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浙江杭州
王女士翻出冰箱里泡了2天的黑木耳
打算凉拌食用
凉拌前在水里煮了一遍
但食用后1小时
她出现腹痛等症状
次日早晨
家人发现不对后迅速将其送医救治
经检查
王女士肝肾功能恶化
需进行肾脏透析治疗
午饭后1小时,王女士就出现恶心呕吐,腹部剧烈胀痛。去社区医院输液处理后,她回家休息。但到了晚上症状又加剧了,上吐下泻五六趟,腹痛难忍,体温一度升高至39度。
第二天一早,家人发现王女士精神恍惚,急忙将她送往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王女士当时测血压只有79/56mmHg,心率125次/分,四肢湿冷,皮肤巩膜黄染,皮肤可见散在花斑。
“病人休克了!”急诊科医师一边完善相关检查,一边立即进行抗休克、抗感染、补液等治疗。
转入消化科病房后,王女士的各项指标持续“报警”:炎症指标迅速增高、心肌受损、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肝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很快出现无尿,需要进行肾脏透析治疗。
结合王女士的病史特点,考虑为黑木耳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导致的中毒性休克,紧急转至ICU加强监护及各器官支持治疗。在经历抗休克、抗感染、输血,并进行床边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后,王女士的感染症情逐步改善,血压稳定,精神明显好转。目前,王女士已脱离生命危险,转至肾内科继续专科治疗与康复。
泡发木耳类食材 随发随吃
木耳营养丰富,有清肺、清血管、清肠道的功效。据央视网报道,医生提醒,木耳本身没有毒素,但不当的泡发方式容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该细菌产生的生物毒素——米酵菌酸,食用后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甚至死亡的情况。
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温、难溶于水的特性,高温烹饪也无法去除,所以即使是泡过的木耳认真清洗、做熟,毒素也没办法完全去掉,就算是少量摄入,也会引起中毒。
杭州市红会医院ICU方堃主任医师介绍,泡发木耳类食材,随发随吃。特别是夏季,最好在冰箱内或冷水加适当冰块泡发,低温可以延缓微生物的增殖速度。通常来说,木耳用冷水泡1~2小时就可以了,最长也不宜超过4个小时。如果是温水或者热水泡,时间更要相对减短。当泡发木耳的时间较长,出现浑浊、发黏和异味的情况时,一定要果断扔掉。
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婷婷
案例
前段时间,浙江杭州的王大妈,翻出冰箱里泡了2天的黑木耳,水煮后凉拌食用。结果食用1小时后,她出现了腹痛等症状;第二天早晨被家人送去医院,检查发现她的肝肾功能恶化,需进行肾脏透析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正常的干木耳是无毒的,正常泡发也不会有毒。那么,新闻里的王大妈为什么会中毒呢?
答案在于米酵菌酸。
干木耳在泡发过程中,若是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且泡发水温合适、泡发时间够长,那椰毒假单胞菌就会快速增殖,并代谢产生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不仅难溶于水,还非常耐热,常规的烹饪温度都能受得住,因此高温烹饪无法去除。
若是将米酵菌酸摄入体内,即便只是少量、轻微中毒,也可能出现乏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惊厥、抽搐、休克、器官衰竭。
米酵菌酸中毒潜伏期通常为半小时到12小时,有时也可能长达3天,其病死率为40%~100%,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所以,如果吃木耳后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
那要避免中毒,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关键就是注意食品安全和烹饪卫生,不要给细菌提供滋生的环境。具体要点有:
1
保证清洁
泡发前最好先将干木耳洗干净。清洗时可以在水中加适量淀粉,更容易去除粘附在木耳表面的脏东西。
泡发前以及泡发过程中,注意保持浸泡容器和周边环境的清洁,确保容器中没有其他食物的残渣、周围也没有其他变质的食物。泡木耳的水也要保持干净清澈。
2
注意时长和温度
热水可以加速木耳泡发的速度,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用冷水泡发,时间不宜超过4个小时,期间可换水1~2次。
另外,椰毒假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如果你所在地区的室温超过20℃,或是泡发木耳期间无暇顾及、泡发时间到了后无法及时处理,那建议放到冰箱冷藏室,但也尽量不要泡过夜。
3
及时舍弃
最好吃多少、泡多少。泡发后的木耳,若是闻到了异味,或用手摸着感觉黏糊糊的,建议及时扔掉,不要再继续食用;泡发后仍紧缩在一起的部分,也是舍弃为好。
教你一招3分钟泡发木耳
①把木耳的根部去掉,放入水中,加一勺淀粉或面粉,将木耳清洗干净;
②把洗干净的木耳放进玻璃餐盒中,加一点糖帮助泡发,倒入50℃左右的温水,搅拌一下;
③盖上密封盖,摇晃3分钟,打开盖子,木耳基本都泡发完成了。
这样随发随吃,可以避免隔夜泡发的污染危险。类似的泡发方法还可应用于香菇、腐竹等。
买木耳别只挑大的
有3点一定要看好
最后再回过头来给大家讲讲干木耳的挑选技巧。很多人在买木耳时只会挑大个的,这可不行,要是想买到优质干木耳,有3点大家一定要看好。
1
看颜色
优质干木耳朵面乌黑有光泽,背面通常呈灰白色。
2
看外形
一般情况下,个头稍小或大小适中,耳瓣卷曲紧缩的木耳品质会更好一些。
3
看质地
好的干木耳掂起来重量较轻,并且坚挺、有韧劲,不易被捏碎;若是脆而易碎,用手轻捏就断裂破损,那就不宜购买。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木耳是中国人“舌尖上的常客”,凉拌、热炒、涮火锅它都能hold住。不过,近几年却常常看到食用黑木耳中毒的新闻。到底是什么让鲜美的黑木耳变成了致命的“毒木耳”?让我们走进江南大学微生物实验室一探究竟!
新闻回顾
吃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多脏器损伤
记者查阅发现,2010年至今,陕西、浙江、湖南、安徽和辽宁等地均出现因食用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导致多脏器损伤的中毒案例。今年4月,来自浙江杭州的王女士食用了泡发2天的黑木耳,不久就出现腹痛、腹泻、高烧、低血压、四肢湿冷以及皮肤巩膜黄染等情况。经医院检查后发现,王女士多器官受损、肝肾功能恶化,而且随即出现了休克症状。幸亏紧急转至ICU,经过及时对症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科学释疑
黑木耳可能受到环境污染,长期浸泡产生致病菌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黑木耳本身是无毒。”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强调说,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包括了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脂肪类物质等等。
不过我们在市面上购买到的黑木耳,一般都是晒干加工之后的产物。所以在制作之前,往往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泡发。黑木耳的外表皮有一层胶质状的营养物质,在泡发过程中,黑木耳外表皮会裂开,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会逐渐渗透到水中。这就相当于浸泡黑木耳的水变成了“营养水”,成为细菌和霉菌滋生的“温床”。
“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所处的环境中,有一种名为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毅副教授告诉记者,椰毒假单胞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黑木耳在种植、运输的过程中,如果储存、加工不当,都有可能受到细菌的污染。
而这种菌类又会产生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就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重者出多脏器损害症状,甚至引起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100℃高温蒸煮也不能破坏米酵菌酸产生的毒性。所以不仅是吃凉拌黑木耳,即使是经过炒制的黑木耳,如果已经存在这种毒素,仍有中毒的可能性。
米酵菌酸已被证明可能存在于变质的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中。2020年黑龙江鸡西发生的9人食用酸汤子死亡的中毒事件,元凶就是它!
实验探究
浸泡16个小时后,检出了“致命毒素”
这里,我们注意到一个关键词:长时间浸泡。
那么浸泡多久,黑木耳就会变“毒木耳”呢? 这一次,我们走进江南大学微生物实验室。
椰毒假单胞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易在食品表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合适产生米酵菌酸的温度是26℃、在pH5~7范围内。在实验室中,实验人员就模拟了最适宜椰毒假单胞菌生长和米酵菌酸产生的环境,浸泡并存放黑木耳样品,检测样品中是否产生米酵菌酸,验证黑木耳泡发、贮存条件与米酵菌酸产生的相关性及食用的安全性。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青芽食育”团队的实验人员,在超市购买了包装完好的黑木耳,将干木耳分等量的四份,室温下分别在实验器皿中浸泡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实验人员取适量泡发液,用专门检测米酵菌酸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在2小时、4小时、8小时的泡发液中并未检出米酵菌酸。
但是在16个小时的泡发液中,实验人员发现米酵菌酸检测结果呈现阳性(即超出试剂盒的检测限3μg/kg)。由此可见,泡发超过16个小时的木耳中就已经产生了米酵菌酸,因此可能就造成米酵菌酸中毒,造成严重的后果!
那么没有检出米酵菌酸,是不是意味着没有风险了呢?实验人员进一步对泡发液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尽管没有检测出米酵菌酸毒素,但是发现泡发8小时的木耳,微生物菌落总数超过了1万。也就是说泡发了8个小时的木耳,就可能已经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谈毒性不能离开剂量”,在后续的探究与实验中,我们发现米酵菌酸的LD50(*)为6.84mg/kg,对比氰化钾的6.4mg/kg,砒霜的10mg/kg,可见米酵菌酸的毒性还是不小的,因此一旦出现这种类型的食物中毒,绝对不能心存侥幸,必须第一时间送医急救。
专家提醒丨
吃多少泡多少,泡发最多不要超过4小时
实验告诉我们,长时间泡发的木耳绝对不可以食用!那么,黑木耳泡发的时间控制在多少才安全呢?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毅副教授提醒,我们平常吃木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注意控制泡发时间:如果冷水泡发,时间在1~2小时为宜,最多不要超过4个小时。
第二,保持环境干净:泡发的时候,要注意厨具、水以及木耳都是干净的。
第三,吃多少泡多少:千万不要一次性泡太多,泡发过多情况下,要及时取出,用开水焯烫1分钟,待凉透后放入冰箱保存,并最好在2天内食用。
第四,注意危险信号:如果发现木耳出现发黏、发软,出现异味等情况,应该立即丢弃。
另外,不仅仅是木耳,在泡发银耳、各种干货、干菜时都应注意这个问题。如果发生中毒,应及时催吐、洗胃,尽快就医。吃过此类食品,不管有无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注释:
LD50: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源化学物的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本期科学顾问
田丰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致力于乳酸菌和益生菌等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
张毅,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食品功能成分和有害成分的检测与成像方法的研究。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于丹丹)
【编辑:符樱】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