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14名香港泛民议员决定留任 港媒曾批:功利主义太明显

来源:海外网

香港立(港媒资料图)

海外网9月29日电 据香港媒体“东网”报道,香港立15名泛民派议员29日上午召开记者会,其中14名议员宣布将留任立议员,公民党议员陈淑庄因个人健康原因拒绝留任,并宣布退出公民党。

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前决定,2020年9月30日后,香港特区第六届立继续履行职责,不少于一年,直至第七届立任期开始为止。这一重要决定充分考虑了当时香港疫情形势和立运作实际情况。然而,反对派内部出现分歧,部分泛民派议员决定以民调结果决定去留。

对于民调一事,民建联主席李慧琼早前接受港媒Now新闻采访时指出,派应清楚交代去留立的理据,单以民调结果决定是不切实际。她认为建制与泛民在议会各司其职,不应该将去留问题交由民调决定。另一名建制派议员廖长江早前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泛民派议员想留任又不敢下决定,采用民调结果决定去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一种缺乏主见的表现。也有不少香港网民认为,民调不过是一出闹剧。

《星岛日报》早前刊文指出,多数反对派议员倾向留任,并分析称,一旦他们对延任展开阻挠,将失去丰厚收入。泛民派虽然抛出种种振振有词的解释,但功利主义考虑实在太明显。另一方面,他们也心知肚明,“总辞”取得的政治效果,只会如过眼云烟,仅会在媒体头条刊登一两天,引起的舆论声浪也十分有限。而更大的损失是,一旦杯葛延任,他们将被视为不肯效忠特区,以后如欲再参选返回立,有很大几率被取消资格。(海外网 王西洛)

19世纪中叶欧洲民族运动与泛斯拉夫主义思潮有什么区别?

文|唐文采飞扬编辑|唐文采飞扬

在19世纪中叶,欧洲的各个民族开始崛起,追求独立和自主,这个时期的欧洲民族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政治运动,它还涉及到民族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历史记忆等方面。

在这个时期,泛斯拉夫主义这一思潮也在东欧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了一种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思想体系。

我们将从欧洲民族运动和泛斯拉夫主义的背景、发展、形成以及差异等方面入手,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对其启示进行深入探讨。

欧洲民族运动的背景与发展

欧洲民族运动是指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欧洲各国不同民族团体为争取政治自主和民族平等而进行的一场历史事件。

欧洲民族运动在当时的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觉醒,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独立和统一。

欧洲民族运动是在欧洲19世纪中叶的背景下兴起的,这一时期欧洲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欧洲的工业革命兴起,使得欧洲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工业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自由主义思想是19世纪中叶欧洲思想界的主流,它对欧洲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由主义思想提倡个人自由和权利,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倡导和平等。

在这个时期,各个民族开始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利和文化认同,渴望通过民族自决实现自主和独立。

19世纪中叶,欧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进行了政治改革和宪政改革,使得和平等的思想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实现。

同时,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战争的威胁逐渐加大。

欧洲民族运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前期阶段(1815年-1848年)在这个阶段,欧洲民族运动处于酝酿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各个民族开始追求自己的政治权利和文化认同。同时,各个民族之间也开始有了交流和合作。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事件包括希腊独立战争和波兰起义,这些事件都表明了各个民族对自由和的渴望,以及对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反抗。

1848年革命是欧洲民族运动的重要阶段,欧洲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在这个时期,各个民族的要求和诉求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这些事件表明了各个民族的力量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

后期阶段(1850年-1914年)在这一阶段,欧洲民族运动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各个民族的意识和要求逐渐得到了认可和实现。

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趋向于稳定和和平,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事件包括意大利统一和德国统一。

欧洲民族运动对当时的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欧洲民族运动也为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和国际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欧洲民族运动促进了欧洲各国的民族独立和统一,这些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民族的发展,而且也为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欧洲民族运动的兴起,让各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更加重视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

这种文化认同和文化交流的现象,不仅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而且也为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一种典范和借鉴。

欧洲民族运动也推进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民族运动推动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的变革,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繁荣。

这些现代化的成就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发展和进步,而且也为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泛斯拉夫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泛斯拉夫主义是一种以俄罗斯为中心,旨在统一所有斯拉夫民族的思想运动。

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推动下,斯拉夫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对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泛斯拉夫主义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当时一些俄罗斯文化精英开始研究斯拉夫文化和民族特征。

随着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民族运动的兴起,泛斯拉夫主义的思想开始逐渐流行。

最早提出泛斯拉夫主义的人是塞尔维亚作家米尔波耶维奇,他在1836年发表的《南斯拉夫人的文化》中提出了“斯拉夫复兴”和“斯拉夫团结”的概念。

一些波兰和捷克的作家也开始发表关于泛斯拉夫主义的文章,认为斯拉夫民族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外来侵略和压迫。

泛斯拉夫主义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

在俄罗斯,泛斯拉夫主义成为了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政府的官方意识形态,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一世也成为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坚定支持者。

在东欧和巴尔干半岛,泛斯拉夫主义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泛斯拉夫主义的发展得到了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推动,1861年,俄罗斯废除了农奴制度,这一事件在俄罗斯国内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变革。

在这个时期,泛斯拉夫主义的支持者们开始寻求一种能够团结斯拉夫民族,推动斯拉夫复兴的意识形态。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的崛起和意大利的统一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泛斯拉夫主义的发展和传播。

在泛斯拉夫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发挥了关键作用。

俄罗斯作家多斯托耶夫斯基在他的著名小说《地下室手记》中,探讨了泛斯拉夫主义的核心思想,认为斯拉夫民族应该团结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一些泛斯拉夫主义的政治家,如捷克人弗拉迪斯拉夫·约瑟夫·汉斯莱姆和波兰人亚当·米茨凯维奇,也积极推动泛斯拉夫主义的发展和传播。

在俄罗斯,泛斯拉夫主义成为了国家政策的核心,尼古拉一世认为,俄罗斯应该成为斯拉夫民族的领袖,促进斯拉夫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俄罗斯政府推动了一系列支持泛斯拉夫主义的政策,包括在斯拉夫地区设立学校和出版物,支持斯拉夫民族的文化和语言。

俄罗斯政府还积极干预巴尔干半岛的政治和军事事务,试图通过泛斯拉夫主义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也开始将泛斯拉夫主义作为自己的国家意识形态,并试图通过泛斯拉夫主义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欧洲民族运动与泛斯拉夫主义的差异

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变革的时期,欧洲的民族运动和泛斯拉夫主义思潮的出现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

这两种现象虽然都反映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

19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民族浪潮”时期,各个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潮都有所抬头。

欧洲的民族运动是欧洲各个国家民族主义的表现,主要针对的是国内的民族问题,其基本诉求是争取国内民族的独立和自主。

而泛斯拉夫主义则是一种泛斯拉夫民族主义思潮,主要针对的是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民族,其基本诉求是维护斯拉夫民族的权益。

欧洲民族运动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是19世纪中期才真正开始成为主流思潮。

19世纪中期欧洲民族运动的主要形式是革命和民族独立战争,这些战争和革命都是为了争取本国民族的独立和自主,同时也受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泛斯拉夫主义的发展则是在欧洲民族运动之后,19世纪初,泛斯拉夫主义的发展受到了俄国的影响,也受到了其他斯拉夫民族的支持。

欧洲民族运动和泛斯拉夫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有所不同。欧洲民族运动的主张是各个民族应该有自另一个重要的差异在于两者的目标和意识形态。

欧洲民族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为各自民族争取政治和文化上的权利,并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它们通常倡导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并试图建立一个能够维护民族利益的国家。

相比之下,泛斯拉夫主义则主张将所有斯拉夫民族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超民族国家,旨在推动斯拉夫文化和政治的统一。

泛斯拉夫主义并不是以某个特定的民族为中心,而是将所有斯拉夫民族视为平等的,并且试图通过实现统一来促进斯拉夫民族的发展。

此外,欧洲民族运动和泛斯拉夫主义还在其组织和实践上存在差异。

欧洲民族运动通常是以具体民族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他们的活动主要是通过民族政党、社团或民族解放运动来实现的。

泛斯拉夫主义组织的形式主要是泛斯拉夫主义协会和组织,这些组织旨在通过文化交流和互相合作来促进斯拉夫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实现民族和文化的统一。

结论

19世纪中叶欧洲泛斯拉夫主义思潮的出现和发展,在当时的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对于各个民族的自主和独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民族运动和泛斯拉夫主义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相互对抗的复杂关系。

我们认为,欧洲民族运动和泛斯拉夫主义思潮都是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但二者在意识形态、政治实践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我们认为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民族问题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欧洲民族运动和泛斯拉夫主义的经验对于当今各国应对民族问题、推动多元文化共存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泛斯拉夫主义或泛俄罗斯主义[J]. 塔拉斯·亨扎克.民族译丛,1984(02)

[2] 对世界性的政治想象[J]. N.拉比海尔,吴波龙.世界哲学,2005(05)

[3] 当代俄罗斯社会中的斯拉夫主义[J]. 吴哲.俄罗斯文艺,2013(02)

[4] 试论斯拉夫主义的俄罗斯民族自觉意识[J]. 张梅.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3(03)

[5]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和分析国际问题的方[J]. 谭吉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3)

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泛阿拉伯主义,为何能成为中东最后的希望?

中东,这片蕴含着石油的土地从过去到现在都燃烧着战火,五次中东战争、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也门冲突、阿拉伯之春、叙利亚战争,各式各样的战争、杀戮、暴力事件、信仰冲突轮番在这里爆发,似乎这片土地上的战火就永无熄灭的那一天。当然,这倒不是说中东就没有希望可言了,只要阿拉伯世界能够团结起来,那么他们就有可能熄灭熊熊燃烧的战火,而这就需要他们坚持泛阿拉伯主义。

这个说法可能会让很多人疑惑,泛阿拉伯主义是民族主义,在本就极端的中东搞民族主义,要形成一个泛阿拉伯阵营,这不是失了智了吗?确实,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很多人根本不会懂,但事实就摆在这里,泛阿拉伯主义已经是中东最后的希望,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可能了。

有关于泛阿拉伯主义的问题,我们得从它的兴起和发展说起。泛阿拉伯主义起源于16世纪,当时泛阿拉伯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奥斯曼帝国。尽管当时奥斯曼统治着中东地区,且阿拉伯国家普遍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他们并不怎么买奥斯曼的账。当时的阿拉伯人基于共同的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因素,提出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反对奥斯曼统治的政治主张,这就是泛阿拉伯主义的雏形。

在阿拉伯世界的历史上,泛阿拉伯主义的形成有它的进步性,第一次提出了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和国家联合起来的构想,这对于日后反抗奥斯曼统治提供了指导思想。随着19世纪下半叶,奥斯曼日渐衰落和西方势力的进入,阿拉伯民族又不得不面对来自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侵略。也是在这一时期,泛阿拉伯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批阿拉伯思想家和反殖民活动家决心振兴阿拉伯民族,那一时期阿拉伯世界的反抗运动大多是在泛阿拉伯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

这里我们还应该做一个区分,那就是泛阿拉伯主义不等于宗教主义。纵观近代阿拉伯世界的先贤,我们会发现他们在争取民族独立时都不以宗教为最优先,而是宣称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要高于宗教。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为,泛阿拉伯主义最早是为了反对政教合一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依托于传统的伊斯特教权社会,其专制性和剥削性并不比殖民者好多少,最先觉醒的阿拉伯先贤们自然不可能为了推翻奥斯曼,而自己去成为一个新的教权者,那不是反抗,那叫做疯了。

这里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埃及,在埃及独立运动的历史上有三位重要人物,阿卜杜·拉赫曼·卡瓦克比、穆斯塔法·卡米勒、阿萨德·扎各路勒,而这三位埃及先贤所以靠的都是泛阿拉伯主义。他们三位的思想结合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并将其与阿拉伯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可是你们有听说过这些先贤提倡过什么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吗?当然没有,进步者之所以进步就是他们不会去开历史的倒车,政教合一的教权社会不适合阿拉伯世界,他们自然不会去追求。

有些人可能有疑问,既然已经是进步思想了,为什么还要依托于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文化,而且还会加上信仰因素呢?这不是一种不可控的隐患吗?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已经有段日子了,其信仰最终演变出了阿拉伯文化,塑造了他们的文字、习俗、节日等等。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民族,那你就不可能绕开这些东西,如果你打算把这些连根拔,彻头彻尾采用外来的文化,那估计你也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在塑造泛阿拉伯主义时,就必须带上这些传统文化的因素。

当然了,你要说泛阿拉伯主义在发展过程里不出乱子那是不可能的,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哈桑·班纳组建的穆斯林兄弟会就是那种脑子不正常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属于恨不得一脚油门把历史倒回千年以前的那种,但凡是个正常人看他们都是觉得人厌狗也嫌。不过这群玩意儿很会给自己搞包装,经常就打着一些看上去没什么问题的口号,悄默默地开始搞原教旨主义,属于典型的害群之马了。

穆斯林兄弟会这样的害群之马在中东有不少,许多还都打着泛阿拉伯主义的旗号。可即便如此,泛阿拉伯主义对于阿拉伯民族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你除了它还能搞什么呢?阿拉伯国家彼此之间四分五裂,相互之间因为殖民者那“随意”的领土划分,还凭空捏出了一大堆的民族矛盾,想要团结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就必须有一个所有人都能认的理念,而泛阿拉伯主义就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那个。

一个主义能不能得到推广,重点不在于这个主义说得多好,而是在于能不能被人接受。如果大家能够接受,那这个主义就能够推广下去,如果大家表示接受不了,那你就是说破大天也没人愿意理你。在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的阿拉伯国家,你和他们空谈什么自由肯定是不行了,他们压根也听不懂这玩意,但是他们能听懂的是自己熟悉的东西。是那些已经刻进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习俗、文字、信仰等等。

很幸运的,在阿拉伯民族争取独立的过程里,泛阿拉伯主义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其中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对泛阿拉伯主义的贡献尤为重大,他的纳赛尔主义本质上就是泛阿拉伯主义的升华和延伸。纳赛尔的主义基于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泛阿拉伯主义,提出将阿拉伯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尽管他宣称仍旧要保持伊斯兰教的信仰,但从文化认同角度来看,这并非是什么错误的决定,因为在阿拉伯世界、乃至是非洲的大多数地方,伊斯兰教的信仰和文化都更为深入人心,以伊斯兰教信仰为基础构筑文化认同,最后构筑出属于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认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难看出,泛阿拉伯主义的诞生和发展都有其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点,离开了阿拉伯国家这个范畴和失去控制,则泛阿拉伯主义就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存在,但只要它被妥善利用,泛阿拉伯主义就会成为团结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力量,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拉伯联军就证明了这一点。当然,时至今日泛阿拉伯主义已经进入低谷期,在许多中东国家甚至因为西方国家的干涉和极端穆斯林的而出现了倒退,可随着中东局势的好转,尤其是叙利亚局势的变化,相信未来阿拉伯国家将重新迎来属于他们的团结。

又要“占中”?香港泛民派欲包围立阻挠建制派“剪布”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拉布”是议会政治的专业术语,原指在议会故意发表冗长演说来拖延表决。据新华网11月11日报道,香港立近年来饱受反对派议员频繁“拉布”困扰,不仅浪费时间、财力,更导致多项议案通过效率极低。近日,立终于将修改议事规则提上议程,开始一场“剪布”硬仗。

为了抵制“剪布”,香港多个泛民政党在立区扎营,轮流留守,声称本周三会发动包围立,大有再次“占中”之势。香港《大公报》就提醒,下一步反对派也许在包围立同时玩“绝食抗议”,甚至企图将修改会议规则发酵成另一次“非法占中”,逼特区政府清场,博同情分,“将修改议事规则变成一场社会运动”。

反对派扎营集会 港媒图

“拉布”顽疾症状多

新华网报道称,近年来,香港立“拉布”情况愈演愈烈。反对派议员滥用议事规则,以各种招数阻止会议顺利进行,甚至造成流会,比如故意减少出席人数、大量修改无关紧要字句、跑题演讲、肢体冲突等。他们因此常被批评“无所不用其极”。

恶意的“拉布”浪费了大量的会议时间和公款。香港《文汇报》报道称,反对派议员在过去四年,“拉布”超过450小时,至少白白消耗公款9000万港元。同时,许多攸关民生的议题也成为了“拉布”的牺牲品,一些条例、政策无法如期推行,一些工程项目拨款艰难,不仅导致行政、立法关系紧张,实质上是损害了香港市民的利益,阻碍了香港发展的进程。

反对派议员冲击主席台,被保安抬走 港媒图

香港《商报》也表示,反对派完全以政治立场先行,置民生、经济和社会重要事务不顾,将个人、小团体利益凌驾在民众福祉之上。反对派议员把“拉布”说得貌似大义凛然,背后是否各有私利盘算,市民看得清楚,心里非常明白。

任由滥用“拉布”持续下去而不加任何限制,香港不仅经济难以持续发展,各项民生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改善,全港市民都是输家。修改议事规则,目的就只有一个——要让议会恢复正常,有效运作,维护香港利益、民生福祉,这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期望。如今交锋不可避免,建制派理应为民发声,抵住各种攻击和诋毁,排除反对派议员的干扰,努力完成修改、完善议事规则的重要工作;市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也应挺身而出,成为支援力量,避免建制派孤身奋战。

修改议事规则“剪布”

近日,香港立终于将修改议事规则提上议程。在49项修改建议中,主要修订内容包括立主席可按需要在任何时候举行会议、提高呈请书交付专责委员会处理的人数门槛、减少会议法定人数、不提出或直接表决滥用程序的全体委员会待续议案。

这些议事规则的修订,在立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由议事规则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交给内务委员会讨论,以内务委员会名义向立大会提出。最后在立大会上,地区直选议员与功能界别议员各自投票表决,两组都超过半数,才算最终通过。

但反对“拉布”注定是场硬仗。在12月6日及7日审议议事规则的立会议上,反对派议员依然多次使出清点法定人数、拖延时间、冲出座位霸占主席台等招数,导致会议多次暂停。立主席梁君彦发出警告,这些粗暴阻止会议的行为已触犯刑事法例。而剩余会议议程,只能等本周三(12月13日)复会再议。

九龙西区各界联盟昨日启动“反拉布.支持修改议事规则”联合行动,呼吁市民支持修订议事规则 港媒图

各界发声表支持

对于修改议事规则、反对“拉布”的行动,香港各界人士都发出了支持的声音。

香港中文大学调查机构最近发布一项电话调查,表明有过半数的受访者不支持立议员进行“拉布”,有接近50%的受访者赞成修改议事规则来遏制“拉布”。近日,也有数百人组成团体进行集会或游行,批评“拉布”拉倒民生、影响经济。民众的心声非常明确,已不能成为“拉布”的借口。

近日,有逾500位市民集会,支持修订议事规则 港媒图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等多位政界人士也都纷纷表示支持修改议事规则遏制“拉布”。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呼吁议员着眼于香港的整体利益;香港当地多个政党、社团则携手发起了“反拉布·支持修改议事规则”联合行动。

泛民政党密谋包围立

为了阻止修订的《议事规则》通过,反对派除了在议会上疯狂“拉布”,还在议会外准备发动社会运动包围立。据港媒报道,11日傍晚,多个泛民政党在立区扎营,轮流留守,声称13日会发动包围立。他们称,本次修改《议事规则》情况严峻,一旦通过将收窄不同声音进入立的空间,提早两天行动是为了让社会有足够时间充分了解和关注。

为防止立法院遭冲击,工作人员设置了钢板 港媒图

入夜后,泛民政党在立区“扎营”集会抗争。据现场观察,最高峰有近200至300名市民参与集会,大部分为中老年或政党人士,只有少部分学生参与。

晚上11点,立保安将部分者抬离区,随后警察也加入进来,凌晨2点,者已全部被抬走。有参与集会的学生称,他认为抗议行动应该升级,否则难以收效。香港《大公报》提醒称,下一步反对派也许在包围立同时玩“绝食抗议”,甚至企图将修改会议规则发酵成另一次“非法占中”,逼特区政府清场,博同情分,“将修改议事规则变成一场社会运动”。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