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玉浮是一款时下非常火爆的三国策略RPG手游,烽火玉浮中你可以和诸多女武将一起征战沙场,共创大业,丰富多样的任务系统,新颖的养成系统,各种技能组合连招,随时展开一场热情四射的战斗,喜欢的朋友快来下载烽火玉浮吧!
商城、卡池等场景全面破解,无限资源自由使用
游戏玩法更加的简单畅快,玩家可以玩的更开心
建议玩家在飞行模式下启动游戏以防意外发生
召集更多的朋友参与到不同的战役之中,培养你的三国英雄一起组队竞技;
消灭多多的敌人,升级更强的力量,随时跟不同的对手热情PK,提升战力;
在三国时代精彩争斗,全新的战斗活动,改变自己的人生,创造新的时代。
1、日常任务
日常任务每日最多可完成20次,单次奖励经验和绑定铜币,完成全部20次还可获得额外铜币和强化石奖励。日常任务可以一键挂机完成,使用铜币进行升星奖励更多哟~
2、跑环任务
跑环任务每日最多可完成100次,单次完成奖励女娲石,每完成10次还可以获得一个宝箱,能开出女娲石、灵精等道具。
3、剧情副本
剧情副本每日进入次数按等级分别为3次、2次、1次,5分钟内通关的副本可以免费扫荡。完成剧情副本可以获得大量装备和锻造材料。
4、福利副本
福利副本分为经验本、铜币本和道具本。每日各有三次进入机会,可以获得大量相应奖励。道具本是羽翼、法阵和坐骑进阶道具获取的主要来源。
5、精灵捕获
每日有三次搜索精灵机会,搜索后前往捕捉可获得精灵蛋,打开精灵蛋有几率获得精灵和灵精。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一首诗让我觉得很悲切?
觉得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让我感觉很悲切的一首情诗。
他在秋天寒蝉凄切环境中,描写一对男女情人分别的一种情境,看了此诗词让人心里有着一种觉得他俩悲悲切切的感觉。不知道读者们读了之后会有我的同感吗?
摘诗词如下: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难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这首词,在描述与女友分手前的不舍之心情,好一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道尽了他此时悲切伤感之情。让旁人看了为其心酸落泪……
欢迎亲爱的读者,继续光临评论区发表你们的读后感及提出宝贵的意见吧,谢谢。(*^o^*)
,哪一首让你觉得很悲切?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公元696年,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领大军征契丹,陈子昂随行参谋军事。武攸宜出身亲贵,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请分兵万人为前锋,又屡次向他献计,不但没有被釆纳,反而遭受到打击。他满腔报国热情,无人赏识。一次,登幽州台,想到乐毅和燕昭王的故事,作了这首诗。在短短的四句中,描绘出诗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伤今
怀古,苍茫四顾,空虚而无所着落的心情,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古往今来,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最为悲切的一首诗词
许多人都喜欢古体诗词,是因为诗词在情感宣泄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要说哪首古诗词最为悲切,我个人觉得要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在靖康之变后,随小朝廷南下途中写的一首诗,此时国亡,家破,丈夫去世,李清照深感人生的灰暗,写下来这首《寻寻觅觅》来表达自己悲怆的情感。
李清照的这首诗词悲切在哪里?她在寻觅什么?
李清照在寻觅什么呢?根据她当时的写作背景,我们猜想她在寻觅丈夫的影子,寻觅幸福的记忆。可是家破国亡,能找到的只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哪里还有繁荣安定的幸福可言?
三杯两盏淡酒,也敌不过晚来风急!梧桐更兼细雨,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人被悲切的情绪包裹,透不过一丝气来。诗词从头到尾,都笼罩在一种悲切的气氛之中。
总之,这是一首最为悲凉的诗词,品读中,有一股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作者感受到的是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正伤心。看到的是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没有多少暖心的文字,让她有丝毫的快意!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诗是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贺铸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贺铸本来一生就不得志,快五十岁了闲居苏州三年,在这期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故地重游写下这悲切的诗词。
这是一首非常凄美的悼亡之诗词,译文:
再次来到苏州,只觉得物是人非。曾与我同来的妻子为什么不能与我同归呢?自己如同霜打的梧桐半死半生,又像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
原野里绿草嫩叶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我流连于旧日同住的居室,又徘徊于垄上的新坟。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
前两句直抒胸臆,直接问为什么自己的妻子为什么不能够一同归来呀,仿佛是在质问老天表达自己的夺妻之恨、失妻之痛。把自己比作已经快要半死的梧桐树,比作头都已经白了的鸳鸯,却失去了伴侣孤独的飞翔,失去了妻子犹如半死一般,寂寞之情、悲切之感难于言表。爱妻坟前的绿草悠悠,而她的生命却像清晨坟上青草上的露珠一样,那样短暂。
独守空床听着窗外的雨声,仿佛苍天都感受到了悲凉的气息,落下来伤心的眼泪,听着外面的凄风苦雨,脑海中浮现了了那个为自己挑灯缝补衣衫的女人,夜雨中若隐若现,却再也回不来了!何尝不让人深感悲切啊。
,岳飞的《满江红》诗读后觉得很悲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杯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诗意在于,岳飞作战屡建战功,作品表现了迫切要求报仇雪耻、收复河山的壮志。词中充满豪情壮语,对当时以及千百年后的爱国者都起着鼓舞作用。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完全可以凭个人的感觉和认识来回答了,我觉得很悲切的诗是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淳。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泪泗流。
一、了解诗人的时代背
时势影响历史发展进程,诗歌艺术作打上时代的络印,了解时代背,能更好解读诗人杜甫。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8月,杜甫于郝州羌村避难,听闻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只身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757年4月,冒险出逃长安,投肃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授左拾遗,期间因故被肃宗疏远。
758年被贬,离开朝廷。
759年10月携家眷辗转飘泊到秦州(今天水),后至同谷(甘肃成县),12月到蜀地成都,成都尹好友严武,给予许多帮助。
760年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过了5年安定日子。
765年正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5月离开成都举家乘舟南下嘉州、戎州、渝州、忠州、至云安。
766年暮春迁居夔州。
768年正月,携家出三峡,经江陵、公安,暮冬抵达岳阳,此时杜甫贫病交加,濒临绝境,其间登岳阳楼,赋此诗。
770年冬,杜甫病死湘江舟上,终年59岁,葬平江县小田村,此处墓最为可信。
观其15年行踪,杜甫颠沛流离,行经大半个中国,靠好友,亲朋接济度日,苦不堪言,然而其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社会全貌。
二、全诗赏析
1.整体赏析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开篇点题,着重于今、昔对此。在叙事写季景中,流露诗人的情感。今与昔之间,天在变,地在变,时间在变,社会在变,人事在变,唐王朝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个人的悲惨遭遇,都容纳在今昔的变化转换之中。诗人不写境遇,却尽在无字处。
颔联“吴梦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紧扣上联的水字,来写洞庭湖。湖水向东南延展,把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成两块。天地万物,日月星辰被湖冰漂浮起来。其意境深远,胸怀宏阔,写洞庭湖是无比伦比的。一是写湖水宽阔,二是写湖水的力量。与孟夫子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比,高下不言自明了。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了诗人的处境,孤苦,音信断绝,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泪泗流”北边的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2.重点品读诗人四哭
整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变化丰富。最让人悲切的是诗人的四哭,感人至深。
一哭国家,唐王朝的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不是纯写景,喻情于景,借景抒情,暗示国家动荡不安。
二哭无亲朋音讯,亲朋无一字,自己念念不忘君主,不忘国家,不忘人民,没有音讯,仿佛被社会遗忘的孤独感,难以释怀,也反映了诗人虽至岳阳,但是这里并没有一个亲友可以帮助自己。
三哭年老多病。57岁的诗人身患肺病,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处境艰难,凄苦不堪。
四哭吐蕃入侵,威协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人民不能休养生息。
如果将浩瀚的湖庭北比作整个国家,那一叶孤舟就是诗人自己,将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登楼,望水,看孤舟,联想国家,联想自己,感慨万千,老泪纵横,深深地感染着我。
近三年来,我在陪读,孩子就读岳阳市一中,与岳阳楼毗邻而居,登岳阳楼数次,每次登临中,寻觅诗人的足迹;每每深夜醒来侧耳聆听,仿佛能听到诗圣的叹息声,哭泣声;有时重读诗篇,但愿能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与杜老夫子相逢。
,古诗词中,让我觉得最悲切的当属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诵读古诗词总有辗转悲切之情萦绕心间,尤其宋词。感觉只有经过生活打磨过后创作的作品才更具震撼力、穿透力吧?
女词人李清照一生创作难以数计,每一首作品都是一幅绝美图画。
李清照的生活及创作,都与她所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前期生活及创作: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这一时期的作品,清新脱俗,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李清照后期生活与创作: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起句连用七组叠字,极不寻常。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一种莫名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乍暖还寒,寒气入骨,即便饮酒祛寒,又怎能抵挡秋日傍晚的料峭。秋日南归的雁鸣,又陡增几分寒意。举头望雁,却认得正是当初充当信使的旧识: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整个上阕,充塞四维,萦绕心间的就是一个“寒”!寒的,不仅仅是季节、时空、骨肉,寒的是无以寄托的内心!
曾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今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已无人欣赏,无人摘取。百无聊懒的长日让人厌烦,终于挨到黄昏,“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漫漫长夜,又将如何打发?!稀稀落落的秋雨,打在枯萎寥落的梧桐叶上,滴滴嗒嗒,滴进寒冷荒芜的已死的心扉。
整个下阕,描写的只有残破凄凉。破败的是她的无法收拾、无处安放的灵魂。
在这冷冷清清的时节,一个凄凄惨惨戚戚的孤独老妇,寻觅到了什么?国破、家亡、夫死,即使有撼天之才气,依然被冷落、被欺凌、被践踏!
李清照的这首词,让人倍感悲戚,不仅仅因为她的孤独寂寞,更因为国破导致的无处话凄凉!一个女人的命运,与国家的衰败想联系,是绝望!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任何人,任何时候,只有国家的强盛,才有个人的幸福!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己惆然。这首诗在初中的时候,只是觉得读起来很美,当时年少的我还不能体会,其中对己经消逝的美好感情,不可追的无限怅然之情。
,毛主席的词《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是毛主席于1929年4月填给妻子杨开慧的词。伟人和常人一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伟人和常人又不一样,为国家、大众总是能够舍小家为大家,将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作为职业革命者的,与妻子杨开慧的离别,哪一次都有可能是生离死别。
而杨开慧,亦是“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的的好妻子、好战友。也就是填此词后不久的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了。囚禁时,敌人要杨开慧提供的去向,要她断绝与的夫妻关系,并以此作为释放她的条件,遭到了她的严词拒绝。杨开慧死前告白狱友:“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成功”。敌人处决她时,她是上午中二枪未死,下午又连中数枪而气绝的。当天月黑风高的夜晚,板仓乡下一群老乡,冒着危险,偷偷赶到浏阳门外的识字岭,找到杨开慧僵硬的尸体,用一块白布裹着,用滑杆悄悄抬回板仓,买一副薄皮杉木棺材,将她收殓后,掩埋的……
我们读的这阕词,再阅读叙述杨开慧死时的文字,便不禁潸然泪下,感叹这是最悲切的词、最悲惨的死。
,关于很悲切的诗,我觉得这完全是个人的心里感受,很多著名的诗人的诗都会给我们很复杂的感受,或者欢喜或者忧。
关于悲切,我觉得还是遗憾和人生感悟多一些吧。我觉得徐志摩的一首诗给我一种感觉就是这样的: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风吹过云就散了,影子淡了,
夕阳靠着山倦了,天空暗了;
一朵花开得厌了,春天怨了,
鸟儿飞得不见了,清晨乱了。
长长的发辫散了,青春,淡了,
舞不停的脚倦了,眼神,暗了;
两个人厌了,心里怨了,
路的尽头不见了,步子乱了。
是散了,淡了,是倦了,又暗了,
是草儿绿过就算了,是季节变了;
谁厌了,怨了,谁不见了,谁又乱了?
谁许的诺言不算了,谁和谁的爱情变了?
海枯石烂了,地球不转了,
主角都换了,情话听惯了。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厌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这是徐志摩的《陌上花开》里面的一段。走着走着就散了。平静的语言里面有一种波涛汹涌的暗流!读的时候也很平静,然而却早已心潮澎湃。
有一种悲,是无法诉说的悲,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甚至是身体的每个细胞,每个器官里。
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感觉到。
情浓之时,眼里都是爱。情淡了,所有的星光都暗了,眼前也化为了黑白的颜色。
——————————————————————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习惯 ,失眠 ,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
习惯 ,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 ,独眠。
习惯 ,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
习惯 ,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
上面关于徐志摩这篇《陌上花开》的片段,是写于阳春三月。据说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承接的这篇陌上花开而写。
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到底是写给谁的?最有可能是悼念徐志摩,再一个可能就是写给她儿子。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从徐志摩的诗里可见,他的诗从没写明,是给谁写。正是这种朦胧的感觉,才让读他的诗的人,纷纷猜测。
也许正是这朦胧的感觉,才让他的更有神秘感,就像他的情感本身。
也许经历过大喜大悲,才会有大彻大悟,感情总是伴随人的一生,不同的年龄对感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谓的悲伤,只不过是过往的人生长河里,一粒石子激起的浪花。
所谓不见欢喜也只不过是生活的平淡。经历过痛苦,也许才会体会内心真正的欢喜!
欢喜也好,悲痛也好,也许似有所悟以后内心才会有一些的平静。瞬间那时的心境,就像水流,源源不断的从心底流出,变成了那一场风花雪月般美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