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策,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建立蜀汉,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伐吴失败后,刘备于永安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历史评价: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司马懿:①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②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朱元璋:若诸葛孔明、羊祜、杜预、李靖辈,文武兼资,难概以一律。
曾国藩:公以丞相而兼元帅,凡宫中府中以及营中之事,无不兼综,举郭、费、董三人治宫中之事,举向宠治营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则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军中亲为裁决焉。
: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王震:诸葛孔明这个人物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很不满意,他一直怀有统一中国的远大志向,很值得尊敬。
轶事典故:
蜀主八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相关发明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亦有传说指诸葛亮另有一儿诸葛怀与一女诸葛果。在晋朝时曾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但诸葛怀推辞,自给自足,在家终老。而诸葛果则相传在成都西南乘烟观修行和成仙升天。
在山区的居民过去要放送消息,会施放孔明灯,相传是诸葛亮传下来的。又有说诸葛亮南征时发明一种铜鼓,称为“诸葛鼓”,白天做饭,晚间可敲它作警报。而现有许多成语,如“事后孔明”,意思是等到事情过后才发表各种高论,自以为先知;也有“三个臭皮匠,胜个诸葛亮”,意思是指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在云南(三国时南中之地),佧佤族有传说指诸葛亮曾教他们祖先盖房子、编竹箩;傣族传说指当地的佛寺大殿屋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建造的。
孔明择妇
荆州名士黄承彦听闻诸葛亮想要结婚,就去找诸葛亮对他说:“听说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虽头发黄、皮肤黑,但是其才华可与你相配。”于是诸葛亮便答应了这门亲事,迎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诸葛亮娶丑妻的事情遭受到了当时人的嘲笑,并因此流传说一句谚语,叫作:“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吝于宽赦
有人批评诸葛亮吝于宽赦他人的罪行。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天下应本着公正、仁德之心,不该随意施舍不恰当的恩惠。所以匡衡、吴汉治国就不认为无故赦罪是件好事。先帝(刘备)也曾说过:我曾与陈元方(陈纪)、郑康成(郑玄)交往,从他们的言谈中,可洞悉天下兴衰治乱的道理,但他们从没谈及赦罪也是治国之道;又如刘景升父子(刘表、刘琮)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后来费祎主政,采用姑息宽赦的策略,蜀汉的国势因此削弱不振。
人格魅力
司马懿曾给诸葛亮写信提到,降魏的蜀汉大臣黄权经常坐起来赞叹述说诸葛亮,甚至都不顾贻人口实之嫌。司马懿本人在与诸葛亮交战时,派人秘密查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乘坐素车,戴葛巾,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进退。司马懿听说后叹道:“可谓名士矣!”
后来东晋桓温征蜀,曾遇见一个一百多岁的诸葛亮生前时的小吏,问诸葛亮可以与如今何人相比。小吏回答:“葛公在时,亦不觉异,自葛公殁后,正不见其比。”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气得周瑜箭伤复发吐血身亡,临终叹“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鉴定一下网络热门历史视频
所有黑诸葛亮的人都自称看过《三国志》,还要劝你多读史书不要只看《三国演义》。
但凡能说出这种话的人,百分之一万自己是没看过《三国志》的。
首先诸葛亮长相猥琐吗?
我们来看《三国志》的诸葛亮传怎么说: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 陈寿(西晋)
“容貌甚伟”,难道不是说他长得好看,而是说他身为猥琐?
同时这也回答了这个人的另一个观点,诸葛亮身高不到一米七吗?
“身高八尺”,汉代的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3.1厘米,八尺大约是一米八四,就算用今天的标准看也很高好吗。
再来,那诸葛亮在刘备集团里就是管后勤的吗?
我们接着来看《三国志》:
刘备称帝后,“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 陈寿(西晋)
“丞相”不用多说了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长。而且诸葛亮死后蜀汉就没再立过丞相。起码在蜀汉集团,丞相一职都成诸葛亮个人的专属官职了,这还不够重视吗?
“假节”又是啥意思呢?表示能代天子行事,大概可以理解为后世的“赐尚方宝剑”。假节在汉末三国时期,要么是加封给重臣的额外荣誉,要么是外派武将时的额外权利象征。
这种恩荣若果要找个参照物,那就只能是曹操了。曹操当年迎汉献帝有功,给的恩荣就是假节、录尚书事。(“假太祖(曹操)节钺,录尚书事。”——《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 陈寿(西晋))
此外曹操还领了一个“司隶校尉”,这个诸葛亮也有。起初是张飞的,张飞死后就给诸葛亮了。那这是个什么官职呢?能对中央和京畿地区的所有官员进行监察。
如果诸葛亮就是个“管后勤的”,那曹操是啥?那么爱关心下属妻子,不会是妇联的吧?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还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蜀书 诸葛亮传 陈寿(西晋)
别管是不是虚情假意,哪怕就是客气客气,让自己儿子认别人当爹,起码证明人家关系好吧?
刘禅继位后,又允许诸葛亮“开府”,就是自己组建幕府可以自己任用幕僚。说的再直接点,诸葛亮个人的幕僚机构就能处理所有蜀汉的政务了。
这一段同时也解释了她的另一个观点,诸葛亮多次北伐是为了夺兵权。
诸葛亮不需要夺兵权好吧?兵权就在他手里啊。
这位老师,虽然自称是个语文老师吧,但哪怕你是体育老师,但咱教书育人之前,自己先看看书不好吗?
雅利安人灭掉了四大文明古国里的三个,最后被商朝人灭了…
这里面槽点有点多,基本上是个流量密码大合集了。
首先,雅利安人最早就是印度西北部的一支族群的称呼。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的时候,他们的一支翻过兴都库什山,把印度河流域的土著或赶走或奴役并占领了那里,还创建了今天还在流行的种姓制度,所以最早雅利安一词就有高贵的含义。
今天的伊朗人也坚信自己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伊朗一词的词源就是雅利安。
再后来一些西方的种族主义学者把雅利安人解读为原始印欧人,并说他们起源于北欧,然后向世界各地扩散。
再后来德国的小胡子在二战时就借用了这么个观点,把金发碧眼的日耳曼人解读为雅利安人,借此来宣传纯种论,顺便对其他种族实施屠戮。
所以我们生活中以为的雅利安人,和实际上的雅利安人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个逻辑大概就是,朝鲜半岛以前有个高丽王朝,统治过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的还有过一个高句丽,他们俩本来不是一回事,但那个半岛上的人可能觉得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高字,所以高句丽=韩国人。
然后原始欧洲人迁徙是有的,但那些所谓的古国灭亡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比如说古印度,一般指的是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
真实的雅利安人确实入侵过这里,也奴役过这里的原住民。
但实际上哈拉帕文明在雅利安人到来之前就因为干旱等原因开始衰落了,他们向印度东南部迁徙不全是因为,甚至是早于雅利安人的到来。
古巴比伦,生活在是两河流域。就是周杰伦《爱在西元前》那首歌里唱的那个,什么汉谟拉比法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实际上巴比伦只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个城邦,大概位置在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约的希拉市。
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并不是他们,是苏美尔人建立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咱们之前讲过的吉尔伽美什,就是苏美尔文明时期,一个叫乌鲁克的城邦君主。
公元前2334年前后,一个叫阿卡德的城邦崛起,结束了苏美尔人统治的时代,阿卡德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建立了阿卡德帝国。
此后,又经过一系列乱斗,直到公元前1894年,原本生活在今天叙利亚、以色列一带的阿摩利人来到这里,建立起了巴比伦王国,这才有的我们常说的古巴比伦。
所以古巴比伦并不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发源,只是他比较有名。它存在的时候,甚至都不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唯一国家,北边还有个亚述帝国呢。
硬要说巴比伦的灭亡和雅利安人有关,那也是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灭掉。
但新巴比伦早就不是的阿摩利人建立的国家了,这个区域的主要族群都换过好几茬了。如果这都能算,那也可以说是希腊人灭掉了巴比伦,阿拉伯人灭掉了巴比伦。
古埃及的情况也类似,被波斯短暂统治过,后来又归属过马其顿人。
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身死,埃及被屋大维变成一个罗马帝国的行省,古埃及才彻底灭亡。
至于所谓的雅利安人是不是打到过中国,以及是不是被武丁的妻子妇好团灭。
正好中国通史讲到商朝了,单独做一期详细聊这个吧。
记得转、评、赞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