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歌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樱花赞》等,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
风华正茂的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长乐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曾前往德国接收"来远"、"经远"两舰,1892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守备,参加过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任来远舰驾驶二副,操炮重创日舰赤城号,在舰体中弹200多颗的情况下,奉命驾来远舰冲出重重包围,出人意料地驶归旅顺港。1895年初,日军水陆夹击威海卫港内的北洋舰队,后日军施放鱼雷击中受伤的来远舰,谢葆璋在军舰爆炸时,纵身跳入冬天冰冷的海中,凭着一身好水性游上刘公岛,得以死里逃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取消北洋舰队编制,数千劫后余生的海军官兵被遣散回乡。谢葆璋辗转回到福州,与妻子家人度过一段平静生活。
1901年冰心出生后7个月,因父亲再次出山在海军巡洋舰海圻号上任副舰长,常泊上海,所以全家从福州迁至上海。1903年清政府要重建海军人才训练基地,命谢葆璋创办烟台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由于谢葆璋的出色领导,烟台海军学堂发展迅速,位居清末四大海军学校之首,是近代中国培养海军指挥军官最多的海军学校。原址保存较好,现在仍是烟台海军航空大学,培养海军航空兵人才,地址在烟台东炮台。
1903年冰心4岁时随父亲迁往山东烟台,烟台海军学校就在烟台东山的海边。冰心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英雄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冰心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也为她日后的创作主题“爱的哲学”打下基础。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还读了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她对于文学的兴趣、追求真善美的性情,都是在烟台海边培养的。
1910年因海军学堂中的学生进步活动,谢葆璋被迫辞去监督职务,带着家人离开他倾注了8年心血的海军学堂,返回福州家乡。在家里,他不同意女儿谢婉莹扎耳朵眼儿,更不让给女儿箍小脚,也从来没有责备过女儿,父亲是冰心的启蒙的老师,给了她自由成长的空间。
1913年10月谢葆璋以少将军衔任职海军部军学司司长,负责海军教育工作,冰心又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她想学医,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在爱国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和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以及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这也使得日后虽然成就多多,但她最响亮的头衔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代表人物。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于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1932年《冰心全集》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吴文藻受命担任中国驻日代表团政治外交组组长和盟国对日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冰心于1946年11月随丈夫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1950年6月,吴文藻断然辞掉了政府的高官厚禄,退出代表团,于次年怀着报效人民的满腔热情回到了祖国怀抱,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
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被抄家,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的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并没有使她放下手中的笔。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对冰心的评价有哪些呢?
巴金: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魏巍: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
:记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在夜里赶到了北京医院,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她的女儿拿出一个笔记本让我签个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
中国文联: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的亲密朋友。
世纪老人冰心
从1900年到1999年,冰心是真正的世纪老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实探索。
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获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冰心同时也是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建国以来,她历任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促副主席,人大第一至五届代表,政协第五至七届常委和第八、九届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联常委等职。她总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孩子的博大爱心,关注和投入各项活动。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92年12月24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会长, 1997年8月25日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立冰心文学馆。
冰心的创作有哪些特色呢?
冰心的散文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人类的爱。文笔清新秀丽,委婉柔美,但题材较狭隘,时代气息不够强。建国后,冰心散文创作呈现了新的思想风貌,歌颂劳动人民,歌颂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祖国,充满爱国主义,如《印度之行》、《樱花颂》等。在委婉含蓄,清新优美之外又充满了战斗的,呈现出明朗欢快的基调。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
冰心的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冰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而唯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
冰心的小说,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冰心的诗歌代表作有《繁星》、《春水》。《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这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除了歌颂母爱、亲情、大自然之外,还有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用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了这两本诗集,并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冰心体"小诗在诗人们的辗转模仿之中,很盛行了几年,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闪烁在新诗发展的路途上。
冰心的散文及儿童文学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崇高的地位,影响并将不断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从《寄小读者》中不难发现,冰心的笔触除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柔美、温婉外,别具一格的就是她那颗包容万象、敞开在字里行间的爱心。
无论是在古城北京,还是在异国求学时的慰冰湖畔,或是在因病住院的青山沙穰,她以一颗不倦的爱心,为小读者写下一篇又一篇的通讯。
爱是《寄小读者》的主旋律,正如冰心自己说的:“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1923年初,冰心赴美国求学,应《晨报副刊》之约,冰心在国外为《儿童世界》专栏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通讯。这些通讯于1926年结集出版为《寄小读者》。
在冰心看来,天地万物都会变,唯有母爱是不会变的,“她爱我的肉体,她爱我的灵魂,她爱我的前后左右,过去、将来、现在的一切,母爱不因万物的毁灭而变更”。
有一次,幼小的冰心忽然走到母亲的面前,仰着脸问她母亲:“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冰心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就是这么一句极普通的话,感动了冰心一辈子,也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过冰心作品的人。
母爱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不少文学大师都写过母亲,写过母爱,然而冰心笔下的母爱却非同一般,除了情真意切之外,还有不少是她的发现和感悟。
冰心是这样来感悟母爱的:“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地包围着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为爱我,她也爱了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显,而大人们以为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建造起来的’。”
读着这些文字,我的眼睛模糊了。难怪与冰心同时代的文学大师巴金,也发出这样的感言:“过去我们都是孤寂的孩子,从冰心的作品那里我们得到了不少的温暖和安慰,我们知道了爱星、爱海,而且我们从那些亲切美丽的语句里,重温了我们永久失去了的母爱……”
冰心在《寄小读者》中表述的爱是细腻的,也是博大的;是深沉的,也是具有爆发力的。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是对祖国和故乡的思念,都始终贯穿爱的主线。
她曾为一只蟋蟀折足而流泪,也曾为一只黄雀受伤而呜咽。记得曾读过她一篇《一只小鸟》的散文,写的是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正和老鸟说着话,学着唱歌。突然,一颗弹子射中了它,它从树上跌了下去。也就在那一瞬间,两只老鸟箭似的飞来,接住了它,把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上一滴一滴落到地上。从此鸟的歌声消歇了。那些仰头望着树上的孩子们,再也听不到那只小鸟的歌唱了。那篇散文虽然很短,只有寥寥数百字,写得有些凄楚。
但从这篇文章里,喜阅君读到了爱的三重奏。一是冰心爱着小动物,二是动物之间也有爱,三是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小动物。
1926年夏末,学满三年的冰心,急不可耐地踏上归途,回到祖国,心情像海浪一样翻卷不息。在通讯二十八中,她把对祖国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未明即起,望见了江上片片祖国的帆影以后,我已不能再睡觉!我俯在圆窗上看满月西落,紫光欲退,而东方天际的明霞,又已报我以天光的消息!母亲,为了你,万里归来的女儿,都觉得这些国外也常常看见的残月朝晖,这时却都予我以极浓热的慕恋情意。”
看到这里,心头一热,试想这是一个80多年前一个女孩子写出的文章,她把对祖国、对母亲的爱融合在一起,如此贴切,如此巧妙,令人久久寻味。
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也是来自心底的一种涌动。没有爱心,也就不会有爱的行为,没有爱心,也就不会体会爱的深刻内涵。
冰心的《寄小读者》除了爱,还是爱。她爱祖国,爱母亲,爱同时住院的女伙伴,还以抱病之躯不断地给国内小读者写信,更爱那些可爱的孩子。
此外,她还酷爱着大自然的风光美景,甚至连一朵小小的蒲公英都赋予了爱的温馨。同样在通讯十七中,冰心以整个篇幅写的是小小的蒲公英。蒲公英如果作为花,那简直太平常了,它不艳丽,没有香味,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确实令人不敢恭维。
而在冰心看来,这平凡的花卉竟和梅菊比美。那是一个雪后的早晨,冰心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到了七八朵开放的蒲公英,她俯身摘下一朵握在手里,嘴里喃喃自语,想不到这花还和梅菊一样可以耐寒。回到楼上以后,她用黄丝线将几朵花缀起来,编成王冠的样子。
别人问她做什么,她说要给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戴在了一个女孩子的头上,弄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冰心卧在床上沉思:
今天我不是为女王加冕,而是为蒲公英加冕了。
请看冰心是怎样为蒲公英加冕的——“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
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成粪土,在我心情怡悦的一刹那顷,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夺占位置”。
写到这里,冰心言之未尽,又引伸出了一段处世做人的道理来: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镜子,重叠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红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一首爱的诗篇,是一曲爱的颂歌,是一部爱的经典。
让这部充满爱的阳光的经典作品去照耀每一个人吧!
作者 | 槐荫书话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冰心先生的散文诗《寄小读者》,从发表、出版,距今已近百年了。一本小册子,经过百年的考验,今天还在以各种形式出版,证明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已经成为经典。
冰心初登文坛,是以诗人的姿态为读者所认识的。《春水》《繁星》,冰心的诗,以晶莹剔透,简练隽永的句子打动人心,是新文化运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冰心不讳言,她的小诗受泰戈尔、纪伯伦的影响;她喜欢这两位东方的诗人,翻译他们的作品。泰戈尔、纪伯伦那些呈现东方智慧,为人类命运咏叹的诗,拍击在海边长大的冰心的心;心与心,在大海的荡漾里相连。
《寄小读者》的文体是书信,按冰心的说法,通信的形式有一个倾诉的对象,笔之所向,有个着落。这些影响中国百年的文学通信,最初发表在北平晨报副刊的“儿童世界”专栏,读者对象是儿童。作者从她预备出国留学写起,每封信写她的一段心情和她看到的人物风景,她的刹那感受。情景交融,感而遂通,是冰心早期创作的个人经验。他不是积累材料,精心结构,靠理性写作。冰心的早期作品,完全是靠灵感,是以诗心处理她在刹那的感触,是作家生命的光华。三年,二十九封信,把她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心情、观感,异国的山水,朋友的私语,她在病中枕上,出门访友的所思所见,一封一封寄回国内,向她的小读者报告。其实,她的读者,成年人更多些,因为成年人已失去童年,愿意在她的文章里找回所失;而她那诗意浓厚的通信,承载着爱心和对美的惊异发现,又是隔着太平洋在抒写,更能引起读者的遐想。
在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序言里,编选者郁达夫先生评论冰心的散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獨一无二的作家了……对父母之爱,对小兄弟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她的写异的文字不多,写自己的两性间的苦闷的地方獨少的原因,一半原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思想在那里束缚她,但一半也因为她的思想纯洁,把她的爱宇宙化了秘密化了的故。”郁先生的法眼,对冰心散文风格和造成这种风格的原因,分析得很透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中,只有冰心的创作,是以爱心、审美,心灵的自由奔放为主调的。冰心的爱心宇宙化,是郁先生的发现,可以说是看到了冰心散文的精髓。如此读冰心,我们就体悟:冰心谈母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内容是个人的经验,核心却是宇宙化了的世界精神。信是个人写,写给自己的亲人,同时也是写给天下所有的人。
从头说起,《寄小读者》的灵感来自冰心的小弟弟:“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地和我说:姐姐,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根很长的竹杆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里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弟弟的稚气话,弟弟对姐姐的爱,是二十九封《寄小读者》的源泉。
我读冰心的书时,已是青年。我是按现代文学史的序列读到冰心的创作的。那时在冰心文集的扉页写过一段读后感:“闺秀类的作品,囿于自己生活的圈子,笔路很难拓展。她们的创作生涯,和自己的生命同步。她们的特色,就是她们的局限。”冰心的作品,有诗,有小说,有散文,但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她却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
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出版一册《三寄小读者》,其中的再寄,是1958年,冰心应报纸副刊编辑之约写的。作为副刊编辑,能乘勢给著名作家出题,在今天来看,是很难得的。冰心写了十四封,是报道式的时文,早期的诗心变成了客观、理性的颂歌。三寄,是1978年以后写的,共有十封。这个时期,冰心已进入老年,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这十封信,名义是寄小读者,实际是她的老年心情,是一个五四老作家对祖国未来的期望。十封信中,我喜欢她对周思聪一幅画的评论,即卢沉、周思聪夫妇的《清洁工人的怀念》,画面是周总理在深夜下车和广场上一位清洁工握手。冰心一生爱敬周总理。当年,她和吴文藻从日本回国,是周总理的召唤;吴文藻被错划为“右派”,周总理请他们夫妇到西花厅做客,在他们苦闷的时候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我在冰心的客厅里看到过,她的客厅墙上挂着意大利摄影家为周总理拍摄的那幅著名的作品。她看到周思聪的画动心,并愿意以信的老样式评论,来自她对周总理的爱敬。
《寄小读者》的再寄、三寄,作为一本完整的书,读者不妨都看看。但要说到感染力、艺术性,后二寄怎么也赶不上第一寄。
今天的儿童太幸福了!近百年前的儿童,在一张白纸黑字的报纸上读到冰心的《寄小读者》,因为那时没有其他干扰、污染,读到冰心的信就看到了诗和远方。今天,科技发达,物质过剩,供给侧结构改革注意到儿童这个庞大消费群体的需求,供应创造需求,市场给儿童的商品太多了。能够转移儿童注意力,吸引儿童的影视书籍太丰富了。六一节,小朋友还能收到《寄小读者》吗?
*本文为孔网书友整理、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