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食人花吃人的故事一直是报刊杂志猎奇文章的重要素材,也经常出现在探险小说、恐怖电影或剧目中。那么,这神秘可怕的食人花在现实中到底是什么花,真的会吃人吗?
经过有关调查研究发现,食人花的传说应该来源于一种特殊的花,名叫大王花。大王花本身就比较巨大,开花之后,外形又好像张开了一张血盆大口似的,再加上它们会散发出腐臭的味道,所以会让人联想到它好像吃过人一样。它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其花朵的直径最长可达1.5米,花瓣厚约1.4厘米,一朵花有5个花瓣,叶片有三四十厘米长。
网络图片 侵删
近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勐远仙境景区户外向导在雨林穿越过程中,发现了50余朵成片绽放的大王花群落。这是自2015年首次在勐远仙境发现大王花以来,发现大王花数量最多、开花最惊艳的一次。大王花主要生长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热带雨林中,当地人把大王花称作Bungapatma,意思是“荷叶般硕大的花”。
与往年相比,此次发现的大王花群落面积更广,大王花数量更多,加起来大大小小有50朵左右,这应该是国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大王花群落。
网络图片 侵删
勐远仙境的大王花有的还处于花骨朵状态,有的裂片已经微微打开,也有处于正在盛开状态的和已经开败的状态。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是来勐远仙境体验雨林穿越、观赏大王花最好的季节,错过了这次,就要再等一年。
大王花的生长地没有四季之分,所以在一年中任何时候它都会冒芽。但是每年的5-12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长季节。当它刚冒出地面时,大约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由乒乓球般的体积,变成了甘蓝菜般的大小。接着5片肉质的花瓣缓缓张开,等花儿完全绽放时,时间基本已经过掉两天两夜了。
网络图片 侵删
大王花盛开的花朵有些像新鲜的肉块,内部中央尖状突起是它的雌蕊,内部四周的白色突起是雄蕊,通常雄蕊先成熟而雌蕊则晚几天,这样可以避免自花授粉。盛开的花中,我们很容易看见苍蝇停留其中。
大王花的基座是由宿主的木质部发展而来的,形状很像个广口坛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王花一生只开一朵花,而且花期只有5-7天。花苞绽放初期具有香味,之后就会散发具有刺激性的腐臭气味了。在花朵绽放的后期,大王花的花瓣逐渐变黑凋零,在几周内变成一滩粘稠的黑色物质。不久,果实也成熟了,里头隐藏着许许多多细小的种子,随时准备掉入地中,找寻适当的发芽地点。
网络图片 侵删
成功受粉的雌花会在之后的7个月内逐渐形成一个半腐烂状的果实。果实球状,具木质化、棕色的表皮,果皮下充满乳白色、富脂质的果肉。惊艳的花朵结出了腐烂的果实,真是一个植物界的奇观。
大王花属于寄生植物,简单说就是它没有自己的根茎无法自行产生营养成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吸收其营养成分或吸引苍蝇一类的虫子帮助传粉,以此来满足自己生长的需要。
它们的生存方式很极端,一般寄生在其他葡萄藤等爬藤植物的根茎、枝条上,所以它需要寄主植物100%的营养。大王花一般在开花前都处于“隐身”状态,很不显眼,但盛开后极其壮观。
网络图片 侵删
这么大的花,很多人也许会发问:这种花能吃吗?味道如何?在泰国,大王花的芽和花被认为是美味,在东南亚的其他地方,这种植物被认为是有药用价值的,婆罗洲的土著人拿它们制作分娩用的药物。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类木材采伐、种植园开拓等活动的进行,热带雨林的面积在不断缩减,这就导致大王花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主要生长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热带雨林中,自从1984 年起,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大王花列为“世界范围内遭受最严重威胁的濒危植物”。
网络图片 侵删
另外,关于大王花的繁殖过程,科学家们其实还有很多不明白的方面,这就导致人工繁殖大王花仍然是行不通的,它们目前仍然只能依赖于自然传播。所以,保护大王花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是目前唯一拯救它们的手段了。
西牛贺洲有一种十分神奇和异常珍稀的果树,这树三千年才开一次花,再过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然后还要等上三千年才能成熟,而且这一万年的时间里总共也就结三十个果子。
这种异果就是人参果,天下四大部洲只有五庄观的镇元大仙有一颗果树。
而且这果子的功效更夸张,闻一闻都能多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可以活四万七千年。
正因为产量低,所以比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更显珍贵,就是很多大神也无缘得尝。
作为镇元大仙的弟子,那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品尝人参果的机会还是人人都有的,但也不是每人一个,而是多人分吃一个。
因为镇元大仙的弟子太多了,现如今还有四十八个,果子根本就不够分,何况镇元大仙还要拿出一部分送人,所以即便是弟子,也仅仅是能尝到一点。
但是有两个人,不光吃过完整的整个的人参果,而且至少还吃过三次,甚至于尝过四个人参果的味道。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唐僧走到五庄观,镇元大仙恰好去上界听元始天尊讲混元道果,这是及其难得的机遇,于是大仙把弟子都带去了,只留两个最小的弟子清风明月看家,谁让他们最小呢。
但因为唐僧的前世金蝉子,在五百年前的兰盆会对他有传茶之恩,于是大仙特意交代清风明月打两个人参果让唐僧尝尝鲜,毕竟是故交,又恰巧路过,太小气也不好。
后来唐僧如期而至,清风明月偷偷献上了人参果,可是唐僧死活不敢吃,因为人参果长的太像三岁的小孩了,栩栩如生,唐僧不敢破戒。
但是这果子保质期就片刻功夫,搁长了就没有一点功效了,为了不浪费,二人只好一人一个吃了。
这次他们俩一人吃了一个完整的人参果。
他们俩没有捞着去听讲,不想却吃到了人参果,这一下子就增加了四万七千年的寿命,也算是因缘际会,谁让唐僧坚决不吃呢,别人又一个都没有在家。
其实他们两个之前还真吃过一次人参果,就是人参果刚刚成熟那会,为了庆祝特举行了万年一次的隆重的开园仪式:
“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
如此看他们两人也就分到了几十分之一个人参果,而且很可能这两个人参果他们俩都分到了一份,但也只能算是尝尝鲜而已,根本不过瘾。
这之后,不想他们又有机会吃到了一次人参果。
就是因为他们吃唐僧不敢吃的人参果的时候,恰好被猪八戒这个馋嘴货看到了,猪八戒怂恿孙悟空去偷,结果双方发生矛盾,孙悟空一怒推倒了人参果树,唐僧被扣为人质,最后还是请来观音菩萨才给他医活了这棵树。
为了感谢和款待医树的观音菩萨和说情的福禄寿三仙,镇元大仙特意打下十个人参果,举办了人参果会,这十个人参果是这样分配的:
“此时菩萨与三老各吃了一个,唐僧始知是仙家宝贝,也吃了一个,悟空三人亦各吃一个,镇元子陪了一个,本观仙众分吃了一个。”
这次,镇元大仙的四十八个徒弟又分食了一个,清风明月二人再一次有机会品尝到了人参果。
清风明月二人作为镇元大仙最小的弟子,不想接连三次有幸品尝到极其珍贵的人参果,让许多大神和一众师兄们羡慕不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奇的缘分。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医,其中有五位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中医文化留下了徐许许多多的瑰宝,他们都是谁呢。
1、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扁鹊
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著名医学家。
华佗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3、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4、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张仲景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5、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享年1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