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美出台对华投资禁令,72小时内,英德趁机出手?中方不会袖手旁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吃面不吃鸡

编辑|t

2023年8月9日,拜登政府颁布了新的对华投资限制令,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份行政令已经进入为期45天的公众讨论期,之后将于明年正式生效。

与以往相比,新的限制令直接将两国之间的冲突领域从单一的芯片相关产业拓展到了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科技领域,限制令的强硬程度也使它获得了“史上最严”的称号。

令人不解的是,拜登政府一边摆出了六亲不认的架势,一边却在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淡化限制令的影响,美国的盟友在是否跟进一事上也犹豫不决。

这份限制令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又要如何应对呢?

最严限制令的前世今生

这份所谓的对华投资限制令并非拜登政府临时起意,早在2023年7月美国财长珍妮特·耶伦访华时,关于对话投资限制令的具体细节就已经见诸报道了。

作为美国政界的代表,耶伦此次访华是带着推销美国国债这个重要使命的,因而她口口声声宣扬中美之间应该建立必要的经济联系,两国经济不能脱钩。耶伦访华前后,整个拜登政府也都在打造亲华形象。

不过拜登的政敌们却没有配合他们的意思,共和党控制下的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发起了一项高技术投资调查,被调查的对象包括多家参与对华投资的风投企业。

由此可见,指望改善中美关系本就是痴人说梦,或者说美国根本就没有对华。

再往前翻,这道限制令更是美国政治走向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美国两党的权力斗争日趋白热化,双方上台执政后都将推翻前一届政府的政策作为第一要务。唯独在一件事上,两个党派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对华贸易战。

早在2018年,特朗普就推出了一项《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依据这份法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职权得到了空前扩大,而这一部门被赋予的任务就是在对华基建、科技项目投资中使绊子。

这份法案算得上对华投资限制令的早期版本。

拜登上台后,两国间的贸易战非但没有平息,反而进一步加剧。直到去年8月至10月,拜登政府还先后出台了促进本国芯片产业发展和限制对华出口芯片的法案。

在美国出台相关法案后,不少国家在美国的裹挟下也出台了类似的法案,中国芯片产业一时间损失惨重。

反观美国,则在全世界收割了大量财富。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仅仅在这几项法案的加持下,美国企业就收到了超过两千亿的国际投资。

在美国的不断打压下,中美两国的关系叠至冰点。2023年上半年两国贸易额仅有2.2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还要低8.4%。

到2023年7月,两国间每周的航班量只有24架次,只有2019年的6.4%。可以说,除了必要的联系,这两个国家的人已经不怎么往来了。

这样的局面让美国人深感不安,再愚蠢的政客也能感受得到,如此下去美国将得不偿失。连芯片战中受益最多的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都曾发出警告:拜登政府的政策削弱的是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

到了2023年,缓解中美关系已经成为美国政府的共识,美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等政府要员先后访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公开表达了他们本人对访问中国的期待。

一时间两国官方的交流看似热络了起来,但一方面,中国的态度始终不冷不热;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有自己的顾虑。

在美国历届政府的宣扬下,“中国威胁论”已经蒙住了整个美国社会的眼睛。时至今日,对抗中国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鼓吹对华强硬态度是搜罗选票的捷径。

要是放在往日,理性的声音还可能在美国政府内部占据主导位置。但偏偏明年是美国大选年,而拜登的支持率又遭到了对手反超,国家利益显然没有选票重要。

8月9日,拜登终究签署了这份对华投资限制法案。

为了避免半年来的努力毁于一旦,拜登政府极力淡化限制令的性质,在多个场合强调该限制令并非要与中国脱钩,也不是技术封锁,甚至算不上经济行为,美国要做的仅仅是在对华关系中“去风险”。

政治上倾向于的美国媒体也各自发文替拜登政府辩解,《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CNN等媒体的报道中称限制令不会摧毁美国企业对华投资,不会阻碍中国的经济、技术发展。

但事实上,这份法案目标直指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三大前沿科技,相比于以往的芯片战政策,本次出台的限制令是对美国所谓“国家安全”领域的扩大化,也是美国“小院高墙”策略最终形成的标志。

对中国而言,限制令具有多重影响。

首先,它将直接限制资本、技术向中国流动,制约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

其次,这份限制令中构建的“通报制度”规定涉及军事、情报等领域的投资必需向美国政府通报。通过通报制度,美国政府和国会将得以窥见中国的敏感信息。

最后,它将进一步向有潜在合作意向的中美企业施加压力。这份压力不仅来自新限制令,更是来自整个“小院高墙”体系,它对中美合作的打击是致命性的。

正如美联社的评论:“9日出台的行政命令又一次凸显了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对手的一面。”

限制令引发的西方

按照以往的惯例,美国政府出台新的对华打压政策后,它在东亚、欧洲的一众盟友往往也将迅速跟进。

今年6月,荷兰政府就在美国的引导下颁布了光刻机等先进设备的出口管制条例,这份条例将于9月1日起生效。显然,这份条例虽然与美国对华投资限制令没有直接联系,但届时它会被视为盟友对美国的呼应。

但荷兰企业对本国政府的政策却不以为然,该国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对管制条例的评价一针见血,他们认为各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最终只会促使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设备领域取得突破,尽管这可能需要时间。

美国盟友对新限制令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信息显示,该国首相苏纳克已经将一份英国版对华投资限制令纳入考量,这份限制令同样涵盖了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众所周知,英国向来以美国最核心盟友自居,从二战后直到现在,两国的政策都保持着高度一致。

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打之前,法国等多数盟国都明确表示反对战争,只有英国毫无底线地支持美国的战争进程,可见对英国来说,紧跟美国是唯一的行动准则。

如今英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身刚刚脱离欧盟,经济上不堪重负、政治上遭到孤立,急需美国的支持,因而近年来上台执政的几任首相对美国的逢迎更是史无前例。

在此情况下,人们并不怀疑苏纳克会作出损害中国的决定,唯一的变数是相关政策的具体细节。

按照苏纳克政府的说法,为了尽量减少对本国的影响,苏纳克还要听取商业和金融领域人士的意见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而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的表现更是纠结。

作为欧盟领袖,德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却始终不尽如人意。2022年下半年以来,德国抓住了中国这棵救命稻草。当年11月初,德国总理朔尔茨就匆匆撇下欧盟和法国领导人,先行访问中国。

这趟访华之旅中,德国收获了几百亿的巨额订单,此后两国虽然偶有纷争,但合作趋势总体向好,德国经济也取得了突破式发展。

2023年德国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提高,甚至有取代日本、重登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宝座的趋势,这一切与中德贸易有广泛而直接的联系。

可此番对华投资限制令再度把德国推到了两难境地。与英国等国相比,德国此次不仅要就限制令表明态度,还要在此前悬而未决的5G项目中做出抉择。

德国人亲眼见证了英国排斥华为、中兴等企业后又遭美国抛弃的惨状,自然不愿步其后尘。可德国能否扛得住美国的压力又是一个未知数。

前不久的G7峰会上,德国代表就与英美保持了一致,在涉及中国内政的问题上提出了无理要求。美国对华投资限制令出台后,德国境内的极端媒体已经开始渲染中国威胁、鼓吹德版限制令。

与英国、德国的纠结相比,欧洲大陆上另一个领袖法国的表现则相对从容。

限制令出台以来,法国至今都没有明确地表达过自身立场,但法国自身的行动已经向外界传达了清晰的信号。

2023年上半年,法国对华投资猛增173.3%,增幅居全球主要国家之首。法国总统马克龙若此时追随美国,相当于跟本国企业对着干。

与此同时,欧盟也已经宣布,不会立即采取与美国类似的措施。

作为欧盟两大领袖之一,法国的态度在欧盟内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法国的表态,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也不敢于如此明确地与美国保持距离。

马克龙自2023年年初访华以来,一直强调中国对法国和欧盟的重要性,对美国反倒刻意疏远,不过法国国内随即便发生了严重扰乱。种种迹象表明,这场大骚乱美国脱不了干系。

摄于美国的压力,马克龙一度采取过一些针对中国的策略,如控制华人资产、评议中国政策,但始终没有对中法合作大局造成严重破坏。要应对本次对华投资限制令,法国或许是突破口。

总的来说,各发达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跟风出台类似政令的可能性,但相比于之前的铁板一块,美国与盟国的关系已经如同一盘散沙。

真正能影响事件走向的,还是中国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中国政府的果断回击

9日下午拜登政府才刚刚宣布限制令,10日上午外交部和商务部就表明了中国的态度。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的行为严重背离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贸易安全。

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则矛头直指美国政府的险恶用心,称其目的是剥夺中国和平发展的权利,维护一己私利。

与拜登政府所期待的不同,中国政府没有抱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去解决争端,而是将美国政府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和心思全都摆到了明面上。

没办法,这种打一杆子给颗甜枣的套路美国历届政府用得太多了,很难再生效。

至于英国、德国等美国盟友,中国政府则早在限制令正式出台之前就就行了一番敲打。

2023年西方各国元首、高官纷纷访问中国,苏纳克本人也希望与中国领导人直接会晤,然而这个愿望却一再落空。

7月14日的东盟与各国外长峰会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英国外交发展大臣克莱弗利就曾有过短暂交流。王毅向对方言明,两国交往必需相互尊重各自核心利益,不干涉彼此内政。

8月12日,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吴恳认为中德两国之间“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双方是伙伴而非对手”。但同时也提醒德国保持理性,“德国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非是中国造成的”。

表明态度的同时,具体应对措施也步入了实施阶段。

作为反制,在限制令箭在弦上时就出台了对锗、镓等稀土元素限制出口的政策。这些金属元素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珍贵原料,出口管制政策出台后,其价格成倍攀升,各国企业苦不堪言,美国的政策遭到了全世界的质疑。

随后又宣布了对高端民用无人机的出口管制公告,新的管制政策将在9月开始实施。中国生产的无人机在全世界占据了8成的市场份额,在北美市场更是一家独大。而高端无人机的某些属性具有军事用途,很多国产无人机都经西方国家中转到了俄乌战场。

中国的禁令使得西方一时间面临没有无人机可用的尴尬局面,西方鼓吹德对乌军援更是断了源头。

美国想要限制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没想到自己首先从原料到产品先被反将了一军。美国的盟友已经受到牵连,自然对美国政府这个源头大为不满。

英国、德国等国见识到中国的反制能力后,也不禁感到后怕,又开始强调对话和合作,反对对华贸易脱钩。

在韩国,国会议员更是展开了对美国政策的声讨,要求政府放弃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政策。正如韩国议员梁香子所说,美国如果再随意制裁别国,全世界可能会形成一个反美大联盟。

如今美国正在遭到盟友的切割、别国的鄙夷,一个中国引领下的反霸权联盟正在形成。

参考资料

白波. 中国该如何突破“小院高墙”[N]. 北京日报,2023-08-11(004).

张全. 美国强化对华科技遏制,也将反噬自身[N]. 解放日报,2023-08-11(007).

李准,于文. 中方驳斥美对华投资设限[N]. 环球时报,2023-08-11(001).

对华投资限制,华盛顿在给自己造“堰塞湖”[N]. 环球时报,2023-08-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