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微塑料真能“入脑嚼髓”?真相与想象的相差甚远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警惕!你的身体可能被‘塑料垃圾’渗透了!”

“科学家在人体大脑内发现塑料微粒!”

“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不仅有毒还致癌!”

“从你喝的水开始,塑料就在慢慢地侵袭你的身体。”

……

说起微塑料,网络上关于它的各种传闻让许多人心惊胆战。那么,这些广泛流传的说法是真知灼见还是过度解读?大约从2016年开始,网络平台不定期出现宣扬“微粒塑料”危害的文章,在相当一部分民众中引起恐慌。

事实果真如此吗?

塑料微珠早已添加在日化产品中

2004 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海洋科学家理查德·汤普森 (Richard Thompson) 在英国海滩发现了很多大米粒大小的塑料碎屑,这些碎屑被他称之为“微塑料”。这些微塑料的尺寸大都在5毫米以下,于是民众甚至科学界约定俗成地把5毫米以下的塑料称为“微塑料”。然而,当前对微塑料的认识已经超越肉眼尺度,仪器可检测的、微米甚至纳米尺寸的塑料颗粒也被统称为“微塑料”。

微塑料有多种来源,包括已分解的塑料制品、用塑料做原料制造的树脂颗粒等。这些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经过物理和化学的不断降解,成为越来越小的颗粒。还有一种加工制造的塑料微珠,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日化产品中的常见成分。比如有些健康和美容产品中的微小塑料颗粒,作为磨砂剂用来去除皮肤角质层或者美白牙齿。日化产品微塑料添加由来已久,大约50年前,塑料微珠就已出现在个人护理产品中,并逐渐取代天然成分。市场上有大量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只是多数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而已。

这些微珠太小,又是用在美容产品中,最终去向是随着污水系统排入自然水体。在洗脸或刷牙后,塑料微珠沿着排水管排放到环境中,因微珠不能被过滤系统去除,会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被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摄入体内。

鉴于塑料微珠对环境的潜在危害,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签署了《无微珠水法案》并获得国会通过。这项法案禁止在美国生产、包装和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洗涤型化妆品。该法案也适用于牙膏和非处方药等产品。但该项法案不是针对解决消费者安全问题而设立的,也没有证据表明化妆品中使用塑料微珠会引起人类的健康问题。

接触微塑料是否影响健康

尚无定论

全球范围内塑料产量逐年增加,目前年产量超过3亿吨,而环境累积的塑料存量更是超过了100亿吨。

专业团体和机构一直在关注着塑料和环境的关系。海洋的塑料污染占到地球塑料污染的一半以上,因此早期对塑料潜在危害的研究开始于海洋动物。海洋生物学家在几十年前就发现多种海鸟的胃中有塑料。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展,被发现体内有塑料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直在增加,随着微塑料概念的提出,目前几乎不存在体内找不到塑料的动物。

基于这一现象,多项微塑料毒性研究在动物体内开展。尽管也有一些研究报道了微塑料对动物生理的诸多影响,但大多数这类研究质量不高。

一项著名的研究来自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采用严格的对照实验方案观察微塑料对日本鹌鹑的发育、繁殖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该项研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实验中喂饲含有微塑料食物的鹌鹑在死亡率、成体体重、器官组织学、激素水平、繁殖、孵化率和蛋壳强度等方面有长期的毒性影响。

鸟类体内实验并不能够完全等同于对人类的影响。验证塑料对人体的影响远比动物研究要困难得多。而基于人群的观察性研究(流行病学数据)也难以得到确切结论。在实验室研究中,微塑料已被证明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害,包括引发过敏反应和细胞死亡。但即使这样的研究,其结论是否能够应用到人体也是存疑的,因为不同研究人员使用的微塑料并不相同,更可能涉及到塑料材料中的不同添加剂。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流行病学研究记录在一大群人中接触微塑料与对健康的影响之间存在关联。

两项“微塑料危害健康”的著名研究

均有缺陷

随着塑料产品和塑料垃圾在地球上的继续增长和人类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塑料对人类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如果有危害,危害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证据?寻找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我们有必要从“塑料危害健康”这一信息产生的源头开始梳理。

在鱼类和贝类的内脏中发现微塑料让一些人开始关注海鲜的安全性。尤其是贝类产品,我们在吃贝类海鲜时,通常是把包括内脏的部分也一起吃掉了,而贝类中发现的微塑料主要在这些部位。但贝类产品并不构成大多数人的主食,多是偶尔品尝。有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的微塑料远远多于从贝类海鲜摄入的量,这是因为我们的衣物、家居饰品等很多塑料成分在不断脱落并向环境释放微塑料。

随后又有多项研究报道了在人体内发现微塑料,多集中在肺部和排泄物中。人体中(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现微塑料并不意外,环境和饮食中存在的成分几乎都可以在人的呼吸道或消化道中发现。

最初关于微塑料危害健康的报道是2016年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这项研究结果声称,当暴露于环境浓度的微塑料聚苯乙烯颗粒时,鱼的发育将受到影响,鱼卵孵化率降低,幼鱼生长速度、摄食偏好和先天行为都被改变。此外,接触微塑料的鱼类个体嗅觉功能受损,对捕猎者失去嗅觉反应,因此增加了被捕食的机会。研究得出结论,微塑料严重影响幼鱼的生理功能。

研究论文一经面世,便在媒体引起巨大轰动,同时也引起同行的关注。但不久,专业质疑声开始出现,主要针对的是数据完整性和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鉴于此,Science杂志也表达了关注。研究者所在的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当年8月份开展了初步调查,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启动正式的调查。同月,瑞典中央道德审查委员会任命外部专家来进一步调查,最终调查结论为两位研究人员科学诚信存在问题,建议召回论文。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年,作者主动要求杂志撤回论文。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在血液中发现微塑料,甚至还有报道声称在大脑和胎盘中也发现微塑料的身影。

一项2022年发表的研究对22名健康人献的全血进行了微塑料定量分析,发现17人的血液中含有微塑料。这项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健康献血者的全血样品,并对700nm以上的塑料颗粒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血液中塑料颗粒的浓度平均值为1.6 µg/ml。

这项工作为什么会引起重视?这与血液系统的特殊性有关。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是人体的“外环境”,不断地通过呼吸和饮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在这两个系统中检测到微塑料没什么好奇怪的。但血液系统不同,它属于人体的“内环境”。血液中检测到微塑料意味着其具有生物可利用性,也就是可以被人体血液吸收。

这项研究似乎提供了人类血液中存在微塑料的新证据。但根据其中的数据和分析方法,这一结论有不确定性。文章发表后,一位业界专家对这项研究提出多项质疑,认为该项研究得到的结论更多是靠基于假设而做的证据拼凑,而不是靠研究数据本身。其研究数据的获取存在诸多问题,如外部污染;另外,其分析手段也存在诸多问题。最后还需要指出一点:这项研究迄今并未得到同行验证。

尚无微塑料危害健康的确切证据

即使人类血液中确确实实检测到了微塑料,是否意味着对健康一定有危害呢?仍然不能。

发现微塑料摄入和某项健康指标的相关性可能不难,但要确立其间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类型众多,塑料在其中并不见得格外特殊。就塑料本身,也有很多不同类型,加上塑料制品中的其他添加成分,涉及化学物质的种类数以千计。

如果不科学认识和对待这类问题,就容易出现类似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恐慌。尽管恐慌的对象不同,但恐慌的实质是一致的。

几年前,因为对微塑料的广泛关注,世卫组织(WHO)专门审议了微塑料健康风险的问题并形成了第一份微塑料对人类影响的总结报告。

报告核心内容为,微塑料无处不在,包括海洋、淡水、饮用水、食物和空气中都有,但并未发现它对人类健康构成风险的确切证据。

现代生活已经离不开塑料,对政府机构和专业团体而言,通过政策法规和指南限制、约束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其必要性。而作为消费者,我们暂时还不必担忧塑料危及健康的问题。如此说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关心塑料问题,塑料问题远超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作为地球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环境安全。在控制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方面,有很多事情是我们能做的,例如在家里尽量喝直饮水,只有在外出时携带瓶装水,远足时则不要随意弃置用完的塑料瓶等。

国产版《死亡细胞》?这款横版动作肉鸽游戏配吗?

喜欢玩肉鸽游戏的差友们,应该都知道一代神作《 死亡细胞 》吧 ~

这款肉味纯正,打击感爽快的游戏,把肉鸽游戏这一个细分品类给带火了,让这种地图随机生成、一条命通关、并且可以有选择的增强游戏角色的肉鸽游戏玩法被普及开来。

小发也是在玩过《 死亡细胞 》之后入了肉鸽游戏的坑,最近一款国产肉鸽游戏《 湮灭线 》让小发又一次找到了当初玩《 死亡细胞 》那味。

这纯正的肉鸽味道;这畅快的打击感;这丰富的武器系统……

这不就是当年那久违的感觉嘛!

正因为这些优点,让这款游戏上线 Steam 之后,以 88% 的好评率,被很多玩家们喜爱。

而作为肉鸽的爱好者,小发也在第一时间试玩了《 湮灭线 》,并且已经迅速成为游戏时长 12.4 小时的老练习生了~

所以今天,就给差友们带来一份热腾腾的测评。

游戏采用的画风是属于讨巧的科技废土风,基本把男生们喜爱的机甲、霓虹灯、地牢这些元素做了一个堆叠和整合。

整个游戏剧情和科技废土风结合的也比较妥帖:在未来,人类消失不见,机械掌握了整个文明,被一个成为“ 湮灭线 ”法则的规矩控制。

而我们就是那个觉醒意识对抗法则的“ 天选智械 ”。

整个游戏的地图是典型的动作类肉鸽游戏的设定,每次玩家进入关卡,都会随机生成一张地图:

地图上会随机出现商店、武器房、战斗房、道具间等等,我们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地图上探索,不断增强,然后击杀关卡 BOSS 。

整个游戏基本就是非常规矩的肉鸽动作游戏的原味,相信玩过这个类型游戏的玩家只要上手,就基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类型游戏,做得最出彩的两个部分:

首先是游戏的武器系统和强化系统,《 湮灭线 》的武器系统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重武器的打击质感;轻武器的灵巧快速,做得都相当不错。

并且每把武器都有自己的独具特色的专属技能,比如斧头的 “ 力劈华山 ” 。

每个武器的充能方式也不一样,有些是正常的 CD 读条,有些则是需要打怪给武器充能。

另外还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武器,比如圣诞树和棒棒糖,圣诞树在通过战斗房的时候,会随机掉落礼物,这些礼物能够帮助主角回复。

总体来说,在国产游戏里,《 湮灭线 》是一个武器系统的质感、打击感和手感都非常出挑的存在,这也让它的可玩性极大的增加了。

至于强化系统,玩家在攒够精粹之后,可以解锁一个有趣的 BNA 基因序列,然后进行一个三选一,通过不同的技能组合选择自己战斗流派。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基因序列,需要玩家击杀指定 BOSS 之后才能解锁。

这些 DNA 序列之间能够开发出很多有意思的搭配,再配上合适的武器,让玩家们有了一遍遍刷怪探索的欲望。

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让游戏变得有趣的因素,就是怪物和地图关卡的设定了。

目前《 湮灭线 》整个游戏分为三个主要关卡,每个大关卡的划分和设定都不一样,并且每个关卡都有自己专属的机关陷阱。

第一个关卡的炸弹和激光陷阱。

而第二个关卡则更像是赛博下水道,充斥着很多快速通道和变异的怪异机器人。

玩家可以利用这些陷阱帮助自己打怪,但是这些陷阱也增加了游戏的难度。

而最让小发惊喜的是,《 湮灭线 》的每个 BOSS 都做的非常精致,比如庞大的机器战甲。

又或是能使用电击的拳击手机器人。

玩家需要花些时间去适应这些 BOSS 的战斗方式和攻击技能,这也是这些肉鸽战斗游戏中最具有趣味性的部分。

另外,游戏还藏了不少彩蛋和隐藏关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慢慢挖掘,并且这些隐藏里藏了不少武器图纸、剧情、 DNA 序列。。。

而你问我它有啥缺点,那还真有一个:这游戏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都有些太难了。。。

《 湮灭线 》整个游戏缺少回血系统,所以一条命通关成了我们的主要任务,但是无论是陷阱还是小怪的强度,都让游戏变得很容易劝退新手。

如果想要更加爽快的玩游戏,玩家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不停的刷怪,累计宝石然后永久增强角色属性。

这么说吧,如果你把这些初始天赋系统都点满了,那么《 湮灭线 》就是一款爽游;如果你全程白板人物属性,那么这款游戏就是一款属于怪物的爽游。。。

以上就是小发这个游戏时长12.4 小时的练习生对于《 湮灭线 》的一些粗浅的理解。

总体来说我还是非常喜欢这款游戏的,它让我找到了一些当初玩《 死亡细胞 》的快乐。

想要试试的差友们可以去 Steam 搜索:《 湮灭线 》, 88 折就可以入手,售价 60 元。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