年。当然了,孙权在袭击了关羽,拿到了荆州地盘后,就把自己的治所迁到了荆州武昌(现在的鄂州市,注意不是现在的武汉武昌区)。之所以他在武昌,一方面是为了抵挡可能的蜀汉的进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此训练水军,抵抗曹魏的进攻。

黄武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也是在武昌。并且正式建都武昌。

当然了,随着三国局势的稳定,尤其是孙权称帝后,和蜀国又搞了一个歃血为盟,二国合伙平分天下,因此,在蜀国方面的进攻压力减少。孙权开始把进攻方向移向吴国东北方向的合肥及浙江北部地带。于是又再次迁都建业。

最后,建业作为东吴的首都,一直使用到东吴灭亡。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