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诺克提斯大战神罗战士,那叫一个地道儿!

也算文化输出了

前几天,正在上网的我和平时一样,会时不时浏览些游戏新闻。最近是大作连发的时间段,游戏新闻自然也更为密集,稍不注意你就会漏掉一些重要消息。

而就在这一切欣欣向荣的当下,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夜光组”正式被SQUARE ENIX本社合并。

诞生之初就接下了《最终幻想15》后续更新烂摊子的“夜光组”,在今年推出了自己开发多年的大作《Forspoken》,以此作为自身实力的证明。而事与愿违,《Forspoken》凭借其超低的游戏质量,最终收获了大暴死。

“夜光组”的自证之路失败了,而“清算”也比想象中来的要快。虽然名义上是与SQUARE ENIX合并,但这几乎已经可以预示“夜光组”的被雪藏了。

“夜光组”好像一直都没真正带来过什么“好活”。自田畑端离职后,它给人最大的记忆点,除了今年的《Forspoken》外,似乎就只剩下《最终幻想15》后续3个DLC取消制作的消息了。

《Forspoken》虽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雷作,但它至少制作完成,并最终面世了。可《最终幻想15》被取消的DLC,却大概随着“夜光组”的被合并,彻底失去了本就渺茫的重见天日的机会。

不过,最近一张“最终幻想15”衍生游戏的视觉图,却让我对这本已不存在的DLC,又有了些许希望——它看着确实挺像这么回事的。

于是,我开始搜寻《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相关信息。令我惊喜的是,它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在游戏的相关宣传中,我能完整地看到那尘封的“3个DLC”的影子。

《最终幻想15》被废弃的3个大型DLC分别是:“龙骑艾拉尼亚之章”“露娜之章”“诺克提斯之章”。而这3个DLC的内容,都在《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龙骑艾拉尼亚之章”讲述了“艾拉尼亚最糟糕的一天”。在这一天里,为了躲避地上大量“神罗战士”的追杀,诺克提斯携手露娜,选择进入地下,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避难所。

而在“露娜之章”中,露娜虽然身死,但却从未离开,她仍然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战斗。露娜将化身宝石,通过“消除”的力量,成为同伴们战斗的助力。

在最后的“诺克提斯之章”中,经历了太多的诺克提斯,终于做好了觉悟。为了实现他与所有人的理想,与星神分开后的他,再一次拿起了手中的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了自己的最后一战。

就这样,成了无数玩家心中遗憾的那“3个DLC”,在《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中得到了补完。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得以体验到完整的“最终幻想15”的故事了。

好吧,回看这段文字,我自己都很难绷得住——真编不下去了。

正如你所见,《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广告宣传,充斥着溢出屏幕的国产劣质网页游戏气息。它只是使用了几个已经固定下来的广告框架,用“最终幻想15”的角色填充进去而已。当我初次看到这些视频时,心里想的也是这样——毕竟SQUARE ENIX的游戏CG,在很久以前就是各页游厂商宝贵的“素材库”了。

但当我真正带着好奇,去了解《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时,结果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并不是我预想中那种盗用素材的国产劣质网页游戏,而是经过了SQUARE ENIX官方授权,由Machine Zone开发的一款战争策略手游。

Machine Zone是一家美国的手游公司,其旗下作品多以SLG为主,代表游戏则是《战争游戏:火力时代》与《雷霆天下》。

而早期的Machine Zone,其作品在SLG这个分类下的商业成绩相当不错,颇有些“SLG一线厂商”的感觉。

图源:SensorTower

但好景不长,在拥有两款主力作品后,Machine Zone停止了创新的脚步。虽然也在不断推出新作,但始终是换汤不换药,游戏的玩法与内容跳脱不出既有的框架,逐渐向“换皮手游”的方向发展。这也导致Machine Zone在不断地走下坡路,最终于2020年被AppLovin所收购。

而《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则是Machine Zone在被收购后,于今年2月推出的第一款作品。

被收购后的Machine Zone痛改前非,迈出了创新的一步了吗?看完前文的广告与图片,我想你大概能够有个答案了。

没有。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推出了数部广告宣传短片,每一部的内容都有着不小的区别。它可以是在地下建造避难所的生存游戏;可以是滑动指尖的“三消”游戏;也可以是拥有“酣畅淋漓”战斗的动作游戏。

就和各类劣质手游、页游一样,你永远不能相信它广告的内容。广告只管提供吸引你的内容,本身不需要与游戏内容有所联系。有时,它们的广告还会故意“犯蠢”,给你一种“这人怎么这么菜,换我就过了”的感觉——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吸引你点进去而已。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真正面貌,实际上还是Machine Zone的“老本行”——一款“换皮氪金手游”。

把建筑模型改得有些“最终幻想”味,人物替换为原作角色,再进行些UI与剧情上的添补,沿用一下之前的SLG系统与玩法——就这样,一款正版授权的“最终幻想15游戏”就完成了。

当然,氪金内容是一点不能少的,即便游戏的玩法与质量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但氪金的手法却是要与时俱进的:限时充值、多倍返利、累计好礼,《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一应俱全。

刨去游戏本身的劣质,我想这时候你应该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这款手游要以“最终幻想15”为主题呢?如果想要狠狠“吸流量,恰烂钱”,那以近年来热度更高的“最终幻想7重制版”或“最终幻想16”为题材,或许会更“好”吧?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因为,《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就算是在“换皮手游”里,也属于最低创的那一档。早在2017年,Machine Zone就曾经推出过“最终幻想15”的“换皮手游”——《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

2017年正值《最终幻想15》发售后不久,游戏的热度居高不下。《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的到来,迅速获得了极大的曝光度。

不过,在当年的网络环境下,一眼“答辩”的广告模式还没有形成。虽然《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依旧是一部“换皮氪金手游”,但至少它的宣传还是做得有模有样的。不仅邀请了真人明星武井咲来进行宣传,还为游戏专门做了质量不低的3DCG以辅助宣发。

武井咲是《仁王》中的经典角色“阿胜”的扮演者。2017年也是《仁王》发售的年份,至少对玩家们来说,对武井咲是并不陌生的。而这样的选角,也为《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增添了一分热度。

最终,至少在商业层面上,《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收获了成功。游戏获得了“换皮氪金手游”中很高的营收,累计下载次数也突破了1000万次。

不过,毕竟本质还是“换皮氪金手游”,《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的热度也在随时间不断下跌。没有玩法的支持,仅以氪金作为主要动力,虽然还是能以“强PVP”的属性维持,但也无法避免游戏的衰落。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游戏的玩法框架与《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区别,是“换皮”的“再换皮”。而官方也颇有自知之明,在商店宣传界面索性将两款游戏放在一起对比宣传,以此来吸引老玩家——SQUARE ENIX近年捣鼓各种“重制”形式,其授权“换皮手游”也开始整起了“重制”,有些幽默了。

正如前文所提,《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广告有着浓厚的“国产劣质”气息。虽然本作并不是国产手游,但这话确实也没错到哪去——因为它的“创意”真的来源于国产手游。

比如,游戏广告形式之一的“地下避难所”,就是照搬了国产手游《七号堡垒》。

而那结合了“最终幻想15”与“三消”玩法的宣传片,则是源自于国产手游《Puzzles & Survival》。

不过这些被“抄袭”的国产手游,却也与一般国产手游有些区别。它们并没有将目标受众定为国内玩家,而是从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了海外市场——而在我们传统观念上“劣质”的手游,其实在海外相当畅销。

海外玩家没有经历过国内的游戏环境,各地区玩家的环境与偏好也有所不同。对这类游戏的受众来说,国产的这批“氪金手游”,实际上就是高营收的“优秀进口游戏”。没有原始的偏见,有“过硬的实绩”,海外厂商自然便会研究起这些游戏“成功”的理由——在很多案例里,甚至会出现相当严肃认真的分析。

这样看来,“国产广告”的被“抄袭”也就有迹可循了。它确实在海外不同的环境下发挥出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来了一波“文化输出”。营销手法只管结果,无所谓形式。只要能让你点进来,让你下载游戏,让你氪金,那么目的就达到了。《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各类滑稽的宣传,也就是出于这种目的——毕竟,它连名字都标不对。

SQUARE ENIX在《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项目中所做的工作,大概就只是授权而已。实际上,游戏厂商授权IP给别人做“答辩手游”,在近年并不是多新鲜的事,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认真的厂商可能会与对接公司深入交流,提供内容上的支持与设定上的校对。但更多情况下,厂商都只是简单地将IP授权出去,此后便不管不问。SQUARE ENIX显然是后者。只不过,它至少没有将《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列入收录了各个领域作品的“最终幻想15宇宙”中,保留了一丝底线。

这对自家手游大多活不过1年的SQUARE ENIX来说,大概已经算是尽力了吧。

诺克提斯大战神罗战士,那叫一个地道儿!

也算文化输出了

前几天,正在上网的我和平时一样,会时不时浏览些游戏新闻。最近是大作连发的时间段,游戏新闻自然也更为密集,稍不注意你就会漏掉一些重要消息。

而就在这一切欣欣向荣的当下,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夜光组”正式被SQUARE ENIX本社合并。

诞生之初就接下了《最终幻想15》后续更新烂摊子的“夜光组”,在今年推出了自己开发多年的大作《Forspoken》,以此作为自身实力的证明。而事与愿违,《Forspoken》凭借其超低的游戏质量,最终收获了大暴死。

“夜光组”的自证之路失败了,而“清算”也比想象中来的要快。虽然名义上是与SQUARE ENIX合并,但这几乎已经可以预示“夜光组”的被雪藏了。

“夜光组”好像一直都没真正带来过什么“好活”。自田畑端离职后,它给人最大的记忆点,除了今年的《Forspoken》外,似乎就只剩下《最终幻想15》后续3个DLC取消制作的消息了。

《Forspoken》虽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雷作,但它至少制作完成,并最终面世了。可《最终幻想15》被取消的DLC,却大概随着“夜光组”的被合并,彻底失去了本就渺茫的重见天日的机会。

不过,最近一张“最终幻想15”衍生游戏的视觉图,却让我对这本已不存在的DLC,又有了些许希望——它看着确实挺像这么回事的。

于是,我开始搜寻《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相关信息。令我惊喜的是,它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在游戏的相关宣传中,我能完整地看到那尘封的“3个DLC”的影子。

《最终幻想15》被废弃的3个大型DLC分别是:“龙骑艾拉尼亚之章”“露娜之章”“诺克提斯之章”。而这3个DLC的内容,都在《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龙骑艾拉尼亚之章”讲述了“艾拉尼亚最糟糕的一天”。在这一天里,为了躲避地上大量“神罗战士”的追杀,诺克提斯携手露娜,选择进入地下,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避难所。

而在“露娜之章”中,露娜虽然身死,但却从未离开,她仍然会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战斗。露娜将化身宝石,通过“消除”的力量,成为同伴们战斗的助力。

在最后的“诺克提斯之章”中,经历了太多的诺克提斯,终于做好了觉悟。为了实现他与所有人的理想,与星神分开后的他,再一次拿起了手中的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开了自己的最后一战。

就这样,成了无数玩家心中遗憾的那“3个DLC”,在《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中得到了补完。时至今日,我们终于得以体验到完整的“最终幻想15”的故事了。

好吧,回看这段文字,我自己都很难绷得住——真编不下去了。

正如你所见,《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广告宣传,充斥着溢出屏幕的国产劣质网页游戏气息。它只是使用了几个已经固定下来的广告框架,用“最终幻想15”的角色填充进去而已。当我初次看到这些视频时,心里想的也是这样——毕竟SQUARE ENIX的游戏CG,在很久以前就是各页游厂商宝贵的“素材库”了。

但当我真正带着好奇,去了解《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时,结果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并不是我预想中那种盗用素材的国产劣质网页游戏,而是经过了SQUARE ENIX官方授权,由Machine Zone开发的一款战争策略手游。

Machine Zone是一家美国的手游公司,其旗下作品多以SLG为主,代表游戏则是《战争游戏:火力时代》与《雷霆天下》。

而早期的Machine Zone,其作品在SLG这个分类下的商业成绩相当不错,颇有些“SLG一线厂商”的感觉。

图源:SensorTower

但好景不长,在拥有两款主力作品后,Machine Zone停止了创新的脚步。虽然也在不断推出新作,但始终是换汤不换药,游戏的玩法与内容跳脱不出既有的框架,逐渐向“换皮手游”的方向发展。这也导致Machine Zone在不断地走下坡路,最终于2020年被AppLovin所收购。

而《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则是Machine Zone在被收购后,于今年2月推出的第一款作品。

被收购后的Machine Zone痛改前非,迈出了创新的一步了吗?看完前文的广告与图片,我想你大概能够有个答案了。

没有。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推出了数部广告宣传短片,每一部的内容都有着不小的区别。它可以是在地下建造避难所的生存游戏;可以是滑动指尖的“三消”游戏;也可以是拥有“酣畅淋漓”战斗的动作游戏。

就和各类劣质手游、页游一样,你永远不能相信它广告的内容。广告只管提供吸引你的内容,本身不需要与游戏内容有所联系。有时,它们的广告还会故意“犯蠢”,给你一种“这人怎么这么菜,换我就过了”的感觉——而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吸引你点进去而已。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真正面貌,实际上还是Machine Zone的“老本行”——一款“换皮氪金手游”。

把建筑模型改得有些“最终幻想”味,人物替换为原作角色,再进行些UI与剧情上的添补,沿用一下之前的SLG系统与玩法——就这样,一款正版授权的“最终幻想15游戏”就完成了。

当然,氪金内容是一点不能少的,即便游戏的玩法与质量还停留在十几年前,但氪金的手法却是要与时俱进的:限时充值、多倍返利、累计好礼,《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一应俱全。

刨去游戏本身的劣质,我想这时候你应该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这款手游要以“最终幻想15”为主题呢?如果想要狠狠“吸流量,恰烂钱”,那以近年来热度更高的“最终幻想7重制版”或“最终幻想16”为题材,或许会更“好”吧?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因为,《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就算是在“换皮手游”里,也属于最低创的那一档。早在2017年,Machine Zone就曾经推出过“最终幻想15”的“换皮手游”——《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

2017年正值《最终幻想15》发售后不久,游戏的热度居高不下。《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的到来,迅速获得了极大的曝光度。

不过,在当年的网络环境下,一眼“答辩”的广告模式还没有形成。虽然《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依旧是一部“换皮氪金手游”,但至少它的宣传还是做得有模有样的。不仅邀请了真人明星武井咲来进行宣传,还为游戏专门做了质量不低的3DCG以辅助宣发。

武井咲是《仁王》中的经典角色“阿胜”的扮演者。2017年也是《仁王》发售的年份,至少对玩家们来说,对武井咲是并不陌生的。而这样的选角,也为《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增添了一分热度。

最终,至少在商业层面上,《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收获了成功。游戏获得了“换皮氪金手游”中很高的营收,累计下载次数也突破了1000万次。

不过,毕竟本质还是“换皮氪金手游”,《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的热度也在随时间不断下跌。没有玩法的支持,仅以氪金作为主要动力,虽然还是能以“强PVP”的属性维持,但也无法避免游戏的衰落。

《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游戏的玩法框架与《Final Fantasy XV: A New Empire》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区别,是“换皮”的“再换皮”。而官方也颇有自知之明,在商店宣传界面索性将两款游戏放在一起对比宣传,以此来吸引老玩家——SQUARE ENIX近年捣鼓各种“重制”形式,其授权“换皮手游”也开始整起了“重制”,有些幽默了。

正如前文所提,《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的广告有着浓厚的“国产劣质”气息。虽然本作并不是国产手游,但这话确实也没错到哪去——因为它的“创意”真的来源于国产手游。

比如,游戏广告形式之一的“地下避难所”,就是照搬了国产手游《七号堡垒》。

而那结合了“最终幻想15”与“三消”玩法的宣传片,则是源自于国产手游《Puzzles & Survival》。

不过这些被“抄袭”的国产手游,却也与一般国产手游有些区别。它们并没有将目标受众定为国内玩家,而是从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了海外市场——而在我们传统观念上“劣质”的手游,其实在海外相当畅销。

海外玩家没有经历过国内的游戏环境,各地区玩家的环境与偏好也有所不同。对这类游戏的受众来说,国产的这批“氪金手游”,实际上就是高营收的“优秀进口游戏”。没有原始的偏见,有“过硬的实绩”,海外厂商自然便会研究起这些游戏“成功”的理由——在很多案例里,甚至会出现相当严肃认真的分析。

这样看来,“国产广告”的被“抄袭”也就有迹可循了。它确实在海外不同的环境下发挥出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来了一波“文化输出”。营销手法只管结果,无所谓形式。只要能让你点进来,让你下载游戏,让你氪金,那么目的就达到了。《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各类滑稽的宣传,也就是出于这种目的——毕竟,它连名字都标不对。

SQUARE ENIX在《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项目中所做的工作,大概就只是授权而已。实际上,游戏厂商授权IP给别人做“答辩手游”,在近年并不是多新鲜的事,没人会和钱过不去。

认真的厂商可能会与对接公司深入交流,提供内容上的支持与设定上的校对。但更多情况下,厂商都只是简单地将IP授权出去,此后便不管不问。SQUARE ENIX显然是后者。只不过,它至少没有将《Final Fantasy XV: War for Eos》列入收录了各个领域作品的“最终幻想15宇宙”中,保留了一丝底线。

这对自家手游大多活不过1年的SQUARE ENIX来说,大概已经算是尽力了吧。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