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中国式家长结局是什么?都有哪些结局路线?很多玩家打出了多种结局,有玩家对目前打出的结局进行了总结,详情一起来看下这篇中国式家长全结局数据化汇总表一览吧。

相关攻略推荐:

中国式家长传说特长一览

中国式家长全女生追求方法视频

中国式家长清华大学攻略详解

全结局数据化汇总表一览(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已知结局一览

1、游戏策划师。30元

2、游戏制作人。60元

3、游戏原画师。暂时未知薪水

4、周目畅销书作家50块(理想大文豪)

5、医生专家(理想白领)60块

6、全运会冠军(理想冠军)50块

7、影帝(理想天王巨星)工资还没看

8、艺术家 60

9、销售经理75

10、首富150

11、模特80

12、网络up主80

13、全栈工程师 60

14、iIT科学家60

15、体育职业人 50

16、医生60

17、全运会冠军50

18、文学家50

19、大文豪60

20、股票交易员和投资之神都是100

《中国式家长》可能大多数人都没玩过,目前正式版的游戏也还没有上线,阿懵是通过台长(游戏电台)的推荐在steam上找到的一个demo下载来玩的,目前这个demo只能玩到孩子考试(具体几岁我忘了)但是从整体来说这个游戏很有意思。

玩了《中国式家长》让我想养个孩子

因为比较喜欢玩养成类的游戏,恋与制作人、梦100、奇迹暖暖这种类型的游戏我都很喜欢,所以台长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觉得应该也是个养成游戏,所以报着试试看的态度下载来玩。

初入游戏的时候,游戏序幕拉开的那一霎那,迎来你的小宝宝的诞生,缓缓打开的世界让我一下子进入了游戏世界。

除了这种养成的玩法以外,游戏内小卖部中出售的玩具食品也满满的都是回忆

总的来说《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玩法简单玩着非常轻松也不枯燥感觉挺不错的,目前玩不到最后,但是看到游戏内的一些设定应该是可以和游戏中的NPC结婚生子继续培育下一代的玩法,还是很期待的!

《中国式家长》是一款回合制养成类游戏,看到这游戏的名字,小伙伴是不是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翻身雄起,做一回家长好好的“培养培养”自己的小孩了。小编必须残忍的告诉你,玩家扮演的是熊孩子。这是一款现实主义的模拟游戏,游戏模拟从出生到高考的整段过程,探讨中国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的贴近现实,这也是小编推荐的主要原因。

这个游戏的发展主线基本就婴儿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结婚生子。虽然游戏路线单一,但是组合玩法多样,结局丰富。过程中各类要素非常的贴近现实,在游戏中压力太大会发疯,父母不满意会教训我们,我们被教训会留下心理阴影,心理阴影过大会结束自己。很容易让玩家有一种代入感,玩起来还有些回忆的感动。最悲剧的是在游戏中,我们还得照顾父母的感受。

不用怀疑这个就是你

小编怎么说也是上过北大的人

这个游戏是以代际更迭为基础,这一代孩子结束达成职业结局后,会作为下一代的父亲,玩家可继续进行下一代游戏;上一代的职业、性格、配偶,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基础属性、零用钱等等,最重要的是还会影响你能撩的妹子,是不是现实的让你扎心?

小编个人认为《中国式家长》是今年在养成类游戏中的良心游戏,玩这个游戏除了能让感觉快乐之外,更能让我们反思许多不同的东西。起码这个游戏告诉我们,父母很多东西是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在素质教育这方面。良好的物质条件能让孩子享受更多,良好的素质能让我们的孩子成长的更健康。谢谢大家。

《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如果抛开主题这个话题点来说,是一款很不错的点击类小游戏。点击类游戏的特点就是可以无脑,类似当年steam风行一时,被搬运到手游上的《点击英雄》一样。

但是,虽然内容是单纯的点击,但是因为要做出所谓的家长式抉择,大家又要去看内容,选择孩子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策略性上它更有趣味性,可玩性增加,但整体游戏属于那种主旋律很有话题,但是内容实际并不复杂的产品,所以并不适合长期把玩,好在游戏售价不贵,也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游戏小品。

至于孩子如何考上清华北大,如果你玩这个游戏就要考虑这个结果的话,那你真的被这款游戏讽刺到了,因为你就是“中国式家长”。中国这么大,211,985高校那么多,为什么非要盯上清华和北大呢?难道你想通过一个游戏,来尝试与孩子用何种方式相处,可以让他进入高等学府吗?要知道游戏只是游戏,没有一定的数据反馈能力,即便是游戏里辍学的操作流程,现实里也可以出现考上清华北大的情况,这就是墨菲定律吧……

我觉得这款游戏还是调侃的情况居多,实际设计思路和结果展示,更像是我们熟悉的HTML5小游戏,就类似那种微信朋友圈里,让你做选择的小游戏一样,你做出一个系列的选项,你就会被系统得出一个设定好的结论,从而让你分享给朋友圈,从而形成扩散力。《中国式家长》也是这样,大家都秀自己游戏里孩子的录取通知书,从而让更多人关注这款游戏,参与进去,这是市场手段,不是现实模拟,所以玩玩就好。

我感觉《中国式家长》给人最大的乐趣,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各种抉择,当过家长的会觉得很真实,没做过家长的,还是孩子的也会觉得要是我爸爸妈妈这么选就好了,这确实反映了社会的一个现状,但我觉得考好学校不是如何选择,还是看家长和孩子们的关系吧。

今年年初《 旅行青蛙 》这个游戏的火爆让许多人体会到了 “ 养儿方知父母恩 ” 这句话的深切含义,让很多人过了一把当父母的瘾。

这几天,又有一款游戏带来了一阵 “ 养儿子 ” 风潮,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 中国式家长 》,听名字就知道是一款非常正宗的国产独立游戏。

《 中国式家长 》于 9 月 29 日发售,仅仅两天后就登上了 Steam 热销榜的第二位,第一位则是另一款国产独立游戏《 太吾绘卷 》。

《 中国式家长 》本身的游戏类型算是角色扮演类,玩家要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的家长,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一步步地学习成长,重新体验从出生到小学、中考乃至最后的高考这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

“ 中国式家长 ” 和 “ 中国式学生 ” 这两类群体的矛盾可以说是非常激烈了,一方苦于为自己的孩子劳心劳力之后却无法得到孩子的理解,另一方则由于父母热切的期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那么这款游戏又将怎样来诠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一开始游戏非常简单,作为一名刚刚出生的婴儿理所当然地可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阶段父母对你的期望很简单,只希望你健康地成长就可以了。

游戏是回合制进行的,主要玩法分为 “ 挖脑洞 ” 和 “ 日程安排 ” 两种。

挖脑洞可以通过一个类似翻地砖的趣味小游戏提升自己的各项身体属性,每次挖脑洞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行动力,行动力消耗完则无法继续挖掘。

在小时候可以通过挖脑洞提升的属性只有 “ 体魄 ” 和 “ 智商 ” ,随着年纪的增长则会出现情商、记忆力、想象力、悟性这几个方块,还会出现提升天赋属性的特殊方块,可以增加自己的天赋属性( 影响到每回合自然增加的属性数量 )。

孩子的属性会影响他学习某项技能时所需要的悟性,技能所依赖的属性侧重各不相同,当对应属性提高时,学习该技能需要的悟性则会随之下降,而这些技能则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决定他是成为富商、文豪、运动员还是别的职业。

日程安排则可以通过安排不同的日常活动来增加自己的属性,每天最多可以进行 6 项活动。

学习和娱乐两种日常活动侧重点各不相同,学习里的各项活动主要可以提升记忆力和智商,体育相关的学习项目的可以提升体魄。娱乐类的活动则是以提升想象力、魅力、情商等等。

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定几率获得某项活动的专属特长。

这些特长可以在突发事件父母的 “ 面子对决 ” 中派上用场( 残酷的竞争从娃娃抓起 ),也可以用在一些选秀节目上。

日常活动进行时也会有一些随机事件发生,从而增加或者减少主角的某些属性,而这些事件或多或少我们都在各自的幼儿时期经历过,比如被外人夸长得好看( 我不是,我没有 )。

有的小朋友比较有钱,玩具总是最好的,后面就会跟着许多别家小朋友。

游戏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一些日常事件中设置了一个小问卷,当你选完后就可以看到玩这个游戏的玩家中有多少人和你有相似经历。

当然也会有一些事件是讽刺了当年的某些社会大事,比如曾经引起巨大轰动的XX奶粉事件。

当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取名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孩子的将来,我给他取了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寄托了我对于他的巨大期望。

到了幼儿园阶段,父母的期望就会开始变得与孩子的未来相关,想要孩子进入重点小学,从而 “ 赢在起跑线上 ” 。

小学之后则是重点中学、重点高中,每一阶段所侧重的达标标准各不相同,作为第一代的孩子各项属性都很平庸,基本上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最终,我辛苦培养的 “ 儿子 ” 在高考时只考了 475 分,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

之后的他成为了一名小商人,在父母的安排下进行了相亲,好在其中一名相亲对象是学生时期的女同学,当时两人关系也不错,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走到一起。

不得不说这样的结局算是非常纯正的 Bad Ending( 坏结局 ),许多人都难以接受,好在,我们还有机会重来!

因为游戏的存档是可以一直继续下去的,每一次高考结束后的人生都会影响到这个游戏存档的下一代的命运,比如父母的部分天赋属性和性格会随着父亲遗传给儿子。

图为第二代孩子的天赋,第一代每项只有 5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 赢在起跑线上 ” ,父母当年的遗憾,就让孩子来完成吧!

按照这样的设定,只要不断地努力下去,终有一代孩子会考上名牌大学,走上人生巅峰!

目前《 中国式家长 》已经在 Steam 上获得了 3900 多个评价,总体为特别好评,在 Wegame 平台的好评率也差不多,可以说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作品了。

对于《 中国式家长 》的差评则大多数来源于游戏本身的重复性较高,毕竟每回合的核心玩法就是挖脑洞和日常安排两个,突发事件也都是固定不变的出现在某个阶段。

而绝大部分来自网友的好评都是因为自己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从主角的经历找到了共鸣,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用某位网友的评论来说就是五个字:我玩我自己。

不管是游戏中可以买到零食玩具从而缓解自己压力的小卖部。

或者是竞选班干部时和同学互相揭短、为自己拉票。

还是过年时和亲戚斗智斗勇拿红包,结果最后却被妈妈收入囊中。

二十多岁的小发就坐在那里,深情的目光望去,都是自己十多岁时候的影子啊!

更别提在和女同学聊天时抓耳挠腮,小心翼翼怕说错话不知该如何选择时,那夕阳下的奔跑,那逝去的青春,你可还记得?

游戏的优点除了情怀之外,一些特殊事件引发的小游戏的多样性也为游戏增色了不少,比如过年亲戚给红包被做成了一个点击游戏,需要通过点击鼠标来控制游杆在时间倒数结束时停留在橘黄域,否则就拿不到零花钱。

提起 “ 中国式家长 ” 这五个字,许多人大概都会觉得这是个贬义的称呼,与之息息相关的关键词则是 “ 刻板 ”、“ 迂腐 ”、“ 应试教育 ” 、“ 分数至上 ” 之类的字眼。

而这款游戏取名为《 中国式家长 》其实是为了让我们这一代在 “ 中国式家长 ” 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感受家长们的不易。

比如在一盘游戏结束时,你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孩子最终只考了很低的分数,没有考上自己希望的学校时,是不是有一点失望?

再比如,当高三课业压力繁重时,明知道娱乐项目里的 “ 五年高考 ” 、“ 三年模拟 ” 、 “ 黄冈密卷 ” 这些活动不能帮助孩子减压,但是却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各项属性从而更快地学习各项考试科目,提高他的高考成绩,你还会安排他去做一些减压的活动吗?

也许你会说考得差点无所谓,可是如果这样结局最后导致孩子没有一份好的工作,没有一技之长,相亲时连曾经喜欢的女生都拒绝了孩子,该怎么办?

就这样,在游戏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也变成了一名真正合格的 “ 中国式家长 ” 。

现实里又何尝不是如此?父母的想法、做法也许不一定对,可是父母盼着孩子好这一点初衷是不会错的。

“ 养儿方知父母恩 ” 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废话,也许这才是这个游戏在让你重新体验童年生活之外想要传达的真正核心吧。

更多好玩的游戏评测,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差评( chaping321 )~

如果连《中国式家长》都算垃圾游戏的话,腾讯等一系列公司出品的那是啥?渣滓么?

今年对于游戏行业来说,形式不大好,版号停发、政策管控,一众游戏公司的股价都在不断往下跌。但是好在,有两款游戏让中国玩家重燃了信心《太吾绘卷》和《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无比的真实,真实到让人落泪,真实到让一些玩家不忍心再玩下去。

他让我们所有人,都有了一次“重头再来”的机会。你可以选择当一名程序员、歌手、金融大亨,甚至一名忍者!但时,一旦选择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舍弃一些别的东西。

又或者你想两者兼顾,但最后很大概率是一事无成,做了很久的“舔狗”,女神却最终离你而去。

又或者你成绩很好,但阴差阳错下,只成为了一个小商小贩……

没有办法,这就是人生,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中国式家长》告诉你,即使让你从来一次,人生也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

这,才是人生。

这里是《黎明游戏》——每日带给你最新鲜、最有深度、最好玩的游戏见闻。如果你也是游戏爱好者,欢迎关注我们,你的观点,我们尊重。

希望他不要像路上那些行人一样,面无表情的活着。我们,我们的爸爸,我们的爸爸的爸爸,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所以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才会都面无表情,无聊的活着。

—— 电视剧《危险心灵》

关于《中国式家长》,在我的游戏体验中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一周目时,我像个叛逆的少年,因为贪玩成了滑梯大王,不爱学习钟爱运动,长跑短跑篮球样样精通,考试总分从没上过 50 分,这种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感竟让我有些沉迷其中。而到了二周目,我却挺自然地让我的小孩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热爱学习的优等生。这让我有些后怕,恐惧感随着游戏进程越来越强烈,用极其俗套的那句话来说 —— 我终究活成了我最讨厌的那种人。

《中国式家长》是由独立游戏团队墨鱼玩开发,椰岛发行的模拟养成游戏,无疑是近期国产游戏圈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一款作品,玩家对游戏的讨论从内测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尽管在各大游戏平台均获得了不俗的销量与玩家评价,但是在我看来这款游戏也是国产游戏史上最为极端化的一个典型,这种极端让这款游戏的走红变得非常戏剧化。本文将从「这款游戏是否符合它的评价」这个角度谈谈我对《中国式家长》的看法。

游戏好玩还是段子表情包好玩?

前文提到,《中国式家长》是一款模拟养成类(数值驱动)的游戏作品,玩家将在游戏一周目重返小时候,体验一次从童年到成年的人生旅程,而从二周目开始玩家将以父母的身份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整个成长过程由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组成,在此期间玩家要通过一些小游戏来不断提升自己某些方面的属性(比如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等等),这些属性会影响你的学习路径,从而影响你未来的成长方向。

整体构思与游戏逻辑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这款游戏的实际体验并不好,几度让我觉得乏味想要快进跳过某些流程,这对于一款游戏来说是致命的缺点,一旦游戏出现让玩家自主的断层,就很难再投入进去。《中国式家长》里设置了太多(在我看来)无效或者无意义的游戏流程,而且这些流程需要玩家反复操作,简单来说就是「挖掘」属性点、学习技能、日程安排的无限循环。

比较讨巧的是,游戏中大量的暴漫式表情包与网络段子分散了大部分玩家的注意了。要说搞笑也是挺好笑的,但看久了也就觉得乏味,与不断重复的游戏内容一样,逐渐无趣。如果我们仅从「游戏性」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中国式家长》简单、粗暴、甚至有些投机取巧的设计方式,并不足以支撑它获得如今的评价与关注度。

游戏代入感还是玩家的回忆杀?

很多玩家在对《中国式家长》的评价中提到了「代入感」,如果我们抛开前文提到的游戏性,单从游戏的叙事层面来看的确有着令玩家感同身受的能力。游戏中提到的种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家庭与子女的相处方式、学生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情窦初开时的暗恋等等,因为在大部分年轻玩家身上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所以与其说是游戏营造的代入感,倒不如说是《中国式家长》让玩家们又一次回忆起自己的年少时光。

当然不可否认游戏中也尝试加入了大量能够引起玩家共鸣的事件和元素,比如竞选班干部、母亲与邻居朋友比拼面子、过年收还是不收亲戚的红包、相亲失败随便找个人过日子等等。单说这些选题其实非常精准,但是实际体现在游戏中,却不怎么令人满意。比如即便到了高中,竞选班干部时「我」依旧会说出「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话,或者是即便孩子已经不是小朋友,母亲和别人比面子时还是会说「我儿子很会滑滑梯」类似的话。很明显没有针对不同时期和环境做出调整,这种粗陋的处理方式很难让玩家有实实在在的「代入感」。

火的是《中国式家长》还是中国式家庭?

这是我对于这款游戏的反思。玩家们口口相传的、被媒体推上风口浪尖的、获得无数关注与讨论的,究竟是这款游戏《中国式家长》,还是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的、无法自由发展的中国式教育与中国式家庭?答案显然是后者。这款游戏让我不断回想起几部曾经看过的纪录片,一部是凤凰卫视的《高考工厂》,一部是陈为军的《请为我投票》,另一部是周浩的《高三》。

我曾以为《中国式家长》仅仅是一款体验式的模拟养成游戏,但是在游戏简介中却看到这样的描述:「中国式家长是一款现实主义的模拟游戏,游戏模拟从出生到高考的整段过程,探讨中国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如果理解没有错,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探讨中国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但是,好像除了平铺直叙的循环体验外,再没有更多的探讨与反思。

这款游戏里,什么值得探讨和反思?

很多玩家评价了这款游戏充满「情怀」,情怀当然是吸引玩家的一个要素,但在《中国式家长》里需要被表达的仅仅是情怀吗?玩家体验到的,也仅仅是又一次曾经不太愉快,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还挺有意思的童年经历罢了。当「中国式家长」这样其实比较敏感的字眼出现时,(我认为)其实应该探讨一种关系、一种理想、一种社会形式,这些很严肃的东西,不应该被太多娱乐化的包装展现出来。

我并不是全盘否认《中国式家长》这款作品,至少它找到了一个极其有价值的选题与方向,可惜的是在处理游戏中各个细节时显得太过杂乱,游戏想要传递的观点无法在游戏中得到放大,只能通过玩家的回忆与描述来表达。

触及了情怀,但少了反思 —— 这是我最终的评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评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

当你在精心计算如何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时候,当你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社会竞争力的时候。

那么恭喜你。

你在这个游戏里成为了中国式家长。

在游戏开始的时候,玩家们要从各个方面去培养一个孩子,让孩子从牙牙学语直到通过高考。这是一条充满荆棘,辛酸与泪水的道路,

特别是拿到北大录入通知书的那一刻,盒子不禁潸然泪下,内心感慨万千。

因为这不是一个专门取悦孩子或者家长的游戏。

没错,《中国式家长》既不是站在学生立场上控诉家长教育措施的失败。

尽管充斥着大量孩子角度的吐槽。

也不是站在家长的立场来责备孩子的不够上进。

因为在游戏中第一代的孩子,想要考上清华北大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学业压力大到了是整个家庭一起在奋斗。

为了上重点中学,家长为孩子买了学区房。

为了在素质教育上能够跟上有钱人,甚至能够向父母要求学习马术。

这其中的开销,背后的心酸,就像是游戏开头的封面图一样。

孩子在灯光下默默读书,父母在背后悄悄地看着。

所以盒子认为《中国式家长》不是一个单纯的,吐槽养成类游戏,而是一副画卷,一副关于中国城市家庭奋斗史的画卷。

为了让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整个家庭在一起奋斗。

如果这一代人做不到,那就下一代人继续努力,以防止自家的孩子被阶层伤害到。

因此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是《中国式家长》游戏最为精妙的内核。

一代人奋斗不行,他会为下一代人做好准备,最终攀爬整个高峰。

这也是游戏《中国式家长》令人感慨万千的地方,尽管被人吐槽它是由好几个4399小游戏组成的作品,连他们自己人都吐槽起独立游戏来

但他们仍然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做成了一个非常值得一玩,特别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

因为家长能够在游戏中看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了怎样的错误,为了实现昔日的目标把怎样的重担压在了孩子的肩膀上。

同样的,孩子们也能够看到家庭的责任感,看到父母在背后做出了怎样的付出,以及对孩子任性的容忍。

所以哪怕游戏的表面充斥着各种欢乐的内容,但盒子玩了一遍又一遍后,笑容渐渐消失。

因为在轻松欢快的外表下,包裹着令人沉重的话题。

也正是这一点,让《中国式家长》成为非常值得一玩的游戏。

哪怕不考虑沉重的阶层问题,玩家们也可以从《中国式家长》感受到童年的回忆,家庭教育的纷争,令人会心一笑的日常等等。

比如过年收红包的小游戏。

比如其中关于游戏开发的吐槽。

这些都令盒子捧腹大笑,玩得十分过瘾。

好了,夸奖过后总是要说一些不足之处。

《中国式家长》将代代奋斗作为最大的优点却也成为了最大的缺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

盒子来具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玩家所选择的家庭,不管奋斗多少代,哪怕最后成为了首富。

他的孩子,一个月零花钱也不过是150元(仅仅是最穷第一代的7.5倍。),而且还要为学区房奋斗,还要遇到阶层比自己高的孩子。

这就十分扯淡了。

也就是说《中国式家长》在继承方面做得相当不到位。

孩子仅仅只能继承天赋还有一小部分的零花钱,并不能明显地展开阶层讨论。

也就是说,只要游戏不断进行下去,孩子的天赋不断增加,总能够变强的。

这就明显不合理了。

如果以盒子的个人观点来看,《中国式家长》要怎样进行改进呢?

他需要设计阶层掉落。

比如当你奋斗到成为首富,你的孩子却挥金如土,纵情声色,自以为是,从不学习,最后导致家庭堕落。

既有上升的阶段,也有下降的方式,让整个游戏有了更强的选择性,甚至更强的教育意义。

只是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更多的细节来补充来打磨,这是目前《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所欠缺的部分。

虽然有人说“游戏内容过于真实引起不适”但小盒在这里还是想表达活在当下,好好奋斗自己的生活吧~

近期,国产独立游戏《中国式家长》火了。

那什么是“中国式家长”呢?,有人这样定义:在中国,存在一部分家长,他们爱子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在子女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中,却存在部分教育存在缺失情况,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以下特点取自于相关资料文献,并不代表全部中国家长,但却存在一部分这样的现状,请勿对号入座)

【对自己的孩子过分溺爱,对智力要求相对高,但对非智力要求却相对较低】

【对自己的孩子施加心灵压力,对孩子的独立人格发展进行相对应的遏制】

【对自己的孩子给与最好的物质享受,潜移默化造成孩子的拜金主义】

【对自己或他人的孩子动辄体罚,在应试教育上体现较为明显(近年来情况逐渐好转)】

【朝令夕改,对孩子的培养缺乏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性目标,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在精神方面,家长是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缺少必要的深度交流】

【在事业方面,孩子是家长曾经未完成事业和梦想的接班人继承人】

【道德方面,在家庭,学校,缺少相对质量较高的道德教育】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应用而生。这是一款非常具有现实主义的养成类游戏,游戏深度模拟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再走向社会的一段人生历程,从这段历程中展现的的点点滴滴,发生的故事,来探讨中国孩子与中国式家长的关系。引起人们的思考与探索。

这款游戏号称“最扎心的模拟养成类游戏”,体验这款游戏,你将会得到以下几点思考:

作为出生在普通中式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到高考结束

1.面对生活的抉择,你将如何选择?

2.面对突然出现的熊孩子,你会如何对待?

3.面对竞争激烈,却又哗众取宠的选秀,你是否能脱颖而出?

4.面对心仪而特别的那个她,你将会如何面对?

5.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飞速发展,阶级逐渐固话的时代,你的梦想,需要多少代人才能实现?

有人会成为令人瞩目的奥运会冠军,也有人会成为大众喜爱的超级明星,还有人成为了企业里的一名普通员工。无论怎样,都非常贴近生活。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句话来形容这款游戏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未来的路我们或许真的不清楚怎么走,但如果在游戏里,让你再走一遍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你又会是如何选择呢?在上文提到的无业游民,在大学里如果什么都不学,而其他什么又不干的,这样的结局你是否又能遇见呢?高考考得好不好,没关系,你的志向呢?你就算哈佛毕业就是想去富士康当工人,又有谁能管得了你?

we game玩家“回首空城”说:中国有句古话:我们终将变成自己讨厌的人。这个游戏真真正正让我体验到这句话的含义,我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就变得很在乎每个孩子培养的结果,看到别的玩家培养出各式各样的满分清华北大,我就也想培育出一个来,现在想想,我不就正在变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了么?小时候,我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小时候我觉得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会高兴,那时候爸爸妈妈出门,听到的都是“哎呀,你家孩子真有出息”,到了初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渐渐开始讨厌学习,讨厌爸妈拿我和别人比较,恰恰那个时候成绩出现下滑,就总是会被教训,每到那时候,我都会觉得父母让我好好学习是给他们挣面子。现在玩这款游戏,看到别的玩家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孩子,就希望自己培养出的孩子也是清华北大。我又何尝不是再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呢?

而当年的想法,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所有的理想抱负,最终都在梦想面前低了头。

最终,我也活成了中国式家长,尽管,那不是我想要的。

谢谢邀请

不得不说,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可以称得上惊喜了,我国本来的养成类模拟游戏就很少,而这款游戏独特的玩法再加上养成类的风格,确实可以称的上独树一帜了。

这款游戏最大的特点小明觉得就是贴近生活了,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90后来说,游戏的内容可以说和我们成长的过程很是相像,玩游戏的过程可以说就像是重生一般。游戏里出现的各种小道具以及随机事件,都是我们平常生活的一些片段的重现。可以说,这便是这个游戏的出彩之处了。

这款游戏的玩法相对而言还算是比较简单了,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扫雷。然后便是各种通过各种支线或者随机事件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培养,一直到高考结束,短短几十回合,我们所要培养的孩子也是伴着我们的期望长大成人了。可以说整个游戏与其说是培养我们的孩子,更能说是弥补我们的过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够重现回首往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款游戏确实很不错,但是也是有着一些不足。整体的游戏模式比较单一,可玩性在一周目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培养不禁让人有所疲惫。另外,游戏仅仅培养到孩子高考,可是我们现实,高考以后的生活其实更加精彩,所以策划以后可以增加更多的玩法。

总的而言,瑕不掩瑜,中国式家长确实让我们这些90后过了一把家长瘾,真正的体会到我们成长过程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期待,可以说也是慢慢的能体会到父母的一片苦心。过往不念,未来不迎,当下不负,如此安好。以游戏为镜,感谢我们的父母。

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我是小明,一个爱玩的小朋友。

《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也是比较有趣,游戏内容更多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更有的就是面临问题该去如何选择,这都会导致不同的影响。

在游戏的开头中,我们也见到一个很小的小孩就开始接受教育了,小孩从小学习也是家长们希望的,游戏中小孩学习的内容多数像是连连看那样的东西,虽然形式就不是连连看的形式,点开一些会获取一些技能值。

优秀的学生层出不穷,游戏中也会添加一些特长表演之类的活动,使得游戏更有目的性。而且有些剧情还会出现加长拿儿子的成绩和技能跟别的家长较劲,这也非常贴切现实生活特有的表现。

学习的初衷总是少不了考试的,原以为自己学好了考试不会炸,结果考试的开端也是非常不理想,事后还是要不断地努力学习该怎么去应考了。

《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也侧面反映出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期望非常之高,都希望孩子学有所成,拥有更多技能,长大后能够顺利掌握一切工作,但是从小就刻苦于学习,就好像看到小孩子该有的玩耍生活都被学习所埋没,我们从生长过程中好像缺少了很多与户外交接的活动,大部分时间都献给学习上,也许就是这样,家长们就会认为出去外面玩只是浪费时间,认真学习才是正道,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确实很缺知识人才,没知识的人做起工作来非常辛苦,而且赚的钱也很少,这是多数家长都体验过的,而不希望孩子一样像家长那样的下场。

昨天,一个关于Steam游戏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中国式家长下架#。

这一话题直接引爆了网友们的讨论,关于下架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蒸汽平台搞的鬼、有人说这是游戏内出了问题、有人说是被中国家长举报导致下架,还有人甚至直接抛出了“文化自信”四个大字。

而事实真的如网友们所说吗?真的会有中国家长将一款益智模拟类游戏举报到下架吗?我想事情的真相并不是这样,那些义愤填膺四处声讨的网友,有几个真正玩过《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是一款现实主义的模拟游戏,玩家将扮演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模拟从出生到成人温馨而又扎心的一生。从婴儿时期的翻身、跟着音乐拍手、学说话开始,通过消消乐的方式完成父母的期望,最终参加高考,成家立业。

游戏也给玩家提供了几十种学业和职业结局,若你的人生追求和学校的课程不同,你还可以提前学习各项专业领域的知识,甚至还能碰到传奇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

这里还讽刺了当下业界

游戏中还包含许多一瞬间就能勾起你回忆的小彩蛋,知名影人吴孟达“达叔”、《传奇》、《地下城与勇士》等,玩家还可以选择是否有类似经历参与大数据统计。

这样一款玩法新颖、充满教育意义且富有情怀的游戏怎么会被举报下架呢?让我们看看官方是怎么说的吧:

由于游戏优化和调整,游戏将于近期与大家暂时告别一段时间,在不久的将来,等内部优化完毕之后将再与各位见面。并且诸位家长不用担心,如果你已经拥有了游戏,那么届时你仍然可以从 Steam 客户端的【库】中找到并启动游戏。该版本有任何问题的话我们也会予以维护。

Steam《中国式家长》商店页面

虽然游戏进行了下架,但是已经购买过的玩家是可以依旧正常游玩的。除了Steam下架锁国区外,腾讯旗下游戏平台WeGame上的《中国式家长》也下架了,难道WeGame也要给所谓的蒸汽平台让路吗?

其实不止《中国式家长》一个,还有不少国产游戏都有过锁国区下架的经历,例如在Steam上拥有16848篇好评的横版ACT游戏《艾希》也下架过一段时间,而理由也非常简单——为了版号。

在获取版号后,《艾希》重新上架Steam国区与WeGame平台,还推出了手机版,让更多平台的玩家体验到了这款惊艳的游戏,就像《中国式家长》公告中所说的一样——“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重聚”。

国产文字冒险游戏《宅男的人间冒险》也是锁国区下架,游戏制作人史悲在微博上对此事发表了声明,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版号需求罢了,3DM原创主编银河正义使者也证实了这一点。

国产俯视视角动作射击游戏《基因特工》在7月1日的公告中明确地提到了版号问题。

Steam在国内依然是一个微妙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灰色地带”,无需通过国内审核就可将游戏上架售卖确实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获取版号从而光明正大地宣传售卖对于游戏和玩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综上所述,笔者在此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测,本次《中国式家长》的下架就是出于版号问题的官方自主规制。希望各位玩家和网友能够理智看待问题,不要一股脑地将不负责任的暴言散发到网络上。

朋友们,让我们等待,并心存希望吧!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