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笔谈】
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其实是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大有企图颠覆长久以来啄木鸟在公众心目中“森林卫士”“森林医生”的正面形象之嫌。笔者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对啄木鸟开展过专题研究,在此想对这一不妥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鸟类没有好坏之分。1956年,因影响粮食产量,麻雀被列为农业“四害”之一,在全国范围内被围歼。麻雀数量急剧减少后,虽然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因为缺少天敌,果园内的害虫也开始泛滥,最终,麻雀于1960年从“四害”名单中被剔除。人们往往喜欢根据是否造成经济损失、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等,将鸟类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不论是啄木鸟还是麻雀,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都扮演着特定角色,相互影响、制约,环环相扣,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动态稳定状态,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啄木鸟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有些鸟类没有啄洞的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或天然形成的树洞进行繁殖,我们称之为次级洞巢鸟,如大山雀、灰椋鸟、猫头鹰等。一般来说,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笔者通过控制性实验研究发现:一定区域内初级洞巢鸟越多,啄洞就越丰富,相应的鸟类多样性也较高;通过布设人工巢箱人为增加洞巢密度,可以显著提升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尤其是次级洞巢鸟的数量。另外,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鼯鼠、花鼠、貂等哺乳动物以及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啄木鸟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野外观察研究发现,啄木鸟喜欢在枯树或者死树上觅食,而在健康的树上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健康的树材质致密,食物较少,啄取食物比较费力,对啄木鸟而言投入多、产出少;而枯树或死树一般质地疏松,有的甚至已经中空,很多昆虫隐藏其中,在枯树或死树上觅食相对容易。在繁殖期,星头啄木鸟等体型较小的啄木鸟偏好在枯树甚至伐木剩下的矮小树桩上啄洞筑巢;大斑、白背、灰头等一些体型较大的啄木鸟偏好在相对健康的树上啄洞。笔者连续三年的野外观察发现:这些啄洞确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有的啄洞周围因此长出大型真菌,但基本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此外,由于洞巢资源稀缺,这些啄洞第二年就会成为次级洞巢鸟眼中的“抢手货”——为争夺有限的洞巢资源,次级洞巢鸟之间甚至会发生激烈竞争。可见,啄木鸟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啄木鸟作为“森林医生”名不虚传。据《中国动物志》记载,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加拿大杨树林中连续开展3年实验,发现大斑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光肩星天牛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大部分越冬柳瘿虫幼虫被啄食,控制了瘤瘿蔓延。日本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每只红颈啄木鸟每天可食松褐天牛64头,这意味着对于500株/公顷的林分,如树木被害率为1%及以下,一只红颈啄木鸟就能有效防控天牛虫害。
在为啄木鸟正名的同时,笔者还想借此机会呼吁:由于生境破碎化、人为干扰、森林采伐等原因,部分啄木鸟的生存面临很大威胁。以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啄木鸟为例,笔者在3年的野外研究中仅遇见两次,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亟须加强保护。
“啄木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这个“鸟设”并非一两篇文章就可以推翻。即便如此,笔者还是要强调: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来看,啄木鸟真的是好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作者:周大庆,系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环保笔谈】
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其实是破坏树木、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大有企图颠覆长久以来啄木鸟在公众心目中“森林卫士”“森林医生”的正面形象之嫌。笔者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对啄木鸟开展过专题研究,在此想对这一不妥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鸟类没有好坏之分。1956年,因影响粮食产量,麻雀被列为农业“四害”之一,在全国范围内被围歼。麻雀数量急剧减少后,虽然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因为缺少天敌,果园内的害虫也开始泛滥,最终,麻雀于1960年从“四害”名单中被剔除。人们往往喜欢根据是否造成经济损失、是否有利于农林业生产经营等,将鸟类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不论是啄木鸟还是麻雀,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都扮演着特定角色,相互影响、制约,环环相扣,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动态稳定状态,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啄木鸟对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洞内繁殖。有些鸟类没有啄洞的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或天然形成的树洞进行繁殖,我们称之为次级洞巢鸟,如大山雀、灰椋鸟、猫头鹰等。一般来说,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笔者通过控制性实验研究发现:一定区域内初级洞巢鸟越多,啄洞就越丰富,相应的鸟类多样性也较高;通过布设人工巢箱人为增加洞巢密度,可以显著提升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尤其是次级洞巢鸟的数量。另外,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鼯鼠、花鼠、貂等哺乳动物以及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啄木鸟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野外观察研究发现,啄木鸟喜欢在枯树或者死树上觅食,而在健康的树上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健康的树材质致密,食物较少,啄取食物比较费力,对啄木鸟而言投入多、产出少;而枯树或死树一般质地疏松,有的甚至已经中空,很多昆虫隐藏其中,在枯树或死树上觅食相对容易。在繁殖期,星头啄木鸟等体型较小的啄木鸟偏好在枯树甚至伐木剩下的矮小树桩上啄洞筑巢;大斑、白背、灰头等一些体型较大的啄木鸟偏好在相对健康的树上啄洞。笔者连续三年的野外观察发现:这些啄洞确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有的啄洞周围因此长出大型真菌,但基本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运转。此外,由于洞巢资源稀缺,这些啄洞第二年就会成为次级洞巢鸟眼中的“抢手货”——为争夺有限的洞巢资源,次级洞巢鸟之间甚至会发生激烈竞争。可见,啄木鸟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贡献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啄木鸟作为“森林医生”名不虚传。据《中国动物志》记载,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1000多亩加拿大杨树林中连续开展3年实验,发现大斑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光肩星天牛由原来100株树80个幼虫降低至0.8个幼虫,大部分越冬柳瘿虫幼虫被啄食,控制了瘤瘿蔓延。日本的相关研究也表明,每只红颈啄木鸟每天可食松褐天牛64头,这意味着对于500株/公顷的林分,如树木被害率为1%及以下,一只红颈啄木鸟就能有效防控天牛虫害。
在为啄木鸟正名的同时,笔者还想借此机会呼吁:由于生境破碎化、人为干扰、森林采伐等原因,部分啄木鸟的生存面临很大威胁。以曾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啄木鸟为例,笔者在3年的野外研究中仅遇见两次,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亟须加强保护。
“啄木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理念早已经深入人心,这个“鸟设”并非一两篇文章就可以推翻。即便如此,笔者还是要强调: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来看,啄木鸟真的是好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作者:周大庆,系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