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你小时候随口唱的童谣,为啥越想越恐怖?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两只老虎》大家应该都听过吧

现在重新回味一下歌词

有没有品出一丝不对劲

两只老虎

一只没有尾巴,一只还是瞎的

多诡异的画风啊

再配上欢快的曲风

想多了的确有点瘆得慌

其实这首儿歌的旋律起源

是很早很早之前的法国

原名《贾克修士》

歌词大概是:

“贾克兄弟,贾克兄弟,你还在睡吗?你还在睡吗?

去敲响晨祷的钟,去敲响晨祷的钟,叮叮当,叮叮当”

据说也有讽刺某个人物的意味

后来因为朗朗上口

传到了世界上各个国家

不过它最初到中国

歌词还不是两只老虎

而是改编成了一首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至于后面为啥会有两只老虎

那样的歌词

大家也有很多的猜测

还有说这是在描写一场

兄妹相恋不被世俗所容

然后自残的悲剧

......

不过我是觉得不太靠谱

同样耳熟能详

全国通用的童谣还有一首

你的头,像皮球,

一踢踢到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有风扇,

一扇扇到火车站,

火车站,有火车,

给你轧个稀巴烂

说实话一点都感受不到

童谣应该有的天真浪漫

反而充斥着暴力和恐怖

想想自己小时候

好像都这样骂过人

还有经典单身狗调侃

小男生小女生暧昧的:

送你一朵花,请你爱上他,

你们约会在二零零八,

二零零八,火山爆发,

把你们炸成爆米花

还有些什么: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

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

四年级的色狼一大堆

等等

瞬间感觉一下回到了

孩提时代嘻嘻哈哈

和朋友闹在一起的日子

甚至有的人长大之后

还会把小时候天天唱的童谣

变为现实(狗头)

这位牛逼的大哥

后来倒是也解释了

就是怎么看他

怎么都像说:

“只要能炸学校,我不要钱都干啊!”

还有首无敌诡异

我想起来就觉得毛骨悚然

的童谣

大致看一眼就觉得不对劲

明明大兔子病了

为啥是五兔子没了?

很多人脑补完情节之后

就更诡异了

还有很多地方

小时候的版本不是兔子

到底为啥这些朗朗上口的童谣

都会展现些黑暗恐怖的内容呢?

可能是童谣本身就具备治愈属性

与黑暗惊悚放在一起

会显得反差感极强

所以有人故意为之

也有可能有人就是

想借小孩子的口

去诉说自己心底最隐秘的角落

再再或者

也许小孩子本身

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单纯罢了

今天差不多说完了

真是意犹未尽啊!

你们小时候还听过什么黑暗童谣吗

快来评论区分享一下!

886!

“童谣”背后的那些暗黑故事......

都说孩子是可爱的小天使,但我们会经常从他们嘴里听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歌词。

充满了“暗黑和恐怖”的: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埋山山,全村都来吃饭饭。饭饭里有红伞,吃完全村都埋山山,来年长满红伞伞 。

各种屎尿屁类的“低俗”改编:

“半夜三更,来到茅坑,见底有人,奋不顾身,跳进茅坑”;

“床前明月光,李白喝豆浆;喝了一大碗,尿了一裤裆”;

“中二”拜金的:

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被改编成烤鸭店的场面:

一只烤鸭生紫烟,

两只烤鸭挂前川。

口水流下三千尺,

可惜兜里没有钱。

可别偷着笑话这些小朋友,这些臭烘烘和邪恶的元素,难道和我们小时候唱的那些不都一个样吗?

比如:

“百货大楼里卖的XXX的头”;

“看戏的意大利国王闻到XXX的屁”;

“小鸟跟背着炸药包炸学校的我打招呼”......

这些恶搞的儿歌,小时候的我们唱得溜得飞起。

现在想想,当时那么点小屁孩这怎么那么早熟呢,除了学习啥事儿都干,这些童谣里基本上没一个好学上。

尤其在班里的同学面前这么一唱,那个酷拽帅炸天,自己都觉得牛到不行。

说起来就跟玄学一样,没有教科书传授,全靠一群熊孩子口耳相传,这些儿歌就这样流传开来,甚至在我们成年后,那些死去的记忆还在攻击着我们的脑细胞,成为我们最深刻的快乐回忆。

最神奇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灰色童谣竟然还有人在改编!

01

那些暗黑的童谣故事

其实除了改编的灰色儿歌,也有一些原本就暗黑的童谣,被大家传唱开来的。

【两只老虎】

就拿我们经常唱的“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来说,你仔细想想,没耳朵、没尾巴那多吓人啊,但大家都唱得很开心!

如果再问一句“为什么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呢?”

估计大家都答不上来。

据说这背后是一个“兄妹相恋为世俗不容最后索性自残”的悲剧故事,虽然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但细想下还蛮恐怖的。

【兔子童谣】

英国有个民间童谣集《鹅妈妈童谣》,有很多孩提时期就耳熟能详的儿歌。

其中有个《兔子童谣》是这样的:

“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三兔子买药,四兔子熬,五兔子死了,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兔子埋,九兔子坐在地上哭泣来,十兔子问它为什么哭?九兔子说,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听着这个故事,就感觉到阵阵寒意,像是一场血淋淋的密谋杀人事件!完全不像一首质朴的童谣!

【伦敦大桥垮下来】

《伦敦大桥垮下来》也是《鹅妈妈童谣》中的童谣,伦敦桥是联通泰晤士河南北的通道,传说只要有小孩埋进桥的地基里,这桥就不会倒。

这首歌不仅在孩子们之间广为传唱,还衍生出一个流行的游戏:

两个人搭起手做出拱门,其他人排成一队,一边唱“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一边从拱门下经过。当唱到“My fair lady”时,支拱门的小伙伴就把手放下来困住经过的小朋友,然后这个被抓的小孩就是被“幸运地”选中献祭的儿童。

虽然这只是一个单纯的游戏,但想到这歌背后蕴含的儿童献祭故事,X酱就觉得太毁童年。

【泥娃娃】

《泥娃娃》这首也传唱蛮广的:

“泥娃娃泥娃娃,一个泥娃娃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眼睛不会眨......”

眼睛不会眨!嘴巴不说话!唱着唱着鸡皮疙瘩都掉下来了。有网友直言小时候被这首歌吓哭了。如果不是最后落实到“永远爱着她”,简直就是鬼娃恐怖片啊。

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个“恐怖谷理论“, 说为什么成人会觉得“洋娃娃”“泥娃娃”恐怖呢,是因为人天生对“人”和“非人”有一定判断,如果物品越拟人,越像人、越可爱,就会突然毛骨悚然!

02

为什么大家对灰色童谣趋之若鹜?

为什么大人们细思极恐的东西,孩子们却趋之若鹜呢?

有时想想也觉得没什么,孩子们虽然天真,但同时却极具破坏性。

比如:

他们会把搭好的积木一把手推到;

把芭比娃娃肢解;

抱着爸爸妈妈的胳膊说“我要吃了你”;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讲到孩子的例子,他们往往会随手拿起一样东西,把它弄坏,以便认识这样东西,比如他抓到一个蝴蝶,就很残忍地把蝴蝶翅膀折断。

虽然看起来残暴,但背后却有一个很深的动机:希望认识世界和生命的秘密。

(1)人天然具有攻击性,需要合理释放

这就和弗洛伊德提出的“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毁坏冲动、攻击本能,一种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

死亡本能用以解释某些黑暗的、具有破坏性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像孩子们儿歌中的屎尿屁、骂人、暴力、血腥等等都是攻击性能量的一种释放。

所以大家才会对社会道德规范中禁止的这些东西乐此不疲:你越不让唱,我偏要;你觉得低俗,但我觉得很有趣。

但是这种攻击性能量不能肆意释放,尤其是攻击他人的行为。

所以,大人们需要耐心地、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给予孩子爱和安全感,让热门学会用“正确的方式”释放攻击的能量。

(2)“灰色儿歌”是一种宣泄压力的方式

虽然这些儿歌、童谣传递出低俗、消极、偏激、暴力和拜金主义等,但孩子们往往停留在“说唱”的层面,也不会真正付诸行动,也就是视这些“灰色儿歌”为取乐、释放压力、彰显个性的工具。

儿歌反映的就是儿童眼中的世界和内心的喜悲。

如今的小孩被每天的复习资料及家长的期盼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促使吟唱“灰色儿歌”成为了一种宣泄压力的方式。

如果说这些儿歌是灰色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厌学情绪,那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更多的还是要好好思考为什么如今的教育给孩子们造成了如此大的负担。

但换个角度想,这些“灰色儿歌”中的一些遣词造句、平仄押韵,甚至令大人们都自愧不如,孩子们活跃的思维、极强的创新力,不正是我们稀缺的吗?

03

儿歌一定要有美好的教育意义吗?

教育家卢梭说: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优秀的儿歌对小孩的身心健康成长、艺术修养等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大家也把儿歌当作“教育”的手段。

但儿童心理学者陈会昌认为,校园童谣属于一种“亚文化”,是无法禁止的。如果一味要求童谣有“教育意义”,那就没人感兴趣了。

我们太习惯讲究“教育意义”,其实,宣泄压力或幽默本身就包含某种意义。

另外,我们更多时候是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来看到“儿歌”的价值,并不是儿童心目中的价值。

那么小孩子兴高采烈地去唱一首儿歌难道必须用“优美”、“有爱”的语言吗?

语言、内容和节奏只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和节奏,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感受儿歌带来的不一样的世界。

如果说生活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吃喝拉撒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那么为什么“花儿小草”就是美好的,“放屁拉屎”就是低俗的?为什么“生命”就是美好的,“死亡”就是恐怖的?

我们需要放下这种二元论的观点来看世界,不带偏见、不评判地去看这个世界、感受它、体验它。

写在最后

灰色儿歌的争议一直不断,有不少家长对此忿忿不平,不是要“举报”就是要去“投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因为传唱这些童谣走火入魔,长大了杀人放火,走向邪路。

但我知道,身边很多人谈起那些校园儿歌时,都是侃侃而谈,这些东西的格调确实不高,跟学习也没啥关系,但却让人很快乐!

作者:KK

排版:KK

点击卡片,关注【解X心理】

十只兔子恐怖童谣谁是凶手?十只兔子原版被删掉了三句话

  【#十只兔子恐怖童谣谁是凶手?十只兔子原版被删掉了三句话#】近日,一首恐怖童谣《十只兔子》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因为这首算不得童谣的恐怖童谣,或许在很多孩子和成年人的记忆中,仍留有阴影。当时只觉得惊悚、恐怖,但是这还只是在没有细细思考的情况之下,当你认真的去揣摩每一个字的时候,你就会感觉细思极恐。

  十只兔子原版被删掉了三句话  十只兔子童谣一直被定义为“恐怖民谣”。这首无厘头童谣正在网上悄悄流传,但是流传的版本应该是经过删减的版本,如果想要揭秘童谣背后的故事,将整个真实的情节推理来的话,那么必须要以完整版本去推理,下面是十只兔子被删掉三句话和《十只兔子》的未删减原版歌词。  十只兔子被删掉三句话是:  幽暗森林小小墓碑  兔子冰冷的尸骸  悲鸣喊叫早已不在  《十只兔子》的未删减原版歌词是: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  五兔子莫名死掉,  六兔子抬,  七兔子闷着头挖坑,  八兔子埋,  幽暗森林小小墓碑,  是兔子冰冷的尸骸,  悲鸣喊叫早已不在,  太阳慢慢爬了出来,  九兔子在地上悲哀,  十兔子问它为什么?  九兔子说,  五兔子它一去不回来……(后为他人所加)  高高地抬,  深深地埋,  别让五兔子再爬出来……  最象形推理:兔子给人做墓碑  把整个童谣每行字居中,就是一个墓碑的形状,整个童谣氛围反映出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的无奈和悲凉,兔子在引导看到童谣的人走向死亡之路。  最简单推理:数字化逻辑  童谣的诡异之处不在其内容,而在每一句的字数,每一句的字数是5454545410948。按数字音译就是:我死我死我死我死,死就死吧。  最牛的推理:密谋杀兔案  该推理过程很复杂,简单来说是这样:十兔子喜欢九兔子,而九兔子和五兔子互相喜欢,十兔子很妒忌。十兔子又是大兔子身边最亲信的人,并且对其他兔子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也就是说,他很清楚大兔子如果病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事)。五兔子也是朝中权贵,十兔子没办法随便处置他。所以十兔子就让大兔子病了,接下来的一切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发生了……所以,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就是十兔子,他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是这个故事的主因,这样这个逻辑才显得天衣无缝,故事的名字就是借刀杀人!  这首童谣的最后两句才是真正恐怖的,“高高地抬,深深地埋,别让五兔子再爬出来”,这句歌词听起来有着很强烈的谋杀的感觉。作为同类伙伴,它们似乎对于五兔子的死没有多大的悲伤,反而担心五兔子没有死干净,还要把它深深地埋在土里面,不能够再让它逃出来。这种童谣充满了暗黑的感觉,根本不适合小孩子听,所以现在也就不再流行了。

一首兔子童谣

作者:黎荔

大兔子病了,

二兔子瞧;

三兔子买药,

四兔子熬;

五兔子死了,

六兔子抬;

七兔子挖坑,

八兔子埋;

九兔子坐在地上哭起来;

十兔子问他为什么哭?

九兔子说,

五兔子一去不回来......

这个兔子童谣,是网上流传很有名的童谣,因为内容有些无厘头,被广大网友推理出各种诡异情节。关于他的说法和解读层出不穷,不尽相同。比如认为这是一个血淋淋的谋杀事件,大兔子病了,要治他的病,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一只兔子做药引。病的是地位、阶级最高的大兔子,五兔子却突然死了,显然是被做成了药引,去“买药”的三兔子是一个杀手,二兔子医生借刀杀人除掉了五兔子,二兔子与五兔子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也许因为爱哭的九兔(一只母兔?),当九兔知道了残酷的真相,情不自禁坐在地上哭起来,因为她爱的是五兔。

我虽然不喜欢这个破案式解读,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故事实在编得曲折离奇、环环相扣,读到最后,居然是一个悲戚的爱情故事。至于其他解读,有认为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是十兔子,他是这个故事的结尾,也是这个故事的主因,其他所有的兔子都是他全盘计划中的一枚棋子。有认为其实从头到尾只有一只兔子,世事艰难,命运多舛,他受到的冲击太大(他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其中必然有更多不幸的故事),于是得了精神症,一个人出十重人格......

一首童谣,为什么有这样浓得惨烈又淡得凄迷的苦味?成年人的过度阐释赋予一首童谣太多的社会黑暗面这样合适吗?但这实实在在是一首童谣,据考证,其出处是北京、天津、河北一带流传着的“秃子童谣”。清朝末年旅华美国传教士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搜集了北京地区流传的一百五十首童谣,著成《孺子歌图》(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一书,在这一百多首童谣里,有一首名为“八个秃子”(Eight Bald-heads),与“兔子童谣”有着明显的联系,可能是关于“秃子童谣”的最早的记录。“兔子童谣”毫无疑问起源于秃子童谣,从“秃子”到“兔子”,明显是翻译的人由于南北方口音或者文化不同在传播中产生了一些差异。

在民间流传的“秃子童谣”中,有的版本里大秃子得病,有的版本里五秃子死去,并没有出现类似“大兔子病了五兔子死”的情节,不存在什么阴谋的说法,而仅仅是描述了一个人病死下葬的故事。所以,我认为“兔子童谣”不必过度解读,童谣中的兔子真的有那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事实上,童谣本身给出的信息少之又少,而解读中的“阶级”、“爱情”几乎都是主观猜测,是成年人根据自己的思维与见解把兔子葬歌改编成了一个恐怖童谣。

兔子童谣之所以被越传越神,甚至传得荒诞不经,在于这首童谣用12行79字,平地里建起一座叙事迷宫,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首先,他有明显不合理的叙事。从开始写“大免子病了”,一直到第四句“四免子熬”都顺理成章,但到了第五句“五兔子”突然死了,跟前面都不挨着,这种故意的跳跃,意外的反转,带着刀锋一般的猝然。童谣吟唱到此,出现了一个突发效果之后,没有任何解释,他平平常常地接着往下走:“六兔子抬,七兔子挖坑,八免子埋。”令人震惊又意难平的结尾出现了,九免子突然“坐在地上哭起来”,“十免子问他为什么哭?九免子说,五免子一去不回来”。前十句都是按数字量序排列的,最后却突然从十兔子跳回九兔子,最后落在数字中间的五免子身上。前面刻意淡化、省略、跳过的死亡事件,至此像乌云遮盖的山峰一样凸现出来了。

本来,所有的人对死亡都那么司空见惯,人们已经忘记了悲痛,变得麻木而迟钝,只是机械地做着也许以前做过无数次的抬、挖坑、埋掉的动作。二、三、四、六、七、八这几只兔子都是例行公事,十免子也只是对别人的异常作出反应。除了九兔子,其他兔子似乎是没有心理活动的。他们有反应,但没有反思,也许他们都迷失在各自七零八落的生活里。只有九免子是主动的,他回想起了死去的五免子。哭泣的九兔子意识到,离去的死者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是兔子中间的清醒者,一个因受伤害而变得敏感的人,也许也是因为敏感而更加不幸的人。

我觉得这个兔子童谣,就如卡佛小说,大量的留白,没有前因后果、起承转合,对故事的背景、细节没有任何交代,是刻意的半成品,由读者的“脑补”最后完成。所有那些语焉不详、似是而非、出乎意料的表述,也许透露了某种情绪、某个暗示,也许没有。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这个兔子童谣说出了不可言说之物。我个人理解,就是生命的来去,就像一抹浮云,谁也抓不住。活着并非易事,活着本身就是困难的。还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大兔子病了和五兔子的死有什么关系?也许有关系,也许没有关系,但他们一定分属于不同的世界,高处有高处的不胜寒,低处有低处的压抑与破碎。对于生命的真实境况,大部分人都是沉默的,沉默不是不想说,而是无从说起,只有个把念念不忘的痴心人,突然想起,坐地而泣,悲从中来,短歌当哭。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