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三毛集团公司纺纱厂挡车工范冬云:(引题)
让工匠精神在普通车间“闪闪发光”(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让新员工尽快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同时把老员工的技术再进一步强化一下,这就是我最近的培训工作!”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接受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她告诉记者,参加完后,她一直没休息,因为前段时间公司新进了一台设备,为了让工友们尽快掌握机器的操作技术,在自己掌握设备性能的基础上,她每天忙着做培训工作。
从1991年进入兰州三毛集团公司纺纱厂工作到现在,范冬云在纺织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1个年头。31年来,范冬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挡车工到业内技术精英的美丽蝶变。
挡车工是纺织厂一项既辛苦又需要特别细心的工作,作为一名挡车工,范冬云的日常工作就是将细纱机上的“断头线”接好,她需要在排列紧密的纱锭间,迅速找出隐藏的断头纱线,进行破捻等一系列动作,这对一个技术工人是极高的要求。
范冬云刚上岗的时候工作并不顺利,但心劲儿十足的范冬云不服气,她开始加班加点地练。很快,她细纱破捻速度就提升到每分钟80~90个,比工友们的平均速度快了30%。入厂的第二年,范冬云参加厂里业务操作比赛就拿了第二名。以后的业务比赛中,范冬云几乎是年年拿第一。32岁那一年,范冬云当选甘肃省劳模。
随着范冬云一天天的进步,那些年,作为劳模的她在公司1000多名挡车工中创造了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消耗最低的优异成绩。作为技术骨干,范冬云还大胆创新,用“交错上纱法”使接头成功率达到100%;在操作巡回路线上,她打破传统“8”字巡回路线,改为“S”巡回路线,该项创新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9年,以范冬云名字命名的兰州三毛实业公司“范冬云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2020年范冬云荣获全国劳模荣誉。2018年2月,范冬云还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身份的转换也使得她的视野、思路更为开阔。近年来,范冬云围绕纺织行业如何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智能制造,提出了《关于加强纺织行业人才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和《关于加快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建议》等建议。
2021年,针对一线技能人才的职业成长和发展问题,范冬云重点提出了《关于优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认定方式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后得到了甘肃省人社部门的重视,并促使相关政策的出台。当年,三毛厂197名职工的职称问题得到解决。
“出名”后的范冬云,也曾有单位想“挖”走她,但范冬云始终不为所动,她说这跟钱多钱少没关系,因为这份职业她获得了诸多荣誉,她珍惜这份荣誉,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的岗位难以割舍的那份挚爱。
“按时间,明年我就退休了,我希望在我退休前把我多年的技术经验归纳整理出来,毫无保留地传给公司的年轻职工们!”“我们是密集型产业,企业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我希望做好技术传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儿贡献!”范冬云说。
责任编辑:姚怡梦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三毛集团公司纺纱厂挡车工范冬云:(引题)
让工匠精神在普通车间“闪闪发光”(主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让新员工尽快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同时把老员工的技术再进一步强化一下,这就是我最近的培训工作!”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范冬云接受了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她告诉记者,参加完后,她一直没休息,因为前段时间公司新进了一台设备,为了让工友们尽快掌握机器的操作技术,在自己掌握设备性能的基础上,她每天忙着做培训工作。
从1991年进入兰州三毛集团公司纺纱厂工作到现在,范冬云在纺织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1个年头。31年来,范冬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一名普通挡车工到业内技术精英的美丽蝶变。
挡车工是纺织厂一项既辛苦又需要特别细心的工作,作为一名挡车工,范冬云的日常工作就是将细纱机上的“断头线”接好,她需要在排列紧密的纱锭间,迅速找出隐藏的断头纱线,进行破捻等一系列动作,这对一个技术工人是极高的要求。
范冬云刚上岗的时候工作并不顺利,但心劲儿十足的范冬云不服气,她开始加班加点地练。很快,她细纱破捻速度就提升到每分钟80~90个,比工友们的平均速度快了30%。入厂的第二年,范冬云参加厂里业务操作比赛就拿了第二名。以后的业务比赛中,范冬云几乎是年年拿第一。32岁那一年,范冬云当选甘肃省劳模。
随着范冬云一天天的进步,那些年,作为劳模的她在公司1000多名挡车工中创造了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消耗最低的优异成绩。作为技术骨干,范冬云还大胆创新,用“交错上纱法”使接头成功率达到100%;在操作巡回路线上,她打破传统“8”字巡回路线,改为“S”巡回路线,该项创新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2019年,以范冬云名字命名的兰州三毛实业公司“范冬云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2020年范冬云荣获全国劳模荣誉。2018年2月,范冬云还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身份的转换也使得她的视野、思路更为开阔。近年来,范冬云围绕纺织行业如何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智能制造,提出了《关于加强纺织行业人才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建议》和《关于加快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建议》等建议。
2021年,针对一线技能人才的职业成长和发展问题,范冬云重点提出了《关于优化产业工人职业技能认定方式的建议》,该建议提出后得到了甘肃省人社部门的重视,并促使相关政策的出台。当年,三毛厂197名职工的职称问题得到解决。
“出名”后的范冬云,也曾有单位想“挖”走她,但范冬云始终不为所动,她说这跟钱多钱少没关系,因为这份职业她获得了诸多荣誉,她珍惜这份荣誉,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的岗位难以割舍的那份挚爱。
“按时间,明年我就退休了,我希望在我退休前把我多年的技术经验归纳整理出来,毫无保留地传给公司的年轻职工们!”“我们是密集型产业,企业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我希望做好技术传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点儿贡献!”范冬云说。
责任编辑:姚怡梦
视频加载中...
新华网武汉11月3日电(胡诚、张潘、夏国燕、刘生辉)缝头、翻袜、定型、包装……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袜业扶贫车间,工人们正紧张忙碌着。干净整洁的扶贫车间里面,智能袜机有序作业,七彩纱线来回穿梭,编织出一双双款式新颖的袜子。
今年19岁的周兰兰是袜业扶贫车间的挡车工,高中毕业后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找到这份工作。她每天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整理做好的袜子,将袜子捆好,观察袜机是否正常运转。“我妈妈也在这里上班,因为离家比较近上班很方便。”周兰兰说,现在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三餐都是免费的,工作不算太累,但责任还是挺大。
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是2018年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来自郧阳区18个乡镇4200余户15300余名贫困人口在这里集中安置,这里也是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使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郧阳区在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大力引进袜业企业,在青龙泉社区建设袜业扶贫车间。在袜业扶贫车间打工的除了刚毕业的学生,更多的是搬迁至青龙泉社区的贫困户以及周边的居民。
“在这里上班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每个月可以挣2000多元。”今年34岁的黄仕兰2019年来到青龙泉社区袜业扶贫车间上班,现在每天可以做5000多只缝头。黄仕兰说,袜子工厂规模大,用工需求也大,为她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给袜子定型是为了让袜子更美观,穿着更舒适。”袜子生产车间里,43岁的李玲英正在熟练地给袜子做定型。李玲英说,她去年5月份到袜子工厂上班,每月工资收入有2300元左右,在家门口一天能挣100多元,她很知足。
近两年,袜子产业成为郧阳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之一,袜业扶贫工厂开遍全区19个乡镇。郧阳区委、区政府成立了袜业产业发展指挥部,成立专人专班实行全方位服务。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周转资金贷款扶持、经济贡献度奖励、出口退税奖励、物流成本补贴、厂房租赁优惠、设备购置补贴、员工培训补贴等,打造中部地区“新袜都”。
“差不多3分钟一只,6分钟一双,一台机器一个小时大概能生产10双左右。”在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织袜车间里,400多台织袜机正在自动作业。
位于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的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年郧阳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个袜业大企业,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有订单合作。
“4个规模化生产车间总面积有5万多平方米,全部建成投产满负荷运营后,预计可解决3000人就业,日产量可达50万双以上,年总产值预计超过3亿元。”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兴说,“目前到位袜机1581台,大部分是进口的尖端智能袜机,如果全部投产,将是亚洲最大的使用高端智能袜机生产的企业,年产值可达10亿元。”
家住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的黄峰今年34岁,是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师傅,他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客户需求设计袜子样品。“我们的设备比较先进,各种款式的袜子都能设计,一般外贸订单1000双起步。”黄峰说,3月份复工复产以来,公司开足马力生产,订单量还算不错,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2021年。
该公司包装部主任张玲2019年6月底进公司上班。她说,目前包装车间有50多人,她从包装工人到车间班长再到如今的车间主任,现在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
目前,像棉伙棉伴智能纺织公司这样的大型袜业工厂以及上下游企业,郧阳区已经先后引进了28家,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袜子产业的发展也间接带动了原材料供销、机器设备维修、产品线上线下营销、物流运输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小小袜子,织出一片广阔大市场。
航拍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新华网发 曹忠宏 摄
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棉伙棉伴智能袜业扶贫车间,工人在智能袜机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网发 曹忠宏 摄
工人在袜业扶贫车间智能袜机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网 张潘 摄
工人在袜业扶贫车间袜子检验区作业。新华网发 曹忠宏 摄
原标题:勤学苦练巧创新成就高技能工匠
——记兰州三毛纺织集团公司织布挡车工贾如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万山特约记者任涛
1991年,贾如丽招工到兰州三毛纺织集团织布厂,多年的勤学苦练、无私付出,使她成为兰州三毛集团公司产量、质量、消耗综合指标名列前茅的织机挡车工。
织机挡车是纺织行业最苦最累的岗位之一,不单劳动强度大、工作单调,而且工作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噪音响、飞毛严重。贾如丽在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每天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她认真执行操作法,严格执行工艺要求,从未出现过混批、通匹织疵等重大质量差错。
多年来,贾如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与她工作中积累的操作经验与创新意识息息相关。她平日认真学习操作法,勤学苦练,不断总结不同产品的操作特点,创新适合于不同产品的操作法。她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出扩台挡车最佳巡回路线,缩短了停台时间,提高了织机单台产能和生产效率。她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依靠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不同新型产品的操作特点。如赛洛纺、赛罗菲尔产品一般容易出现布边不良、频繁断布边纱,严重影响了坯布质量和织机效率。她通过合理改进布边穿法,大大减少了布边断纱几率,从而提高织机效率达10%以上;如雪尼尔纱接头不好接,耗费时间较长,她通过不断摸索、多次实践,改变了常规接头法,大大缩短了断线处理时间,同类产品织机效率提高20%以上。多年来,无论是织布厂开展的岗位练兵、小指标竞赛,还是公司组织的操作比武、劳动竞赛和各种技能大赛,她都积极参加并取得骄人成绩。
如今,人到中年的她,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对工作表现出无比的热爱,连续多年出满勤、干满点,各项指标年年名列前茅。近几年人员紧张,她主动突破织机4台看台定额,扩台到8至10台,她的自觉行动为全体织布挡车工起到了表率作用。
自工作以来,贾如丽始终保持着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以及勤于钻研、不懈追求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劳作、奉献,不断进取。她先后获得公司“劳动模范”、“兰州市技术标兵”、“甘肃省技术能手”、“甘肃省技术标兵”、“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兰州市“金蓝领”高技能人才。2019年,她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金城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