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大年初四,迎灶神接福气,老传统讲究1忌2必吃,福气满满日子旺

导语:大年初四迎灶神接福气,吃什么有讲究,1忌2必吃,福气满满日子旺。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负。大年初四,也就是春节的第四天,又称为“羊日”,很多人都知道大年初一至初三的禁忌,却不知道大年初四的习俗,这一天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要牢记吃这2样,寓意迎新纳福,老传统不能丢。

大年初四,“迎灶神送火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不晚。

北方有句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转,初四烙饼卷鸡蛋。要吃的第一样就是烙饼,把面糊均匀倒在电饼铛中,一面烙至定型后,打入一个鸡蛋摊均匀烙熟,两面金黄即可出锅,鸡蛋饼就做好了,或者用葱油饼卷水煮蛋吃,只要有饼和鸡蛋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吃烙饼呢?因为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圆圆满满,并且烙饼的时候需要翻面,这也代表着“翻身”,寓意好日子翻倍地上升,工作和生活步步高升,所以正月初四吃烙饼卷鸡蛋,象征着身体健康,生活圆满。

第二样要吃的就是折箩菜,也就是做大杂烩吃,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菜合在一起吃,有勤俭节约,万福聚齐的美好寓意。初四要吃这道菜,源于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难得过年吃大鱼大肉,所以剩菜都不舍得扔掉,就在这天倒在一起煮熟,各种美食味道的混合,碰撞出不一样的美味,一直流传至今。

很多地区还有专门的“折菜馆”,专门做大杂烩菜,非常受欢迎,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忘记勤俭节约,尤其不能浪费食物,把剩菜混一起吃,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这个老传统还是很有意义的。

正月初四要忌出远门,这一天灶王爷要查点户口,所以家家户户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来恭迎,并祈求新的一年丰衣足食,风调雨顺,有迎新纳福的美好寓意,所以这一天最好不要出门。老北京有初四忌门的习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老话说得好:“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中国的民俗特色。

大年初四迎灶神接福气,吃什么有讲究,1忌2必吃,福气满满日子旺。关于大年初四的习俗就分享到这里了,记得吃2样忌1事,老传统不能丢,日子越过越顺,关于初四您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吧。

传统民俗——送灶神

作者:WH阿卓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的日子,关于送灶王的习俗,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的家乡,对过春节是非常重视的。从进入腊月起,农活基本上就没有了,家家户户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大人们开始修整房屋,收藏农具,小孩们则每天扳着指头开始念叨过年的事了,过年的倒计时,就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民以食为天,自从人类懂得用火之后,灶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灶王爷是一家之主,监督了全家一年了,这一天要上天庭,去汇报一家人的表现。所以给灶王爷上供,要上一盘糖果,请灶王爷到天庭多说一点甜(好)话。还要上一盘草料和黄豆,以便灶王爷的马吃饱后跑得快,早点到达天庭。记得每到这天的晚饭后,家人备好黄豆和剪成1寸长的稻草,在烧完灶王爷像后,就端起用碗盛着的黄豆、稻草从灶间开始向院子中走去,一边走口中一边念道“灶王爷上西天,好话多说一点”,有的人家这一天晚上还要在院子里的高杆上挂一个灯笼,给灶王爷照路。

祭灶神在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那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菩萨”,传说他是玉皇大帝派来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此,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就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记得我们老家那一带都贴在烟囱上。灶王爷像上方大都还印有吉祥语,两旁写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寄托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今天又是腊月二十三,不免我又回忆起儿时的生活情景。

最忆是巢州

唱四句婚嫁篇拜灶神

民俗

朝代简介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用诗经,口头文化传播。《尚书大传》讲到三黄燧人、伏羲、神农。燧人钻木取火改变了茹毛饮血,从生吃改为吃熟食,生活习惯的改变使人们的生命得到了延长。伏羲女娲生儿育女,创八卦,结绳记事,又结绳为网教人渔猎。发明瑟创作了曲子。神农尝帝。百草为民疗伤治病。《尚书序》讲到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到了夏商周进入了朝代更替,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国大理西夏金,元明清。

每个朝代的文化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其中农村习俗也在文化的传播中逐步诞生。虽然有时战乱纷飞,但是传统习俗并没有就此消亡,总是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流传下来。

在婚嫁中为了给新人祝福,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把祝福语唱出来这就是俗称唱四句。

出嫁拜灶神

新娘拜灶神,夫妻好感情,鸳鸯长比翼,鸾凤共和鸣。

今天我结婚了

更换封面

00:22 视频尚未发布,暂时无法播放

腊月送“灶王爷”,无论贫富,“1忌3吃2不留”,送灶神迎好运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一到每年的腊月,也被人们称为“岁末”,离过年就不远了,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购置年货,开启迎接春节模式。

春节对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人们称春节为欢欢喜喜“过大年”,“过大年”就会“过小年”,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北方小年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

小年这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灶王爷被我们平时称为“灶神”,传说他是玉皇大帝亲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老祖宗‬认为‬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会‬上天‬向‬玉帝‬汇报‬一个家庭‬中‬的所作所为‬,因此‬,这天‬人们‬都会给‬灶神‬来‬送行‬。

在送“灶神”这天,民间老一辈人总结了“1忌3吃2不留”。

忌女子祭灶

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句话‬的‬字面‬意义是男人‬不拜‬月亮‬,女人‬不‬祭‬灶神‬。相传‬灶王爷‬是长相‬貌似潘安‬,古人‬思想‬守旧‬,讲究‬男女有别‬,授受不亲‬,怕‬女子‬祭灶‬是‬对‬灶王爷‬的大不敬‬,违背封建‬礼教‬,所以‬女子‬不能‬祭灶‬。

男不拜月,说得是,每年的八月十五,男人是不能拜月亮的,古人认为月亮是嫦娥仙子的居所,男人祭拜,有失礼节,因此男人不能拜月。

而如今,随之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大多数家庭祭灶都由女性来充当角色的。

祭灶当天讲究吃3样

在祭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上丰盛又吉祥的贡品,祈求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安迎好运,因此民间就有“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只说,讲究祭灶吃后3样。

吃饺子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美食,在饮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腊月二十三这天自然少不了“好吃‬不过‬饺子”这种‬美食‬。因此在祭灶当天,按照老传统讲究要吃饺子,就是老话说的“出门饺子,迎风面”,给灶王爷送行。

饺子要用白菜来拌馅,白菜谐音“百财”,吃白菜馅饺子,寓意招财进宝,百财来。

饺子出锅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新碗筷,盛入单数字的,讲究5个、7个、9个,然后恭恭敬敬地放在供奉台上,祭拜接受后,把饺子再回锅,一家人才能吃饭。

吃灶果糖

祭灶神的时候,供奉台上必须放上果糖,这是有说法的,让灶王爷吃点甜头,就会在玉皇大帝跟前多多美言几句,腊月三十晚上就会‬带着吉祥回来过年。

俗语‬讲‬:“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在以前‬,集市上‬都‬会看到‬卖灶糖的,家中长辈‬早早就‬会‬将灶糖买回家,祭灶时‬,还要‬把‬灶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希望‬灶王爷‬能够‬多多‬美言‬,说上‬好话‬。灶糖以前都用的是麦芽糖,特别粘嘴粘牙,如今几乎没有卖麦芽糖的,因此换成了各种果糖。灶糖也是祭灶结束后才能吃的。

吃苹果

苹果是祭灶台上必须供奉的水果,苹果谐音“平安”,有平平安安,健康长寿的寓意,无论是祭祀,还是过年过节送人,都象征着平安和幸福生活的到来,它还被人们称为平安果,也讲究让灶王爷平安出行。

祭灶台上摆放苹果数量也有讲究,和饺子一样是单数,但是不放1、2、3、4,在我们这里还有句老话是说:“人3鬼4神仙5”的。祭灶活动结束后,灶台上的苹果也是要吃的。

2不留‬

1不留灶王爷神像

祭完灶后,拿着沾水的果糖,在灶王爷的嘴上涂抹一下,接下家里供奉的灶王爷,烧掉,以示灶王爷离开了,然后再贴上新的神像。

再有的地方还讲究,无论是腊月二十三祭灶,还是腊月二十四祭灶,都要等到腊月二十四晚上再送灶王爷,怕他送得早了,二十三晚上没地方住。

2不留破损的锅碗瓢盆

家里一些有破损的锅碗瓢盆和带有污渍的筷子不能留,然后‬添置‬‬‬新的,希望‬人丁兴旺‬,财源广进‬。

虽然勤俭持家是我们的老传统,也是兴旺家庭的法宝,但是在新年到来之前,俗‬流传下来破损的锅碗瓢盆并不能为家中带来好运,讲究辞旧迎新,扔掉破损的锅碗瓢盆与勤俭持家之家没矛盾。

在过去,民间对破损的锅碗瓢盆是有忌讳的,说饭碗就是吃饭的家当,如果用破损的碗预示自己“饭碗”不稳,来年工作不如意,生意上也不顺的。其实‬过年‬用‬破损‬的锅碗瓢盆,一是‬不美观‬,二是‬给‬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用来吃饭‬也‬让‬人没有‬食欲‬。

其实一切美好还是要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实现的。老传统留下来的祭灶和讲究,就是一些民间风俗,是老一辈人的祈福活动,对来年吉祥安康、美好生活的愿望。

轻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我。您的点赞就是最温暖的鼓励,谢谢大家!

#红红火火过大年#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