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正一读春秋(二):春秋笔法,是真是假

以史为皮,以今为骨,让历史照进现实。

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我们一起来趣读春秋战国。

上一期我们一起初步认识了一下《春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书,也提到了一个“春秋大义”和“春秋笔法”,那么,这两者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看一下春秋大义。

源自网络

春秋大义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说,《春秋》记事的风格,“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古人也称作“书法不隐”。)意思就是说,确定的,我就确定的记,不确定的,我也明确说这个事不确定,基本做到了完全以事实为依据,不掺杂个人态度,不受外界影响,有一说一,秉笔直书,鲁迅先生称之为“春秋之义”。春秋之后的史书,基本都做不到这一点,都加入了写作者个人观点的表达和对统治阶级的美化,都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事实。

第二种说法,就是说春秋大义讲的是春秋时代通行的礼法义法,春秋战国遵周礼,周礼基本充当了当时法律的角色,春秋大义核心内容就是守君臣之礼,遵君臣之义。忠诚于王,先国后家,是做所有事的前提。

这两种说法都是存在的,而且并不冲突,所以各自人采取各自各自的用法。

再来看春秋笔法。

源自网络

春秋笔法,又叫“微言大义”,概括来讲意思就是:我想夸你也好,我想骂你也好,我都不明着说,拐着弯,透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出来。

叫: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称呼一个人,用“您”和“你”,代表的涵义就不一样。

春秋笔法有一个最大的基础:就是《春秋》是孔子写的,进而创造了春秋笔法。

这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第一,春秋是不是孔子写的?

源自网络

杨伯峻先生倾向于不是,春秋记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四年,而左传注里面,甚至写到了孔子死后十几年的事,所以春秋不是孔子一人书写。清朝的袁穀芳在《春秋书》里就曾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说春秋啊,是鲁国的几代史官接力写的鲁国史书,孔子抄录收藏,教给弟子传给后世而已。汉朝独尊儒术,孔子一下成了圣人,所以说春秋是他做的,也逐渐没人敢说不是,影响流传至今。

第二,春秋笔法,符不符合孔子的性格。

我们中学基本都学过论语的片段,大概也能了解孔子的说法风格,孔子说话是相当直接的,而且并不怎么留情面。像《论语·季氏将伐颛臾》里,直接说“求,无乃尔是过与”,就很直白地训人说: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而且,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他的理念,广收弟子,是做老师的性格,做老师最怕什么?怕学生听不懂。这完全不合符春秋那种简单到极致,没有注解,没几个人能看懂的写法。而且,孔子周游列国,到哪都不咋顺利,他一肚子委屈和窝囊气,这种情况下还讲究拐着弯夸人骂人,有点勉为其难。

源自网络

第三,春秋记事,不符合孔子的理念。

论语里曾说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简单讲就是要在当时培养“爱学习,爱劳动,忠于君主,言而有信”的四有青年,而春秋这一段历史时段里,统计下来,“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光君主被杀掉的有三十六位,国家被灭掉的有五十二个,单说君主,有因为荒淫无道被杀的,有被奸臣篡权夺位被杀的,还有两军阵前被杀的,按孔子的理念,再怎么样不该杀自己的君主的,但是春秋里记载一些被杀掉的君主的荒诞行为,礼崩乐坏,那按春秋笔法引申,是表明这个君主该被杀?这就是很明显的矛盾了。孔子应该会比较尴尬。

源自网络

所以,春秋笔法,更多是后人的牵强附会和强加表达,南宋郑樵曾说:“以春秋为褒贬者,乱春秋者也”。意思就是说,你非要说春秋里有褒贬,就会把春秋本义搞乱了。明朝朱熹也说:“圣人做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现”,圣人写春秋啊,就是如实地把事情记录下来了,好坏自有公论。

南宋郑樵像

好,关于春秋大义和春秋笔法,我们就一起学习到这里,请您关注我的头条号“正一天授”,我们下一期接着一起学。同时欢迎留言讲出您的看法、点赞和转发,我们一起探讨历史,体验现实。

四书五经之《庄子》经典语录

庄子经典语录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知北游》

【译文】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2.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知北游》

【译文】庄子说: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译文】庄子说: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知北游》

【译文】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5.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知北游》

【译文】学问广博的不一定具有真知,善于辩论的不一定具有慧见,圣人早已弃绝这些了。

6.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外物》

【译文】 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

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8.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列御寇》

【译文】我用天和地做棺材,用日月做连璧(璧是一种玉器,连璧指两壁相连,比喻并美。这里指陪葬品),用星辰做珠玑(珠宝,珠玉。同指陪葬品),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

9.达生之情者傀,达于知者肖;达大命者随,达小命者遭。《列御寇》

【译文】通达生命实情的就心胸广大,精通智巧的就心境狭小;通达大命的就是顺任自然,精通小命的就是所遇而安。

10.“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列御寇》

【译文】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比预测天象还要困难。

11.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列御寇》【译文】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像没有缆索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译文】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13.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让王》

【译文】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所以作家默默地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

14.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在宥》

【译文】自由自在地遨游,不知道追求什么;漫不经心地随意活动,不知道往哪里去。游乐人纷纷攘攘,观赏那绝无虚假的情景。

15..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在宥》

【译文】出入六合三维空间,遨游天下九州,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叫做独往独来。这叫做独有--独立。你能做到独有--独立了,这才算至高无上。

16.庄子曰:“藏金于山,沈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富贵,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愧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在宥》)

【译文】庄子说:“藏金于深山,沉珠在深渊,不谋财货,不求富贵,不以高寿为乐,不以夭折为哀,不以通达为荣,不以贫穷为羞耻,不收揽举世的利益来据为己有,不以称王天下而彰显自己。。”

1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山木》

【译文】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子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甘甜而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18.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人间世》

【译文】孔子到楚国,楚国狂人接舆走过孔子门前唱着:“来世是不可期待的,往世是不可追回的。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

1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人间世》

【译文】凤呀!凤呀!为什么你的德行竟如此衰败?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却还来得及。天下稳定繁荣,成就了圣人,天下大乱,圣人应出世。

2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译文】你不知道(夫为叹词,不译)螳螂妄图用前臂阻挡车子的前进,虽然他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做不到的啊!

2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译文】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如今在自己的道德修养方面还没有什么建树,哪里还有什么工夫到暴君那里去推行大道!

22.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译文】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那时候你就不用耳去听,该用心去体会了。

23.绝迹易,无 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译文】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受世人的驱遣容易伪装,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

24.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译文】开始的时候极其微小,将要结束的时候极其巨大。

25.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译文】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2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译文】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27.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译文】认为他们的食物很甜美,服饰很漂亮,风俗令人感到愉悦 ,居住安宁 ,邻国相对而望,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两国人民直到人民直到老死也不会互相往来。

28.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译文】好人不能遵循先贤的道德,那他就不会有所成就;盗贼如果不能遵循先贤的道德,那他就不能通行无阻。

29.唇竭则齿寒,鲁子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译文】嘴唇向外翻开牙齿就会外露受寒,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

3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译文】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被逮到了一定回按律治罪,罪行严重的甚至还要判死刑。但是那些大偷大到偷窃整个国家的人则不但不会被治罪,而且还能成为诸侯称霸一方,受世人景仰。

3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盗跖》

【译文】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32.无行则不信,不信则不任,不任则不利。故观之名,计之利,而义真是也。《盗跖》

【译文】没有德性就不能取信,不能取信就不能被任用,不被任用就不能获利。所以从名来看,从利来算,仁义是要紧的。

33.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盗跖》

【译文】是曲是直,听任自然;观照四方,随着时序而变化。或是或非,执守你的环中;独自完成你自己的本意,和道共游。

34.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其天。《盗跖》

【译文】不要固执你的行为,不要助成你的仁义,这会失掉你的真性。不要奔赴富贵,不要急求成功,这会舍弃你的自然的天性。

35.知者之为,故动以百姓,不违其度,是以足而不争,无以为故不求。《盗跖》

【译文】智者所为,依百姓的需要而行事,不违反大众的原则,因此知足而不侵犯,顺任自然所以不贪求。

36.有馀故辞之,弃天下而不自以为廉。廉贪之实,非以迫外也,反监之度。《盗跖》

【译文】知足所以才辞让,舍弃天下的财物而不自以为清廉。清廉和贪得的实质并不是受外物的迫使,反观内在禀性所导致。

37.贪财而取慰,贪权而取竭,静居则溺,体泽则冯,可谓疾矣。《盗跖》

【译文】贪财而取怨,贪权而耗费精思,闲散则沉溺于嗜欲,身体充盈则意态骄满,可以说是疾病了。

38.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盗跖》

【译文】权势如天子而不以尊贵骄傲于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货自诩于人。

39.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译文】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4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译文】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4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译文】普通大众以财利为重,廉洁之士以名誉为重,贤能之人以志向为崇尚对象,圣明之人以精神为珍贵之物。

42.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译文】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这个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

4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译文】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34.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译文】瞎子,无法让他领会文彩的美观;聋子,无法让他知晓钟鼓的乐声。岂只是形骸有聋有瞎,在智慧上也有啊!听你刚才说的话,你还和往日一样,一点也没有进步。

3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译文】朝菌是朝生夕死,所以它不知道阴历的月初(朔)月底(晦)。 蟪蛄过不了冬,所以不知春秋。

36.庄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

【译文】庄子说:“小智不能比匹大智,寿命短的不能比匹寿命长的。”

37.庄子曰:“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逍遥游》

【译文】庄子说:“没有实用之处,又怎么会有招来什么祸害呢?” (注:庄子强调无用之用为大用。)

3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 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译文】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啊。

3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译文】修养最高的人物我不分,神圣的人不在乎功利,非凡的人不刻意留名不非凡的人没有知己,神仙没有功绩,圣人没有高人一等的名声。

40.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译文】鹪鹩在深深的林子里筑巢,林子再大,也不过是占了其中的一根枝条;偃鼠到黄河里饮水,黄河再大,也只不过是灌满自己的肚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真正的物质需要是很少的,所以不必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41.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译文】即使厨师不下厨,祭祀时对尸体持祝告的人也不能离开樽俎去代替他。

4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译文】用组成事物的要素来说明要素不是事物本身,不如用非事物的要素来说明事物的要素并非事物本身;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整个自然界不论存在多少要素,但作为要素而言却是一样的,各种事物不论存在多少具体物象,但作为具体物象而言也都是一样的。

43.庄子曰:“大知闲闲,小知閒閒;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译文】庄子说:“大知广博,而小知精细;大言气焰盛人,小言则论辩不休。”

44.庄子曰:“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齐物论》

【译文】庄子说:“世界上的事物没有不是‘彼’的,也没有不是‘此’的。所以说彼方是出于此方对待而来的,此方也因着彼方对待而成。”

45.庄子曰:“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齐物论》

【译文】庄子说:“安适于生死年岁,安适于是非仁义,邀游于无穷的境域,这样也就能寄寓于无穷的境域。”

46.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译文】从空间无限性的观点来看,天下任何具体存在物都不会比秋毫之末更大,如此一来泰山就显得非常渺小了;从时间无限性的观点来看,没有比未成年就死亡的小孩更长寿的,如此一来活了八百岁而以长寿著称的彭祖就如夭折一般了。但这种渺小短暂地存在于宇宙中的感受都是我们把自己与天地宇宙分离开来造成的,实则天地与我共同存在,而万物与我浑然一体

47.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译文】至大之道无法命名,至高之辩乃沉默无言,最大的仁是不著仁相,最大的廉正是没有锋芒,最大的勇敢是不呈血气之勇。所以用名相彰显出来的的道就不是道,依靠言辩也无法企及终极真理,执著于形式上的仁就无法成就大仁,过分的廉正因违背常情而让人无法信赖,好逞血气之勇就无法成就实现仁德的大勇。

48.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齐物论》

【译文】说话辩论并不像是吹风。善辩的人辩论纷纭,他们所说的话也不曾有过定论。果真说了些什么吗。

49.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译文】真伪和是非等观念的产生,意味着“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只有持有局部见解(“小成”)的人,才看不见“道”而谈论真伪;只有喜好争辩(“荣华”)的人,才不理解素朴之言而谈论是非

50.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51.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 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译文】说:“早上分给三升,晚上分给四升”。猴子们听了非常愤怒。养猴人便改口说 :“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52.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译文】毛嫱、丽姬是众人欣赏的美女,但是,鱼见了她们就潜入水底,鸟见了她们就飞到高空,麋鹿见了她们就赶紧逃跑,人之所美的,鱼、鸟、麋鹿却避之唯恐不及。这四者,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

53.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译文】人们正在做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梦,有时候还会梦到自己去占卜另一个梦的吉凶,醒来以后才知道,哦,原来是在做梦。

54.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必然是有分别的。这就叫做“物化”。   

55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译文】庄子说:“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智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没有限度的智识,就会弄得很疲困;既然这样还要去汲汲追求智识,就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了!”

56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译文】安心适时而顺应万事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悲哀和欢乐的情绪都不能侵入身心。

5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译文】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5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译文】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没有希求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没有接近刑戮。在外尊崇自然的中正之路并以此作为常道的法则,在内以保养中脉的畅通以此作为生命元气的根本,这样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圆满天性,可以滋养元神,可以终享天年。

59.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

【译文】 世上的万事万物,若从差异的方面看,即使是毗(pí)邻的肝与胆,看起来也会像楚国与越国那样相距遥远;若从相同的方面看,都相差无几,几乎是同一的。

6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译文】镜子明亮就不落灰尘,落下灰尘就不明亮。经常和贤人一起相处就不会有过错。

6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译文】正在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静止的水,却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虚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

52.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德充符》)

【译文】孔子说:“死生是一件极大的事,却不会使他(此指鲁国断脚之人王骀)随之变化,就是天覆地坠,他也不会随着遗落毁灭。他处于无所待的境界而不受外物变迁的影响,主宰事物的变化而执守事物的枢纽。”

63.仲尼曰:“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德充符》)

【译文】孔子说:“德,乃是最纯美的修养。德不着形迹,万物自然亲附而不肯离去。”

64.庄子曰:“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译文】庄子说:“所以只要有过人的德性,形体上的残缺就会被人遗忘。人们如果不遗忘所应当遗忘的(形体),而遗忘所不应遗忘的(德性),这才是真正的遗忘。”

6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译文】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

66.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大宗师》

【译文】凡是嗜好和欲望大深的人,他们天生的智慧就浅了。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译文】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67庄子曰:“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

【译文】庄子说:“不忘记他自己的来源,也不追求他自己的归宿;事情来了欣然接受,忘掉死生任其复返自然,这就是不用心智去损害道,不用人的作为去辅助天然。”

68孔子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大宗师》

【译文】孔子说:“鱼游于江湖之中就忘记一切而悠悠哉哉,人游于大道之中就忘了一切而逍遥自适。”

69.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大宗师》

【译文】孔子说:“和万物同一体就没有偏私了,参与万物的变化就不执滞常理。”

70.庄子曰:“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大宗师》

【译文】庄子说:“圣人要游于不得亡失的境地而和大道共存。对于老少生死都善于安顺的人,大家尚且效法他,又何况那决定着万物的生成转化的道呢?”

71.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

【译文】颜回说:“不着意自己的肢体,不摆弄自己的聪明,超脱形体的拘执、免于智巧的束缚,和大道融通为一,这就是坐忘。”

72庄子曰:“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应帝王》

【译文】庄子说:“对于事物无所偏私,弃浮华而复归真朴,不知不识的样子,在纷纭的世界中持守真朴,终身如此。”

73.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应帝王》)

【译文】庄子说:“至人的用心犹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74庄子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骈拇》

【译文】庄子说:“当代的仁人,忧虑世间的祸患;不仁的人,溃乱性命实情而贪图富贵。”

75.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

【译文】庄子说:“小的迷惑会错乱方向,大的迷惑会错乱本性。”

76.庄子曰:“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骈拇》)

【译文】庄子说:“我所认为的明达,并不是指看清别人,而是内视自己罢了。

77.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骈拇》

  【译文】天下的人们都在为某种目的而献身:那些为仁义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君子;那些为财货而牺牲的,世俗称他为小人。他们为了某一目的而牺牲是同样的,而有的叫做君子,有的叫做小人。倘若就残害生命、损伤本性而言,那么盗跖也就是伯夷了,又怎么能在他们中间区分君子和小人呢!

78.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 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 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骈拇》

【译文】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所以这四种人,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而他们用生命作出牺牲以损害人的本性,却是同一样的。,

79.故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无心得而鬼神服。”《天地》

【译文】通晓天地变化规律的,我们称之为“德”;万物运行所依靠的,我们称之为“道”;国君用来治理天下的,我们称之为"事";那些创造性的才能,我们称之为"技"。技巧与事务相辅相成,事务与义理相辅相成,义理与德相辅相成,德与道相辅相成,道与天地万物相辅相成。所以说,古时候养育天下百姓的统治者,无所追求而天下富足,无所作为而万物自行变化发展,深沉宁寂而人心安定。《记》这本书上说:“通晓大道因而万事自然完满成功,无心获取因而鬼神敬佩贴服。”

80. 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天地》

【译文】藏黄金于大山,沉珍珠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也不追求富贵;不把长寿看作快乐,不把夭折看作悲哀,不把通达看作荣耀,不把穷困看作羞耻;不把谋求举世之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把统治天下看作是自己居处于显赫的地位。显赫就会彰明,然而万物最终却归结于同一,死与生也并不存在区别。”

81.道,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天地》

【译文】道,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渺,听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然而幽暗深渺之中却能见到光明的真迹,寂然无声之中却能听到万窍唱和的共鸣。幽深而又幽深能够从中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能够从中产生精神。

82.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天地》

【译文】大凡丧失真性有五种情况:一是五种颜色扰乱视觉,使得眼睛看不明晰;二是五种乐音扰乱听力,使得耳朵听不真切;三是五种气味薰扰嗅觉,困扰壅塞鼻腔并且直达额顶;四是五种滋味秽浊味觉,使得口舌受到严重伤害;五是取舍的欲念迷乱心神,使得心性驰竞不息、轻浮躁动。这五种情况,都是生命的祸害。

83.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天地》

【译文】知道自己很愚昧的人,不算是最大愚昧的人;知道自己很迷糊的人,不算是最大模糊的人。真正的大迷糊,一辈子都搞不清楚(自己的迷糊),真正的大愚昧,一辈子都不灵光。

84.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天地》

【译文】至理名言不能显现,俗言反而流传

85.庄子曰:“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天地》

【译文】庄子说:“为政一定要做到恭敬节俭,选拔公正忠直的人而没有偏私,人民谁敢不和呢!”

86.庄子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天地》)

【译文】庄子说:“知道自己是愚昧的,并不是大的愚昧;知道自己是迷惑的,并不是大的迷惑。”

87.庄子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天地》)

【译文】庄子说:“大迷惑的人,终身不解悟;大愚昧的人,终身不自知。”

88.庄子曰:“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天地》)

【译文】庄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一个人迷惑,所要去的地方还可以到达,因为迷惑的人少;要是两个人迷惑,就会徒劳而达不到,因为迷惑的人多。”

92、庄子曰:“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道》)

【译文】庄子说:“清静为玄圣,行动为帝王,无为则为万物所尊崇,朴素而称美于天下。”

89. 庄子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天道》

【译文】庄子说:“用敬来行孝容易,用爱来行孝难;用爱来行孝容易,使父母安适难;使父母安适容易,让父母不牵挂我难;让父母不牵挂我容易,使天下安适难;使天下安适容易,让天下忘我难。”

90“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达生篇》

【译文】“通达生命实情的,不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实况的,不追求命运所无可奈何的事故。”

91.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达生篇》

【译文】孔子说:“不要太深入而潜藏,不要太表露而显扬,像柴木一般无心而立于动静之中。三种都能做到,可称至人。”

91.“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达生篇》

【译文】“舍弃俗事就形体不劳累,遗忘生命中的事务就精神不亏损。形体健全,精神充足,便和自然合而为一。”

92.庄子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显,名誉并焉。”《天运》

【译文】庄子说:“最尊贵的,一国的爵位可以舍弃;最富足的,一国的财货可以舍弃;最显荣的,任何名誉可以舍弃。”

93.庄子曰:“以富为是者,不能让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天运》

【译文】庄子说:“以财富为追求对象的,便不能让人利禄;以荣显为追求对象的,便不会让人名誉;迷恋权势的,便不肯给人柄权。”

94.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庚桑楚》

【译文】心境安泰的人,便发出自然的光辉。发出自然光辉的,人便显现其人的天然本质。

95.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人见其跂,犹之魁然。《庚桑楚》

【译文】行为不拘名迹的人,充实而有光辉;志在求取财用的人,只是商人而已,看他跂行着,自以为安稳的样子。

106、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庚桑楚》

【译文】至礼是没有人我之分的,至义是没有物我之分的,至知是不用谋略的,至仁是不表露爱迹的,至信是不用金钱做质证的。

96.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庚桑楚》

【译文】动作自然出于不得已是为德,动作自然不由于我是为合理,鹜名则相反而求实则相顺。

97.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庚桑楚》

【译文】道为德所尊崇,生是德的光辉;性是生的本质。

98.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庚桑楚》

【译文】性的活动叫做为;有为而流于人伪,叫做失。知是和外界应接;智是内心谋虑。

99.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庚桑楚》

【译文】要宁静就要平气,要全神就要顺心,有所为要得当,就要寄托于不得已。

10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庚桑楚》

【译文】学习就要学习自己不曾学过的东西;出行就要去到那些不曾去过的地方;辩论就要想法辩论不易辨清的事物。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境域或领域,便是知道的极点。

101.势物之徒乐变,遭时有所用,不能无为也。此皆顺比于岁,不物于易者也。《徐无鬼》

【译文】执迷于权势财物的人喜欢变乱,遭逢时机而后有所用,(这种人)不能安静。这些人都是逐时俯仰,局限一事而茅塞不通的人。

102.知士无思虑之变则不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察士无凌谇之事则不乐,皆囿于物也。《徐无鬼》

【译文】智谋之士没有思虑的变换就不会快乐,口辩之士没有议论的程序就不会快乐,好察之士没有明辨的事端就不会快乐,他们都受外在所局限。

103.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後知之。《徐无鬼》

【译文】极物之中有自然,循变之际有觉照,冥默之境有枢机,太始之域有彼端。在这种情境中自然的解悟好像未曾知解,无心的知好像无所知,无心的知才是真知。

104.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徐无鬼》

【译文】追问(它)不可以有限制,而不可以没有界际。以不疑惑来解释疑惑,返回到不疑惑的境界,还以为是大不惑。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徐无鬼》

狗,不因为它善叫就认为是好狗;人,不因为他能说会道就是贤人。

105.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後善博也;人之于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後知天之所谓也。《徐无鬼》

【译文】 足所踏的地很少,虽然少,还要依恃所没有踏到的而后才能达到广远;人所知的少,虽然少,还要依恃所不知的而后才能知道天道的自然。

106.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徐无鬼》

【译文】万象纷纭中各有实理,古往今来不相代换,(各尽其分)而不可以亏损,这当中岂不是蕴含着一项伟大的妙理么!

107.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让王》

【译文】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

10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译文】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109.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让王》

【译文】只有不以天下为己所用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于他。能够尊重生命的,即使富贵也不以昧养而伤害身体,即使贫贱也不以利禄累害形体。

110.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让王》

【译文】(原宪说)要是趋世而行,结党为友,所学为求炫耀于人,所教但求显扬于己,仁义的奸慝,车马的华饰,这是我所不愿去做的。

111.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让王》

【译文】所以养志的人忘了形骸,养形的人忘了利禄,求道的人忘了心机。

112,。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译文】知足的人不因利禄累害自己,心意自得的人遇到损失也不忧惧,修养内心的人没有爵位而不羞愧。

113.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让王》

【译文】 不能把握自己就放任,这样精神不厌恶吗?不能把握自己而又强制不顺应,这就双重损伤。双重损伤的人,就不能成为高寿的人。

114.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让王》

【译文】古时得道的人,穷困也快乐,通达也快乐。所欢乐的不是穷困和通达,只要是身处道德,那么困穷通达就好像寒暑风雨的循序变化了。

115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让王》

【译文】不因人的失败而自显成功,不因人的卑微而自视长大,不因逢时机而自图利益。

116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渔父》

【译文】凡物同类便互相聚集,同声便互相应和,这是自然的道理。我愿意告诉我所知道的来帮助你所从事的。

117.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渔父》

【译文】自恃聪明、擅自行事,侵犯他人而师心自用,叫做“贪”;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相同就可以,如果和自己不相同,则意见虽好也以为不好,叫做“矜”。

11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渔父》

【译文】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

119.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渔父》

【译文】勉强哭泣的人虽然悲痛却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严厉却没有威势,勉强表示亲爱的人虽然有笑脸却不感到和悦。

120.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子则欢乐,处丧则悲哀。《渔父》

【译文】真性存于内心,使神色表现在外,这就是本真的可贵。将它用于人理上,事奉双亲则慈孝。事奉君主则忠贞,饮子便欢乐,处丧便悲伤。

140、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渔父》

【译文】不能够效法自然而忧虑人事,就不知道珍贵本真,庸庸碌碌随世俗变迁,所以不能知足。

141、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渔父》

【译文】礼节是世俗所为的,真性是秉受于自然,自然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圣人效法自然珍贵本真,不拘于世俗。

142.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天下》

【译文】苍天能够覆盖万物却不能托载万物,大地能够托载万物却不能覆盖万物,大道能够包容万物却不能区别万物。”他们懂得万物都有它们可以认可的一面,万物也有它们不可以认可的一面,所以说:“有所挑选就必然不会周遍,有教育就会出现教育不到的方面,一视同仁的规范与齐同划一的尺度才能没有遗漏。”

143.不累不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天下》

【译文】不为世俗所牵累,不用外物来矫饰,不苛求于人,不违逆众情,希望天下安宁以保全人民的性命。

144.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天下》

【译文】恍惚如无有,寂静如清虚。相同则和谐,贪得便有失。

14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天下》

【译文】长短一尺的东西,今天取走一半,明天在剩余的一半中再取走出一半,以后每天都在剩下的取一半出来,这样永远都不会分完。

14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译文】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147.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外物》

【译文】德的外溢在于声名,名的外溢在于太露,计谋生于急迫,机智出于争端,闭塞生于拘执,官事则决于众人所宜。

148.哀莫大于心死。《田方子》

【译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149.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译文】老师慢走,我也慢步,老师急走,我也急走,老师快跑,我也快跑;但是老师一溜边飞奔,那我只好眼巴巴地远远落在后面了!

150.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译文】骷髅说:“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也没有四季的操劳,从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

151.“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达生》

【译文】行事时要超乎于肝胆义气之外,看事时不要只用眼睛和耳朵,洒脱自在于尘垢之外,不被世事所拖累,正所谓是推动万物的发展而不自恃有功,长养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

152.庄子曰:“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马蹄》

【译文】庄子说:“(所以)盛德的世代,人民行为迟重,朴拙无心。”

153.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译文】所以说,原本没被分割,谁还能用它雕刻为酒器!一块白玉没被破裂,谁还能用它雕刻出玉器!人类原始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类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错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搭配,谁能够应和六律!

154.庄子曰:“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缮性》

【译文】庄子说:“荣华高位在身,并不是真性本命,外物偶然来到,如同寄托。寄托的东西,来时不能抵御,去时不能阻止。”

155.“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至乐》

【译文】“身体乃是外在物质元素假合而成;外在元素假合而产生的生命,乃是暂时的凑集。生和死就好像昼夜一样的运转。”

156.旧国旧都,望之畅然;虽使丘陵草木之缗,入之者十九,犹之畅然。《则阳》

【译文】自己的祖国和故乡,看到心里就舒畅;即使是丘陵草木杂芜,掩蔽了十分之九,心里仍觉得舒畅。

157.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杂篇·寓言》

【译文】做人如果没有才德学识,就没有做人之道;做人没有做人之道,就称为陈腐之人。

158.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秋水》

【译文】不能和井里面生活的青蛙说大海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空间限制自己不了解;不能和生命只有一个季节(夏生夏死)的小虫子说冰是什么样的,因为它受限制于时令而不能理解;不能和乡曲之士(孤陋寡闻的人)谈论“道”,因为他受见识的限制而不能理解。

159.“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秋水》

【译文】不要用人事去毁灭天然,不要用造作去毁灭性命,不要因贪得去求声名。谨守这些道理而不违失,这就叫做回复到天真的本性。

160.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我将曳尾于涂中。”《秋水》

【译文】这只龟,宁愿为留下骨头而享尊贵呢?(还是)更愿活着在烂泥中摇尾巴呢?两位大夫说:“更愿活着在烂泥中摇尾巴。”庄子说:“(你们)去吧。我要在烂泥中摇尾巴。”

16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秋水》

【译文】庄子和惠子游玩在濠水的桥上。庄子说:“鯈鱼在水中是那么的自由从容,这就是鱼儿的幸福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幸福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幸福?

16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译文】 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庄子》简介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反映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想与人生观。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等诸多方面。其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全生保身,逍遥无为。全生保身是道家学说的中心问题,庄子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人既不能表现得有用,又不能表现得完全无用,要“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更重要的是,要追求精神自由——逍遥无为。逍遥无为,是全生保身的最好形式或最高境界。

与道为一。道是道家学说,也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庄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大地万物的本根,道没有具体的规定性,亦无差别对立。要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得道”,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相对主义的认识的方法,即“齐物”的方法;一是直觉主义的体验的方法,即“体道”的方法。“齐物”就是发现并取消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差别和对立,这种方法使人在精神上从贵贱、寿夭、生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无差别对待的自由世界。“体道”就是按照一定的修炼程序,不用语言和概念,以达到与道为一的直觉体验。把人生不可避的磨难变成磨砺意志的时遇,积极无为,自强自爱,烦恼和痛苦也只是水中月、镜上痕,体悟大道路上的过程罢了。这种方法可以摆脱哀乐情绪的干扰,舍弃日常世界,以求得精神的解脱与超越。

无为而治。庄子明确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文化生活,他向往远古的至德之世,在政治上主张不干涉主义和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实行无为而治。庄子反对当时社会上实行的仁义礼乐等社会道德与政治制度,认为这些都是罪恶与祸害的根源。他用“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来说明“仁义”已经成了统治者窃取国家权力的手段。庄子认为,随着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平等及争斗也会随之产生和激化,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发展也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是按照必然上升的进程前进。他认为自然的本性是最完善的,如果人为地加以改变,便会损害事物的本性,造成不幸和痛苦。统治者应任随社会的自然发展的良性要求,不要加以人为的治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庄子·山木》篇最早提出了“天与人一也”之天人合一命题。

《庄子》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论语》,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她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品读|张万林:日月不废春秋辞——读李烨长篇小说《春秋辞》

文/张万林

作为四川省文学扶贫“万千百十”创作重点作品,李烨的《春秋辞》结集出版了。以近50万字之巨的大部头摆上我的案头,让我有一种重压的感觉。在现在而今眼目下,让我们花费很大精力去读完一部新鲜出笼的大部头,是要一些话说的。带着对李烨小说创作的认可和期待,我坚持断续读完了这部小说。

读李烨的《春秋辞》,让我想起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这两部小说之名正好可以为李烨的小说做说明。有了日月山的再度创业,才有了它的山乡巨变。中国农村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历史时刻,从解放初期农民得到土地那一刻起,围绕着土地制度的变迁所进行的社会变革,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总会有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来反映、记录这个时代。柳青、周立波、周克芹、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高晓声、贺享雍等写农村题材的小说家们应当被人们记住,他们为一个时代的农村面貌立照,为农业、农村、农民留下了一系列真实的面影。

如今,改革开放40多年后,农村又发生了深刻变化,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成为一个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如何反映记录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当下的作家们责无旁贷。今天,为脱贫攻坚立此存照的作品已陆续出笼,一大批作家站到了时代前沿,李烨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这一次聚焦农村的小说与以往有很大不同,那就是作家们不再仅仅把镜头对准农民,而是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和县乡(镇)村三级干部。角度变了,焦点也不再同,所面对的问题和矛盾也就变了。农村、农业、农民站在这些帮扶干部的对面,如何走过去,如何融进去,如何得到他们的认可,如何带领他们跟着自己紧跑,这都是这些没有一点农村经验的城里人所要面对的,也是这些不熟悉农村生活的作家们所要面对的。

柳青、周立波之所以能写出那些名篇巨著,是与他们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所分不开的。他们为了写作,不惜迁居于农村,与农民打成一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体验式生活来感知农村生活,从而写下了不朽巨著。李烨是县城的中学教师,按说是不熟悉农村生活的,让她来写扶贫小说是万难的,但是,她参与了扶贫工作,跟农村、农业、农民近距离达三年之久,亲历亲闻亲见了农村生活,因而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如果我们把李烨这部小说,仅仅就当作交差的文学扶贫项目来看,就有点浅薄了。从这部小说的命名来看,作者是有着写作的野心的,她是要让自己的作品可以立于中国小说的长廊中,而不是仅仅一时光鲜。李烨是语文老师,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基础,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加持,对小说写作有着天生的敏感和细致,这让她在小说文本上有了与人不同的优越性。她的语言温婉细腻、优美自然,叙述舒缓得当、从容不迫,文字干净典雅、分寸在握,透着大气之笔的气象和灵性。所以,要谈这部作品,就要撇开扶贫小说这样简单的定义来谈。

日月山是作者精心命名的一个地方,与书名《春秋辞》做了对应。日月轮转,春秋交替,岁月不羁,有的是说辞。这个看似边远闭塞的山村,是作者的世外桃源,不受尘世之染,不为市声所扰,环境优美,风景秀丽,鸡犬相闻,民风淳朴,容不得文字和语言的污秽。你在这里读不到让你厌恶的物事和人来,哪怕那些告状的人,背后阴人的人,都有着一份可爱,你根本就恨之不起来。哪怕电不通、路不通、网络不通,人命关天了,也只能靠天得命,这里的人还是那么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怨天尤人。他们有着一份安闲得命的处事态度,让你在这些舒缓的叙述中平静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和日常。

它让所有走近它的人,怀抱真诚,谦恭自省,涤荡心灵。所以,我们在第一书记穆清身上,看不到他作为一个机关干部的身份,而是赤子之身,赤诚之心。他融入到他们中,分不出彼此,老百姓的生死冷暖和生活之需都会成为他每天努力工作所在,动力所在,责任所在。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为了一条路,他跟单位领导和同事急,经不得他们一个玩笑。

扶贫工作是一个千头万绪的工作,写扶贫工作也是要面对枯燥的生活现实,如何把这些日常写得生动耐读,把矛盾冲突很好地呈现,把焦点对准,主次分明,不散漫释放,考验着作者的功力。在这一点上,作者凭借深厚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做得恰到好处。站在严肃的乡土文学来说,如果说稍有不足的话,那就是整部作品还显得有点扁平化,矛盾冲突性不够;在人物刻画方面,人物的典型性不够,有些人物写得过于美好简单,主要人物总是围绕在扶贫工作上,显得过于单调,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作品前后的轻重缓急没有很好把握,让人有前面调门太长,后面又草草收场的感觉。

书斋走出天地宽,日月不废春秋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代言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创业史。《春秋辞》既是一部扶贫小说,又不仅仅是,它是当代中国农村新的《创业史》,新的《山乡巨变》。如果说《创业史》《山乡巨变》书写了农村合作化时期改天换地的新局面,那么《春秋辞》则见证了脱贫攻坚时期人们舍身忘我的新面貌。无论是柳青、周立波这些文学大家,还是像李烨这些普通创作者,他们都是时代忠实的记录者。

我一直以为,李烨是有着她的家国情怀的,她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对文学怀有积极的普世的价值观,寄与了很多美好的愿望。日月山是她实现这种价值观的磁力场,她要在这里写出她的春秋大笔,呈现中国乡土社会的新姿势、新常态,写一部新时代的中国乡土小说,跻身于那些名家大作之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