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那会,我有一个不敢说出口的航天梦,久远到我都不知道是因为“长大以后我要当太空人”这种流行的广告台词听多了,还是因为学校鼓励订阅的那些科学杂志看得太多了导致的。总之,在那个航天故事年年被当做考题的时代,它也不经意间成为我心中一个模糊而伟大的梦想。
真的不是喜之郎硬广
但终究,地球上能够脱离引力束缚的灵魂依然是少数。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与自身条件和水平的限制,我越来越清楚航天这件事对于我这种成绩平平的普通学生而言遥不可及。天空和星辰随着年龄增长离我越来越远,但偶尔一些影视或游戏作品也会让我重新燃起对星辰大海征途的梦。
《坎巴拉太空计划》就是这样一个让我重新追逐航天梦想的游戏,或者说,对年少无知的我进行一番梦想毁灭的游戏。我才发现航天并不只有倒数点火直至升空那几分钟的浪漫,还需要大量专业的物理、航天、工业等知识,以及一颗良好的耐心。我会比同学们更早地了解到第一第二宇宙速度、重力转弯、轨道远点与近点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霍曼转移、引力弹弓的原理等这辈子都用不上但就是很有格调的知识,遗憾的是我也从来没机会拿出来显摆过。
游戏的初代于2011年开启抢先体验,距今已有十年之久。经过制作组持续不断地优化、改善内容,这个在当时看来十分粗糙的小游戏,如今也建立起了完善的游戏社区,各种民间Mod圈子也相当庞大。不仅如此,游戏还与现实中的宇航局进行过多次合作,使得它成为了寓教于乐游戏的最佳代表之一。
此次推出的《坎巴拉太空计划2》抢先体验版,便是在一代玩法基础上再加入大幅度扩展的新版本,后续会支持系外探索、星际殖民等玩法更多的内容。只不过目前的EA版本内容实在有限,仅有基础部分的沙盒内容可玩,其丰富程度远不如一代,也暂时缺乏MOD支持。如果你是刚刚打算入坑,或是非核心《坎巴拉太空计划》玩家,那么这个二代真的可以先观望一阵再决定,毕竟它不仅内容较少,目前还存在较多的Bug和优化问题。
宰人航天计划再启
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入门《坎巴拉太空计划2》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游戏中所涵盖到的科学不只有物理、数学,还包括地理和天文学,以及机械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甚至材料学等多个领域,这对日常生活中极少接触这些学科的玩家而言较难快速理解。
幸运的是,《坎巴拉太空计划2》为新手提供了清晰易懂的入门教程,在关键步骤还提供了动画演示操作的原理。即便你仍然不理解为什么火箭能飞,只要掌握了这些基础信息,就可以完成轨道飞行、对接,甚至登月返航等一系列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操作。应该不再需要先去B站搜索一堆教程,才能学会怎么玩“坎巴拉”了。不过教程能做的也只是帮你“入门”,想要学会进阶的内容,仍然得花很长时间摸索。
尽管游戏简化了很多操作环节,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信息辅助,但仍然需要相当多次的学习和试错,才能完成最基础的发射工作。包括如何计算建造航天器时需要准备的Delta V总量,不同组件所提供的功能性、动力和重量的权衡,火箭离开各个星球时需要的推重比和燃料等等。
具体到了操作环节,也仍需要玩家自行把握入轨的角度,决定重力转弯的时机,微调飞船加速的方向。最重要的是,游戏中的许多内容并不是直观、清晰的,一些飞船的设计失误,可能要到登陆返航的步骤才能发现,这也是游戏挫败感强的来源——如果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很多时候难以注意到问题所在。游戏初期,把火箭造成烟花和导弹更是家常便饭。无论如何,在普通玩家所能接触到的游戏范畴内,《坎巴拉2》的玩法都是相当硬核的。
是故意不小心的
也因此,游戏带来的成就感和正反馈也是巨大的。所有玩家都可以简单直接地享受规划实验与计划落实的乐趣,无论你是经过数百次微调结构,完成登陆Eve(游戏中的一颗行星)后,在返程时刚好用完最后一滴燃料的“机关算尽”强迫症;还是不计成本和外观,用上一堆可分离核推把整个空间站一口气抬上天的“力大砖飞”莽夫;或是脑洞大开,利用旋转升天再飞射大量卫星的方式布置通信网络的智将,都能从中获得满足。这就是“坎巴拉”的伟大之处,无论是你是否了解航天领域,在玩过后你都会对大气层另一侧的世界燃起探索的热情。
可惜的是,《坎巴拉太空计划2》目前只开放了沙盒玩法。并没有加入科技树升级系统,也没有考验运营和经济管理等细节的生涯模式,玩家必须要在这个无限可能的沙盒中主动发掘“乐趣”。所以,对于缺少设计目标和实验欲望的玩家而言,目前游戏所拥有的内容可能真的非常缺乏吸引力。
升级还是负优化?
相较于1代,《坎巴拉太空计划2》的玩法逻辑并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在界面和系统方面做了不少细节上的更新。
首先是建造模式和UI升级。在机库建造模式中,现在可以将部分结构作为预制件蓝图保存起来,以方便后续的模块化拼接,这也节省了一些建造时间。同时,组件部分新增了多种类型的燃料和引擎,其动力相比1代也有所提升,足以支撑更远的航行。此外,机库中还新增了组件收藏夹、平面视图等操作更加便捷的功能。
发射和操作部分的UI现在更加科技感和现代化,虽然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而且一些信息也变得不够直观,但这些问题相信可以通过更新得到解决。新的镜头模式和行星引力范围显示,也让入轨过程在有些别扭的同时多了几分新鲜感。
夜间飞行
但是这些“更新”很难说相比1代有多少增强,实际上,如果换回1代的界面可能会让我的体验更顺畅。即便玩到现在,我仍然不能完全掌控新版本机库建造的一些细节操作。而游玩过程中遇到的BUG更是数不胜数:重力球无响应、SAS系统抽搐、油箱无法完全脱离、机动计划的实际轨迹和计算轨迹有很大误差,甚至连飞行器掉入星球地表,飞进星球内部这种离谱的事情都发生了。
起落架放小了,只能用引擎着陆
更糟糕的是,游戏对于PC基础配置需求飙升的同时,画面表现相比1代却很难感到多少提升,同时不完全的汉化和错译更是让一切问题都雪上加霜。
《坎巴拉太空计划2》目前画了很多饼,包括太空殖民、系外探索、外星聚落,以及多人合作游戏。这些确实是初代游戏中缺乏的玩法,然而这些内容的具体上线时间仍未明确。目前游戏现有的内容,仅等于阉割了科学和生涯模式的初代,是一个相当粗糙且基础的框架。
省流:现在的版本只完成了第一步
虽然目前的抢先体验版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也有理由相信开发者们不会放弃对其进行更新与优化,就像《坎巴拉太空计划》经历过的十年漫长更新一样。可惜在无法以倍速跳过火箭建造过程的现实世界中,当前的抢先体验版难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结语
如果你是《坎巴拉太空计划》的死忠粉,或是想要体验全新UI画面与新引擎的玩家,可以尝试一下目前的《坎巴拉太空计划2》。当然前提是你有一个配置强劲的电脑,和可以接受目前版本Bug层出不穷、优化糟糕的良好心态。如果你想要获得更加完整的游戏体验,那么回到内容更加丰富的初代会更舒心。
“坎巴拉”续作什么时候才能出啊?
这是《坎巴拉太空计划(Kerbal Space Program)》(以下简称“KSP”)这款游戏下最多的评论了。
作为一款steam好评如潮级别的游戏,这款游戏的优秀母庸置疑,当然,500多万的销量对于一款独立游戏而言,也足够成功。钱也赚了,玩家也买账,续作的呼声理所当然。
更加重要的是,这游戏实在有些年头了。虽然steam写的2015年上架商城,但游戏在2011年就已经推出了抢先体验版,至今已经11年。我第一次接触这款游戏时,甚至还在上初中。在2015年正式上线后,游戏不定期地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更新。
从2011年开始计算,游戏开发商Squad进行了整整十年的更新,而不是继续开发新作。终于,他们在2021年宣布,将着重进行续作的开发。
虽然续作的消息已经是板上钉钉,但游戏在公布续作后多次跳票,从2022到2023,具体的发售日期迟迟无法确定。这种状况总给我一种续作遥遥无期的感觉。
直到前两天,官方宣布《坎巴拉太空计划2》将于2023年2月25日在Steam上推出EA版本。
终于,《坎巴拉太空计划2》来了。
虽然不是正式版本,但考虑到游戏丰富的社区内容和前作粗糙过时的画面,这份“半成品”还是显得弥足珍贵。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款作品,能够代替《KSP》这款游戏,它实在是太特殊了。特殊的不仅是他的游戏本身,同样还有经过十余年沉淀的,关于“太空”的这样一个群体。
首先,我不得不说,当你初见《KSP》时,你绝对会认为这玩意是个整活游戏。因为你很难整出来一个正儿八经的玩意在天上飞上十几秒中。飞船或者火箭一般都以解体或者一头栽向地面/大楼作为结束,碎片连带着坐在里面带着傻呵呵表情的宇航员飞上几千米远。
而我只能看着我几十分钟的心血在几秒之间化为乌有。
任何一个接触这款游戏的玩家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多次试飞失败之后,重新调整飞船的结构以及布局,保证飞船的重心以及操控性能,确保飞船在空中不会解体以及不受控制。直到在天上待够一分钟,华丽地坠毁才算是到达另一个阶段。这就像《围攻》,一开始考虑的不是如何击垮敌人,而是确保自己不会散架。
接下来要考虑的,才是分级火箭之间的逻辑关系、各个发动机所要携带的燃料量、功能组件的安插排布······
毕竟这游戏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登上月球。
不过,时至今日,我只是进行过一次次的华丽坠毁,从未成功登月。在“不到月球非好汉”的坎巴拉,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能涉及到“性别歧视”我是没想到的
有玩过《KSP》的绝大多数玩家也基本上停留在这个阶段,游戏过于硬核,导致不少玩家玩的并不是《坎巴拉太空计划》,而是“坎巴拉导弹计划”。游戏中那些被视作吉祥物一般的宇航员在最后总是被炸得七零八落,或者从万米高空自由落体。
作为一款由玩家自行拼装组件,构筑飞船的模拟器,《KSP》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硬核。进入游戏,往往就是一大堆连名字和功能都看不懂的部件摆在旁边供玩家选择。
这些部件有控制核心、控制系统、电力系统、通讯系统、燃料、引擎、连接部位、一级二级火箭······东西太多在这里也就不一一举例,而这些东西,对于登上月球来说,缺一不可。
控制核心使得飞船可以被玩家控制;控制系统能够帮助火箭保持稳定而不是在一个轴上旋转;没有燃料将无法飞行;通讯系统能够保障航天器和母星传输数据;连接部位使得不同部位的分离以及对接成为可能;整流罩这样的部位能够使得火箭整体的形态更符合空气动力学·······
所以能整出万吨火箭这种活真的很大佬
而就算你知道了一艘火箭需要那几个部位组成,并且成功地组装了出来,还有很多问题等待着你去解决,别忘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登上月球:如何保持飞船的第一宇宙速度(稳定围绕坎星飞行);怎样进入月球轨道;怎样规划月球轨道;怎样着陆?
图来自B站
另外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在太空实验室中,旗帜的方向是北边,而发射火箭则需要向同星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方向发射,这样能够节约燃料。坎巴拉和地球一样,因此在发射之处就要确定火箭朝向东。同时在大气层上升的过程中,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因为和空气摩擦过于剧烈而浪费燃料。
上诉所有的基础问题,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理和航天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严密的计算。普通玩家如果不仔细钻研攻略根本不可能成功登月。
图来自贴吧
当然,登月所带来的成就感还是无与伦比的,即使是看直播,瞅着新人主播前前后后忙活几个小时,最后成功将只有原本飞船十分之一大小的驾驶舱送上月球。这样的云登陆已经能让我们一群看客兴奋不已。毕竟在这期间一招出错,满盘皆属。
不过就算你根据攻略,依葫芦画瓢成功登月,这也仅仅只能算得上开始。毕竟这只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不自己去动手计算,就意味着你只是一个菜鸡。各种各样的配件组合以及环境都还等着你去研究分析,游戏几乎有着无穷无尽的深度。
这虽然劝退了一大批玩家继续深入了解这款游戏,但也吸引了一些特殊玩家,比如在NASA担任火星车研发的工程师Timothy就对《坎巴拉太空计划》中的拟真度赞不绝口。
小绿人甚至被当作素材上过电视
而正是由于这种超乎单个玩家能力的游戏深度,游戏的社区也因此一片欣欣向荣。从游戏上架到今天,攻略在社区已经成为了小儿科一般的存在。核心玩家更多的是往游戏上加东西,以求更加贴近现实。
比如能够在Github下载的,USI和MKS这样KSP中著名的模组,能够带来极为丰富的游戏体验。
就拿MKS来说,这个MOD引入了一系列用于居住、资源开发、建设的轨道/地表部件,以及一个复杂的行星殖民系统。玩家能够在其中完全自主地构建属于自己的基地,并且发展一系列相关的建设系统,这些系统在功能上相互依赖。
比如,玩家想要获得食物,就要建立一个农业模块,而农业模块需要用钻机获得尘土(Dirt),很多转化器需要组装工厂产生的机械零件(Machinery)才能运转。
这种模组大大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和可玩性。诸如MSK这样的模组也成为了不少核心玩家的心头好。
就这样,人们一边抱怨着这游戏怎么还不出2,一边无可奈何地给游戏整出来越来越多的黑科技。不知不觉,《KSP》已经成为了太空飞行模拟爱好者聚集的天堂,一般玩家进入坎巴拉的社区,很难看得懂这些人在讨论什么。
如今这一社区规模其实早已经超越了《KSP》的体量,一些模组甚至是《KSP2》也难以超越。但就和《骑砍》一样,再多的mod和模组,在玩家严重也比不上正统续作。
而你现在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这游戏只是出了个EA版本,也能引得一票玩家集体高潮了。
不过,这样却让我心里的馋虫更蠢蠢欲动了。这2022年怎么还没结束啊!
Private Division 和 Intercept Games 宣布,火箭建造模拟游戏《坎巴拉太空计划2》将于 2023 年 2 月 24 日在 PC 平台上线抢先体验版。其 PS5 和 Xbox X|S 版本计划将在 PC 抢先体验期结束后推出,更多详情尚未公布。
《坎巴拉太空计划2》将在发布抢先体验版时带来大批内容,包括数百个新部件和改进部件、加速状态下的时间加速、图形效果提升、教程和玩家入门流程改进等。
在抢先体验版发布时,游戏中将有 350 多个新部件和改进部件。本作还多个经典地点都进行了重构,带来新的环境景观和挑战。改进后的 UI 也更加易用、详细。
在《坎巴拉太空计划2》抢先体验版发布之后的几个月内,Intercept Games 将推出多项更新,包括:
新一代科学技术:解锁未来科学技术,建造更强的载具,进入从未探索的星系太空聚落:开采资源,在深空之中建立自定义基地星际旅行:搭乘核聚变动力巨型飞船,抵达新的星系,探索等待被发现的行星多人游戏:玩家与好友既能一起探索太空,又能各自进行太空竞赛模组:将发布额外的开发内容来为模组社区提供支持其他:陆续加入改进、错误修复、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