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23日电 题:进发!奋力书写“城市亚运”高分答卷
——杭州亚运会筹办工作深度观察
新华社记者马剑、张璇
再过一个月,采自良渚的亚运圣火将在杭州点燃,举国关注、举世瞩目。
亚奥理事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报名参赛,12527名运动员将共赴亚运之约。日前,杭州亚运会竞赛报名工作已全部完成,各项筹办工作基本就绪,办赛条件已经具备。
这是黄龙体育中心亚运场馆群(2023年8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亚运,是运动员的赛场,也是一场城市治理和文明水平的竞技。
第19届亚运会以杭州为主办城市,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为协办城市。从东海之滨到西子湖畔,以梦想之名的拼搏从未停歇,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人们向着美好未来进发,奋力书写“城市亚运”的高分答卷。
全民亚运
立秋刚过,江南暑气渐消,以“莲花碗”为代表的杭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在钱塘江畔静候四海宾客。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里,一批批忙碌的身影维持着这一全国第二大游泳跳水馆的平稳运转,其中便有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行政审批科民警戴爱凤。从警40余载的她选择在退休前主动请缨奔赴亚运安保一线。入驻场馆以来,戴爱凤所在团队已完成5场测试赛,历时21天53场次,接待赛时观众5万余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团队很有凝聚力!”戴爱凤快人快语,每天微信步数超过两万步。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游泳馆(左)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2023年4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汉摄
扮靓一座座“城市客厅”,筑牢平安亚运最小单元,这背后折射出一座城市奋力奔跑、冲刺亚运的努力。放眼之江大地,一道道群众共创的风景不断形成,城市的活力与韵味加快呈现。
一支由5.3万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在杭州城里赫赫有名,他们的红马甲上写着“武林大妈”四个字。在湖州德清,“洋哥”志愿服务队汇集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的57名留学生志愿者。“武林大妈也要开始学英语咯!”杭州市拱墅区武林大妈公益社会服务中心秘书长杨映霞说,面向杭州亚运会,“武林大妈”已经做好准备。
致力于让各方宾朋宾至如归,礼宾、抵离、交通、食品安全、餐饮住宿、医疗卫生等赛时服务保障体系均已建立并不断深化完善。
简约办赛
“从国内外大型赛事来看,节俭办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种共识、一种行动。”杭州亚组委、亚残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市长姚高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杭州亚运会的办赛要求中,“简约”是摆在首位的。
6月9日,来自中建三局的工程师汪祥巡查桐庐马术中心的看台区域。新华社记者江汉摄
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坚持场馆建设“能改不建”,设施和器材配置“能市场建不财政投”,进而做好赛后可持续利用这“后半篇文章”,亦是“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理念的题中之义。
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场馆,形似“蚕茧”的半开放式设计东西通透,羊山石城的景色尽收眼底。这处场馆所在地原是废弃矿山,经过建设和开发,华丽变身为亚运期间配套762个座位的“岩壁芭蕾”国际赛场。
杭州亚运会淳安赛区位于淳安县千岛湖旅游度假区界首体育中心,是集竞赛场馆和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于一体的场馆群。杭州亚运会期间,淳安赛区承担自行车、铁人三项、游泳三大项赛事。
2022年3月28日拍摄的淳安界首体育中心自行车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周恒忠摄)
界首体育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设施运维工作人员谷元浩算了一笔账,场馆“能租不买、能借不租”,针对场地自行车馆木赛道、体育智能照明、升旗控制系统等建设,就能节约成本1600多万元。“馆内椭圆形环绕场地周长250米、宽8米的斜坡式木赛道,面层采用374片进口赤松拼接而成。”他说,这都是可拆卸的,避免了资源浪费。
照亮未来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在亚运期间将承担曲棍球比赛项目。运河体育公园工程负责人韩国利介绍,场馆引入智慧照明理念,全部采用LED光源,实现智能调光、无感节能,灯的能耗可以最高节约80%,同时重点设计雨水回用系统,融合可再生能源利用、自然采光等绿色生态技术于一体,让场馆更“聪明”。
这是2021年9月28日拍摄的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杭州亚组委供图)
“智能”这一办赛理念在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贯穿始终。作为第19届亚运会足球比赛场馆之一,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智能养草”——草坪下安装的18个传感器对草坪根部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氮磷钾含量以及草坪表面的光照强度、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进行数据采集,因“草”制宜精准高效养护。
场馆之外,未来智慧生活的万千气象随处可见。
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手”线上传递活动已启动,数字火炬线上传递已有超8000万人次参与;杭州亚运颁奖礼服应用数字化定制手段,是“科技+文化+工匠”的高度融合;钱塘江边的公共座椅提供手机“无线充电”功能……
8月4日,在浙江省杭州西站,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与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列车合影留念。新华社发(谢尚国摄)
数字技术在亚运赛场的方方面面得到展现。为了方便境外游客,杭州亚运会针对这一群体也做了移动支付升级,境外游客通过支付宝便能“买买买”,甚至使用他们当地的支付软件便能在杭州区域内商店直接扫码使用。
“对杭州来说,亚运会能很好推进城市国际化程度,不仅有浓厚的城市体育氛围,更打造成了‘国际赛事之城’。”在西子湖畔生活9年的欧洲姑娘欧丽娅说。
英雄联盟娱乐轮换模式,在4月28日终于是再次开放,无限火力再次归来,虽然开放时间仅有短短的7天,但也足够咱们体验脸滚键盘的畅快感了,和乱斗模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无限火力可以自由选择英雄,距离上一次开发,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其中版本变得英雄的强度也自然是发生了变化,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13.8版本,无限火力的影响强度榜。
S+梯队大换血,安妮71%胜率登顶先来看S+级的英雄,这个层级在登场率、胜率都很出色,处于版本最强势的英雄,登顶榜首的是安妮,胜率达到了71%,在整个榜单中,都是断崖式领先的存在,玩法和召唤师峡谷差异不大,其次皇子以61.3%的胜率,位列榜单第二名,虽然和安妮胜率相差10%,但也是非常强势的,玩法走的是星蚀收、集者穿甲流。
另外两个登上S+层级的,分别是天使和小炮,这两货也是最强榜单的常客了,胜率均在60%左右,天使的玩法以AP为核心,纳什之牙搭配峡谷制造者,有攻速Buff的加持下,输出可以说是相当炸裂,而小炮依旧是暴击流派,能够上榜的原因也很简单,手够长,输出够高,自保能力够强,最关键的是拆塔速度快得离谱。
S级英雄:人马、机器人上榜相比上一个层级,S级英雄的强度,略微低一些,但也是胜率非常高的存在,普遍在56-59%之间,希维尔的胜率最接近小炮,达到了59.8%,玩法还是传统暴击流,而人马则是58.9%,走贪欲、魔宗的穿甲爆伤流,其次机器人也成功上榜,胜率在57.8%左右,出装方面走AP流派,以卢登+巫妖为核心,后续出帽子。
再有的话,炸弹人、剑姬也登上了S级,胜率在57-58%左右,这两个英雄拆塔能力都很强,尤其是炸弹人,被动和W的加持下,半波兵线就能拿一个塔,剑姬的话,单挑能力更强一些,最后慎和炼金也在榜单之中,二者胜率在56.9%左右,这两个英雄的玩法和峡谷差距不大,依旧是一个走肉和一个走AP的流派。
避坑层级:猫咪胜率仅有33%除了S+和S级之外,S-级的英雄也算是强势英雄,其中有猴子、小法、巨魔、女枪、梦魇、蔚,上述英雄,在本次无限火力表现都很出色,在最后,给大家做一个避坑层级,能不选这些英雄的话,尽量别选,因为强度真的很低,首当其冲的就是猫咪,胜率仅有33%,全联盟垫底,其次就是上个版本垫底的亏桑提。
另外龙王的表现也很差劲,胜率仅有40%,妥妥的弱势英雄,而阿卡丽和亚索也是难兄难姐,两个英雄的胜率,一个42.8%另一个43.7%,排在倒数第四和第五的位置,剑圣作为曾经无限火力的神,现阶段依旧是陨落状态,和卡特一样胜率仅有44%左右,另外滑板鞋、挖掘机的胜率,也都在45%以下,整体表现很差劲。
结语:从整个榜单强度来看,安妮毫无疑问是最超模的存在,70%的胜率非常夸张,当然,强度榜单只是做一个参考,因为阵容、打法都会影响到胜率,能够保持高强度的英雄,要么是AOE伤害很爆炸,要么就是拆塔能力特别强,毕竟像巨魔、小炮这些英雄,偷塔能力都是一流的存在,赢游戏自然也相对简单一些。
那么对于这次的英雄榜单,你们怎么看呢?
欢迎留言讨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福建泉州的人气比往年更旺。
有人为海丝而来。踏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诸多嘉宾,经常问副馆长林瀚一个问题:从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到新时代的海丝重镇,泉州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
有人“遗”见倾心。福建省文旅厅副厅长傅柒生在泉州的酒店电梯里,和带有外地口音的宾客闲聊“为什么来泉州”,得到的回答都是:“来看看世遗泉州”。
这是一座“烟火古城”。国际著名琵琶艺术家吴蛮第一次来泉州,就感到熟悉和亲切。
在上海、北京等地打拼的“90后”音乐人邓博伦说:“过几年也许会回到生我养我的这座古城,因为这里有古老与现代交汇的更多可能。”
古建与古乐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这是诗人余光中笔下的《洛阳桥》。
洛阳桥,这座与广东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的跨海大桥,以新的方式走进大家视野。
8月中旬,独角诗剧《泉州颂》在洛阳桥上演: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副团长阿木古郎饰演的“洛阳桥”与布袋戏中的偶人对话,讲述了泉州人因海而生、向海远行、向海图强和向海而兴的生动故事。
林瀚参与了《泉州颂》的打磨。他说,“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是泉州人熟悉的谚语,意思是做人要像东西塔一样顶天立地,要像洛阳桥一样坚韧顽强。洛阳桥始建于北宋时期,如今还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作用,也是泉州籍华侨华人乡愁所系。“如何用音乐、戏剧等方式,激活这座古桥,是我们思考的焦点。”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个遗产点里,洛阳桥、府文庙、老君岩造像等古建筑是重要载体。
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泉州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作为特别策划,“世遗就在咱厝边——2023古建音乐季”7月底至8月中旬在泉州热闹上演。
两场夜话、一场开放麦、七场工作坊……泉州市副市长陈小辉说,古建音乐季以古建筑遗产空间为舞台,以音乐为媒介,多维度展示世界遗产与艺术的千年对话,助推泉州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
开幕演出选择了唐宋时期泉州文化地标府文庙。12岁开始学弹琵琶、数十年来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吴蛮,携手泉州新一代南音社团“点水南乐”,共同演绎《丝竹相和,执节者歌》。
“古建筑活了,音乐也活了。”吴蛮说,在府文庙明伦堂前,与南音合作是梦想照进了现实。“传承千年、生生不息的南音,进一步激活了泉州城的古建筑,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活力。”
吴蛮尤其欣慰的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得到年轻人认可,后继有人。
大约两年前,弹钢琴、玩摇滚的“85后”青年蔡凯东,与拥有南音家学渊源的“90后”小学音乐教师郑明明等一起合作组建乐团,前者负责编曲和大阮演奏,后者则是琵琶演奏和主唱。
“点水”的命名,表明了乐团成员对南音古乐的谦卑态度。“就像蜻蜓点水,泛起涟漪。我们不改变南音,但用新的编曲方式演绎,希望南音被更多人接受。”蔡凯东说。
郑明明从小跟着奶奶学南音。外地朋友来泉州,她会唱南音给他们听,也会带着逛古城,告诉大家:“泉州古老的东西很多很多,转过身就可以和我们的历史文化撞个满怀。无论府文庙还是南音,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乐队成员大都记得,小时候路过府文庙前广场的情形。他们不敢想象,“有朝一日可以在府文庙里举办我们的演出。”
泉州申遗那一年,郑明明带着南音乐器,在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参加踩街活动。此次在府文庙前,她横抱着传统曲颈琵琶,与吴蛮竖抱着当代直颈琵琶相遇。
《春光明媚》《走马》《三千两金》等南音经典曲目,经过“点水南乐”改编后变得轻快,却又完全不失古朴韵味。此次演出因为吴蛮加入,诸多曲目音色变得更有层次感,现场赢得阵阵掌声。
“我们希望,音乐与建筑、传统与现代、城市与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共生。”古建音乐季发起人姚瑛说,在泉州这座古城,国际化的音乐、艺术与本地文化结合,更能呈现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所具备的海纳百川特质。
“作为文旅产业从业者,‘保护遗产、赋能文旅’是绕不开的重要课题。”泉州文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陈东聆说,古建音乐季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期待更多人参与到古建筑的活化利用中来。
古城与生活
登上“7FUN天台”,清风徐徐,泉州地标东西塔以及一大片红砖老厝映入眼帘。这是泉州热闹的西街,上午是热闹的菜市场,下午和晚上就化身“网红打卡地”。
“天台,泉州人俗称为厝顶。在没有空调的年代,一家人在厝顶上铺个凉席、架个小饭桌,是悠闲、团圆和幸福的回忆。”泉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经理施康宁说,西街菜市场主楼三楼原是泉州国旅办公场所,公司要搬迁,就把菜市场闲置空间开发成“7FUN天台”复合空间。
从5月试运营至今,天台已不定期举办了数十场义演。本地音乐家,新疆、西藏等外地音乐家,大家尽情在天台上欢唱。
施康宁他们希望,把“烟火味”与“人情味”更好地保留在西街菜市场这个项目里,同时把更多泉州优秀文化融合在天台这个空间里。天台对游客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沉浸式、可互动、可触摸的,就如同泉州邻里间日常泡茶聊天、也会一起吟唱南音一般。“游客边泡茶边聊天,然后发现,啊,原来泉州这么舒服,这么迷人,这么有趣!”施康宁说。
施康宁家乡在泉州晋江市,2016年到泉州城区工作,骑着单车“丈量”古城,处处是惊喜:拐进小巷,看到一处大宅院,打开了一段华侨故事。走过一座牌坊,停下来一打听,居然藏着一段久远的中原典故。
在施康宁看来,泉州古城与许多旅游城市最大的区别是,核心景区还保留着原始居民。“大家在这里生活、工作并与景区融为一体,见人、见物、见生活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写照。”
近些年泉州肉眼可见地火了。很多人来泉州游玩、很多摄制组来泉州拍电视剧。“来到泉州,大家进入的不是景区,而是我们的生活。”施康宁说。
在泉州那几天,吴蛮每天出门,坐上当地“小白”游览车,沉浸到了泉州人的生活里。她喜欢这座古城,能吃到美食,能触摸到古建,能聆听到古乐。“人生的三大乐趣,泉州全都有了。这是很重要的生命体验。”
吴蛮觉得,泉州和家乡杭州一样,古老又可亲。“这里很热闹,很有烟火气息,我从心里深深地喜欢。”
“泉州原来比较低调,世遗的身份让更多人对它产生了兴趣。”傅柒生在泉州的酒店电梯里碰到甘肃、北京、重庆等地游客,闲聊起来,大家众口一词:为世遗而来。
泉州“世遗IP”逐步形成,带动文旅融合逐步显现。2023年上半年,泉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815.92万人次,同比增长49.4%;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431.83亿元,同比增长60.8%。
在泉州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地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可持续生计活动第五处试点地,并命名为“古厝新声”。
“泉州是活的世遗,文化遗产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人来了发现,泉州是一个特别美妙的地方。”傅柒生说,泉州世界文化遗产承载历史,连接当下与未来,要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让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提供更多的精神享受、精神盛宴、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大家慕名探访世遗泉州,感觉挖到了宝。”在上海参与组建乐队,到英国、德国等地巡演过的邓博伦认为,泉州有古老的文化,又保存得很好,同时不那么商业化,还带有很多“老时光”的温情。“这种低调奢华,击中了现代探访者的心。”
与邓博伦相识、搭档多年的泉州音乐人李昱泽常年在北京工作生活。在他看来,世遗泉州的魅力越来越明显,除了吸引外地游客探访之外,也吸引着在外泉州青年回乡。
“我们和华侨一样,也是先出去,再回来。”李昱泽说,在北京,泉州小伙伴们相聚喝酒聊天,已经开始真真切切地探讨,是不是可以回泉州做一些文创产业,“我们的设想,已经具体到回来租用什么场地,以及如何运作。”
古韵与未来
近10种来自不同窑口的宋代瓷器样本“列队”迎接参观者;揭示千年跨海石桥洛阳桥桥基加固原理的“养蛎固基”模型陈列于醒目处;墙上的巨幅地图显示,从古代泉州出发,中国商船可抵达东亚、南亚、乃至西亚北非的数十处地标,最远可及位于波斯湾附近的霍尔木兹……
盛夏时节,位于泉州市中心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游人如织,围绕宋元海外交通历史、碑石雕刻、船只沿革等馆内同步推出多个常设展及临时展。规模最大的常设展“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吸引游客最多。他们中既有本地学子,也有全国各地前来探访“海丝”奥秘的考古爱好者,还有一些是到此旅游的在华外国留学生……
一个上午,短短数小时,博物馆客流从数百攀升到上千人次。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泉州,大多会探访这座博物馆,大家渴望破解这座世界遗产之城千百年来海洋文化演进“密码”。
“古建音乐季”期间,刚刚受聘成为泉州“丝绸之路音乐推广大使”的吴蛮抽空到访博物馆。她惊讶于宋元时期的泉州,已是一座底蕴很深的国际化城市。“从博物馆陈列的多语种石碑看,这里与古代的西亚、北非、中东、中亚,都有密切联系,这就是泉州的独特魅力。”
自博物馆归来,她激动地把拍摄的照片通过互联网发给世界各地音乐家一同欣赏。她拍摄下的碑刻文物,有些记录着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背景的远道而来者的生平,有些则讲述长眠于此的外国人与刺桐城人民的友好往来,还有一些是见证促进商贸交易、包容多种信仰的场景,不少装饰雕刻中,既有中国传统花卉、动物纹样,也有外来的莲花、天使、狮身人面等特殊的符号形象。
“多元包容、气象万千!我希望,一起创作或演奏‘一带一路’音乐作品的朋友们都能进一步了解泉州,有一天到这一方宝地来看看,感受中外文化在丝路的古今样态。”她说。
7月下旬,来自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灰陶瓦当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泉州等地的红陶瓦当,相会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开一场关于丝路瓦当的“对话”。
与此同时,“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展览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文化馆同时举办。林瀚说,这个展览从去年开始策划,通过千年古港、千年古城和千年传承三方面,展现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风貌,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南滨海城市泉州古城的浓厚韵味。
“宋元时期的泉州,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独特的‘中国之窗’,往来于此的人们彼此交往交流交融。”资深音乐人、旅行播客拍摄者李以健十分感慨,两年前泉州申遗成功,再次向世界证明泉州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如今,“世界的泉州”正被更多人所看见。
李以健说,“泉州文化中坚韧的一面源自海洋、得益于海洋,这是一种流淌在百姓血液中、沉淀在基因中的文化特质,随着世遗之城的保护与‘活化’工作深入,相信泉州也会被世人进一步看见、理解,这里不仅是‘一生来一次’,更是来来往往、互联互通的泉州。”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硕士生导师闵捷看来,无论从历史文脉还是从地理特征看,泉州的国际化与华侨文化紧密相连。而今作为“世遗之城”,泉州正被“重新发现”,也需要被“重新发现”。“当国际视野进一步打开,倚重华侨文化的同时,还需要在更广阔的世界文明、海洋文明演进史中重新展示泉州,挖掘更多被‘淹没’的中西交流故事,把泉州故事更好地讲给世界听。”(许雪毅 许晓青)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