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伪装者“明楼”原型:袁殊,五重间谍功勋卓著,晚年结局令人感叹

作为《伪装者》中的男主之一,靳东饰演的明楼,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人,他不仅家境好,学历高,更是心机深沉,有担当有抱负。

表面上,他是汪伪政府财政部经济司首席财经顾问,同时,暗藏着另一个身份——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代号“毒蛇”。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最真实的身份,其实是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

其实,明楼其人,历史上真有其人,他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神秘的五重间谍——袁殊!

这位神秘人士,表面是日本在中国的情报人员,还是杜月笙、黄金荣平辈的兄弟,更深一层,是中统“干社”情报股股长、军统情报组组长。但他真正的身份,其实是中国情报科情报员!

一段人生,五个身份!

在我们印象中,间谍都应该像是明楼这样,英俊潇洒、机智多变的俊逸之才,纵横在敌我之间,风光无限。

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间谍,尤其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们,都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奉献、从不显山露水的人,他们常年行走在最危险的地方,犹如踩着钢丝绳一般,稍不留心,就会掉下万丈悬崖。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这些地下工作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国的民族斗争、革命事业,奉献了整个人生。

日本留学时期的袁殊

五重间谍是如何形成的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他的父亲是清朝的秀才出生,家里也算是书香门第。但是后来他父亲加入了中国同盟会,长期在外从事革命活动,无力照顾家里。袁殊便只好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从小便过起了艰辛的生活。

袁殊早年在在日本留学,回国后活跃在上海文坛,和上海诸多作家都是朋友。因为一次机缘巧合,他认识了潘汉年,从而被吸收进入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中央特科,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国。

按照当时的任务安排,袁殊首先进入了新声通讯社,担任记者,通过接触的高层和日本领事馆额的相关领事,从而更好地开展情报工作,为革命服务。

北伐时期的袁殊

凭借这个机缘,袁殊又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岩井英一十分欣赏袁殊的机灵、勇敢,邀请他加入日本谍报组。袁殊请示上级,潘汉年在请示延安后,决定派他打入日本高层,于是,袁殊答应了岩井英一,正式成为一名双面间谍。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但遗憾的是,1935年,我党的上海地下组织因为叛徒出卖,遭到破坏,袁殊落入军统局手中,真实身份完全泄漏,袁殊为了自保,只好承认了,并出卖了几名我党的情报人员,背叛了组织。

这成为他人生中抹不掉的一个污点。

两年后,随着日本加剧侵华步伐,袁殊开始反省自己,并积极接触潘汉年,希望党组织能给他一个重头来过的机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袁殊1939年于上海宝山路

当时正是国共和谈的关键时期为,为了内部保持团结,一致对外,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潘汉年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给袁殊一个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潘汉年最终再次接收了袁殊,让他以抗日的名义,和军统、中统、日本领事馆保持联系,收集情报。

事有凑巧,不久之后,戴笠找上门来,邀请袁殊加入的谍报组织,袁殊请示过潘汉年后,同意了戴笠的要求,在军统和中统中,都担任了相关职务。

同时,袁殊还和上海滩的杜月笙等人保持了良好的关系,通过他们,间接地为我党获取了大量的地下情报。他甚至在杜月笙的帮助下,开办了时事刊行社。

这样,袁殊便有了五重身份:军统、中统、青红帮、日伪,以及我党的地下工作者!

抗日生涯

为了给当年的行为“赎罪”,袁殊在抗日期间,舍生忘死,获取情报,为我党的抗日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潘汉年曾提醒袁殊:作为地下工作者、双面间谍,不管遇到任何情况,面临什么困难,即使看着自己的同志在面前牺牲,也一定要镇定如山,不能将自己暴露。即使永远背负世人的骂名,为此而死,也要在所不惜。

袁殊慨然应允。

淞沪会战中,他以“日本间谍”的身份,进入日本阵地,详细了解日本的排兵布阵,为淞沪战场的我军抗日军民,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还因为太过于大胆,差点被日军识破,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语言能力,假装自己是一名日本学生,从而骗过了日本人的盘查,成功脱险。

上海失陷后,袁殊以五重身份,于各方之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为日本人服务,实际上专门负责刺杀和惩治汉奸,甚至领导地下组织,炸毁了日本的军火仓库。

他不仅及时向汇报日军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还多次营救陷入敌人魔掌的爱国人士,他解救过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掩护潘汉年、范长江等人,还在粟裕的部队陷入敌人的陷阱时,及时提醒粟裕,帮助粟裕逃过一劫。

后来,根据潘汉年的安排,袁殊向岩井提议,成立了“兴亚建国运动”本部。

这个机构表面上是配合日军侵华,在袁殊的操作下,却变成了我党联络世界各地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情报中转站。我党通过这个机构,源源不断地和欧美的革命者们交换着信息,共同配合抗击法西斯。

袁殊1948年

从袁殊二次加入我党的地下组织,到抗战胜利,袁殊获取的情报数不胜数,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车载斗量。

当然,出色的工作,也和他超乎寻常的能力密不可分,在担任“五重间谍”期间,袁殊居然从来没有被和日本侵略者发现过自己的身份,没有遇到过大的危险。就连岩井都被他耍得团团转,在袁殊遇到危险的时候,多次出手相救!

袁殊的智谋和勇气,可见一斑。

晚年人生

抗战胜利后,袁殊被任命为军统直属第三站站长。

潘汉年、袁殊

当时考虑到袁殊身份的特殊性,极为容易暴露,党组织便要求他返回了解放区。1945年9月,袁殊携带了大量情报,回到了解放区,并改名为“曾达斋”,这个名字他用了几十年。

1949年,袁殊回到北京后,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工作。

但是几年之后,“潘汉年案”爆发,和潘汉年有关的一系列人员,都受到了调查。袁殊更为特殊,毕竟他当年不仅做过假汉奸,为军统和中统服务过,还有过背叛组织、背叛革命的真实黑点!

于是,他受到了长时间的审查,最终被判刑12年,出狱之后,又被再度收押了8年。

但是身陷囹圄中的袁殊,并没有像关露那样,产生精神危机,他在狱中坚持读书,通读了《资本论》、《选集》等书,还利用自己早年的语言优势,翻译了大量日语书籍,时刻关注着党的新闻和相关工作。

袁殊(右2)1984年

在读书的时候,他也写下了大量读书笔记和时事材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报告文学”这一概念的人,为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一边读书,一边也不忘向上级申诉。即使当年知道他身份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袁殊依旧为了自己的清白,努力寻找证明材料,不断向上级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

在他的不断申诉下,党组织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终于决定给他平反。

1982年,年迈的袁殊,收到了平反的信息,并且恢复了党籍。他当年身为地下工作者期间,为我党做出的那些贡献,也得到了承认。

年迈的老人,开心得就像个孩子,直至1987年病逝,仍不厌其烦地向身边的朋友们展示着他的平反文件——这薄薄的一张纸上,写满了袁殊的一生。

无论何时,袁殊们,我们都应该报以尊敬。

可以说,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将军士兵,离不开推着独轮车的群众,离不开后方将帅的运筹帷幄,也同样离不开袁殊这样的地下工作者们!

背阳而生,负光而行,为了国家的重生,他们放弃了明亮和真实的生活,选择活在了黑暗和面具中。在选择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孤胆前行,只能走完或者倒下。这样的人,何其纯粹。

建党百年献礼剧《理想照耀中国》中,张人亚那句“红色的中国一定会出现 ,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实现”,铿锵激昂,令人几度破防。那些一个个将平凡却伟大的生命献祭给血色历史的人们,靠着朴素的信仰支撑前行,艰难踏出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这条路上的每一个背影,都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伪装者》:历史上的明楼,五重间谍,颜值一般,死于1987年

《伪装者》中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让观众血脉喷张,电视剧当中每个特工角色都性格鲜明,但又让人捉摸不透,要说其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就莫过于明家三兄弟了。

但是更让人们难忘的是,还是特工明楼,在故事的结尾,他向自己的弟弟解释了自己三重特工的绝密身份。而在故事发展当中,明楼对于各个紧急事件的处理,更是非常惊艳。

但是,和历史剧中不同的是,明楼这一形象,在真实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可以找到原型的。其历史原型,虽然没有影视剧当中的那样英俊潇洒,但是身份更加离奇复杂:拥有五重伪装身份,新中国成立后于1987年逝世,他就是我国的传奇间谍——袁殊。

传奇特工的生平

袁殊本来的名字叫袁学艺,他出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湖北黄冈,其实他们家族内部也是革命世家,他的老爸就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但是等到袁殊出生以后,他的父母亲已经分开了。

而他是跟着自己的母亲生活着,本来自己的母亲在嫁人以前是大家闺秀,但是等到袁殊稍微长大一些之后,袁殊的外婆家里已经没有多少积蓄了,而自己的母亲也去外面兼职教别的孩子学习识字,来为他们赚取一点生活费,袁殊和自己的兄弟也只能在外面打一些零工。

尽管生活过的很不容易,但是毕竟是革命世家,袁殊从小对于父亲的各种革命生活就耳濡目染,也非常有感触。等到他父亲知道两个孩子生活很不容易的时候,袁殊和自己的兄弟在父亲的接济下到了上海去学习。

在他不满15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在当地参加各种,也正是在他参加第一次的时候,才把名字改成了现在人们所知道的这个样子。在参加了很多的学生革命运动之后,袁殊对于革命思想,进步思想有了比以前更深的感触,而在他毕业之后就加入了先生的军队。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袁殊正式加入了。其实他在最初的时候就想干一番事业,但是因为内部出现了很多矛盾,所以袁殊后来又和自己的伴侣一起出国留学,当时他在日本主修的是新闻学方面的专业。

留学毕业之后,回到祖国的袁殊自己开办了一个杂志社,并且和当时很多的作家都有着频繁的联系,而正是在他和这些作家的写作交流过程当中,袁殊对于当时的的作为有了很深的感触,也开始准备加入。

但是那时候毕竟是我党刚刚起步的时候,对于外面鱼龙混杂的势力不得不留一个心眼,所以要想在当时加入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袁殊第一次申请加入组织的时候并没有被批准。

但是之后我党在上海的情报因为被叛徒出卖,所以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当时上海地下交通站的重建工作任务非常重,而组织上又一次想到了之前就递交过申请的袁殊。

因为他的身份和背景非常适合情报工作的伪装,所以组织上就吸纳了他作为地下交通站的一员,而他的伪装身份在最初的时候就是新闻界的一员。

多重身份的地下工作者

其实和影视剧当中英姿飒爽的各方势力的情报工作者不同的是,袁殊本身相貌并不出众,而且袁殊这样相貌普普通通,再加上他的身份其实更适合做一名情报工作者。当然他在当时工作的身份还是编外人员,并不是党内人士,当时在上海地区他负责各种情报的收集和传递工作。

考虑到袁殊之前就是内部的成员,所以当时组织上就让他负责内部的一些情报传递工作,也正是因为他之前的身份,所以打入到内部其实是非常容易的。

他在内部所工作的机构就是中统,可能是天赋吧,袁殊的情报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尤其是他打入内部之后,因为他及时可靠的情报和消息的传递,使得第一下交通网络避免了好几次敌人的抓捕和围剿。

而在当时的大上海,不仅仅是金融中心,更是政治情报中心,当地鱼龙混杂,各个势力甚至是黑社会,也就是上海最大的黑社会势力轻—青帮,都布满了各个势力的眼线和情报工作者。

所以在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袁殊经过多方打探,取得了青帮大佬杜月笙的注意和信任。当时因为自己是新闻界的工作人员,所以对于很多或者帮会的高层来说,他手中所掌握的媒体对他们正面形象的宣传有着很大的作用。

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袁殊接触到了戴笠这个情报之王。接触到戴笠之后,以后的各种情报工作就更加好做了,并且得到的各种消息也相比之前要更加重要。

因为他取得了戴笠的信任,所以之后他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日本的特殊情报机构,而在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时候,他在汪精卫伪政府当中为组织上传递运送了大量珍贵的情报。

深藏功与名

在他很多年来的情报工作当中,为我们积攒下来了很多的情报资源,在上海袁殊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建立起来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络,他自己也拥有了五重特殊身份。

而内部也一直不知道在他们身边工作的竟然是内部的绝密情报人员,在抗日战争之后,也没有发现袁殊的身份。

抗战胜利之后,袁殊觉得自己留在当地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他开始处理自己在上海留下的所有资产,并且将所有珍贵的东西全部都转移到了我们当时的解放区,而等到袁殊退出上海的情报网络的时候,才认识到这位潜伏在他们身边的一直是地下党的情报人员。

结语

当然在他晚年的时候,因为当时情报工作一直是单线联系,所以被他的老上司坑了一把,因为他之前的这位上线一直和日本的情报机构有联系,所以就牵扯到了袁殊。也正是因为如此,袁殊忍受了几十年的牢狱之灾。

最后平反之后的他,已经是1982年了。出狱之后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五年之后也就是1987年,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拥有五重身份的间谍溘然长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伪装者》中的三兄弟,差异为何那么大?是因为没有血缘关系?

文|冷丝

栏目|谍战剧

《伪装者》中的人物形象多元且搏人眼球,在人物选择上导演分别选用颜值较高三人组:大哥明楼,管家明诚,三弟明台分别由靳东,王凯,胡歌饰演,使谍战剧主角年龄成功的实现由“年长者”向“年轻化”过渡,这在某种程度上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粉丝群体。

三兄弟并没有血缘关系,但胜似一家人,因为艺术创作的需要,并非是血缘关系,编导有意拉开三兄弟之间的差异,为了更符合剧情发展,更好地揭示主题。

人物身份的多重伪装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人物身份或深或浅,明家的每个人都有两重以上的身份设定。

大哥明楼原型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五种身份”的特工袁殊,在剧中他具有三重身份,不仅是汪伪政府要员,还是军统特工“毒蛇”,更是地下党的一员。

他身居要职,在日本间谍的眼线下潜伏工作,甚至还要与汪伪“76号”间谍机构的蛇蝎美人汪曼春谈情说爱。

不仅如此,明楼还兼顾军统和地下党的情报工作。他的每一次计划,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牵一发动全身,所以他一直在情义与国家大爱中纠缠。

大姐明镜和弟弟明台也分别有两重身份,他们各自在不同的身份中不断变化,来完成各自身上肩负的任务与使命。

这种多维度,多角色的谍战格局使电视剧由浅到深,层层递进。

《伪装者》中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各司其职,在不同的阵营中彼此叠加,相互作用。

剧中主角明台这一角色的塑造侧重于扁平化,他天资聪颖,性格直率,尤其突出的是他身上正直的品格。

桀骜不逊的他在去港大求学的路上被军统特工要员王天风相中,成为特工“毒蝎”,而在之后的情节中,每次行动虽然都成功了,但因为他善良的作风,导致了其作事风格总与上级命令要求不一致,这也是他最终加入我地下党的原因所在。

相比明台,明楼人物性格呈现圆形化特点,圆形化的人物总是被赋予一种神秘与迷人的气质,吸引受众去接近人物内心,满足受众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

明楼一出场就给人以贵公子之感,但随着剧情的发展,特别是当他的层层身份逐渐展现出时,他的内心得到多元化展现,特别是在面对国与家的难以抉择这种复杂的矛盾时,这一角色变得更加立体化。

明诚则介于明楼和明台之间的人物设定,既不是扁平化的人物,也不是圆形人物。

明诚没有大哥明楼那样的圆滑,考虑问题没有他那样周全,当然,明诚也没有小弟明台那样喜欢冲动且桀骜不驯。

明诚兢兢业业地帮助大哥打理所有的事情,同时尽心尽力照顾小弟和大姐。

也正因为如此,编导给大哥和小弟都安排了感情戏,唯独没有给明诚安排感情戏,只是从中加入了一段他与养母的感情纠葛戏,这也是出于剧情发展的需要。

《伪装者》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传播作品主流价值观时采用时尚新颖的包装模式,并由此来拉近与年轻观众的距离,还在于在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时将爱情、亲情、师生情的情感纠葛和戏剧冲突融合。

更重要的是,该剧设置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三兄弟,通过演员的精彩演绎,从真实的历史中寻找人内心真正的情感,把人回归到真实的层面上以情动人,而这些也是今后谍战剧创作应该去努力学习并需要突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