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孙二娘人物分析:江湖黑杀手 梁山母夜叉 奈河桥上度佛道

孙二娘是梁山三大女将之一,绰号母夜叉,上应地壮星,排在梁山女将的第二位(行序),一百单八将的第一百零三位。

母夜叉孙二娘在梁山的排位不高,自入伙二龙山之后,便没有多少精彩的故事了。但是,这员女将却在江湖上赫赫有名,她便是孟州道大树十字坡酒店杀人卖人肉馒头的女魔头。

很多读者对孙二娘这个人物不甚理解,认为这样一个黑道上的母夜叉为何还能叫做梁山好汉。其实,施耐庵写这个人物,以及这个人物的黑道故事是大有寓意的。这其中的寓意就是本文标题所说的“奈河桥上度佛道”。

这样解读孙二娘,并非是在宣扬所谓的迷信,“奈河桥上度佛道”其实是《水浒传》主题的一种表达方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母夜叉孙二娘长什么样

《水浒传》中的夜叉出自佛教《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其中的女夜叉行动迅捷,力量大。所以,孙二娘上应“地壮星”。男夜叉很丑,女夜叉则很美。

夜叉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则传说讲的是慈力王(释迦牟尼佛)以自己的鲜血解了夜叉的饥饿之苦,夜叉感激不尽,纷纷表示愿意为大王效劳。慈力王成佛之后,度化了夜叉。

《水浒传》中的母夜叉,大概是从这个佛教传说中演化出来的。

却说武松从阳谷县发配到孟州充军,途中经过一个山岭,远远看见了一家酒店。按照当地樵夫的指引,武松一行来到了十字坡酒店。书中写道:

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镮,鬓边插着些野花。

这个妇人就是母夜叉孙二娘。孙二娘一见武松三人到来,立即站起身来迎接。此时,书中又描写了孙二娘站立的形象:──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 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

施耐庵没有正面描写孙二娘长得如何,而是通过她的打扮告诉读者,这个原本应当很美的母夜叉却不漂亮。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便打扮得很野俗,而且,还很妖冶。孙二娘这般长相打扮,也只配在十字坡这等偏僻之地开个野店,吸引那些过往的配军、僧道之类的饥渴之人了——究竟谁是夜叉呢?

有意思的是,孙二娘的丈夫张青却偏偏为孙二娘立下了三条规矩,云游僧道、行院、过往配军都不能加害。这三种人不可害,孙二娘岂不是要失业了吗?

更有意思的是,孙二娘又偏偏拿和尚开刀,麻杀了一个神秘头陀,差点肢解了花和尚鲁智深。一见武松到来,母夜叉也是不管张青那一套,迫不及待地上了酒。

孙二娘为何专杀和尚呢?其实,母夜叉的打扮已经做了回答,这等模样,还能迷谁去?然而,武松不是和尚,却为何被孙二娘弄到店里,险遭毒手呢?

十字坡酒店为何在孟州道

《水浒传》中写了很多好汉发配充军,因而,也写了好几处牢城。比如,林冲、朱仝发配沧州,宋江发配江州,卢俊义发配沙门岛……,武松有过两次发配的经历,第一次是孟州,第二次是恩州。细读之下,这些发配地都有隐喻,因本文只讲与武松相关的母夜叉,所以,就单讲武松为何要发配孟州。

梁山三十六天罡都是有蓝本原型的,武松在《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是这样的形象: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便要杀人。

优婆塞,就是从小带发修行的行者。假如按照蓝本故事来写,武松一出场就应当是个行者。而且,是一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恶行者。但是,若是这样写武松,那么,他就不能上梁山了。

梁山一百单八将都是道家的星煞,行者则是佛门子弟。因而,武松必须先有道家身份,这样,就有了一个江湖上的好汉武二郎。

即便武松先是江湖好汉,但施耐庵依然没有脱离蓝本,武松是一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江湖好汉。而那个真正的行者武松,就是被孙二娘麻杀的神秘头陀。

神秘头陀被孙二娘所迷,又喝了酒,那对雪花镔铁戒刀因为杀人过多,冤气每夜啸响。从神秘头陀留下的物件中,显示出这个出家人还很富有——同样是一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行者。

除了这些物件外,神秘头陀还留下了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念珠。这就是武松与神秘头陀之间共有的身份信物,这两个形象合起来,就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天伤星行者武松”。

续书《征四寇》根本没有读懂《水浒传》,瞎说“天伤星”是武松上了左臂做了废人。其实,行者武松早就被孙二娘“伤”了一回,江湖上的武松和梁山上的行者武松却是伤他人。

施耐庵以分身法写了一个江湖上的武松,又暗写了一个带着“前世”身份的行者武松。这两个武松最终在十字坡酒店合二为一,武松回归本尊,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隐藏的“佛道合一”、佛道联手降妖除魔、替天行道的大主题。

而神秘头陀之所以被麻杀,是因为他必须忘记自己的身份,让一个道家的星煞与佛门弟子合体。因而,神秘头陀喝下的是一碗孟婆汤。武松泼掉了那碗孟婆汤,他便没有忘记前世的身份,回归了本尊。

孙二娘在武松假装喝酒倒下后说了一句话:“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洗脚水在《水浒传》中便是“汤”。因而,孟州道上的婆娘给和尚们喝下去的,就是孟婆汤。

这就是武松发配孟州,神秘头陀、花和尚鲁智深被孟婆汤麻翻的缘故。

孙二娘为何嫁给张青

书中说,张青因为杀了光明寺所有的和尚,烧毁了寺院。好不容易躲过官司,便来到十字坡打劫。有一天,张青遇到了一个老强盗,被一扁担打翻。那老儿见张青手脚灵活,便招他为婿。这个老儿就是孙二娘的父亲,有的版本中叫他山夜叉孙元。大概,这就是孙二娘绰号的来历吧。

这是文本中说的孙二娘嫁给张青的缘故,而在文本深处,则又有另外一重寓意。施耐庵以孙二娘配张青,其实是专为“佛道合一”这个主题所设计的两个人物,也就是本文标题中说的,他们专在“奈何桥”上引度佛道。

张青绰号菜园子,这是他能够救下鲁智深的原因所在。因为,鲁智深是管菜园子的。张青在孟州十字坡开酒店,为的是把他的“上级”接引到二龙山宝珠寺,做这座皇家寺院的方丈。

鲁智深在蓝本中原本也是一个和尚,但施耐庵却没有给他安排一个分身影子,因而,他喝下了孙二娘的孟婆汤,忘记了前世身份。鲁智深的佛缘比武松还要深,所以,武松做了行者,始终战斗在鲁智深的身边。

张青绰号地刑星,这颗星煞就是专门负责“开刀”的。孙二娘负责下,张青负责开刀,假如夫妻二人各司其职,神秘头陀就不会死了。神秘头陀不死,武松又又如何回归本尊呢?所以,张青接引的是鲁智深,孙二娘则是专门度化武松的。

既然是度化、接引佛门弟子,那就是做善事了。但是,这对夫妻为何要在十字坡杀人,把人肉当做牛肉卖呢?

这其实是在隐藏历史真实,哪里有真把人肉当成牛肉卖的?

书中有一个细节,说的是武松制服了孙二娘,孙二娘却发出了杀猪般的尖叫。此时,张青挑着一担柴进来了。一见浑家吃了亏,张青便向武松求饶。

这担柴说的就是柴进家,否则,施耐庵写这样一个细节有什么意义呢?推背图中,说到后周时,画的就是一捆柴(第十四象)。而且,《水浒传》中的这捆柴还专指了后周的柴宗训。

柴宗训属牛,所以,《水浒传》中杀牛吃牛肉,以及醉打唐牛儿,卖刀杀牛二,说的都是这头“牛”。而孙二娘发出杀猪般的尖叫,则是说的篡夺柴宗训皇位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这兄弟二人都属猪。

《水浒传》中的生肖都有深刻的隐喻,十字坡杀人卖人肉馒头,隐喻的是靖康之难前,被金兵围困的汴京城中发生了吃人肉的惨剧。施耐庵说,即便是赵家夺了柴家的天下,但同样没能逃脱覆灭的命运。因为,篡逆者都违背了“天道循环”礼律,都是会得到“果报”的。

同时,杀牛吃牛肉,尤其是杀牛二隐喻了梁山好汉将攻打幽州,抗击金兵。因为,牛二同时隐喻了杀害杨志祖上金刀令公、缔结澶渊之盟的辽国萧太后。

结语:母夜叉孙二娘功在梁山

张青原本是光明寺种菜的俗家人,因而,得绰号菜园子。为了一件小事,张青杀了满寺院的和尚,烧毁了光明寺,欠下了佛门一笔大血债。与孙二娘结为夫妻,来到十字坡开黑店,张青却成了“为头是最惜和尚”之人。

张青为何有这般转变呢?张青的转变,原来是孙二娘起了大作用。慈力王(释迦摩尼佛)以血布施夜叉,后来又度化了夜叉,母夜叉如何不回报佛门呢?

张青杀和尚烧寺庙,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这二人最终都上应天星,难道不是夜叉度化的吗?尤其是江湖上的武松忘却自己优婆塞的“前世”,在张都监府杀了十五人,凑得“圆满”之数,孙二娘便把他打扮成了行者——“却不是前生注定”——武松回归了本尊。

由此说来,母夜叉孙二娘在孟州道十字坡干的却是好汉的勾当,而且,还是梁山好汉占据二龙山的发起人。同样,梁山“佛道合一”,佛道联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也有母夜叉的一份大功劳。

鲁智深、武松都是因为孙二娘而上山造反,最终都成了抗击外来之敌的英雄好汉。

孟州十字坡不简单,母夜叉孙二娘真“好汉”。七十回书之后,母夜叉孙二娘将与鲁智深、武松一道,在边庭杀敌立功,同样将成为“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巾帼英雄。

《水浒传》中的扈三娘为什么被称为“一丈青”?

作为脍炙人口的文学巨著,《水浒传》以被压迫人民反抗不合理统治为基调,描绘了一场农民起义从兴起到失败的全过程,成功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作风明快的英雄人物,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世道和人心。

有人统计,《水浒传》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写了780个人物。既有神威凛凛、侠肝义胆的打虎好汉;也有彪悍勇猛、武艺高强的巾帼英雄。其写了76位妇女,梁山的三位女将,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等以其彪悍勇猛的性格形象,深入人心。"母大虫"、"母夜叉"的绰号比较容易理解,"一丈青"的称号却让人不得其解。

其实,"一丈青"的称号不只出现于《水浒传》中,在此之前,《大宋宣和遗事》中就记有"一丈青"张横。后来,又有"呼延绰却带领着李横"的记载,张横变李横,想来是一个笔误。《三朝北盟会编》中有"以马皋之女一丈青嫁用为妻"的记载。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有对浪子燕青的赞语:"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而在《水浒传》之后,元杂剧曲目中有《一丈青闹元宵》;《金瓶梅》中来旺的妻子惠庆绰号"一丈青";《红楼梦》书中称长簪子为"一丈青";刘绍棠小说《蒲柳人家》中的泼辣妇女就叫"一丈青大娘"。明末农民起义军中就有绰号"一丈青"、"小红狼"、"混江龙"、"掠地虎"等等悍匪。

对于"一丈青"的含义,从清代以来就有诸多解释。

余嘉锡先生说:"一丈青三字,自是宋时俗语,不独不始於《水浒》,亦必不始於李横及马皋之妻也。就'太行春色,有一丈青'二语推之,盖青为春色,一丈青者以喻春色之浓耳。是必闾里浪子相传俚语,以此指目男子妇人之年少美色者。而李横及马夫人,遂皆取以自号。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举临安私名有一丈白杨三妈,正可与一丈青作对。一丈白者,盖亦时人调谑之语,讥其年华老大,秋色已深尔。"严敦易先生说:"一丈青喻其长,青则是指一身花绣的颜色。"袁世硕先生也说:"我觉得龚开赞燕青用了'一丈青'三字,是指他遍体雕青,有一身美观的花绣。"

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现代的学者们也提出了新的解释。胡斌说:"一丈青最确切、最原始的含义应该是指人物身材长大,并非某位好汉固定的绰号"。李葆嘉则说:"又以其细长喻其身材颀长以一丈青为绰号,既以一头尖可刺喻其性格泼辣难惹,又以其细长喻其身材颀长,扈三娘绰号一丈青兼表其个性与外形"。日本学者佐竹靖彦根据《酉阳杂俎》记载崔承宪"遍身刺一青蛇"而推测"一丈青"应该是一丈长的青龙或青蛇的纹身。

综合以往诸多学者的研究,"一丈青"大致有以下六种解释。一、美男子或美妇人,二、身材高大,三、身材高大且有纹身刺绣,四、身材高大且性格泼辣,五、一丈长的青蛇或青龙,六、古代妇女首饰。

要了解《水浒传》中扈三娘"一丈青"绰号的含义,可以参考《金瓶梅》中作者对于"一丈青"惠庆的描写。《金瓶梅》承《水浒传》而来,其中对于"一丈青"的描述必定有相同之处,《金瓶梅》中有关"一丈青"的描写主要有三处,在这三处中,都表现出"一丈青"惠庆的泼辣大胆。例如在第二十八回中,西门庆受了的唆使打了一丈青的儿子小铁棍,一丈青怒不可遏,接连大骂了好几天,"于是厨房里骂了,到前边又骂,整骂了一二日还不止声。"换作别的下人早就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了,足见一丈青的胆大泼辣。

《水浒传》和《金瓶梅》中并未提到"一丈青"的身高。燕青身高六尺、张横身高七尺,都和一丈相去甚远,《水浒传》中身高达一丈的只有擎天柱任原和险道神郁保四。

所以,"一丈青"并非指身材高大,如果解释称刺绣纹身,用于女性绰号却是不适合的。学者刘洪强认为"一丈青"是悍勇的代名词,并指出"一丈青"来源和方言有关,"青"字的读音在方言中有"鲁莽、凶猛"的意思,又有"愣头青"、"枪打出头鸟,霜打露头青"等谚语,表明"一丈青"应是指性格泼辣,是难惹之人。用于扈三娘身上,"一丈青"则指其性格泼辣悍勇。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