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什么样?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或许可以让你看到一种可能。衢州201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乡村试点建设,围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依靠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通过造场景、造邻里、造产业,打造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诗意栖居地。如今,衢州紧紧围绕共同富裕这篇文章发力,乡村建设掀开新的一页。
走进浙江衢州衢江区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机器人“小莲”正在与来往游客热情交流,幽默的回答引发阵阵笑声。在这里,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5G场景应用,融合古村、农耕、文创、康养等元素,孕育出家家和畅、处处智慧、人人幸福的田园图景。数字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引擎,莲花社区只是衢州未来乡村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围绕共同富裕这篇文章,衢州正在掀开乡村建设新的一页。
乡村治理嵌入“智慧脑”
“扫一扫‘门牌’,家里有哪些特色‘土货’一清二楚,方便游客购买,太智慧了。”莲花镇西山下村铺里村村民夏云龙告诉记者,家门口的“智慧门牌”可管用了,已有不少游客扫码下单购买了自家特色农产品。
目前,铺里村46户农户家门口都安装了“智慧门牌”,除了可以扫码购买“土货”,还会呈现门牌对应的地址、住户姓名、联系方式、垃圾分类等信息。“我们正在设置农户‘垃圾分类积分’,并准备纳入个人诚信体系考评中,有效推动未来社区环境治理及长效管理。”莲花镇相关负责人说。
新技术应用,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一旦下地干活儿心率高了,就歇一会儿;感觉不好,按一下红色按钮,家人与网格员就知道了。”铺里村老人叶洪祥告诉记者,手环共有两个按钮,红色为“一键呼”,长按3秒钟,5位紧急联系人与未来社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另一个为“菜单切换”,可以随时查看心率、血压等情况。
在龙游县溪口未来乡村,看书、吃饭、进出无人超市均能刷脸搞定,云端“大脑”引导居动参与家园管理。在詹家镇浦山村民族未来乡村,数字化管理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智慧路灯、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
数字,正在改变衢州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治理形态。
“翻耕土地种植旱作物、除草……”近日,柯城区万田乡王家村村民王正云打开手机,通过微信登录“村级务工智慧监管平台”小程序,查看到自己的务工任务已完成,不仅受到派工人员在线好评,实时统计的务工费用也已生成。
“过去为防止村级‘微’,村里务工要手写派单,经村党支部书记签字,并在村公示栏公示以后,再发到乡纪委审核。一旦遇到村党支部书记出差,务工派单流程就会延后,延误务工。”王家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正祥说。
如今,务工流程“上网”,全程留痕留迹。王家村一半以上村民通过微信在“村级务工智慧监管平台”小程序上申请务工,同时录入姓名、身份证、手机号和银行卡号。近日,王家村村两委通过平台发布务工信息:村集体要耕种80亩地,需要150工,务工费100元一天。务工信息一推出,村民们纷纷在线申请,平台很快完成派工,并实时审核,全程公开、快速。
“将项目管理纳入数字化治理中,套上监管‘紧箍咒’,捂紧村集体‘钱袋子’。”万田乡党委书记郑讯舟告诉记者。
“下一步,衢州将牢牢把握未来社区的家园属性、民生属性、普惠属性,瞄准群众所需,迭代完善场景化应用,让乡村生活更智慧、更便捷。”衢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支画笔”绘出致富路
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被誉为“全国十大农民画村”之一。这个800多人的小山村,参与农民画创作的村民达300多人。走进村里,宛如身临“十里画廊”。
“农民画是余东乡村未来社区最大的特点。”余东村党支部书记余斌说,建设未来乡村以来,他们先后建起社区服务中心、共享食堂、共享图书馆等基础设施以及中国乡村美术馆、“南孔文创”等特色场景,不断做大做美这幅“余东农民画”。
“我们‘白天扛锄头,晚上提笔头’,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创作,画出了一道特别的风景。”农民余云梅通过画墙画,一年收入10余万元,政府提供绘画稿费和获奖奖励,年末还有村集体收入分红。
在余东,画和未来两大元素紧密融合,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画卷正徐徐铺开。
余东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一方面深挖农民画特色,与外界合作开发农民画丝巾、农民画壁纸等,另一方面通过“国际艺术地球村”项目招引美术界、文艺界专家作为“未来村民”,并与国内知名美术院校合作,共同打造未来乡村。
由老房子微改造而成的“南孔文创”,为村里带来多元化业态,消费者既可在这品尝咖啡,也可付出材料成本费,挥毫作画,学做陶瓷。目前,“南孔文创”已带动陶瓷、丝巾等文创衍生品销售10多万元。2021年6月,“南孔文创”开设了余味西东周末市集,设置30个摊位面向村民开放经营,不少村民在市集上卖起了妈妈饼、油炸馃等美食和香包、竹编等手工艺品。
余东农民画实现了从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也带动了研学游、餐饮、民宿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村里新建了中国乡村美术馆,原有的老房子被改造成咖啡屋、农耕馆、竹编馆。游客多了,“原乡人”陈堂珠把自家开成了农家乐,“2021年端午来余东村赏农民画、看风景的游客特别多,3天收益近2万元”。
数据显示,2021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有1.5万名游客到余东村游玩,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收入近20万元,农民画文创产品更是热销。
为了充分发挥村民特长,余东未来乡村还形成产业联盟抱团式发展,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沟溪乡党委书记陈建锋介绍,目前已有24家不同业态的主体入驻未来乡村,相应成立了农民画发展有限公司、余东研学旅游公司、民宿联盟、水果专业合作社、“一米菜园”等8家产业联盟,探索“企业+集体+农户”不同模式运营。
共建共享共富,是未来乡村建设的初衷。走进余东未来乡村的“妈妈味道”餐馆,店主肖美仙直赞政府好,“村里为鼓励我们创业,房租、装修费用都免了,烧的荤菜由村‘十大碗’土灶头餐店下单,烧好送去即可,啥都不用愁”。
肖美仙说的“十大碗”,源于2020年3月的一场擂台赛。乡村未来社区建设之初,餐饮业是重要的服务配套。为激励村民参与经营,村里用先行收储的农房招租,并承诺头两年免租金;同时下发“英雄帖”,让烧得一手好菜的农户报名参赛。最终,村里把得奖的10多个菜肴统一冠名为“十大碗”品牌,村集体的“十大碗”土灶头餐店也开张营业。
肖美仙烧的“浓汤鱼头”获得一等奖。“饭店只烧青菜和售卖酒水,顾客可自助炒菜,所有荤菜均来自各农户家烧的‘十大碗’。只要有顾客点餐,一个电话或微信下单给农户,烧好送来即可。”肖美仙说,她的“妈妈味道”餐馆2021年4月开始营业,除满足订单送菜外,店里的经营品种越来越丰富,生意好时一天有10多桌。
“村集体搭台,让农户都来唱戏。”陈建锋说,为拓宽村民就业门路,余东村组织成立了就业联盟,“就业管家”根据各场所用工需求,将闲置劳动力统筹调剂安排,实现多渠道就业,多份工作收入。目前,“十大碗”联盟已有12户农户,已为他们增加上万元收入。
“三乡人”共建未来村
未来乡村怎么建?衢州市委书记汤飞帆表示,“各类人才是乡村发展的主体,只有激活原乡人、吸引归乡人、引进新乡人,乡村才会有无尽活力。”
最近,在开化县音坑乡下淤乡村未来社区,15位“新乡人”拿到了“荣誉新乡人”证书。“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很适合从事文化艺术交流。”陈进是位艺术家,长期在北京从事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作为“新乡人”,他与其他4位艺术家已经入驻,并定期开展艺术创作、产业孵化和美育培训。
陈进的创作空间,位于下淤“霞洲艺术村”。这些年,下淤村先后有偿收储了36栋村民的土木结构老屋,以“微改造”方式打造了一栋栋既充满田园野趣,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建筑,并专门命名为“霞洲艺术村”。
“我们还与20余位艺术家签订了入驻意向书,同步改造了8至10栋房屋,持续植入高品质文化艺术品牌内涵,在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音坑乡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外来艺术家、文创人员等“新村民”,焕然一新的下淤还吸引了外出村民返乡创业,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叶佐平早年在外地从事装修行业,7年前,他回村开起农家乐“隐秀”。“2021年利润突破百万元。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医疗、教育等也越来越有保障,谁不希望在家人身边呢?”叶佐平说。
共同富裕最终需要人才支撑。为吸引更多人才集聚,当地构建了“科技、资金进村”“青年、乡贤回村”的“两进两回”机制,制定了“艺创小镇”人才引进专项政策。目前,170位原乡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90位乡贤村民回乡创业就业。
行走在下淤村,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艺创花街中的非遗文化展示馆、开化砚馆、艺术家会客厅……计划总投资8000余万元,31个涵盖艺创空间、两山展示、智慧服务、党建治理的项目正加速推进。
据统计,2020年,下淤村共接待游客4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60万元;村集体全年经营性收入达3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3万元,超过浙江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蛋糕”不仅要做得大,更要分得好。在下淤水畔绿道骑行,是最受游客青睐的项目之一。“一早上就租了30辆车。”今年70岁的村民叶卫洪是下淤村观光自行车的项目合伙人之一,他告诉记者,随着下淤未来乡村深入建设,游客数量增长显著,收入也不断提高。
“早些年,观光自行车曾出现经营主体过多、竞争混乱等问题。2015年,村里将经营权招标,由一个主体统一经营,每年上缴村集体租金。”下淤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廷说,集体经济的账阳光透明了,村民也相信“一碗水”端平了。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下淤探索出一套特有的共同富裕机制:在衢州市率先实施村集体项目“三议三公示”;探索总结“确权不确地”改革经验,进一步壮大村集体资产,提升村民收入水平;探索碳汇和山水林田湖草、房村景路资源融资贷款等共富模式……
随着未来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下淤村逐渐成为区域共同富裕的“火车头”。依托下淤,开化县成立“泛下淤”未来乡村联盟。七村结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共建开化县金溪画廊诗画风光带金溪桃韵示范段。“2021年,这7个村总体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0%。”开化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经济日报记者黄 平)
来源: 经济日报
这是一个尘封几十载的案件,一个忘记了归家之路的人,在某种情结的牵引下,终于找到了归途,讲出了心底的隐藏多年的秘密。
九十年代中期,天津举行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会,我抽调过来负责此会议的保安及协调工作。投资考察代表团成员大多来自欧美日本的外国人,或者是港澳台经商人士,但有这么一位与众不同的华侨,是名不到五十岁的男子,气质不凡,会议初期还说带南方口音的广东话,后半程他则突然变了口音,特意用一口标准的天津话和我交流,感觉上他的家乡原籍就是天津,若没有天津几十年的生活经历,是说不出如此地道的天津话的,听着亲切的乡音,拉近了彼此距离。
会议结束后,他留了下来,邀请我陪他在天津逛逛,再走一遍家乡那些曾经熟悉的街道,再回味下记忆中的小吃。该男子说他小时候正是在天津长大,当时他的家境殷实在五大道居住,成年后才离开家乡,到了东南亚发展,在海外拼搏奋斗了近二十多年,辗转过很多国家,最后在泰国定居。在当地开办了许多工厂,做过木材,建材,橡胶生意,积攒了相当的实力,也是借此投资的机会回老家看看。
他告诉我,自从北京下了飞机,就一刻不愿耽误,立刻坐车赶往天津,离开越久,思乡越浓,尤其是听到车外小贩的天津话叫卖声,久违的乡音,听得心潮澎湃,唤起了他多年魂牵梦系的乡愁。陪同他到睦南道的老宅子溜达了一圈,这么多年没回来过,路上他兴奋得指点着那些曾经去过的场所,有些街道拓宽翻新,他已是认不出来,快到他儿时居住的院子,看得出他步履有些缓慢,手抚摸着外墙一步一步地接近那儿时居住的院落,眼圈有些潮红。站在院子外,他静静的看着这院子里的一砖一木,似乎在联想着那过去的日子,他轻轻对我说,你看院子里的葡萄架子,那是我父亲亲手搭的,如今还在。院子里的住户早已更换,好奇的打量着院外站立的几个陌生的人。
中午时候,他为了吃上一碗纯正的炸酱面,绕了一大圈子。一天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在送往他去宾馆的路上,他忽然变得异常沉默,似乎心事重重。中途他要求下车,单独和我聊几句。于是陪他坐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他只是默默地吸着烟,看着公园内的孩子们在一个大象滑梯上嬉戏,我则耐心的等待着他打破僵局,我心里忽然觉得,他要告诉我一个特别的事情。他看着我停顿了一下,沉吟的说:你带手铐了么,我是个逃犯,你逮捕我吧。虽然心里有准备,但听到这还是吃了一惊。我平静的告诉他,你是不是因为某件特别的事情而离开的天津,没关系,说来听听。
这位男子打破了话匣子,一段尘封的往事,娓娓道来。他出生于五十年代,在和平区度过了童年时光,出身在大户家庭,六十年代末期上中学时赶上了,家庭受到了冲击,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划清了界限,为了不被歧视,在各种运动中积极的参加,冲在最前表现自己的觉悟。那个特殊的年代,儿子揭发老子,妻子批斗丈夫,人人自危。其中一个特别疼爱他的老师,因为某些言论,被人抓住把柄,他昧着良心,带领着学生把这位老师揪了出来批斗,老师不敢相信,这就是他最赏识的学生,如此的对待他。这些懵懂无知的孩子,把老师折磨得半死。他则得意洋洋似立了功一般。泯灭人性的年代,太多这样的故事发生,也不稀奇。
后来,学校停课,家庭衰败,父母也没能熬过那艰苦的日子,先后困顿中病逝。他选择去了郊区的一家工厂工作,进到厂子才发现那名批斗过的老师也在里面当勤杂工,事后他才了解到,正是这位老师向厂长的鼎立推荐,才录用了他,厂长是个开明的人,在那个时候冒风险雇佣了那名有错误立场的老师,虽然给安排了勤杂工作但很尊重这老师,而老师也不记前嫌的把曾经伤害过他的学生引荐过来作设备维护,为了不让他卷入其他危险的武斗,到工厂学点手艺。但当时他依然怀着顽固的抵触情绪,对老师视而不见,不肯向老师认错。
而引起他逃亡天津的事件,就是他引起的一起粉尘爆炸事故。该工厂是淀粉加工企业,将马铃薯、玉米、谷类等农作物磨碾成精细粉末,加工、包装、仓储、销售。那时的加工条件限制,并没有相关的防范措施,不像现在防尘风网除尘,防静电,防爆灯,磁选装置排除粮食中金属碎末。
那天他上班后,设备运转不正常,扬起了大量的粉尘在车间弥漫开来,技术员则停止了机器运转,对设备进行检修,他在旁边观摩了一会,觉得无聊便出去抽个烟,这时一个老工人看到他在门口叼着烟徘徊,大声喝止他把烟掐掉,他听着不顺耳,便抵触性的把燃着的烟头弹进了厂房里,这 100多平米的厂房此时正是粉尘弥漫,带着火星的烟头呈抛物线状,空中划了一个弧直接掉了进去。只听瞬间一声巨响,大地颤抖了一下,厂房爆炸了,一个蘑菇云腾空而起窜出几十米,烟雾笼罩住了厂房。没过几秒钟,再次发生了更为猛烈的爆炸,砖头瓦砾横飞,车间内的人来不及呼喊便被淹没在爆炸冲击波里。
淀粉是微小的固体颗粒。它的表面积与同重的土豆或玉米相比要大得多,1 立方厘米的白薯表面积仅是 6 平方厘米,若粉碎后为每边长为 1 立方毫米的颗粒,总表面积是 60 平方厘米,表面能增大,粮食粉尘粒径一般在 200μm,所以极容易着火。如果它悬浮在空气中,并达到大约 10g/立方米的浓度,便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淀粉与空气混合形成浮游状态,一旦遇到火星,大约 20 毫焦耳的点火能,即可将其点燃,引起爆炸。
粉尘爆炸的破坏性不亚于同体积的 TNT 或硝化甘油爆炸物,例如,一公斤的煤块完全燃烧大约要 10 分钟,发出的功率为 48KW;而一公斤煤粉和空气混合物只需 0.2 秒烧完,反应放出的功率为 140000KW,是煤块发出功率的近三千倍。在相对封闭的厂房内,爆燃使得气压急剧上升,冲击波速度加快,达到每秒几百米冲击波,第一次爆炸所扬起的淀粉尘埃,其浓度比第一次爆炸时的淀粉浓度更大,同时在粉尘爆炸中心,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经过一个极短时间后形成负压区,新鲜空气灌入爆炸中心,与新扬起的粉尘重新组成爆炸性粉尘即而发生第二次爆炸。而且第二次爆炸破坏力远远大于第一次。87 年哈尔滨某亚麻厂发生建国来最大的一起粉尘爆炸事故,那日凌晨,该厂 3 个厂房,突然发生亚麻粉尘爆炸起火。一瞬间,值班的近 500 名职工大部分被围困在火海之中,最后造成 58 人死亡。
言归正传,他被爆炸冲击波撞飞几米后倒在地上,等他清醒过来时发现,浓烟笼罩下的厂房已断壁残垣,顿时傻了眼,没想到自己一时冲动,扔进去的一个小小烟头,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爆炸,而那名老工人也受伤倒地,不断地呼叫着他,让他快去抢救屋子里的伤员,他试着爬起来,发现还能走动,胸口有些发闷,额头有些擦伤,并无大碍,定睛一看厂房里的人,都已经躺倒在地没了声息,惊恐中脑子一片空白,顾不得察看伤员情况,便踉跄着逃离了现场。此后没敢久留,当天即离开了天津,到了南方城市,在此期间,他甚至不敢向熟人打探那起爆炸事故的后果,在那个年头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建设,蓄意炸毁厂房,造成人员伤亡,可以直接按现行罪判处死刑。
一年后他离开了中国前往东南亚。自此辗转流离,再也没回到天津,期间也曾打探过那边情况,想知道那个老师是否已遇难,但因当时事故消息被封锁而作罢。从此他切断了与家乡的任何联系,再也没和人透露过丝毫他讲完后如心头巨石落地,轻松的看着我,我根据他提供的细节,立刻联系同事查询那年的档案,一小时后同事回复了我,确实有此爆炸事故,死亡 4 人,他所描述的目睹案发的老工人伤重不治,当场死亡,也就是说再没有他人目击事故的起因,当时调查分析的结果属于意外火花引起的工业事故,事故现场分析可能电线短路引起,所以没有列入刑事案件。但档案标明一名工人事故后失踪,作为疑点列出。他所说的老师没有死亡.
他所叙述的案情与多年前的档案记载基本吻合,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自首?你知道这对你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么,你知道中国的重大刑事案件有效追溯期是 20 年,我特意问了下案发时间,从那时算到现在,按 20 年计算,你还差两个月才出追溯期,也没有人知道你的秘密,你是个成功的商人,你有你安定的生活,你不后悔你的决定么?
他缓缓地说:我当然知道再过两个月,我就平安无事了,没有人能追究我了,可以心安理得继续过我的安乐日子,但我的前半生在此度过的,我在这里犯下了重罪,我逃避了几十年,我时时刻刻在问自己,难道我要装一辈子的轻松活下去么?我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个坦荡的人 我也同样这么教育女儿要作个正直善良的人,不断地鼓励她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可我呢,我有什么资格来教育她.我的老师那么的信任我,我却如此对他,这么多年来我都无法释怀.我只想有个机会对他说我错了.面对那次事故的死者,我的愧疚不足以补偿,所以我考虑很久,不想再等下去,自从我踏上家乡的土地,这强烈的感觉让我这几日不能入眠。决定和你坦白,如果国家审判我,我愿承担起责任,希望能救赎我的罪过.
转天,经过司法专家的讨论,当年他犯下的罪行属于过失爆炸罪,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后不再追溯.他得知这个消息稍显轻松.我对他说:我们研究,慎重决定,因为你已经过了法律时效的追溯期,不对你进行逮捕。无论你事先是否知道能有这样的结果,但我佩服你的勇气,你能选择在最高追溯期前两个月和我讲这些事情,不是谁都能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的。
随后,我陪同他寻访当年的老师,事故的死伤者,经多方联系查找,终于在南市老城区,找到了当年那老师的家。进入简陋的平房,老人的遗像挂在墙上,他已经在两年前病故了。我向老师的儿子,一个岁数相仿的中年汉子,说明了来意,那汉子略显惊讶。他也向老师的家人诉说了那段前尘往事,以及那次事故,并拿出了一个银行卡递了过去。那汉子沉默良久没有去接,悠然说道:家父在世时候提及过你,说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数学非常的好,将来会前途无量,但在一次爆炸事故后失踪了,此后偶尔会和我们念叨起你,但他从来没提及过你对他作过的事。我想都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家父过去没有计较过,你今天能来这里,他若知道也会高兴,过去的就都过去了巴,你的卡我不能收。
他听到这样的话,再也控制不住,扑通跪在老师遗像前,语无伦次的哭诉着:李老师,我来晚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您骂我几句,我也好受些...我想对您亲口说声对不起,是我错了,我...我...那中年汉子将他拉起,两个男人抱在一起,场面令人动容。
一连几日的善后理赔后,大多死伤者家属宽恕了他,这更令他难受,他迟迟不肯回到家乡,也是有些顾虑,不敢面对那起事故,不敢面对那些人,这几天的经历是他始料未及的。夕阳西下,看着他疲惫憔悴的背影,我知道,一个迷途的游子,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