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给铁轨做“B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 王占军

中国铁路郑州局月山工务段女子探伤小组在认真作业中。 王占军/摄

早上7点半,雪后的大山里寒风刺骨,中国铁路郑州局月山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的4名年轻女探伤工已来到太焦铁路K374+300处。她们要利用90分钟给山里3000米长的钢轨做“B超”。

“张悦和陈丽洁一台仪器,胡帆和刘倩囡一台仪器,准备上道。”今年是4个女孩独立作业的第一个春运,班长郭长英反复提示着,“天气冷,检查一定要仔细”。

太焦铁路是电煤和冬煤运输大通道,4个人检查的这段铁路属于山区铁路,春运期间每天有70多对运载电煤的火车驶过。而寒冷的冬季是钢轨最容易出问题的季节,尤其是春运期间,列车通过频次增加,钢轨损伤发展加速,“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会影响火车安全”。

工务探伤工就是专门进行钢轨伤损探查的工人,该工种多为男性职工,而在中国铁路郑州局月山工务段的142名钢轨探伤职工中,有一个由17名女孩组成的钢轨“女医生”团队,平均年龄25岁,都是最近两年才入路的女大学生。

2021年8月,张悦、胡帆、刘倩囡、陈丽洁等7个女孩子来到月山工务段,通过培训实习,一年后,考取了探伤资格证,具备了上道给钢轨探伤资格。2022年10月,这支队伍新增加了10名女子,10个女孩平均年龄24岁。根据规定,目前新来的探伤“小花”正跟着老师傅们学习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工作原理等,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钢轨“女医生”。

今年春运期间,月山工务段检查监控车间月山探伤工区最活跃抢眼的,是一个由1名员和3名共青团员组成的女子探伤小组,她们分别是30岁的员张悦和27岁的胡帆、25岁的刘倩囡、24岁的陈丽洁。

这4个女孩所在的班组负责焦柳、新焦、太焦铁路90公里线路,9个站场353条股道540组道岔,其中有18公里铁路在山里。原本是每月给钢轨做一次B超,到春运期间变成了两次。无论刮风下雪,还是寒风刺骨,她们每天四五点起床,抬着两台各50公斤的探伤仪,沿着钢轨徒步3公里长,对钢轨“望闻问切”,以及时发现钢轨内部和外部伤损……在张悦看来,“给钢轨探伤,是用超声波探测钢轨内部是不是有毛病,就像医生给人做B超一样”。

一次探伤作业需要4个人两台仪器,而用于给钢轨体检的超声波探伤仪重达50公斤,两个人抬着沉重的探伤仪上下铁路,在相对平坦的站场内对于女孩子来说还是有点吃力,如果在线路上遇到高道床的话,没有男职工帮忙,根本抬不上。

去年春运期间,由于没有执机证,一心要操作仪器的张悦每天只能跟着师傅们学。张悦认为,对于想提升业务水平的青年来说,月山工务段团委组织的“双创杯”答题平台很实用,每天在上班的路上打开手机答题,再复习前一天做错的题,日结月累,对技能鉴定考试很有帮助。“今年我也是‘有证’的人啦!可以操作仪器了。”张悦对自己能独立作业很是高兴。

让张悦没想到的是,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抬起探伤仪。张悦说:“100斤重的仪器让我们4个人没少吃苦头,手磨得起了泡,长了老茧,腿不知道被碰青了多少次。”

在站场外的线路上检查钢轨还好说,不需要来回太仪器。张悦说,她们最怕到站场给道岔钢轨探伤,因为道岔多,需要不停的来回抬仪器,作业结束,胳膊疼得举不起来,脚都是肿的。

由于探伤班负责的区域车流量大,特别是山区的太焦线坡道又多又大,曲线多且半径小,钢轨磨耗严重,这给钢轨探伤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隧道多、小半径曲线多的山区铁路,由于气温低,钢轨状态不好,检查起来十分费时间,一到冬季,就是她们最紧张的时刻。

“真正的考验是,每天要在数千米的钢轨中查找以毫米计的缺陷,稍有遗漏就会造成安全事故。”来自山东省东明县的陈丽洁说,自己的父亲也曾是一名钢轨探伤工,“以往经常听我爸说探伤不能大意,没有想到我也会从事这样的工作”。

一阵急促的“滴滴”报警声响起,胡帆和刘倩囡停下了脚步,走在前面的班长郭长英也赶了过来,观察着显示屏的波形和铁道上的钢轨。她们发现钢轨表面有被车轮碾压出鱼鳞状纹,内部没有伤损。

“每次探伤都担心漏掉了伤,很紧张。”判定钢轨没有问题的胡帆和刘倩囡松了口气。

9时,作业结束,抬着仪器走下铁道,4个人把手放在嘴边哈着气。“今天检查钢轨没有问题,心里挺高兴,挺有成就感。”一列火车从铁道上驶过,张悦裹紧了衣服。

中国铁路郑州局月山工务段女子探伤小组在认真作业中。 王占军/摄

推着仪器在轨道上走,平时爱说爱笑的女孩子工作起来却是严肃认真。耳朵听着仪器的报警声,眼睛盯着显示屏上的波形,时不时还要弯腰检查钢轨外观有没有异常,遇到仪器发出异常声音,便撤回仪器反复验看,3公里的路程,除了研判发现的疑似问题,女孩们基本上不交流。

“不是不想说,是担心说话分神,漏掉隐患。”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刘倩囡说,也正是不能分神,有时候就忘记了脚下,经常会不小心摔一跤,“人摔了可以,但不能把仪器摔了”。

铁路探伤工属于户外作业工种,日复一日,无畏寒暑,辛苦且枯燥。

一次探伤作业的时长为120分钟,从早上7点到上午9点,两个小时内,按照每小时不能超过3公里速度用仪器检查,遇到曲线地段调整仪器,复检发现的伤损,120分钟内也就能检查3公里左右的钢轨,中间还不能休息。

“我们这的运量大,昼夜温差还特别大,走快了很容易漏掉伤损。”胡帆说。

冬季山里寒风刺骨,气温最低时接近零下20摄氏度,穿着厚厚的棉衣,捂着口罩和帽子,呼出的水汽常常在头发、睫毛上凝结成冰,用不了多久,推着仪器的手就冻僵了,最冷的是脚。

在这些女孩心里,冬天的冷还能接受,无非就是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衣里。她们觉得夏天不好熬,除了防晒,最担心突然而降的大暴雨,线路上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有伞也得先给仪器打上,人常常被浇成落汤鸡。

“最大的不方便就是方便。”刘倩囡说,户外作业让她们上厕所十分困难,为了减少上厕所,她们经常从晚上开始到第二天干完活期间都不喝水。

“我们的化妆包里装的最多的是防冻膏、防晒霜。”刘倩囡说。

自从开始探伤,这些爱美的女孩子用在化妆和买衣服上的钱省了不少,一年四季都是工作服。

“过去3个月至少要买一次化妆品,现在基本上不买了。因为早上4点多起床,5点多就要去工地,根本没有时间化妆,好多化妆品都放过期了。”胡帆惋惜道。

学习业务,她们也不敢放松。她们总说,“给钢轨做‘B超’是一门学问,趁现在我们还年轻,要多学、多看、多练,先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问诊’”。

“通过我们的工作,保证火车安全,让旅客回家的路平平安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她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

春节临近,回家的人越来越多,钢轨“女医生”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保证春运安全,为回家过年的人保驾护航。

中国铁路郑州局月山工务段女子探伤小组在认真作业中。 王占军/摄

责任编辑: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