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27日讯(通讯员 舒莎 瞿宏红)“哎……我就知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石某清伸出双手,民警立即将其铐上警车。3月25日,湖南省沅陵县公安局侦查中心将涉嫌电信的网上逃犯石某清抓获,并移交给浙江金华警方。
当日11时许,侦查中心民警获悉一条有利线索:涉嫌电信网上逃犯石某清在筲箕湾镇“现花”,民警马上赶到现场将其抓获。经审讯,石某清如实交代,其于2019年8至12月期间,伙同李某洲(已归案)等人在缅甸勐平以“杀猪盘”的方式实施电信。他在这个团伙中,扮演负责拉受害人“入局”的话务员。在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他非法获利十余万元。后来,浙江金华警方一举将他们这个团伙捣毁,他则趁机潜逃回沅陵的暂居处。随后,浙江金华警方将漏网之鱼的石某清列为网上逃犯。石某清以为远离浙江,就能躲过法律的惩罚。没想到,他刚出来冒个泡,就被沅陵公安给逮住了。
一个“淡”字观照世间千情百态,动静相宜、取舍有法..
《道德经》中这些你熟悉却不真正理解的成语
《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真言,但是蕴含的知识确是无穷无尽的,涵天盖地、尽说人道,随意选出一张都可以当成人生的格言,总结出一番深刻的道理。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常用的成语也是出自《道德经》,这些成语有些我们知道它的意思,有些我们只是肤浅的使用,却不通晓背后的道理。今天小编就总结一些,希望和所有道友互勉。
一、自知之明《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一个严于自省和自律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要求别人易,要求自己难。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可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却是让我们勇于表现自己,善于推销自己,而老子的“自知之明”并不是说完全的封闭自己,而是要适度、适当的表现自己,遵循本心的推销自己,并不是一味的轻狂高傲。
二、慎终如始《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
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慎终如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既要严于律己,老老实实地将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后,又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始终保持平和、“虚静”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三要素:勤奋、坚持加心态。
纷繁的社会,我们常常不能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能做到心静,太多的诱惑和杂念干扰我们,使得身心不能真正的放松,不能专心于一件事情上积极的努力。
三、和光同尘《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这是道教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和光同尘,就是要含敛光耀,混同尘世,不要标新立异,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特殊之处,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的环境。要不在前也不在后,这样就能远离纷争和耻辱。
“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
道家圣人处世,要的则是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以及“光而不耀”,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既是处世远祸的智慧,其实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
四、知雄守雌《道德经》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这个就有“难得糊涂”的含义在里面,凡事不能急于穷成,要在稳重求胜,这并不是一种虚伪的做法,内敛本身就是一种应该具备的涵养。
五、多藏厚亡《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在老子看来,寻求声誉、财物与顾全性命是相对不相容的。过于爱名利必定要付出很大的消耗,越大的积藏必遭受越大的损失。
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片面追求物质好处的人,一定会采用各种手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因不义而落入不利的因果,必将招致反噬。
“多藏必厚亡”,并不仅仅指物资方面的损失,也指人的精力、人格、品德方面的损失。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权欲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六、祸福相依《道德经》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能生福的原因,是当一个人处在危险或灾难的时刻,很认真地想求平安,并且能够深入地体会求得平安的道理,尤其是他能够心存畏惧恭敬,谨慎自己的言行。
而福能生祸的原因,就是当人在居安的时候,不能够思危,而且还放纵自己奢侈逸乐的念头,言行举止骄傲懈怠,尤其多有处事轻率、态度傲慢,甚至欺侮别人的情形发生。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减变化,没有智慧的人,是不容易觉察到的。
七、天道好还《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就是天道好还。
事物发展到非常强力的状态之后,势必逆反,因为物极必反,所以不管不顾地将强力推行到底,一定是“不道”的行为,这种“不道”的行为就一定会很快衰亡、灭亡。
暴力必然引来暴力,只有用柔性的策略才能化解暴力。不要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对人要做到仁至义尽,不要逞强好胜,取得了成功不要居功自傲。不要做过头之事,要有一份仁慈的心,以人为本,以和为贵。
八、知足不辱《道德经》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所说的知足,不是满足现状,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对烦恼的麻木和对矛盾的逃避,而是承认人的时间、精力、智慧和机遇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的欲望,也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所以,人的要求和行为应该把握好度,适可而止,不要超越可能与应该的范围。如果一味贪求得不到或无须得到的东西,无休止地奔波忙碌,不仅活得痛苦,还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九、知止不殆《道德经》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止需要智慧,要知道何时应该停止、何地必须停止,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出现危险。
现代生活中,有人坦然面对人生,懂得知止不殆,因而终生如意。也有一些人生性耿直,不会转弯,不知知止不殆,虽然才华横溢,却常常遭人嫉妒,往往无辜受敌。也有一些人,炫耀富贵,喜欢显摆,结果招来祸患。
人的一生中,经常听到的教导和鼓励是“不断进取,奋斗不止”,很少有人劝告人们“结合实际,适可而止”。进是勇气,是方向;止是智慧,也是一种方向。汉张良就是因为懂得审时度势,在刘邦为帝后主动请辞,只求封留侯,才保全了性命。相反,自负的韩信不知何时该止,才最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十、大巧若拙《道德经》第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这一章还很有意思,如果反过来呢?看上去能力特强的人,一定不是最强的;看上去特满的,一定不是最充实的;看上去特别正直的,一定不是最正直的;看上去技巧最多的,一定不是最聪明的;看上去最能说的,一定不是口才最好的。
而事实就是如此,否则“深藏不露”“真人不露相”这些说法就不会那么深入人心。金庸武侠小说里很多角色都是如此,越牛的人,越不显山露水;而且越厉害的功夫,也都越显得笨拙;比如神一般的扫地僧,比如独孤求败的重剑无锋。
一力破十会,一白遮百丑。高手之所以若拙,是因为他们实力足够强大,所以才有底气。需要技巧么?需要。但在实力面前,技巧的作用就显得非常渺小了。老老实实积累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重要。
十一、被褐怀玉《道德经》第70章: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一个人的真实价值,终归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体现,时间不会蚀去珍宝的光华,而只会把它打磨得更加璀璨。
因此,真正的智者和圣人不会介意世俗外物,更没有兴趣用自身的宝物换取浮名。我就在这里,不管你承认,或者不承认。圣人是寂寞的,因为他能够体味到生命中那挥之不去的孤独,并且在坚守当中完成价值的沉淀。
平庸的人往往会在随波逐流中沉沦和迷失,我们很难有勇气为了保有那一份真实自我,而去抵抗寂寞蚀骨的滋味,因而也就没有机会去领略圣人的境界。
十二、见素抱朴《道德经》第19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明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画上一棵松树,松树下面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
后来有个人拿着这幅画,去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起笔来写下: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世事变化不尽,输赢没个尽头,神仙尚且如此,所以就应该选择“见素抱朴”的心态,面对复杂,始终守持单纯和淡然的心态,存心淳朴,将欲望和恩怨都看得轻一些。问题和困难来了,先别急着解决,缓缓神,静观其变,或许就会悄然而退,总比苦思攻破之法或执意迎难而让人轻松。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智慧。
十三、虚怀若谷《道德经》第15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易经》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全吉的卦,正是谦卦。所以《菜根谭》中有语: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意思是说,古来建立功业成就功勋的全都是谦虚圆融的人士,那些执拗固执、骄傲自满的人往往与成功无缘。文王谦虚,渭河之滨访太公,最终成就周朝八百年的基业;刘备谦虚,三顾茅庐请卧龙,最终天下三分一分归刘。
谦虚的人懂得怎样尊敬别人,包容别人。做人如果太骄傲太自满,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最终灾祸临头,只能悔之晚矣。山谷因为胸怀空阔而罗纳万物,万物生长其间,不受排斥,不受拘禁,自由生长;同时,山谷间的万物也装饰和点缀了山谷,使山谷变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所谓谦虚礼让、敬人敬己,就是这个道理。
十四、大器晚成《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担当大事的人的确要经过长期磨练,最著名的便是姜子牙,72岁才出山辅助文王武王父子完成灭商立周大业。有年少成名者,除了天赋高,也往往因为他们所做的事还不够大。
成功是日趋丰盈、等待蓄势后的绚丽震撼。唐代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8年,曹雪芹写红楼“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先贤的智慧不是体现在顷刻间闪现的灵感与笔下流淌的华丽,而是他们的谦逊与艰苦,以及对于知识虔诚而持久的吸纳。他们等待骨骼的完整、血肉的丰满,他们等待时机。
朱自清说:“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成功没有捷径。用拼搏的血汗与顽强的韧性换来的成果,才是历久弥香。
十五、知足常乐《道德经》第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知足常乐不是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这样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也是不能长久的。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警惕无止尽的欲望,以及追逐欲望所可能带来的祸患。如何应对呢?那就是“知足”。
当然,无论知足还是不知足,都不能改变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处境,所以由“知足”带来的“常乐”就不是现实上的,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对名与利的超越。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就要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目的,了解自己的能力,把握自己的机遇。不是自己的别想的太多,是自己的要从容享受,以此来平复自己不切实际的妄想。
烦恼多与“不知足”有关,知足也许不能改变现状,却能消除烦恼,而这不正是人无论追求什么,都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吗?如此才能获得长久的平安、富足和快乐。用一个“淡”字观照世间千情百态,才能懂得动静相宜、取舍有法的道理。
友情提示:关注小编的头条号,可以查看道德经的全文注释以及动画解读,回复001获取动漫版道德经视频免责声明:本文文字、音频、视频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尤其在当下的社会,在一个被压力包裹的时代,飞速发展的各行各业让我们跟不上步伐,时长生出自己无用的想法。
我也不例外,现阶段萌生了一个新的产业链,贩卖焦虑。过分的夸大缺点,若有若无的淡化优点,这样,焦虑就被植入了内心。
随着房价物价的波动,人们内心的压力越来越大,就有一部分人,想要去捞偏门。什么是捞偏门呢?捞偏门是运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大量财富。捞偏门的方法有很多,一次成功,会缓解甚至解决掉当前最紧要的压力。朋友,你心动了吗?但是,请记住,偏门之所以不是正道,是它打法律擦边球甚至违法,这,还不够严重吗?那我们来讲一下在当前的法治社会,捞偏门的危害。
有一句话,捞偏门的人,三更穷五更富,一宿白了头。捞偏门,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诚然,成功后的回报极其丰厚,但,相应的,风险一样巨大。
既然选择了捞偏门,就要做好随时被按头的准备。捞偏门是打法律擦边球,更甚有违法行为,一旦东窗事发,等待你的只能是牢狱之灾。
毁人毁三代,害人害一生。那些整天叫嚣着带你“吃肉”的朋友,给你推荐捞偏门的朋友,离他远一点。习惯了短期快钱,很难回到正轨,能上岸的都是百万分之一,还是情节极为轻的。想捞偏门的朋友你记住,偏门做的人多了就不是偏门,那我如果是做偏门的,我凭什么拉着你分我的钱?刑事立案是记录在档案的,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庭考虑,孩子的政审,家庭的发展前途,都是息息相关的。
一定要记住,偏门不可取,人生还长,慢慢来的都很快。008号大白有感而发,见笑了。008号大白由衷希望所有朋友家庭和睦、身体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必删。008号大白谢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