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云报
廊坊日报讯 景泰蓝,学术上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广泛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11月28日上午,文化学者关松发做客市图书馆,为大家讲述“景泰蓝艺术”,分享国粹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关松发介绍,景泰蓝是一种综合性艺术,诞生于我国元末明初,是西亚珐琅艺术“佛朗嵌”传入我国后,与我国青铜、釉料等多门技艺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在我国历代聪明智慧的工匠手中培养出来的新的艺术骄子——高级金属手工艺器。
景泰蓝又是宫廷艺术,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一直被誉为重器,以此显示皇威、帝尊。景泰蓝就像其母体艺术——青铜器一样,充当着礼器和祭器。
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属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很快就融汇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是集美术、工艺等专业技术为一体,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关松发说。
景泰蓝见于实物,以明宣德年间为最多。这个时期,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品种有瓶、盘等,后出现了鼎之类的欣赏品。制作胎型的物质材料有金、铜两种。纹样多为蕉叶、饕餮等。釉色多为天蓝、宝石蓝等。故宫所藏宣德年间的番莲大碗,花形饱满、色调鲜艳、釉质坚实,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制品工艺得到了更大发展。明代景泰蓝的造型大都为器皿,多数为历代陶瓷及青铜器的传统造型。
清代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又一期。由于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为“造办处”。康熙三十年,造办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乾隆四年,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宗教用品等,无所不备。
康熙初年,清廷即在造办处设“珐琅作”,制造宫廷专用器皿。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釉料研磨得更加细。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是始于乾隆年间。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时期,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
光绪二十六年,海禁大开,景泰蓝向国外出口。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初期,在国内市场上,水烟袋之类的实用品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艺人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有了很大的提高。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设计人员与艺人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新颖的《金鱼荷花大鱼缸》,造型浑厚质朴,纹样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在20世纪70年代设计制作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型《狮子炉》等产品。
根据“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景泰蓝工艺不断朝着装饰和实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创作了各式产品,造型新颖美观,民族风格浓厚。产品数量比建国前提高几百倍,品种规格达到1000多种,质量也显著提高,销往世界五大洲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第一届全运会及亚非、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都选用景泰蓝做奖杯,以其古老闻名的艺术价值体现了优胜者的荣誉。
工艺繁复 108道工序环环相扣
景泰蓝制作工艺繁复,包括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10余道主要工序。如果连小的工序也算上,一件景泰蓝制品要经过108道工序,且全部用手工精制而成。
器物有魂魄,用简单的工具锤击紫铜板制成胎型,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用小铲填充各种彩色釉料,用炉火将釉料烧结在掐好丝的铜胎上,用脚踏带动轮轴转动并手持沙石木炭磨光。前后六道工序,每一处都需手工操作,无法用机械代替,所以每一件景泰蓝作品都做工精细。
景泰蓝的每一件器物,从设计到制作,再到反复的点蓝、烧制,都需要匠人极致的付出。繁复的花纹,精细的工艺,是对制作者心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毫厘之间的作品,却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每一个步骤,都有着外人不可知的枯燥和危险。
关松发表示:“景泰蓝设计犹如戴镣铐的舞蹈,要在繁琐的工艺制约下表现美丽,难度是很大的。由于珐琅釉的制约,不能有大面积的块面,否则易于崩裂,纹样要以很多边线切割,有金属线边的维护,珐琅釉才会稳定。又如繁多的金属丝装饰使生产制作很费时间,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就要设计一些重复性的图案,使手工生产中实现局部性批量操作。单个纹样的形式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好的单个纹样无论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抑或散漫铺排,都不会有单调感。”
景泰蓝艺术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关松发介绍,对于景泰蓝设计而言,设计师一直被划分在工业设计范畴内。作为景泰蓝工艺的设计师,既要精通繁复的工艺,了解工艺操作的重点、难点,还要对美、对色彩搭配、对造型甚至对宫廷文化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知。景泰蓝产品的设计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工艺与美的结合,更是设计师对当代人们需求的理解和传统技艺的结合。
为了能让景泰蓝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立足,新一代景泰蓝设计师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找到景泰蓝融入当下、融入时代的切入点,设计出有时代特色的景泰蓝作品,让景泰蓝成为当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是当下景泰蓝设计师面临的第一使命。
“我认为景泰蓝创新有四大思路可循:第一,提高工艺设计图纸的标准化,要想做好景泰蓝设计,先要学习景泰蓝工艺;第二,突破造型限制;第三,提高色彩搭配能力;第四,挖掘作品的实用功能。我始终认为进入景泰蓝行业就要‘从一而终’,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太多沉淀的行业。从技艺到美学,从美学到文化,从文化到人文,从人文到市场,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作为一名景泰蓝行业的设计师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它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领域,担当不同角色。要保持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见闻,最后终归为一处,凝聚为产品。”关松发说。
“中国景泰蓝之乡”
彰显华夏神韵
说到“河北造”国礼,就不可不提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景泰蓝作品。大厂景泰蓝制作技艺可上溯到明代。目前,大厂拥有国家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单位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4人。
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和推动景泰蓝企业改革创新、抱团发展,全县拥有景泰蓝制作规模企业近20家,以及一大批配套加工企业。该县生产的景泰蓝工艺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50%,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中东、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接待国内外厂商及宾客10万人次以上。
大厂曾连续3年助力国礼制作。2013年6月,韩国总统访华期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同禄设计、大厂京锐釉料有限公司出品的景泰蓝作品《喜凤瓶》被作为国礼赠送。
《喜凤瓶》创作于2005年,张同禄63岁时,正是大师艺术创作的黄金年龄,《喜凤瓶》适逢其时,得以化育而出,成为大师首次塑造以“凤凰”题材的作品。作品中两只凤凰展翅飞翔、互相回望,舒展的翅膀和尾羽环绕着瓶身,配合热烈的色彩,浓重地烘托出“喜”的氛围,准确地传达出双凤呈祥、花开富贵的寓意。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元素精彩纷呈,留下众多亮点。其中,作为国礼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泰蓝赏瓶《四海升平》,以其华美的造型、瑰丽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四海升平》所用釉料,就出自大厂。
2015年,大厂镇京锐景泰蓝制作公司制作的景泰蓝作品“双耳扁瓶”,再次被外交部选为国礼,随国家领导人出访。
如今,大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文化产业和全域旅游为两大抓手,以“五城同建”标准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传承发展景泰蓝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景泰蓝这个传统工艺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 张泰源 文/图 编辑 李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