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南拳 之一。因少林门人供奉释迦牟尼,并视此拳取十八罗汉之姿,故称罗汉拳。主要手法有隔、迫、冲、闪、点、举、压、钩、抄、抛。腿法讲究腾、滚、扫、弹。罗汉拳要求上下相随,步随手变,身如舵摆,灵活多变,出手注意\"夺中\"和\"护中\",劲力要求刚柔相济。拳谚讲:\"要想罗汉好,三正里面找。\"所谓\"三正\",是指的手要正,身要正,马(即步)要正,这是基础功夫。练好\"三正\",才能保持稳定,罗汉拳中较大的套路有\"六十八式罗汉\"和\"一百零八工罗汉\"等。
罗汉拳发源于著名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有十八罗汉手,在武林中响负盛名。清明期间由名手孙玉峰传入广东,后由于其精妙的拳法和套路而广泛流传。故今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流行。
闫汉修法号释延收 罗汉拳,相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梁大通丁未,达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说禅宗,见众僧个个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体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虽不以躯壳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于性,使灵魂离散也。欲悟性,必先强身,则躯壳强而灵魂易悟也。\"于是创罗汉拳十八手,授以僧众,修炼不过数月,则个个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当时所谓罗汉拳者,只此十八手,亦并无先天后天之名目。至金元时,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变化,阐幽发微,增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罗汉之数。至些始将达摩所传之十八手,进号曰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则谓后天罗汉拳也。
罗汉拳的先天与后天,也就是定形与发展,所以后期凡是以达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为宗法形成的罗汉拳均可称为后天罗汉拳。
先天罗汉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法止十
罗汉拳八手,精华所荟,不失本真。自达摩禅师出世来,名家巨手多有承传发挥,其理论基础是初祖达摩所传的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其练法中,始终体现着\"无念为宗\"的禅宗精神,侧重于呼吸吐纳,气行六脉,守心住缘,止心不乱,故也称\"少林心法罗汉拳\"。有诗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经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每个单势都是炼气的桩功,即可使精气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盘稳固,既内又外,既神又形,既静又动,易筋洗髓功夫无不在也,可获性命双修之效。
\"一字马一片身\"是罗汉拳独特的攻守方法。无论进攻还是防守,罗汉拳以自己的侧身对准对手的正中,前手似弓,随机应变以寸劲或防或攻;后手相随,或上或下,守中护肋。这种技击观念和格斗技术异曲同工。
俗说\"南拳北腿\"。一般认为腿功不是南派武学所长,但罗汉拳的腿上功夫却不容忽视。与\"北腿\"的高起飞踢不同,罗汉拳为低腿劲踢,配合多样化的步伐,隐蔽性大,重心颇稳,每每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敌。
罗汉门的拳法注重步法灵活、出手快、狠、准。拳法主要分为\"内击拳\"和\"外击拳\"等八个拳种,就是冲、弹、啄、劈、扫、掟、勾、圈。[1]
步法有上、落、进、退、偷、扭、闪、摆。
武术书籍:罗汉拳
脚法有蹬腿、踹腿、闸脚、前搪腿、后搪腿等。
罗汉门内容包括内八腿、外八腿、内八锤、外八锤,明八打、暗八打。
明八打、暗八打亦名螳螂手。
八捶为顺步捶、拗步捶、力拧捶、翻身捶、提拦捶、撩阴捶、流星捶、分心捶,原本是散招,将八捶打法连在一起组合使用。
上盘攻法以冲、揣、掠、砸、打、架打横杠、直撞、后摆、前闪、侧拦、后勾等较前八路的上盘功法显然周全。
练 法
上段
1、弓步掳手推掌(鹰掐嗉)
① 身体半面向左转,两腿屈膝稍向下蹲,右脚不动,左脚向正东前方跨出;左拳变掌,臂内旋,从左腰侧着身躯向右上方屈肘绕环抄起,伸向右肩前;随着身躯半面左转由右肩处直臂向前、向左弧形平摆绕行横搂,肘微屈,掌指朝上,拇指张开,掌心朝前;眼视左掌(图1)。
② 上动不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身躯转向正东方向,右脚跟外展,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在前屈膝半蹲,成左弓步箭步;右拳随之变掌,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向右掌前方注视(图2)。
要领说明:
① “鹰掐嗉”的锁喉动作在单人拳路联系里变作了前推掌,按照传统未作更正。如果更正为叉掌也是可以的,只要使右掌拇指张开、掌心朝下,用虎口向前平伸叉出就行;
② 掳手将拳收回,右拳推出、弓箭步,性须动作一致,不能有向后快慢之分;
③ 推掌时,肓须向下沉劲,右脚蹬伸防止右脚向外侧移动,腰潜向下塌劲,右掌掌指高与眉齐。
2、虚步推掌
身体重心移后,右腿随之屈膝半蹲,左脚收回半步屈膝以脚尖虚点地面,脚面绷平,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掌臂外旋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左拳则变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身躯随右掌收回之势稍向右转,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3)。
要领说明:
身体重心落在右腿,左腿丝毫不承担重量,两脚虚实一定要分清;身法保持正直,防止弯腰凸臂;左腿屈膝要使小腿微成坡形,右腿屈膝要防止膝部向里跪倾。
3、马步掳手挎肘(挎篮势)
① 左脚向前踏实;左掌臂内旋直腕使拇指张开朝下,从前直臂向下、屈肘向右肩处弧形绕环抄起,随着左脚的向前踏实由右肩处屈肘向上、经右耳侧向前弧形绕环摆动;左掌随之变拳,直臂伸向身后下方;眼视左掌(图4);
②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右脚向前跨步,身躯随之左转向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随身转动从身后直臂向下、屈肘向身前绕环挎起,拳面朝上,拳眼朝右,高与眉齐;脸向右转,眼向右侧前方注视(图5)。
要领说明:
① 收拳、马步、挎肘,必须在同一时间内一起完成;
② 成马步时,右肩向前、左肩向后微微错开,两肩不在一条直线上;身法须顶平、项坚、肩沉、背直、腰塌;两腿须屈平,防止两膝向前跪腿。
4、马步架打冲拳(硬开弓)
右脚尖外展,身躯从右向后转,右拳随之臂内旋从身前向右侧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拳轮朝上;与此同时,左脚随身转动向东跨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在转身之后从左腰侧向左侧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6)。
要领说明:
右拳臂内旋屈肘上架,肘臂要屈成半圆形,拳的位置应在右肩上方,不可位于头顶的上方;左拳冲出要与肩平,不可超过肩部;成马步时,两肩微向身后张开,右肘也须向后展。
5、弓步架打冲拳(架梁炮)
左脚尖外展,右脚跟也外展,身躯随之左转向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在转身的同时,左拳变掌,从身前向额前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屈肘经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7)。
要领说明:
左掌屈肘上架,在转身时它的方位仍在正东方不变,不要随身转动移对北方;上架的位置应在前额的上方,不要位于左肩或右肩的上方。右拳冲出,必须先经过右腰侧,经右腰侧时还须使拳心朝上,而后向前冲出。弓箭步的两脚不要出现掀脚和拔跟的现象,两脚均须踏实。
6、弓步绾肘(降龙手)
① 左掌从上向下向右拳背拍打,握住右拳,小指一侧朝前;左腿稍站起,身躯右转;右拳和左掌一起屈肘收于右肋下方,贴近身躯,拳心仍朝下;眼视左掌(图8);
②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有弓箭步;身躯随之左转,同时右肘向上提起,稍微超过肩高,从上向前、向下绕环压下;眼视右肘(图9)。
要领说明:
上步、转身、绾肘的动作须同时进行,肘向前下压时身躯要稍作前俯。
7、翻身马步磕打(僧敲钟)
① 身躯直起,右脚离地屈膝在身前提起(图10);
② 左脚蹬地跳起,身躯随即从右向后翻转,右脚落在左脚起跳前的位置;
③ 在右脚落地之后,在脚随之在左侧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跳步翻身的同时,左掌松开右拳,由右臂上面顺肘关节绕向肘下,臂外旋使掌心翻转朝上;右拳则从左臂里面向上、经额前绕出左臂向身前绕环,直臂磕打,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图11)。
要领说明:
翻身的时候,身躯应稍向左倾斜,绕着身躯的斜线轴向上、向后翻转,不能做成绕着身体的垂直轴向后转。翻身两脚落地成马步的时候,右拳即完成磕打,不能在马步形成之后才磕打。磕打时左掌托在右臂肘的下面,左上臂贴靠身躯肘尖朝下。右拳的高度与额齐。
8、马步托掌冲击(巧纫针)
① 右拳从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贴于右臂下面向前直臂伸出托起,臂内旋,拇指张开,虎口朝上,掌心朝前;两腿随之微向上起,身躯微向右转;眼视左掌(图12)。
② 上动未停,右拳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同时,左掌屈肘收于右肩前,拇指仍张开,掌心朝右,掌指朝上;身躯转正,两腿屈平,眼视右拳(图13)。
要领说明:
抽拳与托掌,冲拳与收掌均不分先后地同一时间内完成,托掌的高度与额齐,冲拳的高度则与肩齐。在两臂前后移动,身躯微转时,应注意保持身法的直背塌腰和沉肩。
9、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
① 左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变拳,臂外旋,以前臂桡骨一侧从右肩经脸前向左绕行格挡;与此同时,左脚尖外展,身躯左转向东,右腿随之伸直;眼视左拳(图14)。
② 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同时,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15)。
要领说明:
左拳向外格挡的时候,拳的高度以腕关节与前额齐平为宜;右拳向前冲击的时候,两肩须向下沉劲,臂肘不要僵硬;两拳的一收一冲要同时用车,快慢一致;向前上步的时候,屈膝之腿只可微向上站起,不可起得过高,要基本上保持着前进中德水平线。
10、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
① 右腿微向上站起,右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前直臂向下,经腹前屈肘向左胸部弧形绕环抄起,拳眼转为朝上;随即以前臂桡骨一侧向上经脸前向右绕行格挡,拳面朝上;眼视右拳(图16)。
② 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研祥左拳前方注视(图17)。
要领说明:
与前动右弓步各方冲拳同。
11、挂腿勾踢(金勾挂)
① 左腿向上站起,仍保持屈膝;右拳变掌,从右腰侧直臂向下、向后、屈肘向上、经头顶上方向前弧形绕环,身躯随之左转朝向正东,左拳则变掌屈肘举于胸前右臂下面,两掌上下交叉,掌指均朝上,掌心均朝外;在两掌交叉的同时,左脚尖外展朝向东北斜前方,右脚离地在身后屈膝提起,脚尖朝下(图18);
② 上动不停,两掌一起从胸前直臂向下、向左右两侧分开平举,左掌掌指朝上,掌心朝前,肘微屈;右掌则五指撮拢成勾手,屈腕使勾尖朝下,肘伸直;与此同时,右脚脚尖勾翘,从身后向外、向前、向下、向左前斜方摆腿勾挂踢起,在经过正东前方地面向下摆踢时以脚跟擦击地面,在踢至左前斜方时脚跟高与腰齐;眼向前方注视(图19)。
要领说明:
① 右脚摆踢勾踢的线路,必须是从后向外、向前、向左的半圆弧形线路;首先使髋关节外展将小腿摆向外侧方,其次使小腿向前下方摆动用脚跟向左擦击地面,而后屈大腿使小腿向左前斜方摆起;
② 脚跟在前下方擦击地面时,应将踝关节向内翻、脚尖勾紧,使脚的外侧边缘朝向正东前方、脚尖朝左。
③ 勾踢须用摆荡的力量,防止僵硬,
12、缠腕马步冲拳(扭缠丝)
① 抬右腿向前提膝,右勾手变掌,从右侧直臂向下、由腹前屈肘向左、向上弧形绕环抄起,在胸前使掌指朝上,掌心朝外,拇指张开;与此同时,左掌从左侧出肘向上、向右、由脸前向下弧形绕环按下,在胸前拇指张开将右掌腕部前臂握住;眼视右掌(图20)。
② 上动未停,右掌臂外旋转腕使小指一侧向外缠绕,绕至掌心朝上时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前,左手握住右腕臂=随之收抱;在右掌缠绕的同时,身躯向右转朝向正南,右脚随之向左脚侧旁踏脚震步,左脚即离地由身后屈膝向右提起;眼视右拳(图21)。
③ 上动未停,左脚向左侧落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拳收回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手松开右腕变拳,向左侧方直臂平伸冲处,拳心朝下;向左拳前方注视(图22)。
要领说明:
① 踏脚震步须与右掌握拳收抱在同一时间内一起完成,不能够做成先将拳收抱而后再震步;
② 右脚的踏脚与左脚的提起也是必须在同一时间内一起完成的,不能够做成先踏脚震步而后再提步;’
③ 左拳冲击与左脚落地同样地须在同一时间内一起完成,不能够做成先落步而后再冲拳;
④ 此动的冲拳使拳心始终朝下,没有臂内旋的动作;注意在左手变拳后不要再将拳心翻上;
⑤ 冲拳时还须注意右肘向身后牵引,两肩向后张,身躯保持正直。
13、伏身后扫腿(扫荡腿)
① 左脚跟外展,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在右侧铺下,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掌心朝下,一起向右摆臂伸向右下方扶地,身躯随之拧腰探向右下方;眼视右脚(图23);
② 上动未停,右脚趁摆臂探身之势直腿从右向后点地扫转半周,眼随右脚(图24)。
要领说明:
伏身后扫必须使左脚脚跟离地掀起,仅以左脚脚掌碾地为轴;摆臂探身的动作要迅猛有力,右腿要伸直,右脚尖要扣紧,髋部要沉下;扫转要快,两掌在扫转时微离地面,使手、眼、身紧跟着右脚转动。
功法阐释
九路罗汉十八手在技法上又进一步,虽行步多弓,但手掌多变为拳,演练拳劲,拳位,使其击力增重,劲力倍添,尤其在腿法上增加了扫堂腿,对袭击对方下盘部位十分重要。上盘攻法以冲、揣、掠、砸、打、架打横杠、直撞、后摆、前闪、侧拦、后勾等较前八路的上盘功法显然周全。
少林罗汉拳。为少林寺代表性拳术之一。
其实罗汉拳按其本意来,分为强身健体的十八罗汉手、与后来演变为了格斗的罗汉拳。
它的主要特点以技击为主,结构严谨,功架规整,古朴大方,动作式式连贯。讲究;出手上中下,里外分阴阳;以上破下,以下破上;指右打左,声东击西;虚实不定,快速多变。要求气发吹齿,发声如雷,晃身晃膀,扭腰调胯,崩抖发力,以声助威,以气促力。
少林罗汉拳为少林寺秘传功夫,是代表性拳术之一。它的主要特点以技击为主,结构严谨,功架规整,古朴大方,动作式式连贯。讲究;出手上中下,里外分阴阳;以上破下,以下破上;指右打左,声东击西;虚实不定,快速多变。要求气发吹齿,发声如雷,晃身晃膀,扭腰调胯,崩抖发力,以声助威,以气促力。
世言拳功,武当为内家,少林为外家。而罗汉拳实为少林之内家也,为内家秘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古传原始罗汉拳与今之所谓罗汉拳不同,其为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
罗汉拳,相传创自天竺僧人达摩。梁大通丁未,达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说禅宗,见众僧个个面黄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体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虽不以躯壳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于性,使灵魂离散也。欲悟性,必先强身,则躯壳强而灵魂易悟也。”于是创罗汉拳十八手,授以僧众,修炼不过数月,则个个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当时所谓罗汉拳者,只此十八手,亦并无先天后天之名目。至金元时,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变化,阐幽发微,增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罗汉之数。至此始将达摩所传之十八手,进号曰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则谓后天罗汉拳也。
罗汉拳的先天与后天,也就是定形与发展,所以后期凡是以达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为宗法形成的罗汉拳均可称为后天罗汉拳。
先天罗汉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师派之正统宗法,法止十八手,精华所荟,不失本真。自达摩禅师传出世来,名家巨手多有承传发挥,其理论基础是初祖达摩所传的禅法:“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其练法中,始终体现着“无念为宗”的禅宗精神,侧重于呼吸吐纳,气行六脉,守心住缘,止心不乱,故也称“少林心法罗汉拳”。有诗曰:“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经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先天罗汉拳元始十八手,每个单势都是炼气的桩功,既可使精气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盘稳固,既内又外,既神又形,既静又动,易筋洗髓功夫无不在也,可获性命双修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