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写文章的时候意识到,自己有太多回忆埋藏在帝都北京。
……而且其中大多数都和食物有关。
地安门的油炸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经常在周五下班后,先不忙着去督导夫妇(岚子和赵哥)的小店,而是绕路去鼓楼买上这么一份,带过去,和岚子在小院里打了牙祭,再喝一杯赵哥做的奶茶溜缝儿,才算是圆满了一周的轮回。
竟然还能找到人去楼空之后的老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长椿街的“京味精”做得一手漂亮的北京家常菜。因为离住处特别近,经常和室友在这里吃饭。最常点的是一份炸酱面,加一份八宝菠菜(这两样我自己就能包圆),室友也点上自己喜欢的主食,最后再点一份焦熘丸子之类的荤菜,两个人分着吃。特别圆满。
这家店竟然也找到了!虽然图片特别小(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牛街“聚宝源”的涮肉和六铺炕“金生隆爆肚冯”的爆肚仁,也都是好东西。由于价格和档次都上去了,就通常把它们当做应酬和聚会的优选项。特别是冬天,热腾腾的涮肉配上二锅头,话匣子可就收不住了。如果还有一盘脆嫩洁白赛过扇贝的肚仁,更是非要喝个尽兴不可……嗳?说好的“不会喝酒”呢?
金生隆爆肚冯的门脸也找到了。看到时,真想呜呜地哭一场(图片来源:网络)
确实没什么酒量。以前在帝都,也只有在相交多年的朋友面前,才能放心地喝上几杯。回到天津后,自然就金盆洗手地成了“不会喝”,特别的能装——但另外一桩退化却绝对不是装出来的,就是辣。真的不能吃了。
说是“退化”,没毛病,因为如今是一点辣都不愿意沾啦。但是想当年,跟着豌豆(见《【记忆覆写·重现·超市】 》)、伊文(见《九转肥肠和回忆中的北京 》)、老妖、岚子这些无辣不欢的伙伴,那真是辣到百无禁忌。别的不说,在公司里常年储备的一包包“黄飞红”麻辣花生,那都是自己和豌豆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用来提升心情的“百忧散”啊,正经和现在咖啡于我的意义差不多。
不麻不开心,不辣不幸福。想当年那口味重的……所以怎么可能错过当时正红火的麻辣香锅呢。
麻辣香锅以连锁经营为主。我们常去的是一家名叫“拿渡”的店——也许这个品牌现在还活着,也许没有,反正现在的麻辣香锅店,无论哪家也都还是一样的经营方式:像麻辣烫一样,各种食材散放在前厅,想吃哪种、吃多少,都自己去拿,之后统一去结算处称重付款。
怎么觉得像是在硬核广告……然而并不是(图片来源:网络)
最喜欢的就是自助点菜这一步了。但凡是能一起去吃麻辣香锅的伙伴,关系肯定是高于友情平均值的,可以而且必须互相不见外。于是点菜的全过程,差不多都伴随着互相快乐的斗嘴,或是叽叽喳喳的八卦。话题范围也很广:公司、客户、作者、爸妈、室友、二次元、宠物……以及永恒的话题:
“钱不够花。”
“真是的,得再努力点。要不然麻辣香锅都吃不起。”
虽然没这么夸张,但麻辣香锅的价格确实不算亲民。两个女孩随便点点,带荤带素的话,就足够在家常菜馆吃两顿甚至三顿。更不用说折算成日常工作餐了。可是就算这样,麻辣香锅里的午餐肉、鹌鹑蛋、青笋、杏鲍菇、藕片、马铃薯等等,还是会勾着我们隔三差五地往那儿跑。特别是午餐肉……唉,被香锅底料加持后的午餐肉,真的香到销魂啊!
当然“很香很香”的不只是午餐肉,什么都香!说到底还是香锅底料的功劳。
拿渡的底料里究竟有什么,如今是想不起了,但一股浓浓的牛油香味是不容错辨的,也能看到香叶、草果、肉蔻等传统香料,都被牛油炒得油光锃亮,香味便被浓浓地、热烘烘地萃出,又随着牛油一起浸润到各种食材里。于是荤有荤香,素有素鲜,汁浓味美。
这才是真正的“这一口,谁不爱”(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想想,麻辣香锅的关键,该说是底料的方子。讲究一点的同类产品比如香锅牛蛙、鸡公煲、香辣蟹、口味虾等等,处理主材时还有点技术含量;但前面说的这种半自助香锅,那真就差不多是“一锅烩”的节奏。
即使如此,也不妨碍我们爱它。而且爱得各有所好:鹌鹑蛋一定要掐开吃,这样蛋黄就能浓足地吸附酱汁,又粉又香,外面的蛋白则比较清淡,可以平衡味道;马铃薯条和藕块一个绵,一个脆,但都是非常入味的主食,少了谁都不成;杏鲍菇以及别的蘑菇最吸味,虽然不是肉,香味,甚至口感,却也不输给肉什么的;青笋总是甘当配角,但反正我是格外欣赏它那种像黄瓜又像笋的清香,被酱汁浓墨重彩地勾勒后的美妙味道;最棒的是香锅里的花生,一口一个酥脆,伴着比底料更明艳的麻辣香——哎这不就是平时在公司里经常拿来磨牙的“黄飞红”吗!
各种食材,不同的香味,亲亲热热地在锅子里融为一体,靠的全是香锅底料的调和。这样的“料香”在现在的自己看来,没什么吃头;但想当年自己还只是个饭桶,远远到不了吃货的档次,就不挑不拣的,吃得特别开心。还一定会点一碗米饭,搭着吃。
如果麻辣香锅离开米饭……(图片来源:网络)
我的饮食习惯比较偏离传统,哪怕在帝都时没有条件自己下厨,也很少用米饭配炒菜。只有麻辣香锅才能让我感受到认真吃饭的乐趣:香料的味道热腾腾地扑面而来,咸鲜口的酱汁均匀地裹在食材上,又被拌到米饭里。麻香和辣味是点睛,让碗里的食物多了灵魂……好怀念。
怎么可能不怀念呢。那样旺盛的生命力,那样的好胃口,那样简单的喜悦——和所谓的青春倒没什么关系,纯粹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坦率:对热量,对营养,对未知和未来。就仿佛一切忧虑,都可以简简单单地随着面前的食物,被咀嚼和吞咽下去。只要吃得快活,就是岁月静好。
如今推崇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方式,想吃什么都自己做,口味也变得清淡了。是最近学到香锅牛蛙的做法时,才忽然想起了当年自己爱吃的麻辣香锅,以及当时的心情。然后心里还真有点痒痒,想,如果有机会复刻一下那个味道,倒也不坏……
只是这念头一晃也就过去了。一个人,对着热热闹闹的一大盆菜,多孤单呀。
怕孤单,也怕等待。因为等待会放大孤单
北漂的时候也经常自己觅食,甚至有两次,真的是一个人跑到拿渡点麻辣香锅。一点午餐肉,很多青笋、马铃薯和藕,也许还有点娃娃菜之类,当然米饭也是一定要加一碗的。之后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抱着碗吃,心里却既得意,又满足——是一种“呀哈今天没人和我抢”的心情。
不知为什么,尽管护食的毛病现在也还有,却没办法对着同样的菜品,产生类似的感情了。正如再也不会对着油炸臭豆腐流口水,对炸酱面再也没了兴趣,更不会看到涮羊肉就走不动路……但也绝不是怀念当初的那些伙伴。真是的,搞不懂自己在想什么。
秋天又回来了。一个既适合怀念,也适合吃暖暖热热食物的季节。等到天气再冷一点,还是试着在家里做一次麻辣香锅吧。想试着和那一点点辣妥协,如果爸妈爱吃,就更好了。
人这东西脆弱啊。每个人,总得给自己找一个家。
2020年9月20日
写完这篇文章后没多久,就自己跑去做了
【写在后面的话】
上周去北京出差,于是今年也算是回过帝都了。每一年回去的感受都不同。但是今天不说它。
最近上面开始整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生态环境”。这个变化为我的日常工作增加了好多麻烦,先不去提。我烦恼的是《如懿传》全线下架了。
之前写过一篇“《如懿传》前后看了十六次,自己到底在看啥 ”,可见对这部剧的喜欢。哪怕现在也愿意偶尔看一会儿。所以忽然发现看不成了,就很惊讶。上网查过原因后沉默下来。想,自己可能真该换个行业了……有些东西实在让我恶心。
看不成也没办法,不过还好,总有些情节都还记得,清楚得像是刻写在心里。比如来到杭州后,如懿开开心心地在马车上抱住弘历的手臂:
“想了这么久的杭州,终于回来了。而且还是夫君带我回来的。”
是回家的感觉吧。但是往后看就会觉得伤感:哪怕是所谓的“曾经有过”,是不是,也是幻像呢。
2020年10月29日
众所周知,这次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巨大。相关数据机构指出,将近30%的餐饮企业直
接倒闭,还有60%的企业处于停滞状态。目前为止,较于过去十年,整个餐饮行业的业
绩并不乐观。对创业者而言,更无法消除此时的不自信和质疑,有的在观望,有的直接
放弃。那么2020年,餐饮业是否值得加盟?
对于这个问题,先说两点:
一、餐饮行业大环境的现况
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国家对于餐饮业的支持还是值得我们去期待的。很多省份发放餐
饮消费券,相关名人直播带货,甚至以身作则亲自下馆子,希望能带动地方餐饮经济的
发展。一系列的举动给餐饮业带来实际上的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餐饮实体店的业绩
毋庸置疑,餐饮实体店业绩的下滑,但同时,40%以上的餐饮实体店,其外卖订单相较以前并无很大的出入,尤其是全体复工复产阶段。网上很多有趣的新闻“5L桶装奶茶”,“某女子因长期困在家里,报复性吃快餐”等,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餐饮业的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取代性。
综合以上,2020年,餐饮业的现状和过去相比确实不尽人意,但也不能否认它带给我们的实质性。对于餐饮业而言,谁挺的过今年,谁就能重生,随着整体经济的回复,餐饮业的发展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