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伤寒卒病论》之“卒”字辨识

金栋按:宋本、成注本、康平本《伤寒论》等自序题目“伤寒卒病论”之“卒”字,查阅相关医籍有以下几说:

(1)宋·郭雍《伤寒补亡论》说:

“问曰:伤寒何以谓之卒病?雍曰:无是说也。仲景叙论曰:‘为《伤寒雜病论》合十六卷’,而标其目者误书为‘卒病’,后学因之,乃谓‘六七日生死人,故谓之卒病’,此说非也。古之传书怠惰者,因于字画多省偏旁书字,或合二字为一,故书‘雜’为‘[卒]’(俗体字下面是木,不是十,键盘无此字),或再省为‘卒’。今书‘卒病’则‘雜病’字也。汉·刘向校中秘书,有以‘趙’为‘肖’,以‘齊’为‘立’之说,皆从省文而至于此,与‘雜病’之书‘卒病’无以异。”

(2)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说:

“卒,读仓卒之卒。”

(3)·杨绍伊《张仲景论广汤液经序》说:

“卒与倅,古字通。倅,七内切,音淬,副也。《礼记·燕义》云:‘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郑注云:‘卒,读为倅。’……《释文》云:‘倅,副也。’此序云为‘伤寒卒病论’者,言为伤寒与伤寒之副病论也。《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云:‘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此卒病即谓副病。足证仲景所云之卒字,当如郑司农云,读为‘物有副倅’之‘倅’也。”(冯世纶《解读伊尹汤液经》)

(4)·恽铁樵《伤寒论讲义》说:

“或谓卒病即指热病,凡病之卒然而来者皆是,犹之今日西医所谓急性传染病,其《金匮》中各病皆慢性也,此说亦通。”

(5)日人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说:

“虽然后世多纪元简、森立之等认为‘卒’为‘杂’之误,‘杂’字是正确的,但对于这种说法不能赞同。

“虽然在这里取‘卒病’为急性病之意,但仔细考虑看,在杂病论的《金匮要略》中也出现很多急性病,将‘卒病’解释为急性病并非得当。于是我也穷途无可回旋了。

“二十多年后,到了1962年,在我的书斋召开的古典医籍研究会上,畏友山本成一郎先生讲道,卒病之卒,或为引卒之卒,即率领、带领之意吧,提出‘伤寒卒病’之意是不是指由伤寒这位首领率领、带领的一群疾病呢?伤寒的确是大病,于是便有被伤寒引卒着的一群疾病,我很钦佩这个高水平的见解。……

“《伤寒卒病论》是一部将伤寒和如同由伤寒率领的士卒一样的中风及其他一群疾病进行按序整理、排列,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的书籍。”

金栋按:中医为何屡遭诟病?以理论而言,中医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多元化,因医学学派传承不一,理论知识师承有别,临诊技术经验差异,古典医籍传抄讹误,医学演变时代不同等所致,故不能规范统一,众说纷纭,歧说各异,莫衷一是。

一部中医经典《伤寒论》,注家“不下千余,仍是议论纷繁,不得定论”“各抒己见”(陈摇鲲《康平伤寒论·重版说明》)。就以此“卒”字而言,便是如此。卒,本是“雜”字俗写而省偏旁,即先俗体、后讹误之字,宋代郭雍《伤寒补亡论》所解为是。“卒病”,即杂病,正指今通行本《金匮要略》一书。如

(1)日人山田正珍《伤寒论集成》说:

“旧本‘雜’作‘卒’,传写之误也。观下文‘《伤寒雜病论》合十六卷’之语,可见矣。方有执云:‘卒,读仓卒之卒。’《发祕》云:‘伤寒,急卒之病,故云。’皆非也。然考之《唐书·艺文志》有《张仲景卒病论》十卷之目,则其承谬亦旧矣。”

(2)日人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说:

“仲景自序,首题曰《伤寒卒病论》,‘卒’乃‘雜’之讹。序中云‘作《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其为传写之谬可知矣。……杂病乃对伤寒,而谓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等之类,《杂病论》即今《金匮要略》。”

(3)日人铃木良知《伤寒论解故》说:

“‘卒’是‘雜’字误,柯本‘卒’作‘雜’ 《唐书·艺文志》云:‘《伤寒卒病论》十卷。’《条辨》云:‘卒,读仓卒之卒。’非也。《医方纪原》云:‘予先人谓,编题作《伤寒卒病论》。’然仲景《自序》明作《伤寒杂病论》,宜从之。”

日人丹波元坚《伤寒论述义》认同郭雍《伤寒补亡论》之说,认为“郭此说甚是”。

但仍有部分医家标新立异,或以逞己臆而与众不同。如同是日本汉方医家之大塚敬节,对山田氏、丹波氏之说持否定意见,因“穷途无可回旋”而是畏友之说,“或为引卒之卒,即率领、带领之意吧!”

目前,权威读本、国家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附言》钱超尘认为“郭雍说甚是,可以纠正‘卒病’种种臆想误说”,郭雍之解“先俗体、后讹误”,要比日本医家山田氏、丹波氏、铃木氏等之说更为合理。

另,所谓俗体字,是指“用于记账、抄写医书医方和用于书写的与《说文》规范化字体不同的字体称为‘俗体’字。俗体字盛行于六朝唐宋”(刘渡舟主编《伤寒论校注·校注后记》),通俗而言,即非规范字。

60个易误用的成语,别再用错了

想要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成语储备不能少。

以为很熟悉的成语,查了词典才发现原来一直用错?写文章时想用成语,可提笔就写错字?

是时候重温成语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了。60个易误用成语!转给小伙伴,别再用错啦!

万人空巷

【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误用】常被误解为巷子里空无一人。

屡试不爽

【解释】多次试验都没有出现差错。

【误用】易被误解为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

目无全牛

【解释】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误用】易被误解为缺乏整体观念。

危言危行

【解释】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误用】常被误解为“危险”的意思而误用。

汗牛充栋

【解释】形容藏书极多。

【误用】常被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振振有词

【解释】形容自认为有理,说个不停。

【误用】常被错用来代替“理直气壮”。

休戚相关

【解释】彼此间忧喜、祸福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误用】常与“息息相关”误用。

不以为意

【解释】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在意。

【误用】不能与“不以为然”混淆。

如履薄冰

【解释】形容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误用】常被误用于形容客观情况之危急。

惨淡经营

【解释】指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惨淡:指费尽心力。

【误用】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安土重迁

【解释】安居故乡,不愿轻易迁往别处。

【误用】常被误解为反义。

望尘莫及

【解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误用】易与“鞭长莫及”混淆,后者指力量达不到。

耳提面命

【解释】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误用】常误用为贬义词,理解为在耳边训斥,当面命令。

下里巴人

【解释】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

【误用】容易被误解为地位低下的人。

良莠不齐

【解释】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方面的好坏。

【误用】常被误用形容水平、成绩等。

一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

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对他人来访或题赠诗文字画等感到非常荣幸。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蹉跎岁月

【解释】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形容光阴虚度。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五风十雨

【解释】形容风调雨顺。

【误用】常被误用为刮风多、下雨少。

不忍卒读

【解释】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一文不名

【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误用】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求全责备

【解释】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误用】常被误用为“委曲求全”。

身无长物

【解释】身边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困或俭朴。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巧言令色

【解释】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词。

明日黄花

【解释】比喻过时的事物。

【误用】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苦心孤诣

【解释】一是尽心竭力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二是为了达到目的费尽心思。

【误用】常和“苦口婆心”混用,苦口婆心形容怀着慈爱的心反复地劝导。

洛阳纸贵

【解释】指好的作品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误用】常被误用为贬义词。

望其项背

【解释】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误用】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后多用来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

【误用】常误与“排山倒海”等连用,指自然力量之大。

胸无城府

【解释】城府:城池和府库,借指待人处事的心机。形容人坦率真诚,没有心机。

【误用】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不虞之誉

【解释】没有料到的赞誉。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不该得到的荣誉。

师心自用

【解释】师心:以自己的心意为师,即只相信自己。常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误用】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三人成虎

【解释】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其它美好事物。

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情。

侃侃而谈

【解释】形容理直气壮或从容不迫地谈话。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差强人意

【解释】一是指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二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破镜重圆

【解释】比喻夫妻离散后又团聚。

【误用】易被误用到其他关系上,破镜重圆专指夫妻之间。

不足为训

【解释】指不能作为准则或典范。

【误用】易被误解为不足以作为教训。

七月流火

【解释】农历七月,大火星西降,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误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属望文生义。

不负众望

【解释】负:辜负。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误用】常和“不孚众望”混用。

不孚众望

【解释】孚:令人信服。不能使众人信服。

【误用】常和“不负众望”混用。

期期艾艾

【解释】形容人口吃,说话不利索。

【误用】常被误解为懦弱犹豫,吞吞吐吐。

无可厚非

【解释】不可过分责备,表示虽有缺点,但还可以谅解。

【误用】常被与“无可非议”误用。

不胫而走

【解释】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

【误用】不可与“不翼而飞”混淆。

不知所云

【解释】不知说的是什么,自谦之词,表示自己语无伦次。也指语言混乱或空洞,令人莫明其妙。

【误用】易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弹冠相庆

【解释】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

【误用】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功亏一篑

【解释】堆九仞高的土山,因只差一筐土而未能完成。后来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而未能完成。含惋惜意。

【误用】易和“前功尽弃”混用,后者指以前的功劳完全废弃,努力完全落空,未指明很快就能成功,只强调功劳废弃。

久假不归

【解释】假:借。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用】易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归。

瓜田李下

【解释】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绘声绘色

【解释】形容描写、叙事生动逼真。

【误用】常被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出神入化

【解释】形容技艺极其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误用】常被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登堂入室

【解释】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水平。

【误用】易被误用为“进入屋子”。

如坐春风

【解释】形容同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其熏陶。

【误用】与“景物”无关。

走马观花

【解释】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曾几何时

【解释】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误用】常被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抛砖引玉

【解释】谦词,比喻用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等)引出别人好的珍贵的东西。

【误用】常被误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古汉语中的“卒”字义项详解,从成语和例句轻松掌握

125.卒

(1)步兵

【成语】

整旅厉卒

无名小卒

身先士卒

轻卒锐兵

贩夫走卒

丢卒保车

【例句】

①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②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③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④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

⑤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2)死亡

【成语】

生卒年月

【例句】

①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3)终,完毕,结束

【成语】

有始有卒

优游卒岁

为德不卒

聊以卒岁

不忍卒读

卒章显志

【例句】

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

③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垓下之战》)

④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

⑤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⑥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诗·豳风·七月》)

⑦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⑧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⑨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

⑩卒廷见相如。(《廉颜蔺相如列传》)

⑪刘侥率,保卒余年。(《陈情表》)

(4)通“猝”,突然,仓促

【成语】

仓卒主人

仓卒之际

【例句】

①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②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齐桓晋文之事》)

③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荆轲刺秦王》)

④卒然边境有急,数十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硫》)

(5)古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

【例句】

①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

②昔栾武子无一卒(100顷)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叔向贺贫》)

【语义提示】

“卒”的本义穿有制服,上有花纹的士兵。士兵需上战场厮杀,因此面临“死亡“,因而“卒”有“死亡”之义。这一意义后来写作“猝”,表示突然死去,故后“卒”亦有“突然,匆忙”的意义。“死”就是生命“完毕”,由此进一步虚化为副词“终于”。

【思维导图】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