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Vol.20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203

作品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译文

老朋友频频向我挥手,向西面辞别了黄鹤楼。在柳絮如烟﹑春光明媚的三月东下扬州。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浩浩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解读分析

这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名作,诗中通过以情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深厚情谊。诗中既写了优美迷人的春景,又写了送别友人的场景,极其自然而又巧妙传神地将自己对友人深深地惜别之情融进了悠悠无尽的一江春水之中。意境明丽畅快而又伤感忧愁,含蓄而又深厚,犹如弦外之音,令人遐想无穷。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的那般:“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

———— / END /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打开一往网易云音乐官方电台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黄鹤楼》译文、作品赏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去,此地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黄鹤一飞走再也不复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上空飘游。晴天从黄鹤楼里可清楚地看见汉阳的绿树,芳草茂盛遮盖了鹦鹉洲。天已傍晚,哪里是我的故乡?望着这烟雾迷茫的江面,真叫人发愁。

作品赏析:

这是诗人游览黄鹤楼时写的一首吊古怀乡的诗。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笔,发思古之幽情。登楼远眺,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表现了世事苍茫之感。俯仰山川,风光如画,顿生思乡之愁情。元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认为律诗颔联要紧承首联时谓:“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的前四句便是如此,颔联与首联相接相抱,浑然一体。全诗色彩明丽,气势宏伟。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摆脱了格律的束缚,章法整齐。艺术表现手法出神入化,被历代文人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的《沧浪诗话》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顥《黄鹤楼》为第一。”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三评此诗曰:“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让李白为之汗颜的诗——崔颢《登黄鹤楼》

唐朝诗人崔颢,虽说也被称作著名诗人,可是也许他的诗作不够多,我们能够记住的,也就是这一首《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是三国时期所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黄鹤山上。传说有一位叫做费玮的仙人在这里驾鹤飞去。崔颢这首诗创作年代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崔颢作诗

这首诗之所以很有名,还因为有一个关于李白登鹳雀楼的传说。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楼内有崔颢此作,便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首七律之所以被人称颂,还在于这首诗本身所具有的美学意蕴。

第一联,描述传说中的仙人乘鹤飘然飞去,只有黄鹤楼空空荡荡地坐落在山上。

第二联,继续首联的描述,飞入云端的黄鹤是不会再返回来了,只有天际上的白云飘飘悠悠。

今日黄鹤楼

以上四句,写出了世事苍茫,自然界也是变幻无穷。

第三联笔锋一转,把目光对准了山下武昌的风景。晴好天气江对岸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碧绿。这是一个写实的画面,描述了人间的自然美景。

第四联,则是表达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忧虑。太阳落山暮霭沉沉时,我的家乡在哪里呢?游子面对烟波浩渺的大江,不由得生发出迷离缠绵的愁绪......

这四句,表达的是人世间的景色固然美好,但人是需要有家乡的归宿感的,游子总是有孤独漂泊的愁绪。

李白

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盖因上述李白的传说。

或许因为有了李白的欣赏,后人都把这首七律奉为神作,以至于代代流传至今。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