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为《三国演义》,以及其他影视文艺作品的影响,胯下赤兔马、手中方天画戟的吕布是三国第一武将的观点可谓深入人心。老版《三国》电视剧里,甚至还有被逼入穷途末路的吕布是被手下人背叛并夺下画戟后,才最终殒命的。可如果说,历史上的吕布不是三国第一武将,用的不是方天画戟,甚至都不是戟,很多朋友是不是要大跌眼镜呢?
▲电影《赤壁》剧照
其实,通常情况下,历史人物的形象都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里的形象:帅气、一身英雄气概,拥有强大的主角光环,最好一个人能打上万个敌人。他们的武器也一定不走寻常路,造型越夸张越好,甚至有个十分酷炫的名字,小朋友们一听就激动地跳了起来。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正史里的形象:相貌平常,甚至有几分猥琐,武艺也就是骑马射箭、马上枪术等寻常手段,没法一掌下去打出九条龙来,整个职业生涯中几乎没有单挑记录,最多就是带头冲锋陷阵。
▲历史剧里出现的奇葩武器
虽然这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难以接受的事实,不过随着人均知识水平的进步,以及国产古装战争剧各种亮瞎眼的骚操作,很多人也觉得以前的知识不靠谱了。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才算靠谱呢?今天我们要谈的吕布,可谓是被文学作品塑造的典型。
▲文学作品里的吕布形象
吕布,如编者按所说,在小说世界里是三国第一猛将,掌中方天画戟,胯下赤兔马,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但正史里,吕布只是“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军”(《三国志》),确实骁勇,但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该将是天下第一高手,更何况当时压根就没有这个测评体系。《三国志》仅有的一次武将冲阵击杀对方武将记录是关羽斩颜良。既然没有单挑记录,怎么能证明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呢?
▲关羽斩颜良
而且,不光吕布这天下第一猛将的身份值得怀疑,吕布用戟其实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首先,吕布用的肯定不是方天画戟。这个事情,常关注冷兵器研究所的读者可能知道了。方天画戟的真实原型就是宋代《武经总要》里记载的戟刀了。通过书中图例可以看出,这种刀(并不是戟)就是单耳的方天画戟。不得不说,这种兵器看起来很酷炫,尤其是另外一边也补齐,拿在手中立刻充满主角光环。因此存在的戟刀也有双耳版本的,但一般认为这种戟刀是礼仪兵器。文学作品里的方天画戟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武经总要》中的戟刀
显然,吕布是不可能去使用宋代才出现的戟刀的,也更不可能用什么方天画戟了。那么有懂行的读者会问了,可两汉三国确实有戟啊!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其次”了。其次,戟在中国古代是种很常见的兵器,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是军队基本装备之一:“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两阵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盾三不当一。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支叶茂接,此矛铤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晁错《言兵事疏》)。
▲方天画戟传世实物
有时候“持戟”这个词汇甚至成为士兵的代名词:“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史记·平原君列传》)到了三国时期,戟也是常见军器,正史里也不乏记载:“平旦,张辽被甲执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孙权大惊,以长戟自守。”(《三国志张辽传》)
▲张辽画像
但这种戟跟戟刀以及方天画戟其实毫无关系。具体说来,这是两种戟,青铜联装戟和钢铁卜字戟。秦代之前,中队装备的主要是联装戟,关于这种武器,《说文解字》有这样一段话:“戈,平头戟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的形状我们都知道,毕竟小学历史课本里就有插图,矛就更不用说了。戟的作用是“兼刺与勾”,那么它就相当于矛和戈的合体。简单而言,就是在戈的前端装一个可以刺击的矛尖,或者直接铸造或锻打成一个整体,使这种新的武器既可以刺又可以钩。
▲戟的构造
从大量的先秦墓葬出土实物来看,当时最普遍的兵器是戈、矛、剑三种,分别具备远程钩割啄击、远程直刺以及近战的功能。后来在实战中人们渐渐发现,其实戈和矛完全可以合二为一,这就是联装戟。
▲联装戟
后世戟的存在感越来越高,和矛并列成为两大主流长兵器,而戈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甚至于到了《说文解字》的时代,当时的人已经不清楚戈跟戟的渊源,所以才是戈是平头戟,这简直就是一场说老子长得像儿子的乌龙了……
▲合铸戟
当然,就跟长矛一样,联装戟也不可能都造的一模一样,而是根据不同需要,不同工艺水平,甚至不同使用偏好出现了许多不同款式:有戈矛合一的矛戟,也有戈刀合一的刀戟(戟头是刀);有剑形矛头的剑型戟,也有戟头一体的合铸戟;
▲二戈戟
春秋末期南方一度还出现多戈戟,这种戟一般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横生的戈头;有时为了增加杀伤力,古代的军工科技工作者们还在戟头下面装上倒刺,并美其名曰雄戟。
▲雄戟
而到了战国时代末期,在联装戟的基础上,新式的钢铁卜字戟出现了。这种戟大多数为钢铁锻制,也有少量为青铜铸成。卜字戟的外表呈卜字,戟援和戟刺细长,且装柄时戟头上的穿位于戟刺的对侧。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卜字戟都是军队的常用武器,且有多种变种,如部分卜字戟的戟援或戟刺会有不同方向的弯曲。
▲钢铁卜字戟
根据记载与出土文物,这种钢铁卜字戟也是当时骑兵的常用武器。但很遗憾的是!正史里丝毫没有吕布用这种长戟的记载。相反,用矛的记载却清清楚楚:“卓将至,马惊不行,怪惧欲还。吕布勒令进,遂入门。(李)肃以戟刺之,卓裹甲不入,伤臂堕车。顾大呼曰:‘吕布何在?’布曰:‘有诏讨贼臣……’布应声持矛刺卓,趣兵斩之。”(《后汉书·董卓传》)此外还有:“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汉末英雄记》)也许有人会说吕布辕门射戟的典故。这件事正史倒是有记载,可是从原文来看,“乃令军候植戟于营门”,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那柄戟是吕布的。
▲电视剧中吕布刺董卓剧照
当然了,正史里也有吕布使戟的记载:“布因登求徐州牧,登还,布怒,拔戟斫几。”(《三国志·陈登传》)但此处出现的戟应该是当时一种很常见的短武器——手戟。 手戟,“手所持摘之戟也。”(《释名·释兵》)这是一种随身短兵器,《三国志》中出现过很多次,比如曹操年轻时曾“手舞手戟”,董卓盛怒下将手戟投向吕布,还有孙策曾用手戟把人投死。此物如此流行,就跟后世军官配的手枪一样,吕布随身带着一把自然是十分合乎情理的事。而且从身上拔出卜字长戟似乎没法做到,除非吕布是个十几米高的巨人。
▲石室画像上的手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吕布虽然未必是三国第一猛将,但确实一个非常骁勇的骑兵将领,其依赖的武器是长矛和弓箭。宋代的戟刀他肯定用不到,先秦的青铜联装戟已经被淘汰,吕布更不可能用。而卜字戟虽然是当时骑兵的常用武器,但并没有吕布使用过的记载。究其原因,因为那个时代,甲骑具装已经出现,戟的破甲能力不足(如前面提及的“肃以戟刺之,卓裹甲不入”),长度又没有优势(戟的长度一般在2.5米到3米,而骑兵矛特别是之后的槊一般都在一丈八尺,也就4米以上)。所以可以想见,擅长马战时的吕布并不喜欢这种武器。最多,他也和同时期其他大佬一样,喜欢随身带一把手戟而已。
编后语:冷兵器研究这事,其实真不能光翻故纸堆,必须要结合出土文物等其他证据。仅就说联装戟的形制,自两汉之后到时代的诸多学者,争论了几百上千年,都没弄明白,甚至那些先贤给戟脑补出了诸多奇怪的形制。最后还是在建国后靠出土文物确定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南冠儿,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