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也许是自己与生俱来的探究本性,许多事情喜欢一探究竟。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喜欢上了三种益智游戏,并坚持至今已几十载,现介绍推荐给大家:
一、成语游戏成语是文化瑰宝,是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宝藏,在成语游戏中我能体会到一种寻找宝藏的愉悦感,举例来说:
看图猜成语
图中线索:字牌(长颈鹿美语),人思考中,图景(长颈鹿拿书,小孩,ABC)
线索联想:字牌:长颈鹿美语,就好像一些外语培训机构的名称一样,紧挨着这个字牌的男子脑海“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长颈鹿先生拿着一本书正面对一群小孩教学A、B、C;
这就是图片所展现的内容解读,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什么成语呢?根据线索字牌产生联想,这不就是“望文生义”吗?通过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去揣测文字的含义。
成语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像不像是一个推理小游戏,当然每个人的推理可能不同,所以我认为看图猜成语可以有多解,比如:
乘风破浪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风,浪,船,人,前进,兴奋等因素;
推荐答案:乘风破浪
其他答案:劈波斩浪、风高浪急、长风破浪、冲风破浪……
劈波斩浪、乘风破浪、长风破浪、冲风破浪这些成语本就是近义词。
战战兢兢
图中展现:人,独木桥,河,惊慌,晃动
推荐答案:战战兢兢(焦点放在人的身形神态上)
其他答案:独木难支(焦点放在独木桥上危险)、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战战兢兢的近义词)……
一点说明:有些习惯用语会被误认为成语,如独木难行,过独木桥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下功夫,随手一本成语词典或网上搜索(存在准确度问题)。
成语游戏有很多,除看图猜成语外还有成语填补类游戏,成语接龙游戏等,无论哪种类型的游戏我认为都能起到玩中乐,乐中学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二、找茬(找不同)游戏这类游戏有点类似侦查游戏,通过比对寻找出两张高度相似的图中的不同之处,那些细小的差别非常具有欺骗性,你必须和你的眼睛配合去寻找这些不同的“痕迹”差异如色彩、大小、线条、数量、文路、位置等等,举例说明:
上图中上下部分一眼看去就像一张图复印两份,但其中竟然有九处不同。
颜色不同:兔脚1处
数量不同:兔手2处,花1处
大小不同:眼睛2处
细节不同:花瓣、树干、鸟尾共3处
当然根据个人眼力和兴趣程度不同,友友可选择不同难度等级,还有各种场景如美食、家居、休闲、工作、健身、科幻等各种场景选择。
三、数独游戏这个游戏比较烧脑,而且现实中也有正式专业的数独比赛。
这个游戏基本规则就是在九宫格中填入数字1至9,必须保证每一行九位数、每一列九位数以及九宫格每一宫中九个数不重复,举例说明:
数独题
答案如图:
数独答案
通过答案图我们可以直观看到:每一横,每一列的九个空格都填入1到9的九个数,且都不重复,而蓝颜色框框代表九宫格中的一“宫”,其中九个格也是填入1至9的数字,同样也不重复。
这类数独游戏的书籍、软件很多,还有专门的棋盘可以使用,难度也是可以选择。平日里填上一局,益智又休闲。
以上是我坚持并推荐的三种益智游戏,供参考!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主题#谜语#文献#红楼梦#标题:解读《石头记》的春灯谜【荔枝】
根据文字资料研究,雅俗共赏的猜谜文娱活动源远流长,在古老的春秋时期,诸侯争战杀伐,辅臣们常需转弯抹角的劝谏,出现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隐语】,就是后来【谜语】的雏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们创作了许多字谜,隐语逐步演化成谜语。宋元时期盛行物谜、字谜、画谜、印章谜和人名谜,在元宵佳节将谜语挂在灯上供人猜解,由此【灯谜】展露迷人风采。至明代,除了元宵佳节,猜灯谜最兴盛的江浙吴这些江南地区,还有冬初十、四月初二、端午和七夕日的一年四社。清代时期灯谜更加兴旺,名著《红楼梦》里就有谜语近三十个,有人说中国的文化特色是“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灯谜”。
【谜语】是影射事物或文字,让人们猜解的隐语。一般由谜面、谜目、谜底组成,谜面是让人来猜的问题条件和线索,谜目是问题限定的范围,谜底是问题的答案。如今谜语分【事物谜语】和【文义谜语】两大类:事物谜语即儿童谜语也叫民间谜语,以游戏为主,可以一谜有多个谜底,谜面和谜底可以有重字同字。文义谜语是通过谐音、会意、假借、拆字、用典等方法,使谜面与谜底相互扣合,也叫灯谜、灯虎或文虎,已经不是最初灯谜的容貌,严谨严格的文义谜语必须一谜仅有一谜底,谜面和谜底也不再容许重字同字。在纪实小说《红楼梦》里,明写的第二个谜语是史太君贾母的“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其子贾政说谜底是“荔枝”。
史太君所出谜语的谜面是“猴子身轻站树梢”,谜目是“打一果名”,属于描绘形象的事物谜语。知名的许多水果都生长在树枝上,猴子和树梢成为解谜的关键词,猴子有能在树林间摇来荡去的群居特性,就排除了单个独居的种类,虽然挂在枝头随风摇摆的“荔枝”很象群居的模样,类似“桂圆(即龙眼)”和猕猴桃也很相像,为什么偏偏只说是“荔枝”?
书中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写道:袭人回至房中,拿碟子盛东西与史湘云送去,却见槅子上碟槽空着……袭人问道:这一个缠丝白玛瑙碟子哪去了?众人见问都你看我我看你,都想不起来,半日晴雯笑道: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他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
大观园的秋爽斋是贾探春的居所,在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中,贾探春行三,丫鬟晴雯奉命送荔枝给三姑娘,在书中实实在在露面时的荔枝,原来送给了三小姐探春,“荔枝”谐音“离至”。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探春的画谜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探春的命辞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在警幻仙姑说的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歌曲里,歌咏探春的是“离合岂无缘?”的第五支曲“分骨肉”,探春这人物命运的主题都是“离至”分离,而“桂圆”谐音“归圆”隐喻团圆,猕猴桃的“桃”字谐音逃之夭夭的“逃”,探春自始至终都没有透出逃之夭夭的倾向,所以史太君的灯谜谜底是明瞭明确的“荔枝”。终于有点儿拨开迷雾的感觉,有点儿理解草蛇灰线、千里伏线又隐隐约约、脉络相连的写作笔法,不过仍然有众多问题和疑虑有待追踪解读,期待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