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魔鬼周”极限训练中,特战队员在泥潭内练习摔擒。张丹/摄
冬季的降雪如期而至,河北石家庄西北的挂云山上银装素裹。雪后的清晨,山脚下的岭口村冒起了阵阵炊烟,村子后面,一条被积雪覆盖的小路通往大山深处,路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脚印。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武警河北总队机动支队特战一中队的官兵们,正在这条路上开展极限体能训练,扛圆木、翻轮胎、提箱……官兵们利用严寒天气,不断向体能、心理极限发起冲击。
特战一中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作风的部队,从解放战争中走来,历经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战斗。近年来,中队参与重大活动安保、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近50次,在国际、国内各类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100多次,先后被表彰为“全军红旗团支部”“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这支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剑突击队。
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小路旁的战术训练场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一场实兵对抗在木板搭建的模拟街区内打响。沿着小路继续往前,便来到一个看似简陋的射击训练场,这里的地面凹凸不平,散落着不少石块,但特战队员在场地内穿梭自如,狙击枪、步枪、手枪射击弹无虚发,两边山头上的特战队员一边使用单兵火箭筒摧毁模拟装甲目标,一边使用榴弹发射器持续压制“敌”火力点。
“战术训练场的木板下面装有可移动滑轮,这样可以随时变换训练环境;射击训练场的地面我们没有刻意平整,为的是与野外环境相似。”支队副参谋长王旭光向记者介绍。
作为特战一中队的老中队长,看着眼前这些装备精良的特战尖兵,王旭光备感欣慰,不由得向记者回忆起了自己刚来中队时的窘境。
“你们河北怎么打的?到底会不会?”2011年,王旭光与队员代表武警河北总队参加武警部队第一次“魔鬼周”极限训练,在室击课目中,他们对突然出现的靶标一通“乱射”,被裁判厉声叱责。
由于经验不足,虽然队员们在一些体能课目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一个个贴近实战设置的战术课目中却败下阵来,最终总成绩位列倒数第三名。
“必须改!”惨痛的失利让王旭光意识到,装备上的差距可以很快弥补,但平时那套只重视体能、慢慢悠悠打精度射击的训练方式,根本无法肩负使命和完成任务。
他带领队员前往兄弟单位学习,身背小挎包,随身带着笔记本,抓住一切机会提问,别人还以为王旭光是来采访的新闻干事。
反恐战斗是短兵相接,官兵们为了练就快反射击能力,出枪上膛、瞄准击发、更换弹匣等动作每个都要练习上万次,实现从静态射击固定目标,到动态射击移动目标。他们还把队伍拉到居民区、深山里组织解救人质和捕歼战斗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练就作战技能……
随着训练课目的增多,支队现有的场地不能满足特战分队的训练需要,在上级的支持下,王旭光和中队官兵在岭口村旁的废弃用地建成了4平方公里大小的野外综合训练场,集平面长距、俯角、高点仰角等多维度射击,山地反恐、野外生存、异地营救等多课目训练,红红对比、红蓝对抗、实景模拟等多手段施训于一体。如今,这个挂云山脚下的训练场不仅满足了中队日常训练要求,也成为了总队特战力量综合训练的首选之地。
量变终于产生了质变。2015年第二届武警部队特勤分队比武中,他们勇夺团体第一名,获“特战之王”称号;2016年在武警部队首届“巅峰”特战比武中,取得团体第二名,包揽突击专业前两名。
被誉为特种兵顶级赛事的“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有诸如美国“绿色贝雷帽”、黎巴嫩“黑豹突击队”、奥地利“眼镜蛇”、印度“黑猫突击队”等特战强队参赛。2016年至2018年,由中队官兵组建的“天剑突击队”连续3年代表中国武警部队参赛,共夺得单项5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和两个第三名,2017年一举斩获团体总冠军。
“这次一定要带着国旗登上领奖台。”2017年,第二次来到国际特种兵比武赛场的中队士官秦宏峰,看着旗杆顶飘扬的五星红旗,暗暗下定决心。
在比赛开始后的“无路可逃”课目中,秦宏峰被裁判组随机选定为被救护的“人质”,队友需要对他进行输液。由于事先没有见过国外这种又粗又长的针头,慌乱之中,好不容易血管的针头被拔了出来,鲜血立即顺着秦宏峰的右臂喷涌而出,针口处鼓起大包。
“没时间了,扎!”秦宏峰急得大喊,队友小心翼翼地将针头再次扎入,完成了“救护”。
比武的最后一个课目是“国王挑战”,这是比赛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参赛队员要身背30公斤的装备,经受攀爬近70度的山崖、越过被“恐怖分子”占领的街区、用有限的完成枪械射击等考验。比赛队伍间隔30分钟出发,如果前一支队伍被后面的队伍追上就被淘汰出局。
在烈日的炙烤下,5名参赛队员抬着超过75公斤重的“伤员”奔袭。到达最后一个射击位置后,特战队员要对两个风车靶进行射击,每个风车靶上有5个目标。
“稳住!宁可多打1分钟,绝不仓促射击。”眼看后边的队伍就要追上来,有人建议对目标进行齐射,原中队长李闯依然沉着冷静地向大家下达指令。队员们调整好状态依次射击,10个目标全部命中。
在颁奖典礼上,听到裁判宣布“天剑”夺得团体冠军,队员们第一时间展开了他们携带的那面五星红旗,向来自全世界的特战精英宣告:我们是中人!
“每次比武归来,我们并不急于庆功,而是围坐在一起总结得失。”特战一中队中队长李毅告诉记者,通过比武结合自身的使命任务找到差距和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近年来,中队紧贴国际反恐前沿和特战使命任务,组织官兵深入驻地火车站、汽车站和机场等重要目标开展战法研究和课题演练,创新总结出“特种训练50法”和15种反恐战法。中队还涌现出第二十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李闯,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一等奖获得者张建辉等一大批备战打仗先进典型。
中队使用的野外综合训练场所处的挂云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和民兵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与敌人在此奋勇战斗,无路可退的“挂云山六壮士”,战斗至弹尽粮绝后跳崖壮烈牺牲。
“革命先烈的精神一直在中队官兵中传承,他们在比武场勇争第一,在反恐处突战场冲锋陷阵,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中队指导员刘志昌说。
如今,每逢新队员补入、老队员退伍、比武出征等重要时刻,他们都要在挂云山顶的烈士陵园举行宣誓活动。
“特战一队,忠诚奉献,敢打必胜,勇争第一!”那时,战士们吼出的誓言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山顶。(记者 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