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三国演义中无耻之战-白衣渡江

公元219年7月,驻守荆州的关羽北伐,发起了襄樊战役,一开始是势如破竹,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打得曹操都准备迁都以避其锋芒。但是在关键时候,刘备的盟友兼小舅子孙权背叛了刘备,趁着关羽全军在前线打仗的机会。派东吴将领吕蒙指挥手下兵将伪装成平民和商人偷渡长江,兵不血刃成功夺取荆州的战役,在后面捅了关羽一刀,使关羽腹背受敌,大败被杀。因古时平民和商人的衣服称作白衣,故谓之“白衣渡江”。

这战使孙刘联盟破裂,改变三国走向,是无耻和愚蠢战争。原因如下:

一、对大汉朝廷不忠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时,曹操雄才大略也不太敢篡汉,大汉王朝名义上还存活,孙权、刘备都还是大汉的臣子。关羽北伐,伐的是汉贼曹操,这是勤王义举,这在当时名义上是非常正义的事情。况且刘备当年在许都时,汉献帝曾亲赐玉带诏让讨贼,刘备伐汉中、关羽伐襄樊,都是尽忠大汉朝廷的忠义之举,是奉衣带诏讨贼,是匡扶汉室江山的尽忠行为。

孙权背后一刀,使得关羽北伐成为勤王忠汉的绝唱。偷袭了刘备的勤王之师还不够,还把关二爷杀了,真是狠毒。孙权就已经沦落为和曹操一样的,刘备讨伐孙权,完全是正义的。士大夫们都把忠义奉为立身之本,孙权、吕蒙背后偷袭关羽、断送了刘备拯救大汉的行动,就是卑鄙无耻不忠之臣。

曹丕称帝说起来是汉献帝心甘情愿禅让给他的皇位,而刘备本来就是汉室宗亲,听说汉没有了,自己称帝是延续汉王朝也是名正言顺,只有东吴的孙权,既不是宗亲也没有禅让,但不要脸地称帝,不忠。

二、背信弃义,无耻

孙权和刘备的关系,是盟友加亲戚的关系。孙权为了荆州的利益,直接撕毁盟约,背弃亲情,实足的背信弃义,非常让人不耻。

当年赤壁之战前,平定北方的曹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到荆州城下。曹操数十万大军虎视江东,孙权觉得没有把握搞不定,主动提出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刘备同意,完成孙刘联盟。现在友军正在前方打仗,孙权却在背后偷袭友军,违反盟约,可耻。

有人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不过是后人的杜撰而已。史实情况是这样,赤壁之战后,东吴江陵半个南郡位置不佳,北面是曹操、南面是刘备腹背受敌状态,就借给刘备半个江陵。东吴借半个江陵是想让刘备分担曹操北方的压力。后来刘备打下川蜀,孙权却厚着脸皮以一换十要整个荆州。这里其实表现了孙权狼子野心。刘备当然不同意,孙权就派吕蒙、鲁肃等人领兵强夺,结果很顺利地夺取了荆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表现可耻本色,可惜刘备从这没看清孙权卑劣之徒。刘备本要开战,但曹操突然出兵汉中,只好湘水之盟,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江夏、长沙、桂阳归属孙权,湘水以西零陵、武陵、半个南郡归刘备。荆州是没有争议的。

三、践踏亲情,冷血

刘备和孙权不仅是同盟,还是亲戚。当初刘备打下荆南四郡时,气势逼人,孙权主动进妹固好,他妹妹也是他利益的工具。当然孙权想通过这事除掉刘备,但没成功而已。孙权是刘备名符其实的小舅子。孙权要对荆州下手时,把孙尚香接回东吴,还想把阿斗顺便带回东吴,幸亏赵云、张飞截江夺斗,孙权的阴谋才未得逞。

四、战术小成功,战略大失败,愚蠢

孙权、吕蒙偷袭荆州,战术上虽然大获成功,但在战略上却大输特输。

首先,让东吴成为魏蜀共同的敌人,差点导致提前灭国。

刘备登基称帝后,立即启动伐吴行动,倾举国之力,并联络少数民族一齐伐吴。东吴的力量和刘备最多能打个平手,这时候曹魏的态度就非常关键。孙权又不要脸了,向曹魏屈膝称臣,希望换取曹魏中立。可惜曹丕坐山观虎斗,导致错失良机。否则,东吴就可能最早领盒饭了。东吴没有提前领盒饭,并不是因为东吴的力量有多强,也不是陆逊的一把火有多旺,纯粹就是曹丕的脑袋被驴踢过,不采纳刘晔的计谋合蜀攻吴,才让东吴侥幸存活。而这种严重后果,偷袭荆州时,孙权和吕蒙都没有考虑过,所以能够存活只是战略侥幸而已。

其次,吴蜀火拼相当于内耗,让曹魏及其继承者司马氏坐收渔利。

吴蜀同盟,本来孙刘相当于一体。但从偷袭关羽开始,相当于吴蜀内耗,内耗损失的是抗曹力量,这是严重有损大局的。偷袭关羽到刘备伐吴,孙刘兄弟之间的内耗严重升级,虽然最后靠着陆逊一把火,刘备大败亏输,但是东吴也是大损元气。而曹魏本想着陆逊会一直追击刘备入蜀,想偷袭东吴,哪知陆逊冷静,及时回防,才避免曹魏灭吴。吴蜀内耗的结果是,曹魏及继任者司马氏坐收渔利。

其三,偷袭荆州后,东吴再也没有能力统一全国。

孙权拿下荆州的目的,是想完全占据长江,然后北上和曹魏争夺天下。

但是偷袭荆州后不久,一代枭雄刘备病逝,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虽然继续执行东和孙权的政策,但孙刘之间已互不信任,孙权在夷陵、三峡一带驻扎重兵防守蜀汉二次东下,蜀汉也在白帝、重庆一带驻有重兵,防止孙权西进。这样导致双方的北伐的兵力都不足。

孙权称帝后,虽然多次组织了北伐,结果都无功而返,荆州方向甚至连襄阳都攻不下。陆逊、诸葛瑾多次北伐都徒劳无功,当年关羽攻打樊城,曹操五子良将加庞德曹仁,精锐尽出,包括孙权最怕的张辽,都扛不住关羽。和关羽当初威震中原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可惜关二爷遇到打仗不行,坑害队友第一名孙权,遇害小人之手,长使英雄扼腕叹息。

东吴打仗真不行,两次胜仗,是赤壁之战和石亭之战。先说赤壁之战用的是黄盖苦肉计,石亭之战周鲂用割掉头发做凭据,骗取曹休的信任,头发在古人中是很重要的,诈降诱敌之计,都是苦肉计,都不正道。如一个公司不凭产品实力,而是欺骗民众能一时成功,但能长远吗?所谓四次惨烈濡须大战,只是防守保领土不失而已。最出名的便是张辽只带了八百骑兵,就击破了孙权的十万兵马,张辽还差点活捉了孙权,这个孙十万能寿终正寝也是奇迹。最重要是白衣渡江后,孙刘联盟破裂,曹操将矛头对准了东吴引起,引火烧身,孙权早知道这样,肯定后悔不已。刘备进攻得汉中上庸,能从曹魏嘴里扣出肉来在当时基本是不可想的,这就是硬实力。

江东鼠辈就是说他们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终究被人灭掉,地盘也白抢。其实关羽进军襄樊时,东吴的做法可以有很多的, 上策:调兵遣将 或者粮草支援关羽,然后乘乱夺取曹操城池; 中策:口头上支援关羽 ,保持中立, 下策:佯攻关羽,迫使蜀汉归还荆州;下下策:背后捅刀,杀害关羽,孙权选择了最差的一种方法,兵损国败,被天下英雄所不齿。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能是反话,意思是大家都是都像孙权背后捅刀,那天下很快就统一了。

后面还有这卑鄙的事,真是卑鄙是卑鄙通行证,全家卑鄙。诸葛亮刚死,东吴就派部队偷袭白帝城,看蜀汉防守严密就退兵,然后说是帮忙防守曹魏。等蜀汉灭亡了,东吴之前不帮忙,等刘禅投降了,再次偷袭白帝城,蜀汉守将罗宪率孤军守孤城阻挡吴军大半年,直到魏国的接收部队过来,宁降魏不降吴

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和日本奇袭珍珠港一样,战术上的天才不足弥补战略上的短视。同样的还有二战初期波兰趁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趁火打劫。现在波兰又跳得活跃。韩日也差不远。

四、坑害百姓万年

白衣渡江,的确减少了东吴士兵的死亡。可是,让士兵扮成普通百姓和商人夺取城池的后果就是,后世在发生战争之时,再不轻易开城门接纳普通百姓平民和商人的。它导致了无数流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造成后世千万百姓的死亡,首先开了一个坏头。倾尽长江之水也洗不了他孙权吕蒙之罪。背盟毁约不说了,荆州抢了也就抢了,你倒是北伐中原,定鼎九州啊,让人八百破十万,一辈子龟缩在江东,还认了个大魏吴王的封号,最后还被西晋给灭了。你要不抢,趁关羽威震许都的时候拿下合肥,那时候二分天下,一决雌雄,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江东鼠辈,名至所归,还是卑鄙可耻的。

史学家不太愿意讲这场战争,可能是要宏正能量,不愿意讲卑鄙可耻孙权。所以做人要厚道,不要为一时利益,鼠目寸光,背后捅刀下黑手,会没有朋友的。

吕蒙白衣渡江犯了根本性战略错误

#头条中国史#

今天聊聊三国。

众所周知,三国三分,始于赤壁之战后。

孙刘联手,本对曹魏构成巨大威胁,但可惜的是两家都缺乏战略眼光,最后被各个击破,成为千古遗憾。

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大家最初都是围绕蜀汉思考问题。但蜀汉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很明显,表面上孙刘占据了很大片的土地,但其实地广人稀,经济落后。

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如果戮力同心,共同抗曹,或还能打个平手,而两家本不很强,还勾心斗角,那岂不是正中曹魏下怀?

一、问题最早出在刘备方。

孙权最早是把妹子嫁过去的,其实算是人质了,但刘备方却没有对等考虑,当孙权想为儿子娶关羽女儿时,关羽却来一句,“虎女岂嫁犬子乎?”

如果说关羽没此见识也罢,即使是刘备也无此觉悟实在是欠缺诚意,又没有刘邦刘秀的雄才大略,我不知他们哪来的自信?比起刘邦当初笼络三杰,差得太远。

蜀汉毫无诚意可言,刘关张在荆州本就属于外来寒族,根基本就不深,刘备却不愿为孙刘联盟贡献诚意,自然会引起孙权的不满和敌意,活生生把潜在盟友推向敌方。

不仅如此,孙权当初想先攻益州,却被刘备阻拦,说什么汉室宗亲,不许打,但却忍不住自取,让孙权很不爽。

这孙权隔着荆西要取益州,也是乱来,不懂得步步为营的道理,就如同后来派兵去辽东,被一网打尽。

二、孙吴同样有问题

孙吴的几任都督都非江南豪族,这是孙吴为了压制本地豪族的策略,直到灭亡,都在和本地豪族斗争,蜀汉其实也存在同样问题,蹊跷的是,孙吴的前几任都督多英年早逝。

要说孙权众将中,鲁肃算是明白人,他劝孙权在荆州退让,给曹操培养了一大头疼对手,而最终能形成犄角之势,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

如果鲁肃还在,应该不会让袭杀关羽的事情发生。

吕蒙被鲁肃“刮目相看”过于夸张,他的“白衣渡江”,不亚于“暗渡陈仓”,看似战术上的“神来之笔”,但其实是战略上的大败笔,看似捡了“大漏”,其实是埋下“大祸”,为何?

首先,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其实并没有对曹魏伤筋动骨,其战绩和预期过于夸张,关羽兵力3万左右,也无得力副将,也无力单独北伐,并且蜀汉西城方向、汉中方向都未起兵策应,即使策应,也很难短期攻破关隘林立的关中地区。

其次,孙刘联盟的基础条件未变,即曹魏占据北方多州,经济人口等综合实力仍占绝对优势。

这个时候不去攻强国,反而攻弱方,实际上是自断手足。

目光短浅。

孙权这昏招如北宋配合金攻辽,南宋配合蒙古攻金,最后皆入彀中。

三、在下认为的正解

彼时,关羽正在乘胜围攻曹仁,这个时候徐晃又来救援,关羽其实已经受阻,兵力和后勤本已出现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出兵蜀汉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关羽本就攻不远。

所以关羽的出击本就是错的!并不因其前期胜利就能得到肯定,他能自保就很不错了!

从这一点来说,作为将才他不如魏延,当然魏延也只能算将才而非帅才,蜀汉人才缺口大。

不仅蜀汉人才不济,孙吴人才同样不济。

孙吴的短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5年逍遥津大败,所谓江东十二虎臣敌不过一个张辽,从这个角度来说张辽才是真正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呢。

孙吴应该再次向两淮发起全面进攻,但是,孙吴同样还未准备好。

但攻关羽却是损人不利己的下下之策。

后来诸葛亮多次和孙吴联手,但是都因种种原因失败了,最重要的是最优条件已经丧失。

因此,最大的问题还是蜀汉的贸然出击。

蜀汉和孙吴未能有效沟通,又不做好防范工作,焉能不败?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