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魏蜀吴是一款以三国乱世为背景的策略卡牌游戏。天天魏蜀吴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自由招募公务员和将军。有许多有趣的地下城和竞争模式等你来挑战。Q版卡通画风,炫酷夺目必杀技,体验乱世称霸的快感,感兴趣的朋友快来下载天天魏蜀吴体验吧!
英雄技能策略卡牌手游《天天魏蜀吴》是由国内知名回合制游戏公司深圳淘乐网络开发运营的重量级大作。首创英雄技能养成系统,数十种技能可选搭配,成就全能战神。
重回三国争雄
改编自经典小说《三国志》,回归三国志三国乱世,智取益州,占据一席之地重温经典战役,对抗曹阿莫,对付大耳贼,招揽天下名将,体验乱世称霸的战略快感。
全能主角自由养成
独创怒气技能和英雄技能系统,14个主动技能,8个被动技能可自由选择搭配,策略策略双重体验设计和实战微操作,用激动人心的策略锻炼你的手脑和战斗刺激。
乱世将军招募
魏、蜀、吴文臣将军可跨派系自由招募,多种玩法开启将军收藏!还有战绩、虎符、军令系统,帮助高手招募精选武将,轻松俘获天下名将!
排兵布阵是最好的
有强将之下没有弱兵。不废将,见招拆招,知人善用,人人可逆,成为最强!
良心游戏好处多多
卡牌玩家更喜欢亲民的三国志策略卡牌手游,100连抽开始!首周免费发放上万件宝物,每天签到后领取福利充值卡!人人都是神,人人都是神!
策划纯属良心,来玩就送赵子龙大神三国;自由玩家活跃在日常活动中兑换金币;
三国志真谋略,英雄技能可自由培养智商;
玩转微操技能,指尖触摸满分-屏幕大动作!
小编将持续为你带来更多好玩的游戏下载介绍,喜欢的玩家点击收藏网站,超多有趣好玩的内容第一时间掌握!
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
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
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
琅琊郡世族
据《诸葛亮传》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
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
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
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
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
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
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
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
诸葛亮
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
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
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
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
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
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
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
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
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
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
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
《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
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
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
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
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
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
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
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
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
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
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
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
“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
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
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
诸葛瑾
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
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
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
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
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
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
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
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
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
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
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
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
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
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
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
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
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
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
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
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
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
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
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
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
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
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
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
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
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
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
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
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
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
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
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
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
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
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
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
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
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
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
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
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
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琅琊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出了不少名门望族,最有名的当属“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老王家。
不可小觑的是,诸葛家族也是琅琊望族,曾在公元前40年风光过一把。
汉元帝时,诸葛丰任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部部长,加授光禄大夫,妥妥的正部级高官。由于他刚正不阿,弹劾权贵,被一路贬谪,最后罢官赋闲,直到去世。
诸葛丰去世后,诸葛子孙隐迹琅琊,晴耕雨读,在两汉官场沉寂了两百多年。直到大汉王朝摇摇欲坠之时,诸葛子孙开始崭露头角,左右天下。
到了诸葛亮这一辈,诸葛家族的实力达到巅峰。三国时吴国人韦昭在《吴书》里写道:
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
所以说《三国演义》里不只有桃园三兄弟,还有诸葛三兄弟。
诸葛三兄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为何会分别投靠三个相互敌对的国家呢?只能说是人各有志,时势所驱,且听我简单说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一个叫诸葛珪的人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泰山郡郡丞。诸葛珪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叫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
诸葛珪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本想大展拳脚,可惜时不我待,他英年早逝。
此时他的孩子们还小,诸葛珪的弟弟诸葛玄就担负起了抚养子侄们的任务。
诸葛玄当时是袁术的属官,官至豫章太守,不久被撸,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诸葛玄带领族人投奔荆州大佬刘表。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在弥漫的硝烟中,18岁的诸葛瑾与诸葛玄等亲人走散。苦寻不着,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诸葛均和两个侄女到了荆州,在刘表的资助下,他们定居襄阳古隆中。
那一年,曹操自主创业略有成就,刘备还在东奔西走跑业务,而孙策正在袁术手底下打工。那时三国连影子都没有,但诸葛三兄弟却都已经在预定的地点等好了。也不知是天意使然,还是他诸葛先辈能掐会算,算好了时机。
诸葛三兄弟分仕魏、蜀、吴的说法,最早来自《世说新语》,原文如下: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一、蜀得其龙诸葛亮
诸葛亮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播,创业艰难的刘备瞄准了这个年轻人,不惜三顾茅庐,拉他入伙。
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26岁的诸葛亮终于出山了。
虽然没啥工作经验,但诸葛亮尽心尽力,和刘备一起艰苦创业,硬是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帮刘备集团由小做大,从荆州到益州,三分天下有其一。
诸葛亮也是凭借着杰出的管理能力,一跃成为蜀汉集团的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得美名千古传。
二、吴得其虎诸葛瑾
当年18岁的诸葛瑾与家人走散后,他误打误撞跑到了江东,而后凭借着本事加入东吴集团,成了孙权的首席智囊,随后凭功绩赐爵宛陵侯,官拜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一生谨言慎行,靠德行闻名江东。作为兄长,诸葛瑾见二弟诸葛亮中年无子,不惜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他,没想到,诸葛瑾的这一德行,为自己保留了余脉,后面会说到。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厉害,孙权死后,诸葛恪是托孤大臣之首,掌管东吴军政大权,总督中外军事,最后成了东吴集团实际上的决策人。
三、魏得其狗诸葛诞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比诸葛亮小15岁左右,他的结局和成就也是诸葛三兄弟中最惨的。
但诸葛诞本人还是很牛的,陈寿评价他说:
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
诸葛诞幼年贫苦,为了混口饭吃,他很早就投身曹魏,做了曹魏集团的走卒。
一次巡访中,不幸遇到海难,他将生的希望给领导,自己被海浪卷走,飘到海岸边好几天才醒。
由于他的这种义举,加上他出众的能力,自然也是官运亨通。
诸葛诞投笔从戎,凭借军功,被擢升为魏国高平侯、征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成为曹魏四大藩之一。
诸葛诞遭屠之日,手下八百壮士甘愿为他从容赴死,值得说道。
北洋三杰王士祯、段祺瑞、冯国璋三人分别也被称作龙虎狗,所以说“魏国之狗”的诸葛诞跟“北洋之犬”的冯国璋一样,并非土狗,而是功狗、是藏獒,是与龙虎相媲美的祥兽。
综合来评判诸葛三兄弟,诸葛亮文韬武略,才华卓越,是蜀汉的不世功勋,无人可比;诸葛瑾智慧非凡,眼光长远,为东吴布局发展有突出贡献,其子诸葛恪更是东吴泰斗;诸葛诞白手起家,将佐之才,手握重兵,撼动曹魏,单凭驰骋沙场之威风,诸葛诞当属三兄弟之首。
诸葛三兄弟都曾是左右三国的大人物,然而结局却属实令人唏嘘。
诸葛亮志在北伐,六出祁山,不料病逝五丈原,其一子一孙为保卫成都,最后战死绵竹。蜀国灭亡后,诸葛亮子孙荣光不再,仅存孙辈诸葛京一脉。
诸葛瑾儿子诸葛恪因权柄滔天,得罪孙氏,被夷灭三族。诸葛恪被灭族后,他的次子诸葛乔因过继给诸葛亮,躲过一劫,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显成了诸葛瑾一脉唯一传人。
诸葛诞被逼无奈,举戈反叛司马家族,兵败被诛,夷三族。其少子诸葛靓逃奔东吴,成为东吴右将军,后投降西晋。诸葛靓子诸葛恢在东晋官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恢复诸葛荣耀。
更加有意思的是,诸葛诞和司马伷是亲家,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正是诸葛诞的曾外孙。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争去争来,三国既不归曹刘,也不归吴,却归了司马,司马家族的皇子,却有着诸葛家族的血缘,何其神奇。
诸葛亮三兄弟人各有志,分投三国,尽职尽责,各为其主。毫无疑问,诸葛亮的结局在三人中是最好的,但诸葛诞的后代的结局是三人中最好的。
纳兰容若《咏史》诗云:
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势浸淫。蜀龙吴虎真无愧,谁解公休事魏心。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汉末乱世,诸葛家族的精于算计,堪称一代风流。然而,再怎么算计,也没能算透乱世无常。他们狡兔三窟,三国天下却三国布局。但是,再怎么布局,也没能赌出一个诸葛时代。最后,家族中的三个精英翘楚以及后续者,全成了司马家的垫脚石。
在乱世之中,诸葛家族是个努力的家族,却也是个悲剧的家族。
诸葛家族祖先,要追溯到西汉元帝时期的诸葛丰。诸葛丰从御史大夫属官做起,一路晋升到司隶校尉。这相当于首都中心区的最高监察长。这个职位有多厉害?
汉武帝时期,大侠朱安世一案,牵涉到了丞相公孙贺和两位公主。后来发展成为逼反太子的巫蛊之案。整个卫氏太子党,被杀得干干净净。但是,事涉丞相的案子,到底由谁来查呢?
按照法理,案件应该交由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和沟通政府与皇帝的御史中丞来查。但是,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是丞相的副手;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属官,是御史大夫的下级。一旦案件牵涉到丞相,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就没法处理。官僚制低头走流程,流程却是:审查丞相的御史大夫,却要向被审查的丞相汇报工作。
于是,汉武帝专设司隶校尉处理此案。
这之后,司隶校尉成了常设官职,延续了下来。所以,司隶校尉虽然位在两千石,却能够以贱治贵。最初的时候,司隶校尉一手掌军队、一手掌符节。掌军队,则有力量抓人;掌符节,则有权力抓人。所以,推论下去,司隶校尉除了皇帝不能抓,其他人全能抓。
这个职位设计,连汉武帝都觉得过分了。于是,就把兵权给拿掉了。但是,司隶校尉仍然持节“督察三辅、三河、弘农”,相当于皇帝派在首都中心区的钦差大臣。
但是,这个职位肯定得罪人。干好了,皇帝满意、权贵不满;干不好,权贵满意、皇帝不满。而诸葛丰呢?他干得太“出色”了,不仅权贵不满,而且皇帝也不满。
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
这就成了性格决定命运的样版。一个“直”,在家天下的权力格局中,你就没法混。嫉恶如仇地抓权贵,诸葛丰抓得放飞自我,连汉元帝的外戚宠臣许章也要抓。所以,肯定抓出事了。“于是收丰节。司隶去节自丰始”。汉元帝直接收了诸葛丰的符节,而且以后的司隶校尉也没了符节,相当于给老虎去了牙齿。
再后,诸葛丰又被免官为民、老死家中。诸葛家族被打回原点。
到了东汉末年,诸葛家族开始崭露头角。诸葛珪和诸葛玄这对儿兄弟,算是再一次带领家族向上晋级。
诸葛珪拜为泰山郡丞,但死得太早,没法引领家族开创未来了。“珪死时,瑾年十五,亮年八岁”,诸葛珪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和幼子诸葛均。后来,诸葛瑾成为东吴重臣、诸葛亮成为蜀汉丞相,诸葛均成为蜀汉的长水校尉。诸葛珪这一系贡献了两个翘楚精英,即诸葛瑾和诸葛亮。
诸葛珪的弟弟诸葛玄,起先投靠刘表,所以带着三个侄子从北方来到了荆州。诸葛玄也有机会完成一次家族升级。他被刘表推荐为豫章太守。但是,朝廷却派大司农朱儁之子朱皓担任豫章太守,替掉了诸葛玄。
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刺史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诸葛玄这个豫章太守不仅没当成,反而在乱斗中丢了性命。于是,诸葛家族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诸葛瑾、诸葛亮一代。诸葛瑾通过孙权的姐夫弘咨,加入到了孙吴集团;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邀,加入到了蜀汉集团。而在北方堂兄弟诸葛诞,则加入了曹魏集团。
诸葛丰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最后免为庶人、老死家中。祖先已经提供了前车之鉴。所以,要晋级,就不能只做事、不做人,而是要先做人、再做事。
才华是敲门砖,有了才华才有机会上赌桌,登堂入室要从才华开始。但才华也只是敲门砖,要晋级则必须结交权贵,而进入核心层则必须与主公建立直接关系。所以,从诸葛玄开始,诸葛家族走得就是这个路子。
诸葛玄是刘表的属官,所以通过刘表这个汉室宗亲,差一点儿当了豫章太守。这就是郡级诸侯。虽然朝堂权贵挡了路,但这只能说运气不好,而不能说攻略有问题。接下来的这一代人则完全采用了诸葛玄的攻略,以诸葛瑾最为典型:
第一步,诸葛瑾“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这是才华横溢,一块过硬的敲门砖。有了这块砖,才能登堂入室。
第二步,“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这是人脉资源,一架够硬的青云梯。有了这架梯子,才能步步高升。
第三步,“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这是直接与主公建立关系,一封够硬的邀请函。有了这封邀请函,才能跻身核心圈。
诸葛亮,直接从第一步跳到了第三步。在刘备集团死心塌地干了十几年,一直是刘备身边的首席谋臣。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成为托孤重臣。所以,诸葛亮的第一步和第三步,走得非常顺利、也非常成功。
诸葛诞,要坎坷一些。他先从尚书郎这种小角色做起。第一步靠才华,第二步就要靠机缘。所以,坎坷主要是集中在第二步。先是从水里救起了仆射杜畿,得到了第一个贵人;再是交好夏侯玄,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贵人;再是熬到曹爽掌权,夏侯玄得到重视,诸葛诞出任了扬州刺史。
但能不能进核心圈,必须跟主公建立关系。这就非常困难了。通过东兴之战和平叛毋丘俭,诸葛瑾终于跟潜在主公司马师搭上了关系。这算是贴近了核心圈。所以,诸葛诞这一路非常费力,但最后也只是贴近了核心圈。因为这家伙的梯子太多、个人历史太复杂。夏侯玄出事后,诸葛诞也就危险了。
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全面布局,可以说把那个时代的蓝筹股全给买了,关键是投注都很重。诸葛亮买在了创业期,算是原始股中的原始股,所以收益最大。诸葛瑾也算买在了A轮融资阶段,算个初创元老,所以收益也可以。诸葛诞一直想买,但曹魏当时已经成了顶级蓝筹,所以只能一点儿一点儿地买,只能算个老员工,收益自然差点儿意思。
诸葛亮成了蜀汉的丞相;诸葛瑾成了东吴的大将军;诸葛诞成了曹魏的封疆。这个局面非常好。无论哪一家最后统一天下,诸葛家都有望跻身新帝国的顶级豪族。但是,他们全都失败了。而且,他们越是努力,就越是在给司马家族做嫁衣裳。
首先是诸葛亮,做了蜀汉丞相,却也只是益州一地的顶级风流。要继续晋级,就必须打进中原然后中原逐鹿。蜀汉从偏僻益州杀入中原天下,最后中原称霸、甚至统一三国了,诸葛亮才能成就绝代风流。因此,于公于私,诸葛亮都要北伐。
蜀汉的国力不如曹魏,所以诸葛亮只能攒点儿钱就出去打一仗、打完了再回家攒钱、攒够了再去打。诸葛丞相,生命不息、战斗不已,一连搞了五次北伐。但是,人改变不了局面、人算也不如天算。三国格局就是曹魏碾压蜀吴,而老天又没给蜀吴逆袭翻盘的机会。所以,诸葛亮这一系失败了。
但是,正是因为诸葛亮频繁北伐,所以曹魏的关中地区总不安稳,必须有一个大将镇守。而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因此,诸葛亮越是北伐,司马懿的权势就越重。可以说,司马懿这个曹魏第一权臣,就是诸葛亮给打出来的。没有诸葛亮北伐,司马懿的权力不可能那么大、位置也不可能那么稳。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终于成为曹魏的顶级风流。
其次是诸葛瑾,他做了吴国的大将军,最后老死于任上,得了善终。而经过诸葛瑾的经营,诸葛家族在东吴也成就了顶级风流。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在孙权死后,成为托孤大臣,后来当上丞相。
孙权刚一死,司马家族的二代掌门人司马师,就对孙吴用兵了。司马师攻吴,只是因为孙权死了吗?可能更主要的原因是前一年司马懿也死了。所以,司马师这个二代掌门,就要出去赚军功,有了军功才能坐稳位置。但是,遇到了诸葛恪,司马师偷鸡不成蚀把米,打了败仗。
然而,诸葛恪却发飘了,大权独揽之后,开始走叔叔诸葛亮的道路,一定要北伐中原。但转过年来的新城之战,司马师就狠狠地教训了一下诸葛恪和东吴。新城战败之后,诸葛恪在东吴遭遇危机,随后便被吴主孙亮夷灭三族。而司马师却因为新城大捷,坐稳了位置。所以,诸葛亮北伐给司马懿当了一回垫脚石,侄子诸葛恪北伐又给司马师当了一回垫脚石。
第三是诸葛诞,他虽然一直没进核心圈,却也成了封疆大吏的角色。但是,诸葛诞的上升之路太曲折,第二步的履历太复杂。为什么说人脉是个伪命题,因为人脉很难经营和设计。你想更高的人提携自己、更高的人也想找再高的人提携自己,最后就成了“无友不如己者”了。所以,在逻辑上,人脉就没法成立。因此,用带有一点儿宿命的“贵人”更合适。而贵人就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于是人脉等同运气。
但努力也是有用的,因为有些好运气是跑出来的。而诸葛诞就跑出了好运气,夏侯玄成为他最重要的贵人。然而,夏侯玄却被司马家干掉了,诸葛诞的局面立即危险。成也夏侯玄、败也夏侯玄,通约着说就是成也人脉、败也人脉。公元257年,诸葛诞勾结东吴,在寿春举兵造反了。但造反失败,诸葛诞被夷灭三族。
而此时的司马家族又换了一个掌门人,即司马懿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所以,诸葛诞造反失败、司马昭平叛成功,诸葛家族又给司马家族当了一回垫脚石。
但,诸葛家族当垫脚石的命运,还没走完。
公元263年,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灭蜀?有了灭国之功,司马昭才好意思逼着曹魏禅让。有的时候,战争就不是什么政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蜀汉和曹魏有啥必须要打的政治矛盾?没有,但司马昭要篡位,这就够了。魏军突袭到了成都城下,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率军顽强抵抗,最后双双战死。诸葛家族的鲜血,再一次给司马家族当了一回垫脚石。
面对乱世博弈,诸葛家族可谓机关算尽。家族的精英翘楚,不仅个顶个的才华横溢,而且人人都是关系攻略的高手,最后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实现了顶级风流。而且,这个家族既讲战术,每个精英都是一把尖刀,又讲战略,三个精英三国布局。
但是,结果呢?结果却成了司马家族的垫脚石,他们都没能开创诸葛时代,而是帮着开创了司马时代。
,诸葛三兄弟为何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并不是传说中的分散投资,而是乱世所致。
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而诸葛诞为其族弟。诸葛世家在琅邪也是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官至汉元帝时期的光禄大夫,即便是到了东汉末年,诸葛家族混得还不错,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任职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因此,三兄弟从小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元189年,董卓老贼篡夺朝政,天下因此大乱。就在这时,父亲诸葛珪病死了,扔下年幼的三兄弟(老三诸葛均)。叔父诸葛玄闻讯,特意向刘表请辞,去照顾兄弟的家人。
公元193年,曹操为了报杀父之仇,攻打徐州陶谦。次年,战火弥漫至琅邪、东海。诸葛玄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孩子们投奔荆州刘表。在经过庐江时,时年20多岁的诸葛瑾告别叔父,独自去了江东。
然而,到了襄阳没多久,诸葛玄又去世了。于是,十多岁的诸葛亮便带着弟弟妹妹隐居在襄阳城西的南阳隆中。从此,诸葛兄弟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朋友圈
诸葛瑾到了江东后,结交了步骘、严畯等朋友,不久便成为吴中的青年才俊,又得到孙权姐夫弘咨的引荐,于公元200年加入孙权集团。
诸葛亮虽然只是一介村夫,却也结交了徐庶、崔州平等名士。也是因为朋友圈的关系,诸葛亮被推荐给了老刘,并于公元207年正式加入刘备集团。
当诸葛瑾和诸葛亮步入仕途时,诸葛诞还在襁褓之中,说起来关系也是三外,因此两位大哥自始至终并不认识这位小弟。不过,小伙也挺能搞关系,还将朋友圈发展到了曹魏核心人物夏侯玄那里。等到曹爽掌权后,诸葛诞便开始节节高升。
三人关系
公元208年,诸葛亮开始在三国中崭露头角,是因为老曹的一项军事行动——南侵荆州。侄儿刘琮将荆州拱手让给了老曹,老刘辛苦经营了几年的新野顷刻间化为乌有。该何去何从?老刘一筹莫展。
这时,诸葛亮毛遂自荐,打算出使东吴与孙权联盟。那孙权凭啥会听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之言?诸葛瑾啊,他当时已经官至中司马,多少能在孙权那里说得上话。好吧,刘备同意了诸葛亮的方案。
正是诸葛亮的这次出行,让兄弟俩从此平步青云。
诸葛亮不辱使命,成功与孙权结盟,同时也赢得了孙权的青睐。孙权曾偷偷问诸葛瑾,能不能把你弟弟留在东吴?诸葛瑾却说,我们兄弟俩都只愿忠心事一主。
孙权虽没有留下诸葛亮,却感受到了诸葛瑾的一片忠心,从此对他更是另眼相看。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是诸葛亮的哥哥。
孙权看人还是很准,他知道诸葛亮前路无量。有了诸葛兄弟俩这层关系,孙刘联盟便多了一层保障。而事实上,诸葛亮一直是吴蜀联盟最坚定的支持者。
从那以后,诸葛瑾便多了一个职务,负责与刘备集团搞关系。
老刘占领益州后,孙权想拿回南郡。这种得罪人的苦差事自然又落到诸葛瑾的身上,谁让他有个弟弟在益州呢?
不过,幸好当时老曹入侵汉中,让事情出现转机。再加上兄弟俩的努力,双方最后握手言和,签订了湘水之盟。孙权虽未能如愿以偿,却更清楚地认识到诸葛瑾的价值。
这不,等到樊城之战后,孙权杀了关羽,老刘喊着要报仇,孙权又让诸葛瑾去化解矛盾。不过,老刘真火了,诸葛亮也拉不住了。于是,双方便在夷陵打了一仗,老刘输了。不过,孙权也乐不起来,因为曹丕倾巢出动,兵分三路杀过来了。
这个节骨眼上,如果老刘再失控,那东吴就完了。不过,诸葛瑾在忙着救援江陵,孙权这才派别人去了白帝城。
刘备病逝,蜀国政事由诸葛亮掌控。孙权非常精明,特意将诸葛瑾安排在南郡,随着孙权的称王称帝,诸葛瑾也从杂号将军一路升迁到了大将军。其实,诸葛瑾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为何能得到孙权的器重呢?除了其为人谨慎,更重要的是孙权看重诸葛亮这层关系。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与孙权重新修好,从此两国再无争端。
诸葛诞与这两位哥哥毫无交集,不过,他曾在东兴栽在了大侄子诸葛恪手上一回。高平陵事变后,诸葛诞这后半生比较乱。先因告发毌丘俭和文钦的叛乱,而得到司马氏的重用。两年后,却因不同意司马氏篡权,而与司马昭翻脸,起兵叛乱失败而被诛杀。
结局
诸葛亮官拜蜀国丞相,死于北伐途中;诸葛瑾官至东吴大将军,寿终正寝;诸葛诞官至魏国司空,却被灭三族。
从这个角度看,似乎诸葛诞最惨,然后世事往往难以预料。
诸葛亮独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死于魏国灭蜀时的绵竹之战,次孙诸葛京后出仕于晋朝。
诸葛瑾长子诸葛恪成为孙权的托孤重臣,曾权倾朝野,后被诛杀,殃及三族。幸而早年将二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其血脉才得以延续。
诸葛诞真的被灭族了吗?不,他的后人混得最好,因为他曾经干了两件事:其一将女儿嫁给了司马懿儿子司马伷;其二在叛乱前将独子诸葛靓送到东吴做人质,从而逃过一劫。
东吴灭亡后,诸葛靓躲在司马伷那里,终生不愿出仕晋朝。不过,他的两个儿子都当了官。而诸葛诞有一个曾外甥,他叫司马睿,是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你说,诸葛三兄弟,到底谁的结局最好呢?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被后人称为龙虎狗三兄弟,其中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而诸葛诞是堂兄弟。
诸葛亮三兄弟是琅琊人,即现在山东临沂人,所以诸葛亮是说山东话的,不是四川话,让操着一口浓郁山东话的诸葛亮,只身前往东吴舌战群儒,而群儒们说的又是吴侬软语,想想这画面真有几分喜感。
估计群儒们听得懂诸葛亮说得是啥,可诸葛亮却听不懂吴侬软语,所以诸葛亮很吃亏的。
诸葛亮的父亲叫诸葛珪,曾担任过泰山郡都丞,官职不算大也不算小,可惜死得太早了,留下了年幼的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女儿。
当时,诸葛亮年仅8岁,诸葛均更小了,而诸葛瑾年仅稍长,大约有15岁。
后来,北方大乱。诸葛亮、诸葛均无力养活自己,只得跟着叔父诸葛玄一起生活。
之后,诸葛玄投奔袁术,干了南昌市长,袁术倒台之后,诸葛玄投奔了荆州刘表,干了不大不小的官职,勉强够养活一家子的。
后来,诸葛玄病死了,那时候,诸葛亮已经十五六岁了,不肯再依附别人,便带着诸葛均来到了南阳卧龙岗,以种地为生。
诸葛亮是有理想的人,不甘于一辈子当农民,但又苦于没有门路,无人引荐,为此苦恼不已。
好在诸葛亮口才不错,为人豁达,在荆州交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好朋友,有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庞统等,哥几个经常一起游山玩水,纵论天下。
后来,诸葛亮通过庞统,认识了庞德公,又通过庞德公,认识了黄承彦,而黄承彦就是诸葛亮未来的老丈人,他有个女儿黄月英其貌不扬,但才华横溢。
黄承彦看上了一表人才的诸葛亮,问他愿不愿意娶女儿黄月英,诸葛亮赶忙点头答应了。
诸葛亮为何答应的这么爽快呢?难道他不喜欢美女吗?
不是!诸葛亮看重的是黄承彦的背景,黄承彦是荆州名人,并且,他的老婆是刘表老婆的亲妹妹。
借助于黄承彦的关系网,诸葛亮很容易接触荆州上层人氏,后来皇叔刘备来到了荆州,诸葛亮经过多方打听,认为刘备是个潜力股,决定把宝押在了刘备身上。
后来,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的隆中高见,让刘备茅塞顿开,恨没能早点认识诸葛亮。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此不多作介绍了。就这样,诸葛亮抓住机遇,一步步地走上了丞相这个高位。
诸葛亮生育能力低下,直到四十岁才老来得子,取名诸葛瞻,诸葛亮五丈原病逝之时,诸葛瞻年仅8岁。
不过,在诸葛亮光环的照耀之下,诸葛瞻生活的不错,长大之后很受刘禅重用,混得风生水起。
公元263年,绵竹保卫战,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战死沙场,好在诸葛瞻还有一个次子叫诸葛京,所以,诸葛亮是留下余脉的。
与诸葛亮相比,诸葛瑾就比较惨了!
当年,诸葛亮跟着叔父来到了荆州,诸葛瑾并没有跟着一起去,而是流落到了江东,机缘巧合认识了孙权的妹婿弘咨,而弘咨又向孙权推荐了诸葛瑾,诸葛瑾与鲁肃一起成了孙权的宾客。
随着孙权事业不断做大做强,诸葛瑾跟着一步步升官,最后干上了大将军,豫州牧。
诸葛瑾有个儿子叫诸葛恪,很有才华,很受孙权的赏识,不过,诸葛瑾却认为诸葛恪张扬跋扈,不懂收敛,家族或受他牵累。
没想到,诸葛瑾一语成谶。
公元253年,因诸葛恪卷入了太子之争,孙亮联合托孤大臣,一起诛杀了诸葛恪,并灭其三族,就连诸葛恪的外甥也难逃厄运。
因为诸葛恪,诸葛瑾被族灭。
最后来说诸葛诞。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诸葛亮、诸葛瑾南下之时,诸葛诞留在了山东,至此兄弟三人分道扬镳,直到死,诸葛诞再没见过诸葛亮和诸葛瑾。
诸葛诞在曹魏阵营混得不错,干过御史中丞、尚书。不过,诸葛诞最终却因反叛司马昭,而被灭三族。
总的来看,诸葛瑾被灭了三族,诸葛诞也被灭了三族,只有诸葛亮留下了一支血脉,所以,还是诸葛亮结局相对较好。
,诸葛三兄弟分别服务不同的阵营
诸葛三兄弟之所以这样安排,其实这也是乱世中的家族战略。一个家族分别在三国身居要职。最初,这种结局的产生,我们可以说是由战乱造成的必然结果。
就像日本战国时代的真田氏那样,脚踩两只船,不论谁胜谁败,自己的一族都能得到一条活路。
当孙权命令诸葛瑾去招降诸葛亮的时候,诸葛瑾婉言回绝说,诸葛亮肯定不会背叛蜀国,正如自己不背叛吴国一样。从而谢绝了孙权的安排,之所以不愿意去说服诸葛亮去背叛蜀国,很大程度上也是考虑要为诸葛家多留一条后路。
当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被东吴任命为管理军粮的官时,诸葛亮也特意写信给陆逊,说诸葛恪不胜任节度官之职,应该下放到基层带兵。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地发现,诸葛亮其实也十分牵挂家族命运的。
后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魏的诸葛诞、吴的诸葛恪虽然都死于非命,但是到了晋他们的子孙仍然有人荣任高官,说明他们为延续家族的兴旺,而采取的战略是成功的。不仅仅诸葛家族如此策略,这个时代的其他很多氏族,也同样经历了战乱和王朝的兴废,在接下来的南北朝以及隋唐时代,仍然保持名门贵族繁荣状态,如果没有一定的战略是很难做到的。
从其口碑而言和高度而言,诸葛亮最好
从服务条件而言,诸葛诞所在的魏,国力最强,其次是诸葛瑾所在有东吴,最差的是诸葛亮所在的蜀汉。
其个人高度和成就而言,诸葛亮却是高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高居相位。虽然几出祁山没有成就,但其忠诚的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被被人流传。
诸葛诞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后因反司马师篡魏,参与造反。后被晋将胡奋所灭了,并且被诛三族。诸葛诞手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最终被晋所杀。总而言之,诸葛诞为保曹魏社稷,起兵反抗司马氏,虽兵败身死,却不失忠臣本色。
诸葛瑾在东吴,自己这一代没有什么事故发生,因为其性格好,与世无争,所以得到孙权的深深信赖,吕蒙病逝后,诸葛瑾被封为南郡太守,主要在公安驻守。孙权称帝之后,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如魏国曹爽那样的职位,同时担任豫州牧。在任时也在努力缓为孙刘联盟而努力。
因此,诸葛瑾这一代是可以善终的,只是问题出在他的下一代诸葛恪,兵败后被孙峻所杀。不得善终。
诸葛瞻也是在抵挡邓艾的进攻,死在战场上,也是忠臣本色。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诸葛亮的结局最好!
,回答问题之前,我先把三人之间的关系交代一下。诸葛圭生有三子,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诸葛诞是诸葛玄之子,与诸葛亮是堂兄弟。
那么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为什么分别效力魏、蜀、吴三个国家呢?
说到诸葛家族的奋斗史,前辈是比不上他们的晚辈的。诸葛亮父母早年双亡,只有投奔做了“市长”的叔父诸葛玄。
诸葛玄这个人还是有韬略的,眼光高深计划长远。他根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形势,为了家族的利益,他摆下了三枚棋子。让诸葛瑾去东吴工作,自己的儿子到魏国去发展,诸葛亮去刘备哪里上班。
三角摆子,只求意图。可以说诸葛玄的布局是合理的,不论他们三个中的那个军阀干大了,赢家永远都是诸葛整个家族。
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被学者们称为:龙、虎、狗。诸葛亮南阳卧龙,西蜀丞相。诸葛瑾江东之虎,官至豫州牧。诸葛诞曹魏之狗,曹魏大将军。(东汉时称狗,是指忠良而言,不是骂人的话)。
诸葛瑾以避战乱为由,离开了家乡琅邪,奔东吴而去。论才学诸葛瑾不及弟弟诸葛亮,若论为官之道,恐怕要甩二弟三条街。
诸葛瑾初到东吴时,探听到张昭是孙权手下的红人,不说说一不二也差不多少。心想必须贴住这颗大树好乘凉啊!诸葛瑾为了进一步抓住张昭,把女儿嫁给了他的儿子,成了儿女亲家了,还有什么可说的,一家人必须办一家事。
张昭在孙权高兴的时候,给孙权说道:“主公可知诸葛卧龙?”孙权白了他一眼,心说废话,刘备的大管家吗!没搭理张昭。“主公卧龙的哥哥就在咱们东吴,踌躇满志报国无门啊!”张昭说道。
孙权一听诸葛瑾在自己的地盘上,随口问道:“会不会是卧底?”张昭呲呲牙道:“主公你真逗,怎么能是卧底呢?人家知道你是礼贤下士的明主,特来投奔你的。”
“才华比诸葛如何?”孙权问道。“比诸葛略显少了一分,但与江东济济人才相比,诸葛瑾还有绰绰有余的。”“好吧,子布先生,你安排吧!”
诸葛瑾真不负亲家所望,打仗败多胜少,谈判索要荆州半途而废,但不影响仕途的升迁。秘诀就是诸葛瑾不论官大官小,见面不吃饭能送你八里地,一团和气啊!孙权的那点小心眼,他琢磨的透透的,不得不承认混得春风得意。
话说诸葛亮隐居南阳卧龙,得知大哥在东吴混的风声水起,我还蜗居此地。心急如焚之时,想起了姜子牙渭河钓鱼,自己在大雪南阳钓刘备,他咋还不来呢?
水镜老先生跑那去了,我还等着推荐呢?正在火烧火燎的时候,忽听门外有马蹄疾驰而来,诸葛亮会心的笑了,心说我不能轻易出山,好好刘备的吊吊胃口。
这一吊不要紧,害得刘备跑了三趟。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横溢,一部《隆中对》彻底的征服了刘玄德,从此登上了传奇的舞台。
诸葛诞一看那哥俩都成功有主了,自己也得加把劲儿啊!心说他们哥俩以文出世,我去以武会友。在曹操手下做了一牙将,诸葛诞武艺超群,履历战功,对曹操忠心耿耿。
曹操眼睛自然也不瞎,不断的提携诸葛诞。曹后他做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中肯的说诸葛诞确实是个人才。
谁的结局最好呢?
诸葛瑾的结局最好,他选择东吴没有错,一生混迹官场,平平安安。东吴在军事上有周瑜,陆逊、吕蒙。政务上有鲁肃,张昭等。诸葛瑾没有压力可言,陪着孙权聊天才是他的工作。
公元241年,六十八岁的诸葛瑾寿终正寝,完美的走完了一生。
诸葛诞三起三落的人生,奠定了平步青云时刻,高平侯、征东大将军。讨伐司马昭失败,户灭三族。
诸葛亮,跟随刘备以来,事必躬亲,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累死于五丈原,终年54岁。
小结:各有鸿志,信仰不同,才会出现三国鼎立中的三兄弟鼎立,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家族是忠臣良相的代表。
人的一生不能以结局论英雄,诸葛瑾的结局最好,但他没有流芳百世,传唱古今。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禅悟净慧,欢迎阅读我的其它文章!谢谢!
,曾经有一位当代的特工名人在论及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时,谈到三国时期的诸葛兄弟。他说诸葛亮兄弟三人分别出仕三个国家,这样就保证了诸葛家族的情报互通。这使得诸葛亮对三个国家的内部事务了如指掌,大大便利了诸葛亮的北伐。这位名人还专门对此进行了研究,作为他的情报工作研究的课目。可惜,这位名人离世过早,世人没有看到他的研究成果。不过,历史上真的如这位名人所说的,诸葛亮三兄弟是在为一个家族而效力吗?
一、诸葛亮三兄弟为何分仕三国。
其实,不仅仅是在当代,在三国时期就有人论及了诸葛家的这种情况。当时的人说诸葛家兄弟分别是龙、虎、狗,蜀汉得到的是龙,诸葛亮。东吴得到的是虎,诸葛瑾,而曹魏得到的是狗,诸葛诞。不过,在这三人中,诸葛诞虽然和诸葛亮、诸葛瑾都是一个家族的人,他和诸葛亮兄弟并不是亲兄弟,而是血缘关系比较远的堂兄弟。诸葛诞对龙虎狗的说法十分生气,一旦听到就大发脾气,可这也无济于事,只是逗大家一笑罢了。
其实,诸葛家族是一个很有名的世家大族,它的起源地在琅琊,具体的位置在今天的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东汉时琅琊国在现在的山东临沂北。在这个琅琊,出现过诸葛氏和王氏、颜氏三大世家大族。在晋朝的时候,诸葛氏和王氏号称天下第一大族,当时的王导和诸葛恢曾经为“王葛”还是“葛王”的次序进行过争论,可见诸葛家族的影响之大。
在东汉末年,天下陷入一片战乱之中。像诸葛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也无法置身事外。在那种混乱的时代,对人才的流动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同张良所说的,在这种世道里,不仅仅是君主选择臣子,臣子也有选择君主的权力。于是,由于理念的不同,诸葛兄弟也各种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君主。这种选择是出自他们自己的意愿,并不是出于对家族延续的考虑。
因为当时的战乱,也打乱了过去旧有的秩序。世家大族也遭受了冲击。整个诸葛家族也四分五裂,不能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的集体。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的人员各奔前程,也不是家族能够制约的。所以,说诸葛亮三兄弟分仕三国是出于家族的某种考虑,是没有根据的。
二、三兄弟中的龙,诸葛亮。
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山东陷入战火之中。而当时的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还算是比较安定。于是,诸葛亮也随着躲避战乱的人群来到荆州。诸葛亮看惯了战乱纷争,无意于参与到混乱的世事中去。于是诸葛亮在当地耕地读书,苟活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在他的《出师表》中说到的“躬耕南阳”就是说的这段时间。
直到刘备在北方战败,来到荆州,诸葛亮的命运才发生了改变。刘备得知诸葛亮的才能,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开始为刘备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诸葛亮之所以投入刘备阵营,归根到底还是与刘备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理想。
诸葛亮虽然是世家大族出身,可是他与那些世家大族子弟不同。他不但满腹经纶,还亲自参加劳动,与底层的劳动者打成一片。这和刘备的出身、经历十分相似。这使得他和刘备具有共同语言,一见如故。同样的,诸葛亮虽然躬耕南阳,他依然怀着一颗匡扶汉室的心。他和崔州平等人谈论志向,以管仲乐毅为榜样。他没有出仕,只不过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主人。
在和刘备相见后,有着共同语言的两者交谈,发现双方有着共同的理想,匡扶汉室,结束这个乱世。诸葛亮因此将他深思熟虑的《隆中对》和盘托出,得到了刘备的赞赏。从此之后,《隆中对》的规划也成为了刘备集团的战略方案。诸葛亮在出仕刘备后,他也成为刘备阵营的首席文官。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贡献十分巨大,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加入,就不可能有刘备的蜀汉江山。刘备作为集团的首领,他在军事上有着独到的长处。他知人善任,能够大胆选拔将领,这使得刘备集团拥有大批出色的武将,军事实力突出。
但是,刘备在治国理政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短板。这是因为,当时世家大族对于治国理政的知识,采取垄断的态度。外人根本就无从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刘备作为世家大族眼中的冒牌货,也根本得不到世家大族的支持。因此,刘备屡屡遭受挫折,即使是占有了徐州,依然是无法守住。
在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刘备集团补上了政治上的短板,从此刘备集团才真正成为一个文武平衡的集团。在刘备、诸葛亮的努力下,终于建立了蜀汉。在刘备去世时,他又将夷陵之战大败后的蜀汉托付给了诸葛亮,让诸葛亮扶保幼主,诸葛亮也表示自己将不负刘备的重托,至死不渝。
在诸葛亮执政期间,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内修政理,发展经济,镇压叛乱,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道不拾遗。对外则和东吴结盟,发动对曹魏的北伐。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没有成功,可在战场上也屡屡获胜,打得魏军进不敢战,退不敢追。连曹魏著名的将领司马懿参观了诸葛亮的军营后,也不由得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可惜的是,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投身东吴的虎,诸葛瑾。
诸葛瑾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与鲁肃相似的人物,给大家的感觉是一位忠厚老实的大哥形象。他对诸葛亮十分爱护,但是对于他的君主孙权的一些要求,不管多么难办,他都勉为其难的去办。
比如他受孙权的指示,劝诸葛亮和他一起投身东吴。在诸葛亮巧妙回复后,他也不勉强诸葛亮的选择。比如他听从孙权的要求,去找刘备索要荆州,受尽了刘备部下的白眼。比如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中,他去找刘备提议讲和,被刘备撵走。从这些描写里,我们都能够感到诸葛瑾的老好人的形象。
可在现实生活中,诸葛瑾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他是一位见解独到,文武全才的人物,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受到孙权的信任和重用,被世人称之为诸葛家的虎。在历史记载中,诸葛瑾往往能够规劝孙权的过失,让孙权心悦诚服的接受意见。孙权对他十分信任,当有人说诸葛瑾和刘备暗中往来的时候,孙权说自己和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誓言,诸葛瑾是不会背叛自己的。
诸葛瑾也正因为得到孙权的信任,才和诸葛亮不同,带兵活跃在与刘备作战的战场上。在孙权袭取荆州的时候,诸葛瑾率军参加,战后担任了荆州的南郡太守。在夷陵之战中,诸葛瑾更是积极参与。他先写信劝阻刘备,后率军参加战斗。在夷陵之战中,他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围攻刘备的战斗,让刘备的军队土崩瓦解,狼狈逃窜。
由于诸葛瑾的奋斗,他的家庭在东吴地位日益显赫。他的儿子诸葛恪后来成为东吴的托孤大臣,成为东吴最大的权臣。这一切,都是源自于诸葛瑾打下的基础。
四、留在魏国的狗,诸葛诞。
诸葛诞是诸葛亮兄弟的族弟,他出仕曹魏,由于才能出众,在魏朝的地位逐步升高。到了曹爽时代,他已经成为了扬州刺史,成为曹魏南方抵御东吴的前哨将领。
诸葛诞此人对曹魏忠心耿耿,可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已经转到了司马氏的手中。诸葛诞虽然在平定淮南对司马氏的叛乱中立下功劳,也因此得到了官职的提升。可是他最终还是要在司马氏代魏这个问题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在面对贾充的劝告时,诸葛诞严词拒绝了曹魏禅让司马氏的建议,这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司马昭先是采取调虎离山的办法,升诸葛诞为司空,调他入京。诸葛诞因此据守寿春,举兵反抗司马氏,遭到司马昭的围攻。司马昭亲自出马,举全国之兵,围攻寿春将近一年,才平定了诸葛诞。诸葛诞战死,被灭了三族。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著名的事,他手下几百人被俘虏后,坚决不投降。说为了诸葛公死,不恨。司马昭让斩了一人后,去劝降下一人,不降再杀,如此循环往复,几百人全部被杀也没有一个人投降。当时的人把这件事比作古时的田横壮士。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诸葛诞能够得到人才的效忠。
五、三人遭遇的比较和排位顺序的原因。
通过诸葛亮这三兄弟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兄弟中,自然是诸葛亮的结局最好。诸葛亮不但在生前得到君主的信用,能够手握重权,行使自己的意志。在身后也得到了历史的认可,成为忠臣的楷模。他不但被民间百姓视为智慧的化身,也成为统治者树立的榜样,更是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可以说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者。他被世人视之为龙,是当之无愧的。
而诸葛瑾和诸葛诞两人基本上不相上下。在文治上诸葛瑾占优,在武功上诸葛诞占先。不过,从两人的性格上来说,诸葛瑾为人宽宏大量,气度恢弘。当时的人认为诸葛瑾具有虎的气质,故此称之为诸葛家的虎。至于诸葛诞军事能力超群,能够得人死力,故而称之为狗。这个狗并非是贬义词,而是指当年汉高祖所说的功狗之意,主要是指诸葛诞的军事能力远过常人的意思。
在这三人之中,也数诸葛亮的子孙待遇最好。他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都在绵竹之战中战死,不过还是留下了子嗣继承家业。而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由于飞扬跋扈,被灭了三族。而诸葛诞也因为反抗司马氏失败,被灭了三族,这样一比较,谁优谁劣就一目了然了。
结语:
诸葛亮三兄弟分仕三国,看似背后好像隐藏了什么家族的秘密。实际上,他们分仕三国只是时势的使然,没有什么秘密。在东汉末年的大混乱中,原来的世家大族也分崩离析,家族成员也各奔前程。诸葛亮和诸葛瑾都各自选择了各自的主公,并为各自所属的阵营效力,建立了功勋。至于说诸葛诞,他是诸葛家族留在曹魏控制区的人,自然出仕曹魏是他最佳的选择。所以说,这三兄弟分仕三国,是那个时代环境下,偶然中的必然。
至于说龙虎狗的称号,也是从他们在自己国家中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和各自的特点,大家给总结的,这些称号本身并没有什么贬义之意。在三兄弟中,事业和家庭最成功的自然是诸葛亮,其次是诸葛瑾,最后是诸葛诞。他们都用自己的作为,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三国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家族门阀的力量逐渐崛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诸葛兄弟能在三国时代赚得口碑赢得名声,离不开诸葛家族的传统底蕴。
诸葛亮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代便赢得了好口碑。身为司隶校尉(相当于纪委主任)的诸葛丰,是官场有名的刺头,为人刚直,不畏权贵,又身出士林,历史口碑很好,诸葛家族的清流名门地位从此开启。
东汉末年的士林(就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有着自己的朋友圈,想要和他们成为朋友,那是附带条件的。要么你世家出身士林,要么你官位显赫,再不行你本身就是士林也行。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过青州泰山郡丞,没有什么大的见树,而且早逝。但是他的叔父却是官场上的红人,在官场圈和士林圈都行得通。
在《世说新语》中,把诸葛三兄弟分仕三国比喻成:“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在士林圈和官场圈都能混得如鱼得水,离不开叔父诸葛玄的栽培。
不过需要澄清一点,诸葛诞与诸葛亮并非亲兄弟。诸葛珪有三男两女,三男分别是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均,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
诸葛亮的职业规划之路
说起诸葛亮,他的粉丝团相当强大。早在西晋他就被吹捧成了半仙,从陈寿(《三国志》的作者)开始,再到唐朝的李白、杜甫、刘禹锡、温庭筠、李商隐等,都是他的死忠粉。
杜甫的《蜀相》一诗,简短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祖籍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沂南附近)。在六岁时,父亲去世,哥哥诸葛瑾也才十三岁,无力养护弟弟,于是诸葛亮便跟了叔叔诸葛玄。
诸葛玄原本有机会做豫章太守,但阴差阳错没有做成。无奈之下,他就带着诸葛亮跑到了荆州牧刘表那里荫蔽,因为他与刘表是至交好友。
刘表有两层身份,一是荆州政治军事领袖,一是荆州的士林圈领袖。天下大乱时,荆州处于南北汇集之地,大量士林人士在此出入,诸葛亮在士林圈长了不少见识。
士林圈的这些文人,单凭个人能力要想混成官场一级大员却是很难。但如果他们生逢乱世,那便是另一说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由此可见,读书人求仕的目的也并非全是执着于名利,希望通过在政界的作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是一种想法。
人才不论在哪个时代都是稀缺产品,在紧俏时代,求职主动权并不在老板手里,人才也要考察老板,“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诸葛亮在27岁即将出山时,天下形势已日渐明朗,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西有刘璋,本地有刘表,还要再加上刘备。他之所以选择刘备,三顾茅庐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尊重人才不只是嘴上功夫,还要看老板的实际行动。
当刘备用诚意打动了诸葛亮后,他便为老板献出了影响历史的《隆中对》,给在黑暗中吃土的刘备点亮了人生的明灯。
诸葛亮指出,眼下攻打实力雄厚的曹操很不现实,唯有先夺荆州,以此为跳板,再进入益州。之后与孙权加强合作,两路狂轰曹操,拿下中原后,再掉转头对付碧眼小儿孙权,最后一统中原。
也许是诸葛亮太高估自己,或者说对刘备并不真正了解,自从跟了刘备之后,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样子,我们在太多的影视剧中也看过了,但最终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
他为刘备赢得了半壁江山,也得到了为人臣的最高待遇,被后主刘禅称为“相父”,甚至刘备还说过要把江山拱手相让的客气话,但为了实现他人生的终级理想,他没有选择权力,而是选择继续奋尽,战斗到人生的最后一刻。
有人生前寂寞,死后荣耀;有人则恰好相反,但诸葛亮却是两者兼得,他生前是智慧的化身,死后成为忠臣的楷模,被人们祭奠了上千年。
诸葛诞的反叛之路
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效力于魏国。在《世说新语》中,诸葛诞的评价比较低,虽然只被封了只“狗”,但在当时的名声也不逊于诸葛亮。
魏明帝认为诸葛诞为人浮华,并没有重用他。诸葛诞真正的发迹是在曹爽执政之后,不久爬上了扬州刺史的高位。与曹爽集团的骨干成员,如夏候玄、邓飏等人都是一线名士。
曹爽被司马懿搞定后,诸葛诞投身于司马氏。为了表忠心,举报了毋丘俭造反,并大力与司马氏合作消灭了毋丘俭,这让司马师甚为感动,因此进封高平候,加号征东大将军。
诸葛诞努力讨好司马氏,并不是因为司马家族有多大的魅力,而是司马懿父子太过血腥,自从灭了曹爽,但凡有敢反对司马父子专权的,下场全部是灭三族。
在混乱的非常时期,作为谋士良臣保住项上人头并不容易。诸葛诞出于自身境遇的考虑,在主政淮南期间,大施仁政,收买人心,同时还收养死士数千人,以备不时之变。
诸葛诞想要建设一个安稳的窝,这也依然触犯了司马氏的利益。司马昭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又出现一个独立的军政集团,他开始怀疑起诸葛诞的忠诚。
于是,司马昭决定先把诸葛诞召回京师,解除他的兵权,从而恢复司马氏对淮南的统治。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五月,诏书一出,诸葛诞便造反了。
原本在军事实力上,诸葛诞与司马昭不相上下。诸葛诞本身有十多万淮南兵,又新招有五六万人马,此外还有吴国援军三万,司马昭南下率领的二十六万大军,足以抗衡。
但是司马昭是冲着消灭诸葛诞去的,而且此战司马昭亲征,利用一场战争的胜利来提升自己的江湖地位,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所以,司马昭南征带领的都是魏国官场的顶级精英,比如钟会、王基、石苞、州泰等,再加上司马昭极强的军事应变能力,可以说,这场战争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
诸葛诞没有逃脱,被魏军杀掉,夷了三族。诸葛诞不是养了几千死士吗?他们很有气节,宁死不降,这也可见诸葛诞平时的养人之德。
诸葛诞死于司马氏之手,但是他的后代还是为他扳回了一局。诸葛诞的后人在东晋时重新崛起,他的女儿嫁给了琅琊武王司马伷(司马懿的第五子),重孙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其孙辈诸葛恢,在东晋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
诸葛瑾的智慧人生
身为老大的诸葛瑾,从小便受宠爱,年少就曾游历过京师,后经鲁肃引荐到东吴效力,官至大将军,封宣城候,领豫州牧。
诸葛瑾,字子瑜,东汉末年避乱江东,孙策死后,诸葛瑾侍奉于孙权。诸葛瑾为人谨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派诸葛瑾出使蜀国,与刘备修好。在出使期间,诸葛瑾与弟弟诸葛亮二人只在公事上往来,私下没有会过面。
而且他在与主子孙权交流沟通时,也非常注得方式方法,如果不合孙权之意,就先岔开话题谈论别的,然后再慢慢回到所议之事上,凡事探求其理,孙权也往往能够接受。
诸葛瑾的宽宏雅量,孙权也很看重他。遇到大事总会听听他的见解,诸葛瑾每次都能够做到言辞通顺,道理明正。
诸葛瑾有个儿子叫诸葛恪,在吴国负有盛名,号称东吴第一神童,虽然孙权很喜欢他,但是诸葛瑾却很为他担忧。
诸葛瑾于241年去世,终年68岁,遗命下葬时只穿当季衣,棺椁上没有任何装饰,凡事从简。他的一生为人谨慎,精通为官之道,可以算得上是东吴政坛上的不倒翁。他的儿子诸葛恪虽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却没有诸葛瑾的政治智慧,锋芒太露,以至于后来权倾朝野,遭人嫉妒,被灭了三族。
此外,再说说诸葛珪的小儿子诸葛均,先在南阳老家“种地”,后来跟着二哥诸葛亮到了西蜀,弄了一个小职位。另有两女,嫁得也不错,大女儿嫁给了原刘表手下蒯鹏的弟弟蒯祺,做了房陵太守夫人。二女儿嫁到了荆州名门庞家,做了力捧过诸葛亮的庞德公的媳妇,同时“凤雏”先生还得管她叫嫂子。
诸葛兄弟在当时算不上是富二代,也没有实力派的爹来拼,他们没有选择“躺平”,而是硬靠才华名动三国江湖,特别是诸葛亮。
如果非要在此三人中选出一位结局最好的人,我选诸葛瑾。你呢?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蓝子里,这样浅显的道理小孩子都明白。
诸葛亮一家,哥三个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孔明与诸葛瑾位极人臣显赫一时,但蜀汉亡,孔明一脉断绝了。江东吴国的诸葛瑾及儿子恪,举足轻重,地位很高,诸葛恪甚至是东吴权臣,一人之下,功高震主也好,图谋不轨也象,反正只知有诸葛恪下知有吴国皇帝,结果被杀绝了,与孔明一脉一样玩完了。到是生活在曹魏的诞聪明一些,多上了道保险,多留了条退路——与司马懿家结为亲家,曹魏被晋代替后得以善终,为诸葛家传下香火。诸葛亮聪明一世,还是算错了,子孙都灭绝了。谁都会算漏的又不是神仙,小弟诸葛诞名气不大,算功一流,笑到了最后,至今香火不绝,可喜可贺也。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说的就是诸葛家族诸葛瑾、诸葛亮、诸葛瑾三兄弟分别效力魏、蜀、吴三个敌对国家的故事。
一、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效力不同国家的原因
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有家族利益的需要。作为当时琅琊大族,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下,到底谁能一统天下不得而知,于是诸葛家族出于保存家族的需要,分别对曹操、孙权、刘备三方进行投资,降低了风险,为家族保存了生机;其二是三兄弟个人的选择。诸葛瑾出道最早,他选择了孙坚家族,后期继续辅佐孙权;而诸葛亮认为刘备是“奇货可居”,在隆中等待刘备上门求贤,并部下“隆中对”意图三分天下;诸葛诞入仕最晚,等他投奔曹魏时,族兄诸葛瑾、诸葛亮都已经各自混的风生水起,但他没有投奔二人,而是选择了曹魏,并且与两位族兄不同,他是一位武将。
二、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及其家族的结局
从个人角度来看:
诸葛瑾结局最好,诸葛瑾一生效力孙吴,后期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病死善终;诸葛亮的结局次之,虽然位高权重、蜀国的实际掌权者,但一生鞠躬尽瘁、凡事事必躬亲,也是因为劳累过度吐血而亡;诸葛诞个人的结局最惨,最终反叛司马家族,兵败被杀。
从家族角度来看:
诸葛瑾死后,孙吴诸葛家族在其子诸葛恪的带领下,达到家族的顶峰。诸葛恪担任过大将军、领荆州事的高官,并加封太傅,一度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但诸葛恪为人狂傲,在政治斗争中被孙亮和孙峻联合杀害,诸葛恪的两个儿子也被杀;诸葛瑾的其他子女也都被诛杀。诸葛瑾家族全族覆灭,下场最为悲惨。
诸葛亮死后,其子诸葛瞻及其长孙诸葛尚继续在蜀汉把持朝政、身居高位,也一直尽忠国家,最终也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不辱诸葛家族盛名。蜀汉国家虽然灭亡,但诸葛家族后继有人,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活了下来,并在西晋朝廷继续为官,做到了刺史。诸葛亮家族后人也再没有特别突出的人物出现,慢慢趋于平淡。
诸葛诞家族就比较曲折而且奇异了,由于诸葛诞在曹魏官职镇东大将军,出于政治目的,司马懿让儿子司马伷娶了诸葛诞的女儿诸葛妃,诸葛诞叛乱失败后,因为这一层姻亲关系,诸葛妃得以存活。后来,诸葛妃为司马伷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司马觐;这个司马觐的儿子就是司马睿——也就是后来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因此可以说诸葛诞家族的后人当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