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这是平成假面骑士的优势 搭配不同类型的装饰格风格 才能焕然新生 后台玩具生产模型 才卖得多样化

从时王扔腰带那一集可以看得出 两款驱动器都是相同的 而且表盘绝对是通用的 题主描述的应该是为什么没用表盘 因为都在盖茨手里 在时王手里 他也一定可以使用

不是不能用,只是送给盖滋了

没说不可以用啊,只是这些装甲装在时王身上并不是特别搭,东大妈也就懒得做了

为了合法性吧?要不就是因为送给盖茨了不好意思拿,咱中国不是有一句俗话叫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吗?

不是不能用,只是送给盖滋了

这几个表盘都是时王和盖茨通用的,至于为什么时王没用过,是因为照顾盖茨的原因,为了盖茨在剧中失去存在感(表盘时王都用过,盖茨没有存在感)。

因为他们都是红色,东大妈有钱但很抠,能省就省

不是不能用 而是表的方面 可能导演经费不足吧!

可能盖茨用起来比较帅,而且时王不缺表

之前我们对比了中美陆军班级单位的火力配属和编制,结果我们发现中美两国在班级火力和编制上基本相同,那么在更大一级的连排级火力上中美两国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呢?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美陆军连排级的编制和火力,看一看中美陆军连排级单位战斗力的差距。

中美步兵排级单位编制基本相同,美国士兵需要打拼车

中美在步兵排的配置上基本相同,都是三班一排。不过美国旅级战斗队的排一级编成稍有区别。IBCT步兵旅虽然是全面机械化,但也随时有可能徒步,因为IBCT步兵旅的步兵班没用专用车辆,也就是说在车辆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IBCT步兵旅的步兵班和步兵排需要下车步行。即使车辆充足,可以乘坐的车辆也是没有防护能力的悍马越野车或者FMTV卡车。而在IBCT步兵旅的排级单位中,编有3个步兵班和一个9人的武器班,也是说IBCT步兵旅中的步兵排其实是4班编制,在加上一个3人组成的排部。

步兵班的配置之前在《9人对9人,中美步兵战斗班火力对比,谁才是最强陆军步兵班?》中介绍过,而武器班则编有一个班长及2个M240机枪射组和2个标枪反坦克导弹射组,每个组一个正副射手。虽然说IBCT步兵旅的班排没有固定车辆,但是其实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毕竟IBCT步兵旅强调快速反应能力,而机动车辆正是快速反应的基础,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照片中看到满满的悍马越野车和战术卡车,这其实就是美军IBCT步兵旅在集结。

然后就是ABCT重型旅装甲步兵连下属的步兵排编制,他们向来是宁可拼车也绝对不拆散步兵班。由于美军重型装甲旅配备的M2布雷德利步战车只能搭载3个车组人员和7个乘客,而冷战后美国要求必须有两个火力组下车战斗。同时步兵下车战斗时,步战车仍需要保持战斗力,也就是说M2布雷德利步战车的成员不参与下车作战,而一个满编9人班也就无法塞入M2布雷德利步战车,所以美军就将3个步兵班拆分到四辆M2布雷德利步战车中,而4辆M2布雷德利步战车提供的28个座位正好可以装下3个步兵班27个士兵加1名排长,由于座位不够,所以ABCT重型旅装的步兵排没有排部。同时也因为M2布雷德利步战车只有7个乘客座位,无法塞下一个8人的武器班,这样美军ABCT重型旅装甲的步兵排就成了美军唯一没有武器班的步兵排级编制。

而对于美国步兵基层战士而言,条件最好的应该就是美军诟病最多的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了。由于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全旅配备斯特瑞克装甲车,所以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步兵班中的步兵不需要像IBCT步兵旅当中的步兵班那样时刻准备徒步,也不需要像ABCT重型旅步兵班排一样需要拼车。斯特瑞克装甲车可以搭载2名车组人员加9个成员,所以一辆M-1126斯特瑞克ICV步兵战车正好可以搭载全班人员。而在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的步兵排在编制上,除了常规的3个步兵班,同时还编有一个4人排部和一个5人的火力班,火力班设1名班长及2个M240通用机枪组,配正副射手各一名。虽然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是一车一班,但是由于比ABCT重型旅多了一个排部和一个火力班,所以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步兵排也是4车制。

连级单位基本相同,空中火力引导是最大差距

中美的步兵连在编制上基本相同,基本上都是三个步兵排加一个火力排作为基础编制。而美军由于旅级战斗队性质不同,在连一级的作战编制上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就是IBCT步兵旅中的步兵连,这种突出轻装快速的步兵连在重火力方面相对较弱。从编制上看其指挥机构是一个8人的连部,并且连部还配有一套RQ-11无人机。连部下设三个步兵排和一个迫击炮排,虽然是一个排,但是只有6人,规模比班还小,包括一个排长和一个班长以及两个60毫米迫击炮组,组内一个迫击炮手和一个装填手。虽然IBCT步兵旅的步兵连在轻武器方面,装备与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和ABCT重型旅的步兵连基本相同,但在重火力方面却相对缺乏,只拥有两门60毫米迫击炮和6套标枪反坦克导弹(由于IBCT步兵旅需要考虑徒步,所以在IBCT步兵旅步兵班中一般不背标枪,只有步兵排的火力班中编有两个标枪射手配两套标枪导弹)。

相比之下ABCT重型旅中的机械化步兵连编制更简单,但是其火力却更强。它编制只有一个13人组成的连部排,加三个步兵排,连部配属两辆M2布雷德利步战车,加上三个步兵排配属的总计12辆M2布雷德利步战车,形成了美军非常有特色的14车连。而由于ABCT重型旅械化步兵连和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步兵连的班排有专用车辆,所以美军要求械化步兵连每个班必须要配备一套标枪导弹。也就是说,美军ABCT重型旅械化步兵连和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步兵连,全连拥有9套标枪导弹。而ABCT重型旅机械化步兵连另一个特点是没有火力排和武器班,美国陆军认为机械化连的M2布雷德利步战车和联兵营的M1A2坦克,都可以为ABCT重型旅中机械化步兵连提供火力支援,以弥补械化步兵连没有火力排缺乏重型火力的情况。

最后就是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其步兵连在支援火力方面非常丰富,除了与ABCT重型旅中机械化步兵连一样,拥有一个连部排加三个步兵排外,同时还配有一个火援组、一个狙击组、一个医疗排、一个迫击炮排和一个MGS自行突击炮排。不过,由于MGS自行突击炮排配属的3辆M1128 MGS105毫米自行突击炮难以空投,所以美国陆军正在逐步撤销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步兵连中的MGS自行突击炮排,并上调至旅级骑兵营中的反坦克连。不过,这个工作貌似并没有完成。而迫击炮排则配有两辆120毫米M-1129MCV-B自行迫击炮载车。同时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步兵连,也是唯一一个将专业狙击手下派连的作战编制。与步兵班中的精确射手不同,狙击组一般由两名狙击手和一名观察员组成,配备一只M107狙击步枪(巴雷特M82A3军用版)和一只M24狙击步枪(著名的雷明顿700陆军衍生版)。而SBCT斯特瑞克装甲旅步兵连中的火援组比较特殊,是美国陆军编制内的航空引导管,以往这个工作由美国空军承担,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美国陆军也开始自行组件航空引导队。

众所周知,美国陆军在行动时往往会利用空中优势,在拥有空中掩护的条件下执行作战行动。所以美国陆军在作战中一般会根据需求临时编制CCT小组配合行动,所谓CCT小组就是美国空军战斗管制队。他们虽然穿美国陆军或海军陆战队军装,但是这些人却隶属于空军,一般情况下CCT小组人员都是拥有丰富的飞行和对地攻击经验的飞行员担任,主要任务是规划引导对地打击。

相比之下我国陆军长时间以来,除了承担地面火力引导的侦查部队,很少配属专业空中火力引导队。这使得长期以来,我军在空中火力掩护方面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但是这并不是陆军建设问题,而是我国空军实力长期以来相当较弱造成的。执行夺取制空权任务本身就已经捉襟见肘,基本没有富裕的作战力量可以提供地面火力掩护。

我军在连级编制大体上与美军相当,以前的步兵连编制一般为一个连部、一个连部班、三个步兵排、一个炮排以及一个炊事班。步兵排一般编有3个步兵班,炮排配属三个炮班,每个班一个班长和3个40火组,每个组包括正负射手各一名。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地形多变,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部队编制也不相同,有些部队在步兵排内会配武器班,一般装备无后坐力炮或者反坦克导弹,而有些部队会在炮排配置重机枪或榴弹发射器以及迫击炮等。不过相比美国的连级编制,我军在连部班上多少有些臃肿,甚至还有大量非作战人员编制。

中国陆军越来越“美军化”,谁能成陆军第一强国?

如今,04式步战车和09式步战车开始编入连级单位,这两款步战车与美军M2布雷德利步战车一样,同为3名车组人员加7名乘客的配置,相比86式步战车少了1人。从目前官方媒体报道中我们发现,我军陆军连的火力已经大大加强,甚至已经超过美军。在军媒之前发布的各种报道中,我军在不同地区的步兵连火力班或火力排中,除了配备了与美军标枪导弹性能相仿的PF-98式120毫米火箭筒和89式60mm迫击炮外,部分部队还装备有89式12.7毫米重机枪、87式或04自动榴弹发射器。

同时为了解决98式火箭筒太重的问题,有些部队还配有08式和11式一次性火箭筒。由于我军火箭筒属于不占编制武器,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在一张我军训练的图片中,一个步兵班背了至少5具火箭筒。当然一般情况下,我军步兵班为了能够快速机动一般只背一具火箭筒,即使这样我军步兵连的9个步兵班也可以背9具火箭筒,再加上火力排的2具,共11具。这远远多于美军的9具,并且火力排还可装备两门60炮击炮,或者两具重机枪、榴弹发射器,这种火力优势是美军无法比拟的。

近些年,我军在连级作战单位中还加入了无人机和地面航空火力引导小组等,这些以往都是美军独有的作战编制,所以不管是连属无人机,还是地面航空火力引导小组等举措,都使得我国陆军开始越来越“美军化”。当然,这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由于中美陆军的共同目标和未来所面对的战场形势相同造成的。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复杂战场形式和世界第一陆军强国的目标,使得中美两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相同的发展道路。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