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其中的《谷梁传》更是其中的佳作。谷梁传主要描述了谷梁氏与齐桓公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春秋时期的历史风云,更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精神。谷梁氏作为一个小渔村的普通家族,他们并没有出身名门也没有拥有显赫的背景,但他们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渐获得了权力和地位,他们具备了卓越的才智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可以以最合适的方式面对挑战与困境。谷梁氏展示了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和鼓舞。齐桓公作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看中了谷梁氏的才华和潜力,并给予了他们信任和重用的机会,这体现了一个真正伟大的领导者的胸怀和智慧,也激发了谷梁氏家族更大的潜能和能力。谷梁氏也以诚实忠诚和坚韧的品质,赢得了齐桓公的深深信任和敬爱。谷梁传传递了一种深深的精神,努力奋斗。智慧和勇气是通向成功的关键,无论我们出身如何只要具备了这些品质,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通过谷梁传的故事,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能和机会,只要敢于追求、敢于付出、努力,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谷梁传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诚实、忠诚和信任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谷梁传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它远不仅仅是记载着历史,更是传递着智慧和勇气的火炬。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受到启发,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注入信心和勇气。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自唐代以来,关于《左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可谓是众说纷纭。大体来说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左传》为春秋末期左丘明所作,二是东汉刘歆伪造之说,三是战国吴起所作之说,这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左丘明所作之说。关于左丘明,学术界至今仍对他的姓氏议论纷纷,简单总结了一番关于他的姓氏说法居然有六种,而且每种听起来都有那么点道理。
一、姓左,名丘明之说提起左丘明,大部分人都认为他姓左,名丘明。这种说法最早起于东汉刘歆的《移让太常博士书》,该文写道,“春秋,左氏丘明所作。”此外,春秋三传中的《公羊传》、《谷梁传》均以作者姓氏来取名,那么《左氏传》也应该以作者的姓氏为名,所以左丘明确应姓左。这种说法比较容易为大众接受,因为毕竟左作为姓氏依然在使用,历史上的左姓名人有左光斗、左宗棠等。
《左传》
二、姓左丘,名明之说宋代历史学家郑樵在其著作《通志·氏族略》中提出了另一种观点,“明居左丘,为左丘氏,非左氏也”。清代学人朱彝尊也非常支持“左丘”复姓说,他认为之所以不起名为《左丘氏传》,是为了避孔子讳,“为弟子者当讳师之名”。朱彝尊的说法虽然也能说通,但是问题是百家姓没有收录“左丘”这个姓,人们也不知道其他有姓“左丘”的人的存在。姓左丘,名明的左丘明似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呢!
三、姓丘,名明之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多认为“左”应该是“左史官”的意思,实际上左丘明姓丘,名明。学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古代史官分左右,其中“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春秋末期时左丘明的祖父倚相任楚国左史,后因楚国携家带口迁到鲁国肥邑(近山东省肥城市)居住,并在哪里继续担任史官。古代史官大多世袭,左丘明继承了左史官的职位,故“左”指官职。有人认为此说比较牵强,但古代确有此种将官职与名字联系起来的传统,例如后世尊称司马迁为“史迁”,而他并不姓史。
四、姓左,名丘,明乃盲之曲饰时期的学者郭沫若在《青铜时代·述吴起》中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认为左丘明即为左丘盲,“以官为氏而省称曰左。……丘为其名。因失明而称之曰盲,曲饰之则曰明。”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所以后世一般认为左丘明是盲人。郭沫若的这种说法是从中国人内敛性格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的,一般来说有人去世的话,我们不太会说人死了,而是会隐晦的说这个人“走了”。而面对一个失明的人,称其“明”大约也是在为盲作曲饰。
郭沫若
五、姓左,字丘明,名散佚现代社会大部分人都只有名有姓,而在过去男子成年之后,不便直呼其名,一般会另取一个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例如曹操字孟德、胡适字适之。为显示礼貌,一般来说若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多称其名;在下级对上级或者平辈之间,则称其字以示尊重。比如在《论语》中,孔子在其学生面前自称丘,对学生则称其名,孔子的学生在夫子面前则互相称字。有学者考证左丘明与孔子同处一个时代,但是左丘明比孔子稍微年长些。《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知礼且守礼,面对长者,他不可能直呼其名,这是很不礼貌的,所以“丘明”应当为字,而名可能在历史发展中散佚了。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
六、以“丘——左——丘”为氏的变迁近代学人张为民认为,左丘明一家的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迁,而左丘明正处于以左为氏的阶段。左丘明先祖出自姜姓,太公封于营丘,其支子印遂就以“丘”为姓氏。后来印遂的后代因杀人而逃往楚国,在楚国世代为左史官,此时遂改“左”为姓氏,及至楚国逃往鲁国,依然以“左为姓氏”。到了王莽篡汉时期,征召不就,怕惹祸上身,于是去左袭丘,隐居陶阳。到了后世,姓氏逐渐合一,其后代皆以丘为姓。
文史君说:中国史学界推崇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他作史不虚美、不隐善、不为尊者讳、长者讳、亲者讳的美德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史家。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梳理左丘明姓氏的几种观点,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视角不能发现的东西,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历史解释并非一元化的。
参考文献:1、滕新才:《左丘明姓氏名字新探》。
2、张为民、王钧林:《左丘明姓氏推考》,《管子学刊》,2001年第1期。
3、张恒涛:《究竟谁是左丘明》,《文史博览》,2017年第9期。
4、余敏辉:《俞正夑的左丘明考述评》,《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12月。
5、耿天勤:《左丘明及其后裔姓氏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少年何愁)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