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群雄纷争,最终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仰仗父兄基业顺势而为,刘备的优势除了血统和民心外,还有蜀汉的人才济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五虎上将的能征善战加持,让刘备得以在群雄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后期的蜀汉人才并不算多,姜维可谓其中佼佼者。那么,姜维为何被诸葛亮视为可用之才?如此英才却北伐失败,原因何在?
姜维本在曹魏阵营,因有将才而被诸葛亮用计所降,成为蜀汉将领。姜维乃是天水郡功曹姜冏之子,姜冏因为在叛乱中护卫郡守而死,其子姜维得以被赐官中郎,天水郡参军。诸葛亮北伐之时,曾设计取天水郡。当时,诸葛亮已经擒获夏侯楙,便趁此机会,派人伪装成魏军前去天水郡要援兵。太守马遵怕有坐视之罪,欲起兵救援。
但是此时姜维却说,这是诸葛亮的计谋,一旦出兵,城中空虚,诸葛亮必然会趁乱取天水。姜维不仅指出其计谋,还另献一计。先由姜维悄悄出城,再出兵假装援军救夏侯楙,若是蜀军果然来袭,便可由姜维和城中里应外合大败蜀军。
其后情形果然如姜维所料,"援军"出城后,赵云率兵来袭。姜维从其后杀出,与赵云大战数合,不落下风。赵云军队前后不能兼顾,只能仓皇而走。后来,诸葛亮为降服姜维,佯装攻打冀城。因为姜维母亲居住于此,姜维不得不去守城。而此时诸葛亮派人伪装成姜维,假装投降。魏军皆认为姜维已降,姜维有口难言,只得降了蜀国。却说诸葛亮如此煞费苦心,皆是因为看重姜维之才。能看破诸葛亮计谋并将计就计,能与赵云作战而不落下风,如此人才,属实难得。
姜维投降蜀汉后,一直备受器重。仅二十七岁,便被封为当阳亭侯。要知道,关羽被曹操如此看重,所封的便是亭侯这一爵位。其后,姜维更是不断升官加爵。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又扛起了北伐大旗。数次北伐,虽说双方各有胜败,但最终的结局是蜀汉败北。如此厉害的姜维,为何最终失败呢?
姜维的北伐,并没有得到朝中的全力支持,甚至有人伺机破坏。
首先,主政的费祎就更倾向于休养生息,与姜维的北伐主张相左。姜维自持智勇双全,数次想要举兵北伐,但费祎并不认可,每次给他的兵力不足万人。费祎认为,他们远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尚且不能成功,他们若想成事也是难上加难,不如留待后来人。朝中有此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如张翼等人。其次,刘禅宠爱的宦官黄皓与姜维不合。诸葛亮去世后,朝中奸臣渐多。黄皓作为刘禅宠臣,一直有干政之心。董允在世时,尚能牵制他,他去世后,黄皓几乎总揽朝政。姜维曾想除去黄皓,但由于刘禅阻碍只能作罢。此事让黄皓一直对姜维心怀忌恨,屡次想加害于他。在此情况下,姜维难以安心北伐。
北伐后期,百姓对姜维北伐也心生不满。北伐虽然是为了以攻代守,保卫成都,但它本质上是劳民伤财之举。数次北伐,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都是巨大的。这种长期征战所引发的不满,终有一日会爆发。延熙十九年(256),姜维本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好会合作战,但胡济失约未至,以致蜀军损失惨重。由于北伐一事主要是姜维主持,也由此引发民众对姜维的不满。姜维只能自贬以平民愤。由此可见,姜维的北伐群众基础已经很差。
北伐本就是远征,远道而来,若是不能速战速决,便会陷入被动。姜维的北伐战线很长,补给是比较困难的。姜维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便是由于魏军坚守,而蜀军军粮已尽。后期,魏将邓艾也是抓住了蜀军这一缺点,以逸待劳,大败蜀军。这也让蜀军实力大减,由攻转守。
悬师远征必然会有这一问题,古代的交通不便,物资补给困难。尽管北伐胜多败少,但只要魏军能坚守住打持久战,姜维最终还是难以获胜。
尽管历史上对姜维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贬多于褒,但是姜维的军事才能是不可否认的。他在兵力、补给以及己方人才数量不占优势的基础上,还能利用战术多次获胜。北伐消耗巨大,但对魏的消耗也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确实牵制了魏军,保卫了成都,这是不可否认的。姜维可能有过,但绝不是蜀汉的罪臣。
姜维,诸葛亮死后蜀汉最后的名将,有“幼麟”之称。对姜维的评价,任何人都没有诸葛亮、邓艾和钟会更有资格。诸葛亮称赞道:“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如果诸葛亮有吹捧的嫌疑,可对手邓艾、钟会的评价就很可能说明问题了。
钟会给姜维的劝降书中写道:“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
邓艾在吹嘘自己时,也对姜维不敢小觑,他说:“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蜀汉灭亡后,姜维投降钟会,他得知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唆使他起兵造反。长久以来,人们对姜维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说法不一。
事实上,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姜维死后83年终于有了结果。公元346年,东晋名将桓温率军灭掉成汉。桓温的部下孙胜在进入成都后有一个惊人发现,他在宫廷档案库里意外发现一封姜维降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封密信。
密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23个字,“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寥寥数语,将姜维对蜀汉的忠诚展现地淋漓尽致。前面提到钟会有反心,可他带兵时间并不长,在大军中并没有自己的党羽,他想造反也是孤掌难鸣,这时姜维的支持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刘禅很容易就投降了,可姜维所部并没有多大损失,他在降军中依旧有很强的号召力。计划看起来非常完美,奈何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我们纵观姜维的一生,他是一个生活在道德困境中的人,也是一个希望能获得重大机遇而不得的人,这决定了他一生的壮志难酬。
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对姜维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的,他说:“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二十九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理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蒋琬、费袆手里,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维屡次想大举,费袆总裁制他,不肯多给他兵马。费袆死后,姜维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无大功,而自己国里,反因此而有些疲弊。当时很有反对他的人。后来读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归咎于姜维的用兵的,其实亦不尽然。”
最后提一下,姜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定会绝望,但也彻底解脱了。尽管没有实现诸葛亮的遗愿,可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该做、想做以及能做的一切,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