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认为,有些话不能直言,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便需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环顾左右而言他”的迁回战术,将其套牢。
-小记
意大利知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也深谙此道。她以其对采访对象挑战性的提问和尖锐、辛辣的言辞而著称于新闻界,有人将她这种风格独特、富有进攻性的采访方式称为“海盗式”的采访。迂回曲折的提问方式,是她取胜的法宝之一。
在采访南越总理阮文绍时,她想获取他对外界评论他“是南越最的人”的意见。若直接提问,阮文绍肯定会矢口否认。法拉奇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曲折地达到了采访目的。她先问:“您出身十分贫穷,对吗?”阮文绍听后,动情地描述小时候他家庭的艰难处境。得到关于上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后,法拉奇接着问:“今天,您富裕至极,在瑞士、伦敦。巴黎和澳大利亚有银行存款和住房,对吗?”阮文绍虽然否认了,但为了洗清这一“传言”,他不得不详细地道出他的“少许家产”。阮文绍是如人所言那般富裕、,还是如他所言并不奢华,已昭然若揭,说者自然也会从他所罗列的财产“清单”中得出自己的判断。她在采访我国领导人时,提出一个问题:“上保留下来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看上去平常、徵不足道,但实际上包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目的在于想知道对、思想的评价、认识及其今后在中国的地位。
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总统,西方评论界认为他专横、残暴。法拉奇在采访中,不是直接问他:“总统先生,据说您是个法西斯分子”,而是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总统先生,据说您是有关墨索里尼、和拿破仑的书籍的忠实读者。”从实质上讲,这个问题同“您是个法西斯分子”所包含的意思是一样的,转化了角度和说法的提问,往往会使采访对象放松警惕,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它看上去无足轻重,但却尖锐、深刻。
迂回,就是一种拖延战术。目的是要找沟通的最大公约数,或是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利沟通的进行。如果沟通不良也可以考虑凭借迁回的方式,跳离原来的沟通模式,选择其他方法突破沟通的障碍,让沟通管道保持畅通。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与人之间“润滑当先”的道理,离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
历史上的围魏救赵实际上也是一种迁回的战术。
战国时,魏将庞消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队围赵国都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的都城大梁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径。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迁回术。
说话兜圈子,绕道而行;用比喻、影射的方法举例说明:说故事,讲寓言,用幽默及双关语开开玩笑;找出彼此的关系,攀亲寻故,诸如老同学、老领导等;采用游击战术,不正面冲突;拖延时间,爱理不理,静观其变··这些都叫迁回策略。
唐朝的陈子昂是个大文豪,但他刚到京城长安时,还不为人们知晓。有一天,一个卖胡琴的人标价一百金一把胡琴,围观的人拿着胡琴传来传去观赏着,其中有不少富豪贵族,但没有人能辨别出胡琴的优劣。这时,陈子昂正好路过此地。只见他略加思索,便挤到卖胡琴的人面前说:“这琴我买了。”
大家都非常奇怪,为什么用这么高的价买这把胡琴?陈子昂说:“我喜欢弹奏这种乐器,所以也就愿出高价!”众人请求陈子昂弹奏一曲给天家听听,陈子昂举起胡琴,对大家说:“明天大家可以到宣阳城来,听我弹奏。
第二天,众人如期来到宣阳城,陈子昂捧着琴,对大家说:“我是陈子昂,四川人,做有文章一百卷,驰走京城,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琴/是低贱的乐工所演奏的,我怎能对这种东西有兴趣呢?”说完,举起琴,一摔而碎。然后,把自己的文章一一赠给众人。就这样,只一天时间,陈子昂的名字便传遍了大半个京城。
陈子昂为了扬名长安,运用了“曲径通幽”的办法,也是一种迁回战术。他当众花高价购琴是“曲”,当众毅然摔琴也是“曲”,而让人们读其文、扬其名才是“幽”,是他真正的目的。几千年前的唐朝文人居然就如此懂得“炒作”,真是让人跌破眼镜,但是现在看来,陈子昂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孙子兵法》说:“军争之难者,以患为利。故迁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迁直之计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迁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用迁回绕道的作动,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曲径通幽的艺术了。
军事上是这样,我们为人处世亦然,不可太直,要讲究方法。当你从正面无法取得进展的时候,不妨就避开正面,做一下曲线运动,要知道曲径能通幽,有很多时候,迁回一下,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1939年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委托,企图说服罗斯福重视原子弹研究,以便抢在纳粹德国前制造原子弹。尽管有科学家们的信件和备忘录,但罗斯福的反应冷淡,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为时过早。”
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决定邀请萨克斯于第二天共进早餐。早餐开始前,罗斯福提出,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萨克斯含笑望着总统说:“我想谈一点历史。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展战展数,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燕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
“但是,拿破仑却想,船若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嘲笑富尔顿简直是想入非非,不可思议!结果富尔顿被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会重写。”
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斟满酒,递给萨克斯,说道:
“你胜利了!”
萨克斯终于说服了总统,有的时候当我们无法直接达到目的的时候,完全可以采用迁回战术。
有一个单位刚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机房。但在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上,领导却不肯批准,认为单位的同志们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不宜单独对机房破例。虽然有关同志据理力争,说明安装空调是出于机器保养而非个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领导的老脑筋,说服领导。
有一次,单位的领导与同志们一起出去旅游、参观。在一个文物展鉴会上,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解说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文物保护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不能够使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制冷设备,如空调,这些文物可能会保存更加完善。
领导听后,不禁有些感慨。此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老王乘机对领导低语:“王局长,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呀!”
王局长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后说:“回去打个报告上来。”后来,这位领导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他们装上了空调。
正是由于老王能够不失时机地将眼前的景象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议联系起来,使领导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很好地启发了领导,使他能够接受老王的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平常生活中的塞塞数语竟胜过郑重其事的据理力争,这不能不引起深思,值得我们借鉴。
当走直线很难达到目的的时候,不妨试一试曲线,太直易折,曲径能通幽。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史上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今天我们分享第七篇:军争篇。
原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01这篇是“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争夺军事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所以,这里的“争”就是争夺的争,争夺有利条件,从而掌握战争主动。还记得在上一篇“虚实篇”中,孙子提出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吗,这篇其实也是讲的一样的道理,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样的战略战术思想。
那如何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呢?孙子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论述。一个是“战斗前的行军”,一个是“战斗中”。两军交战前的行军,要掌握战争主动权,首要的是两个字:快、变。
首先是“快”
孙子讲了要争夺有利地形,占领战略要地的重要性,而要占领战略制高点,就必须要行军快,比敌人先到达,比敌人多准备。孙子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意思是,在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同时,要使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远迂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从而做到我军比敌人后出发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才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要比敌人先到达战略要地,这是很困难的,因为如果轻装上阵必然很快,但是装备不足,如果携带大量兵器,就会行动很慢,无法按时到达。如果让士兵卷起盔甲疾进,日夜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这种方法其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位;走五十里去争利,就会损折前军的主帅,只有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赶到。更何况军队没有辎重就会失败,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难以为继。
既然行军过程中有这么多困难,那么在行军之前就要考虑周到,才能做到未雨绸缪,遇事不慌。孙子说:“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意思是如果不了解诸侯国的战略意图,就不要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便不能行军;不利用当地的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
02其次是“变”
关于“变”前面在“势篇”中,我们已经讲过孙子的基本战略战术思想是“以正合,以奇胜”,就是讲究“正和奇”的随机应变,什么时候用正,什么时候用奇,能随机应变是取胜的关键。在这篇中,孙子说“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取胜,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依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一样迅速,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一样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火,实施防御时像山岳,难以揣测时如同浓云遮蔽日月,冲锋时如迅雷不及掩耳。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城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见机行动。
公元前270,秦国大军加速向中原推进,包围了赵国战略要地关与城,双方相持不下。廉颇、乐乘皆认为关与城不可救,赵王遂命赵奢为主将,率领大军前往救援。赵奢率军在离邯郸30里处驻扎下来,而且下令将士不得轻言与秦军交战,违令者立即处死。
从此无论秦军怎样叫战,赵国将士就是坚守不出。当时赵中有一人擅自言战,赵奢遂下令将之处斩。有了军令和言战被斩的先例,其他将士再也不敢轻言战事。过了一月有余,赵军又加筑了一道防御工事。此时秦派人来刺探军情,赵奢将来者奉为上宾,盛情款待。
秦将见赵奢驻军不前,只是不断地增加防守力量,而没有丝毫要救援关与城的意思,于是放松了关与城的戒备。赵奢见时机成熟,立即下令全体将士火速解关与城之围,赵军连夜兼程,巧妙地穿越秦军营地,迅速来到关与城下。然后又命善射的士兵在关与城外待命伏击,待秦军一到,赵军内外夹攻,秦军顿时人仰马翻,伤亡惨重。秦将见状不得不下令撤军。
赵国战略要地被秦军围攻,赵国大将赵奢率兵前去解围。但当时敌强我弱,如果直接与秦军交战,恐怕难以取胜。于是赵奢采取“以迂为直”之计,安营扎寨,故意拒不出战,秦将认为赵军不敢轻易言战,于是放松了戒备,结果给赵军以可乘之机,伤亡惨重。赵军能战而不战,看似是走了弯路,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战机,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歼灭敌人,最终还是走了捷径。
03通过行军的快和变,掌握了战争的有利地形,占领战略制高点,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那接下来呢?在战场上,应该如何掌握主动权呢?这里孙子提出了两个方面:统一步调、心理战术。
关于统一步调,孙子说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作战时,语言指挥士兵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士兵不能看见,所以设置旌旗。”这些金鼓和旌旗是用来统一军队上下视听行动的。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能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所以要全军上下,统一步调,才能发挥最大优势。
关于心理战,孙子说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三军将士,可以夺取他的锐气;敌军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这是因为军队早上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中午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晚上,士气就完全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设法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进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攻打他,这是掌握军队士气的作战方法,这跟前面讲到“虚实篇”中的“以实击虚”有类似的地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占有的地方和时间去攻其软肋,从而获得胜利。
最后,孙子还提出了一些用兵的禁忌。比如不要去仰攻占领高山的敌人,不要正面迎击背靠丘陵险阻的敌人,敌人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进攻,敌人的诱兵不要企图消灭,对退回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阻止,包围敌人时一定要留出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方法。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1950年底,李奇微接替因车祸死亡的沃克担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上任后整顿美军纪律,鼓舞美军士气,还给美军制定了一些新战术,努力提升美军的战斗力。
在这个过程中,李奇微曾经让美军学习志愿军的打法,穿插迂回,从侧后方发动攻击。在他的指挥下,美军第24师第19团一度迂回到志愿军汉江南岸阵地的侧后方,威胁我军汉江南岸阵地和汉江补给线的安全。
不幸的是,美军19团遇到的是志愿军第38军。38军可以说是“穿插迂回作战”的“祖师爷”,第二次战役时正是38军113师长途奔袭三所里截断美军退路,打出了震惊世界的一战,也为自己赢得了“万岁军”的美称。
美军在38军面前玩迂回,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么?果然,美军19团被一顿暴打——113师338团给美军19团搞了个“反迂回”,打得美军狼狈逃窜,还留下了几百具尸体。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美军学志愿军穿插迂回 威胁38军汉江南岸阵地1951年2月2日,美军第24师第19团趁着夜色穿插迂回,隐蔽接近南汉江(指汉江南侧的一段,对应“北汉江”)西岸,其中一个营经洗月里占领了113师侧后方山中里一带的高地。
有相关书籍称,美军19团携带轻武器前进,不过王波在《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中说,美军是利用扬子山东北部地势比较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行军,突然插入我军结合部。
当时,美军19团前锋距离113师指挥部只有5公里。他们向113师指挥部开炮,把发报机和汽车都给打坏了。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
美军这次穿插迂回作战,严重威胁了113师后方的安全以及38军汉江补给线的安全。如果让美军继续下去,他们甚至可能彻底切断38军的后路,然后前后夹击38军在汉江南岸的防御阵地,将我军陷入绝地。
必须尽快将这股美军歼灭或者驱逐,恢复侧后方的安全!113师师长江潮对此极为重视,决定动用预备队338团,全力消灭这股美军。
338团来个反迂回 现场给美军上战术课338团团长朱月华当时回国开会,不在团里,团政委郉泽负责指挥。郉泽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过“三下江南”“三战四平”等硬仗,可以说是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战斗经验丰富,打仗非常强悍。
战斗命令下达时,郉泽正在组织召开党委会,研究给第三次战役中立功的人员请功。郉泽正琢磨着怎么给英雄辈出的338多要几个表彰名额,就在这时电话来了。
电话是副师长刘海清打来的。刘海清打仗也是个硬汉,113师穿插三所里就是他带的队。当时山高路险,有战士在急行军中坠落深谷牺牲,刘海清大喝一声:“干部走前面探路!”其果断和担当,让人震撼。
刘海清在电话里说明了当前的形势,命令郉泽:“你们团立即前往山中里,主力顺汉江迂回敌后,务必迅速消灭这股敌人。”
郉泽回答说:“师首长放心,338团保证完成任务!”
放下电话,郉泽心想,正发愁立功授奖名额不够,这不,机会来了!
郉泽找来副团长谢春林、参谋长胡光等人,传达了师部的命令。大家摊开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决定先用少量兵力从正面顶住敌人,同时派1营和3营沿山谷迂回到山中里村南侧,切断进入山中里敌人的退路。切断敌人退路后,2营从正面攻击,1营和3营配合,给敌人包饺子。
总的策略是:以迂回对迂回,给美军上一堂战术教学课。
在朝鲜的美军
338团说是派出三个营,其实总兵力已经不足一千人。338团3个战役打下来,减员严重,有的连队只剩下几十人。就这一千人中,还要算上炊事员和司机。师里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命令下达后,调过来339团3个连,配合338团完成战斗任务。
339团这三个连也不是满员,总兵力还是很单薄。用这样单薄的兵力,去对付火力、兵力都占优势的美军19团,对338团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但338团、113师、38军,还有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来就不惧怕考验!
山中里战斗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迂回敌后攻占高地 断敌退路同时准备打援339团来增援的三个连(1营1连和3连、3营8连)到位后,郉泽命令他们负责向洗月里美军19团后续部队发动攻击,重点是牵制他们,让他们有所顾虑,不敢大胆向山中里挺进,与已进入山中里的一个营美军会和,为38团完成战斗部署争取时间。
与此同时,38团1营、3营(缺9连,留给2营用了)和团警卫连向山中里的美军侧后方出发了,目标是占据山中里和洗月里之间的133和141两个高地。
1营和3营分工不同,细说一下。
1营负责占领133高地。133高地正好在山中里美军的背后,1营占领高地后,就会切断山中里美军的退路。同时,与美军正对面的2营(加上3营9连)完成对美军的包围,前后夹击,消灭这股美军。
在朝鲜的美军
3营负责占领141高地。占据这个高地,目的是为了阻击19团美军对山中里被包围的美军的支援。
具体兵力对比,1营和2营打美军进入山中里的1个营,兵力似乎小优,但其实算上减员也没有多少。3营负责阻击美军19团后续的2个营,兵力明显劣势,但好歹占个山包,有地形优势。
不得不说,就这么点兵力,挤吧挤吧,还挤出个“优势兵力围歼敌人”打法,变被动为主动,所以说338团政委郉泽是一个真正的厉害人物,这小算盘扒拉得太精明了。
4日凌晨1时,2营兵分三路,从正面、侧面对山中里的美军发动攻击。面对擅长近战夜战的志愿军,美军很快就放弃了外围阵地,撤退到主阵地,试图坚守待援。
这时,1营已经攻占133高地。留下小部分兵力守卫后,1营大部分兵力冲下高地,从背后向山中里美军发动攻击。
山中里的美军大惊失色,咋又被迂回了?四面受敌之下,他们先试图从1营这边突围,被打回来;转过头又想从正面突围,又被2营打了回来。美军顿时乱了套,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美军火力实在太强了,1营2营在痛击美军的同时,自己遭遇了很大的伤亡,有的连只剩下十多个还能战斗的,缩编成两个班继续向美军攻击。
美军“交学费”扔下几百具尸体 用直升机运了一上午在1营2营围歼山中里美军的同时,负责打援的3营正在经历极大的考验。
3营迂回敌后,经过两个小时的艰苦战斗,夺下了141高地,然后迅速转入防御,构筑工事,准备阻击美军19团两个营对山中里敌人的支援。
4日上午8时,美军两个营赶到141高地下。为了能快点救出山中里被围的美军,美军19团叫来了十多架飞机和几十门火炮的支援,一面从外面猛攻141高地,一面从里面猛攻133高地。
白天的战斗中,面对美军巨大的空中优势,338团指战员们采取“依托阵地短距离突击”的打法,尽量和敌人打近战,让两军搅和在一起。这种情况下,美军飞机不敢轻易投弹和扫射,杀伤力大大降低。
338团在敌人的猛攻下,一度失去了一些阵地,但很快就都夺了回来。同时,1营和2营逐步向前推进,缩小对美军的包围圈。
志愿军战士在冲锋
4日下午1时,美军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出动8辆坦克对133和141高地发动攻击,试图打开突破口。但在338团的顽强阻击下,美军又一次失败了。美军第19团后续部队怕自己也被包围,无奈之下只好撤退,放弃了山中里的美军。
338团对山中里被包围的美军发动总攻。4日下午6时,美军全部被歼灭,338团共毙伤俘敌三百多人(注:《抗美援朝战争史》中数据,另有数据说是409人呢)。
此战后,美军第19团剩余两个营仓皇撤出洗月里以西地区,38军恢复了在南汉江的防御态势。
美军在山中里扔下了太多的尸体,志愿军让战俘用电台通知美军,允许他们运走尸体,志愿军保证他们的安全。次日,美军出动了数架直升机,来来回回运了一上午,才把尸体全都运走。
山中里一战证明,穿插迂回战术并不是那么好学的,也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因为这种战术,对军队的品质力和意志力要求太高了。
以113师穿插三所里为例。113师指战员们在经历了14小时推进72.5公里的超负荷急行军后,还能像“钢钉一样”插在三所里和龙源里,在美军几百架飞机、几百辆坦克和上千门大炮的攻击下,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牢牢守住阵地。南北美军一度相距只有几百米,互相能看到对面坦克上的白色星徽,但就是冲不过去,无和。
所以穿插迂回的精髓,不在于能不能到达指定位置,而是在到达位置后部队能不能完成战斗目标——守住有利位置、等待主力部队到达、扩大战场上的有利态势……
这需要部队有顽强的斗志,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所以美军装备虽好,但却学不会这种战术。因为他们在精神力量上,和志愿军差距实在是太大。
参考资料:
王波:《彭德怀入朝作战纪实》
双石:《开国第一战》
李峰:《决战朝鲜》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