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不是正史纯属虚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为啥能千古传颂?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纯属虚构

提起“桃园三结义”,在中国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小说,都把这个精彩的故事放在第一回,当成整个三国大故事的开篇。

比如,嘉靖壬午本《三国演义》这一回的篇目叫“祭天地桃园结义”,这样描述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场景:

刘关张三人在张飞庄后的桃园中,杀乌牛白马,祭祀天地,誓曰: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结为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桃园三结义

说得好听,做得也到位。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把结义做成了一门艺术,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中结义兄弟的典范、标杆,吸引了无数粉丝。后来的历史上,人们不但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组织和个人,效仿刘关张焚香结义。

可实际上,真实历史中并不存在着“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并没有结为异姓兄弟,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

那历史上刘备关羽张飞的真实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正史上,关羽和张飞两人是先认识的。《三国志》记载,年少时关羽杀了人,从家乡河东解县逃到了河北涿郡,遇到了张飞,“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就是说,张飞先遇到了关羽,把他当成兄长。

关羽和张飞是先认识的

后来黄巾起义爆发,当地豪杰刘备在涿郡起兵镇压起义。《先主传》称:“刘备喜欢交结豪侠,少年争相依附。”就在这时,关羽和张飞一起投到刘备帐下。随着刘备在汉末乱世中渐渐崛起,关羽和张飞名气也越来越大,被人称为“世之虎臣”。

我们知道,关羽和张飞都是猛将,刘备刚起兵就得到这样的人才,自然会另眼相待。《关羽传》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说刘备和关羽、张飞同睡一张床,感情和亲兄弟一样。

(好兄弟一起睡,是刘备一种领导的艺术,用人的艺术。史料记载,赵云刚投奔刘备时,刘备也和赵云睡一张床。清人赵翼认为:三国的君主用人艺术各不相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刘备“以性情相契”。)

赵云也享受了“寝则同床”的特殊待遇

后来,刘、关、张三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关羽和张飞被刘备视为嫡系,在蜀汉权力系统中始终是位高权重。刘备当平原相时,关羽、张飞当别部司马(大概相当于平原县武装部长),负责统领军队;刘备占据江南四郡后,关羽当了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张飞当了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刘备晋位汉中王后,关羽当前将军,假节钺(即战时状态可以便宜行事),张飞当右将军,假节(和假节钺同等地位,礼仪不同);后来,刘备让关羽守卫战略要地荆州八九年,当皇帝后任命张飞为“领司隶校尉”(监督百官)。

其它史料的记载,也能侧面证实刘关张三人亲如兄弟。《三国志》记载,费诗对关羽说:“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关羽死后,曹操谋士刘晔判断刘备一定会兴兵报仇,说:“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意思凭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如果刘备不兴兵报仇,就是对不起关羽。

刘关张三人,无兄弟之名,有兄弟之实

所以,在真正的历史上,刘备关羽张飞虽未结义,但三人的感情很亲密,和亲兄弟也差不多。可以说,三人无兄弟之名,有兄弟之实。

那问题就来了,“桃园三结义”这样一个原本不存在的故事,是如何最终成型的呢?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如何流传成型的

正史之外,有记载的、演义的三国故事,最早出现在隋朝。杜宝《大业拾遗录》中记载,隋炀帝观看水上杂戏的节目,当时就有了刘备跃马檀溪的故事。

到了唐代,三国故事在民间已经很流行了,刘知几在《史通·采撰》中说,唐初有些三国故事“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唐诗中有很多涉及三国故事,比如李商隐在《骄儿》中写道:“归来学客面,败秉爷笏。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意思是儿子活泼可爱,有表演天赋,调谑客人像张飞一样有胡人的气质,像邓艾一样有口吃的样子。

隋朝就有了马跃檀溪的故事

到了宋代,皮影戏、傀儡戏、南戏等娱乐活动中都有三国故事,“说三分”成了一个细分大类。这时,“尊刘贬曹”的政治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改变了《三国志》的尊曹的政治倾向)。苏东坡就有记载,说看三国戏时,刘备打败仗,观众都不开心,要给导演寄刀片;曹操打败仗,观众都很高兴,纷纷给导演点赞打赏。

唐宋时代,刘备、关羽、张飞等人已经成为英雄,但三人之间的关系还只是君臣,而非兄弟。

历经隋唐宋的积累和发酵,到了元朝,三国演义的故事日益完善,“桃园三结义”的情节也终于出现了。元英宗至治年间 (1321—1323) 建安虞氏刊本的《三国志平话》,第一次有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刘关张相遇后,痛饮一番,在桃园宰杀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并结义。

(有观点认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祭祀天地,牺牲的青牛白马,还有祭祀的地点桃园,都源自契丹族祭祀天地和祖宗的风俗。这说明三国小说、戏剧在成型的过程中,辽代契丹文化为其提供了素材和养分。这从侧面说明了“桃园三结义”故事成型的历史时期。)

元末明初,罗贯中借鉴广为流传的故事,加工整合完善,写出了《三国演义》,其中第一回就是“桃园三结义”。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是《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有学者考证,罗贯中这样的设计,很可能与历史环境有关。元末全国各地都爆发了反抗元朝的起义,据说罗贯中也参加了张士诚的队伍,充当幕僚,但后来混得不太行,只好回家写作变现。当时各支起义军一方面和元朝军队打仗,一方面还要互相吞并抢夺地盘,每个队伍内部的头领们也互相猜忌,经常在背后动刀子。形势极为复杂。尔虞我诈之下,每个人在心中都有一种在道德上的强烈渴望:老铁们能不能讲点义气?罗贯中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强化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以文载道,呼唤peace&love,哦不,呼唤忠诚和信义。

“桃园三结义”对后世的影响为何这么大

那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桃园三结义”故事本身以及后续的发展都非常精彩,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有足够的传播力。

除此之外,还有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桃园三结义”融入了“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规范,符合民众的道德审美。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道德品质,比如忠孝节义等。故事本身成了这些美德的范本,在老百姓中很受欢迎。

这尤其反映在对关羽的神化上(当然统治阶级也在宣传、神化和利用关羽的形象)。在《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关羽被刻画成为“义绝”,是一个仁义礼智信的综合体。具备这些优良品质的关羽,成为了底层老百姓的精神支柱,被尊为“武圣”,和“文圣”孔子齐名,在民间受到敬奉的程度甚至超过孔子。guan

关羽被神化,尊为“武圣”

而且,“桃园三结义”同时还发挥着道德教化的作用。它以故事作为载体,只需要听和说,不需要读和写(那时读写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只用很低的成本就能够完成说教的目的,所以上上下下都很欢迎。

第二个原因,统治者对“桃园三结义”的宣传和利用。

“桃园三结义”故事成型后,明朝统治者似乎没怎么用,但清朝统治者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用得很溜。

据《清稗类抄·卷六十四》记载:“本朝羁縻蒙古,实利用《三国演义》一书。当世祖之未入关也,先征服内蒙古诸部,因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引《三国演义》桃园结义事为例,满洲自认为刘备,而以蒙古为关羽。其后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携贰也,于是累封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清朝统治者自认刘备,让蒙古当关羽,约为兄弟,以此来维持对蒙古的统治。后来清军入关,怕蒙古叛乱,清朝统治者就给关羽贴上一长串又威风又好听的标签,什么“忠义神武”、“仁勇威显”之类,把关羽捧得高一点,以此表示对蒙古的看重。

清朝用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笼络蒙古诸汗

不知道真是“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感动了蒙古还是其他原因,反正整个清朝统治时期,蒙古诸汗大多和清朝关系良好。

第三个原因,民间组织对“桃园三结义”的宣传和利用。

建设性有多大,破坏性有多大,“桃园三结义”被统治者利用的同时,也被民间组织利用。民间组织同样以桃园结义为精神偶像,召集下层民众,实现自己的目的,包括反清的政治目的。

清代很多民间组织在入会仪式上,都会插上桃枝,表示要学习桃园三结义的精神。著名的天地会,更是将“桃园三结义”写入“三十六誓”中,强调“务相要桃园结义风”,要求会中成员以忠义为本,孝顺父母,和睦乡党。天地会的誓言杂糅了传统道德伦理,以忠孝节义来规范成员行为,这已远离桃园结义的初衷,但却达到了凝聚力量的目的。

三义庙是很多民间组织结盟的首选地点

而且,这些民间组织在盟誓时,通常选择在纪念刘关张的三义庙中进行,以加强仪式感。

总之,“桃园三结义”作为民间组织和底层民众效仿的楷模,已经深入到整个社会。梁启超曾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说:“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处处为梁山之盟……”

就是这样,“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各个时代、被各个阶层、为了不同目的反复地传播、宣传、利用,终于从子虚乌有到了人人皆知,并且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参考文献:

罗贯中:《三国演义》

杜宝:《大业拾遗录》

脱脱等:《辽史》

梅铮铮:《论“桃园结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陈寿:《三国志》

刘知几:《史通》

全世界停电之后,“中产阶级”该如何保持体面和优雅?

【高能E蓓子】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此文为高能E蓓子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转载请后台联系,但欢迎你们转发到朋友圈。

大家好,我是E姐,昨天立了个flag,不过现在看来……得亲手拆掉了。

恩,删掉了之前的稿件之后,爆手速写出了一篇

今天就先来和大家分享一部温暖的电影吧——

《生存家族》

适合“上到99下到刚会走”的全年龄段,尤其一家人一起看。

今年First青年电影展上,一个中年大叔手持这部电影的海报,在人群密集处为电影打CALL。

画面感很强吼?

这个中年大叔就是《生存家族》的导演,矢口史靖。

三年前他的《哪儿啊哪儿啊神去村》,看得人一边笑一边觉得胸闷,成了很多人心中的近年日影最佳。

今年的这部《生存家族》看完后也有类似感觉。

一个灾难+公路的故事,镜头中没有一个死人。它很温情却细思极恐。

本来以为是废柴家族的逆袭故事

故事发生在现代东京一个极其普通的四口之家。

爸爸本事不大,在某公司做着没啥技术含量的工作。

妈妈是家庭主妇,生活的重心和日本多数女性一样,料理家务。

妈妈是日本影后深津绘里~就是《寄生兽》里的辣个老师~

妹妹下课在家,没事就抱着手机和小伙伴们聊美妆瘦身。

哥哥不爱说话,回家后耳机一戴,你们干啥都跟我没关系。

妹妹非常嫌弃外公从乡下寄来的绿色蔬菜和新鲜水产,

她宁可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方便食品。

妈妈呢,嘴上说着安抚外公的话,但习惯买超市里面加工好的食材,所以面对外公送来自己钓的活鱼,不敢下刀。

无论这娘儿俩怎么咋呼,一家之主仍然保持大将风范,吃着饭看电视,稳坐如泰山。

妈妈不敢杀鱼so求助?不管。

让你杀鱼不是让你吃鱼好嘛!这种男人真的是

母女俩被虫子吓到?不管。

爸爸内心OS:别吵吵,妨碍我看电视了!~

儿子放学回家直接进卧室?不行!反了你了!也不照照镜子看这家里谁最大!

到这儿这一家子的性格关键词差不多就都出来了:

爸爸:窝囊,慵懒,男权主义者。

妈妈:柔弱,温顺,说话无分量。

妹妹:爱美,任性,青春期。

哥哥:随性,寡淡,高冷脸。

这四口儿习惯了城市快节奏和便利生活。

白天各自工作、学习,晚上终于一家能聚在一起,却并不交流,身边的各种电子产品是消遣时间的途径,四个人关系看起来仿佛只是四个关系还可以的合租客。

嗯……这种稀疏平常的生活,是你嘛?

家庭关系都这么冷淡了,亲戚邻里之间更不用提。

于是……为了防止家庭被破坏,为了守护世界的和平,上帝爸爸决定给你们来点儿狠的——

停电!

因此,闹钟没响,爸爸不确定是不是上班迟到了。

妈妈没法做早饭。

哥哥的播放器不能陪他度过路上孤独的时光。

对手机不离手的妹妹,更是要了亲命了。

这只是个开始。

走出街的爸爸发现,这次停电的范围不止是他们家或者他们的小区,而是……整个东京!

电车停运,站台两侧挤满了等待通电的乘客。

不止电子设备停电,所有跟“电”沾边的东西全都罢工,包括电池、电瓶,甚至靠水泵用电的抽水马桶。

城市交通瘫痪,到处都是为上班而奔跑的大兄弟。

这里也包括四口之家的爸爸。他一路小跑到公司,

发现没电没法办公,

于是又腿儿回了家。

这才一天,作为唯一能正常使用的移动工具,自行车便坐地起价。

起初大家都以为只是暂时性断电,虽说不知道什么原因,但至少城市还没混乱。

但三天之后,终于,开始不对劲儿了……

公司停工。

学校停课。

超市被抢购一空。

必不可缺的水也断了。

于是,整个东京开始陷入无序的状态。

高度依赖电力的东京,因为停电,瘫痪成了废墟。

至此,终于能确认这片儿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停电造成的“灾难”正式开始了……

原来是披着“灾难”外衣的教育片

小仙女是不是觉得的《生存家族》的“灾难”设定很亲民?

它没有视觉效果惊人的毁灭力,

《2012》

没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寄生虫,

《铁线虫入侵》

没有无法控制的僵尸病毒。

《请叫我英雄》

也没有“高精尖”的核恐怖。

《潘多拉》

《生存家族》不像一惯的灾难片,往人们正常生活中添加一些恐慌元素,正相反,它从人们生活中拿走了一样东西。

在没有这样东西之前,人类男耕女织,活得也算自在。

但当人们习惯了这样东西以后,再把它抽离,等待人类的不止是无序。

停电导致飞机无法起飞,等在机场外面的市民们

因为发展太快,生活太方便,现在随便是谁身上多少都有点城市病。

举一个最小的栗子,没有电之后,对E姐的小仙女们来说,最可怕的就是看不到更新。(而你们的小仙女我就可以放大假了~)

《生存家族》里停电多日之后,东京食物逐渐短缺,连饮用水都开始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正因为这样,出于求生本能,生活在东京的这一家四口,决定去鹿儿岛投靠依山傍水自给自足的外公。

虽然决定要离开东京,但这四位显然过惯了城市生活,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把“逃难”当成了“度假”。

妹妹收拾了一堆花里胡哨的衣服,

哥哥认真打包自己的手机、笔记本等电子用品。

妈妈出门不忘涂防晒霜,

义正言辞教育三个不着调家庭成员的户主,也顶着一丝不乱的假发片。

不过,很快这几位就都变成了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可以说,这个故事利用一场看起来不算灾难的灾难,戳穿了“文明社会”里的贪婪、伪装与虚荣。

迁徙路上,坐地起价的不止自行车,还可以是矿泉水和食物。

起初货币还管点用,但当人们发现没有电的状态很可能会持续下去的时候,就变成了不等价的物物交换。

有人企图用劳力士和玛莎拉蒂换点粮食,却被米店老板赶了出去。

有钱了不起啊?“这些东西能填饱肚子吗?!”

后面抱着各种奢侈品想换实物的人也通通被赶走了。

越有钱的人生活质量下滑的越快,但对正常人来说难以忍受的日子,反而让一直生活在边缘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曾经被视为“废人”的盲人,现在没他们不行。

一群盲人奶奶靠带人过隧道赚取粮食。

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没有了道德标准的约束,甚至改善了生活质量,在池塘中抓鱼吃。

被嫌弃的原始生活方式,成了最能救命的稻草。

所以这部灾难片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转变,更是对文明社会中城市生活的反思。

拯救人的,居然是灾难!

片名中就有的“家族”二字,在影片刚开始,基本上算徒有虚名。

而这次迁徙,改变了这一家四口对生活的态度,才让家族从“有”到“实”。

不单是城市人的家庭观,电影里还有对现代人生存观、宠物观的思考。

整个故事很拧巴,却又异常和谐。

巧妙的角色设定

一家四口的属性前面已经说过了。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都很明显,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改变的除了“在路上”的状态,还有对待彼此的方式和态度。

花枝招展的妹妹丢了自己没有用的衣服,改了挑食的毛病。

哥哥从对家人的漠不关心,变得有担当和责任感。

而最明显、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家庭中爸爸妈妈角色地位的转变。

大男子主义的爸爸正常生活时耀武扬威。

遇到灾难后起初强撑“户主”人设,而且他干的事儿挺让人讨厌的。

比如,要求大家对自己的指令绝对服从。

赶路时自顾自地骑在最前面。

自告奋勇带大家照着地图找路,发现走错后又发脾气又怪哥哥错拿旧地图。

晚上睡觉不管别人,冷了就把被子往自己身上扯。

自大地认为自己能像古人一样钻木取火,能找到可以食用的水源。

实际却因为喝了脏水逮哪儿拉哪儿,就别说钻木取火了。

一路上其他三个家庭成员默默在肚子里面积火,终于在爸爸指导的一次幻想破灭时爆发了——

老婆跟他说从路人那儿得到小道消息,大阪没有停电。

于是他就自作主张改变航线,带着一家人奔向大阪。

可到达大阪才发现,果然是谣言。大阪造成了一座空城。

幻想破灭,妹妹忍无可忍地发飙了。她要爸爸负责,爸爸条件反射般推卸责任。

感同身受的哥哥也加入diss爸爸的队伍中。

这时,本以为会劝架的妈妈说了一句:

你们第一天认识他吗?他就是这种个性的人啊!

这一刀是真的扎心啊老铁。

爸爸的颜面顿时扫地,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威严不保。

不过大概也是从这时候起,爸爸才开始反思自己对这个家庭的过失与未尽的责任。

所以才有了他为求食物的那次下跪。

这次下跪,跪丢了些许尊严,却跪回了家人对他的心

到后来甚至为家人不惜牺牲自己。

爸爸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段时间里,看似柔弱什么都不会的妈妈,慢慢用行动重建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先是用平时逛菜市场的技能砍价,用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到一箱矿泉水。

后来用爸爸的酒换来路上的口粮。

这两样东西,尤其是那箱水,成了全家最重要的生存资产。

后面爸爸不在的一段时间,妈妈就是这个家的精神支柱。

城市里积累下来的矛盾,爆发在野外,也解决在野外。

妈妈变得强大,爸爸放下空架子真心为家人着想,孩子们不再任性自我而是理解帮助父母。

妹妹不再关心自己的形象,帮妈妈分担工作。

哥哥丢掉宝贝的不得了的手机,留下手机壳帮妈妈修补车胎。

岌岌可危的家庭关系,意外被修复。

这部电影还有两个地方非常值得玩味:

1、灾难当头的生存选择

小仙女们野外求生题材的影视综艺节目看得不少吧。

放弃衣食无忧生活,跑到荒郊野岭找虐的《荒野生存》。

自杀不成反激起生存欲和新渴望的《金氏漂流记》。

还有掰掉脑袋都能吃、鸡肉味嘎嘣脆的《跟着贝尔去冒险》。

这些看起来非常炫酷的野外生存技能,随便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分分钟让之崩溃。

这一家四口不就是这样么。没有什么野外生活常识,只能是吃不饱穿不暖,委委屈屈求过活。

相比之下,最早选择去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躲难的爸爸的领导,多么有先见之明。

还有一家人路遇的藤原纪香一家。

初次看见他们,以为他们没有食不果腹的烦恼,有笑有闹地在打牌。

藤原纪香一家给妈妈科普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比如可以吃的食物,以及蒸馏水的提炼。

欸,就是和大陆多明星关系hin好,和郭天王传过绯闻的真·藤原纪香本香~

而路遇的藤原纪香一家把灾难当成历练、把逃难当成骑行锻炼的乐观心态,是模仿不来的。

荒野生存,不就是用最过时的方式过最原始的生活么。

城里人瞧不上的乡巴佬生活方式派上了大用场。

一家人快要被饿死的时候,一位生活在乡间的老人救了他们。

他们在老人家用劳动换取食物。吃着古法熏制的猪肉,在“铁锅”里烧水泡着澡。

这里有两个场景让E姐印象深刻。

一个是妹妹终于吃上一顿饱饭后痛哭流涕,问她为什么。

按套路这里该发表感言了,感谢生命感谢父母哥哥一路搀扶,有家人真好什么的。可是妹妹没有这么说。

一句“不知道”,最真实的反映,胜过千言万语。

另一个是老人希望一家人留下来,一方面避难,另一方面可以帮帮自己和自己做做伴。

但一家人婉拒了。

经历过千难万阻,又在老人这儿重新找回温暖的一家人,担心着远在鹿儿岛的外公,不想让他孤身一人。

于是老人给他们拿了足够的猪肉,目送他们走了很远。

等他们到达鹿儿岛和外公团聚,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去做田耕农活,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幸福的生活。

放在糟粕的情况下,这种生存方法让城市人活起来丢不了体面,甚至还有些诗意。

2、粉碎乌托邦的宠物观

在“野外生存”的旅途中,还有一个隐藏的“宠物观”。

导演好像很diss动物保护的样子。片中出现过好几次动物,但都不那么友好。

比如流浪汉在湖里面抓看起来非常像锦鲤的鱼,下手打死毫不留情。

后来食物短缺,人们居然跑到水族馆门口用里面观赏的各种水生物,做成海鲜大排档果腹。

爸爸落难差点死掉,乌鸦朋友们就站在他四周,等他咽了气好分食他的尸体。

我们平时最宠溺的宠物狗呢?

最开始一家子看到邻居逃亡前把宠物狗锁在屋里。一家人临走听到狗叫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带它走。

结果影片临近结尾处,一家人就要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看似温顺的一只狗狗,抢走了妹妹的食物。

还带来一群伙伴围攻一家人。以至于妈妈的脚受伤,没法逃跑。

不难令人想起《大气层消失》中,同样面临灾难,如果没有狗狗舍身,那毁灭的就将是人类。

《生存家族》中,当动物也不再跟人类做朋友,恢复了它们“畜生”的一面,带给人类的只有威胁。而人类也只能选择互相取暖。

导演的这种逆普世价值、反乌托邦的设定,初次见到的话,还真是要大跌眼镜。

不过又有什么错呢?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面对灭顶灾难,他们想做的都仅仅是活下去而已。

哦对,里面一家人曾拿猫罐头撑过一段时间。估计口感非常不爽吧……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E姐结语

全片为了配合“全世界无电”的气氛,一直没有背景音乐。

直到所有人都熟悉了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才慢慢透过村里的喇叭响起久违的“电”的声音。

这个灾难片中有很多好笑的地方,第一遍看E姐也笑得没心没肺,可重头来过的时候,却再也笑不出来。

高科技已经不单纯地在辅助生活和工作,它成了人类的精神,太多人埋首于虚拟的数字时空,忘了抬头看一眼真实的银河。

当我们对着手机看起来很快乐地和这个世界交流,却往往忽视了最该珍惜的身边人。

直到便利的一切都剥离出生活,我们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甚至活不下去。

今天推荐这部片子给小仙女们,并不是让你们放弃城市生活回归田园。但在家的时候,在父母爱人身边的时候,放下手机平板笔记本,跟他们说说话吧。

也请多走进大自然,感受一下鲜活的生命,让自己的灵魂与整个世界发生能量的链接与互换。

要知道,冷血的机器帮助我们“活”;触手可得又遥不可及的身边人,鲜活的大自然与有灵的万物,才是帮我们“生活”。

做有深度的心灵SPA和有格调的故事

喜欢请分享哦!么么哒!

E姐换新Logo咯!各位闺蜜认准正版↓↓↓

都市男女的心灵SPA

以学术的严谨看贵圈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