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

文|凌硕

编辑|吟雨君

听说听着音乐和文章一起看更配哦!

前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动荡和矛盾不断加剧,伴随着旧王朝统治的瓦解,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深层次表达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浪漫主义晚期音乐开始崛起。西贝柳斯作为芬兰著名音乐家和北欧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两次世界大战,他的创作始终紧密联系着母国芬兰的命运。

西贝柳斯一生致力于为芬兰音乐创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通过音乐赞颂了芬兰民众反抗压迫的国家独立运动,歌颂了芬兰民族觉醒的自觉运动。他不仅被视为芬兰人民的重要的"精神领袖",也是芬兰民族音乐的核心灵魂。他的作品反映了芬兰民族的精神,既是芬兰音乐史上重要的篇章,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承载着芬兰民族的情感和历史,展现了芬兰民族的坚韧和自豪。他的创作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芬兰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通过丰富的和声、澎湃的旋律和富有个性的节奏,打动着人们的心灵,引起共鸣。西贝柳斯的音乐不仅在芬兰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赞赏。

创作背景

19世纪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兴起的时期,而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则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脱颖而出。

生长在北欧芬兰的他亲眼目睹了祖国遭受压迫的悲惨命运,这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灵魂之中,成为他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动力。作为优秀的民族乐派代表,他以赋予音乐民族性的方式成为芬兰音乐民族英雄的典范。

西贝柳斯从小就在姨母的影响下学习钢琴,并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他接受了韦格柳斯院长的亲自指导,通过专业训练积累了丰富的乐理知识。毕业后,他前往柏林和维也纳深造,并在归国后担任赫尔辛基音乐学院的讲师。

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众多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丰富多样,充满生机和梦幻色彩。他的音乐作品不仅生动描绘了北欧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芬兰人民坚韧的民族气质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其中,《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903年,受到友人布梅斯特的影响,西贝柳斯创作了《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然而由于小提琴演奏难度较高等问题,首演反响并不热烈。直到1905年在柏林成功演出后,《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成为备受喜爱的小提琴曲目,也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常常演奏的作品之一。

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西贝柳斯在其中融入了许多小提琴的炫技技巧,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较为杰出的小提琴音乐作品。

芬兰地处北欧,拥有漫长的冬季。然而,芬兰人民并没有因恶劣的环境而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们始终怀揣火热的内心追求幸福的生活。这种强烈的温差对比和人们的坚韧精神为西贝柳斯的音乐创作注入了顽强的生机。

从小时候开始,西贝柳斯就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在自然环境中演奏。他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音乐之中,而《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正是一个充满民族精神的作品。该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融合了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同时表达了西贝柳斯对芬兰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他通过音乐向世人展示了芬兰人民的韧性和坚持。他的作品不仅在芬兰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贝柳斯以其作品成为芬兰人民的精神领袖,也成为芬兰民族音乐的核心灵魂。

演奏技巧

作品以弦乐队轻柔的颤音音型作为背景,巧妙地开启了乐曲的序曲,为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享受。在第三小节结束后,小提琴独奏以其优美的琴声,展现出抒情的音乐主题,这就是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通过朴实的小提琴独奏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北欧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一主题对演奏者的音色要求很高,需要演奏者平稳地使用弓、放弓和换弓技巧,并以左手清晰而准确的抬落来呈现干净的音色。

当连接部结束后,副部的调性由小调转为降大调,音乐充满了情感表达,为听众带来舒缓而广阔的听觉体验。在小提琴独奏的渲染下,副部的主题更加凝重而感情丰富。相较于其他协奏曲中抒情而浪漫的副部,西贝柳斯在这首协奏曲中更加强调伤感的音乐情绪。

此时,芬兰祖国正饱受战乱之苦,同胞们在长期的压迫剥削中艰难求生,西贝柳斯的内心也因此沉重而压抑,并将这份沉重即将爆发的情感融入了音乐之中。这一部分不仅是全曲中最具吸引力的片段,也是音乐表情最为多样的部分。

在副部主题轻柔流淌之际,音乐旋律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令听众为之陶醉,难以忘怀。而双音的出现预示着西贝柳斯对内心压抑情绪的不断释放。

演奏者在演奏时,可以按照三拍子的感觉来把握作品的节奏,创造出拉长和拉宽节奏的音乐效果,为每个音符赋予一定的表现力,带来更具张力的旋律声音。在如此浪漫优美的音乐氛围下,听众能够深刻体会到副部主题优美和声旋律的进行。

演奏者在处理这段乐曲时,左手需要在确保八度和六度双音音准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以实现和谐而稳定的音准效果。为了自如地演绎出接下来的四弦低音,演奏者需要通过大量的慢速练习来不断提升演奏技巧。只有准确捕捉到转调后的音调听觉,才能自如地呈现出理想的声音效果。

当演奏八度时,演奏者需要保持1指和4指的放松状态,并以1指为基准固定好1指和4指的换把手型。1指和4指的支点是影响这段演奏音准的关键。在这段副部主题的演绎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配合好伴奏和小提琴的演奏,特别是如何演奏好副部的起始部分。随着这个主题逐渐接近尾声,小提琴会转到四弦上进行演奏,并在第二句时将副部推向尾声。

作为全曲的亮点,华彩乐段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更加自由。观察可以发现,《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段落相对较长,音色尖锐有力,并且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是西贝柳斯内心情感宣泄的节点。

在两个有力的16分音符中,华彩乐段缓缓展开,演奏者需要以清晰而有力的演奏突出华彩乐段的开始。这对演奏声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以短促有力的音色进行强调,并控制好旋律的演奏速度。

为了演奏出清晰的音色,演奏者需要在右手保持放松的同时控制演奏的力度,避免速度过快影响演奏效果。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可以将这两个音的弓子分开,以分段拉弓的方式提高音色的清晰度。

为了更好地展现作品华彩的第二小节,演奏者在演奏附符点节奏型时需要在左手柔弦的同时搭配短促的节奏来衬托,并在后续的正拍部分中突出出来,这样才能在四弦上沉着而有力地呈现这几个小节的音色。在演奏华彩片段时,演奏者需要注意其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难点。

首先,对于左手而言,要注意保持八度和六度双音的准确性。练习时可以利用音阶和双音练习来加强手指间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此外,转调后的音准也需要精确捕捉,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借助指板标记来帮助记忆。

在右手方面,演奏者需要控制好弓的力度和速度,以实现清晰有力的演奏效果。在强调华彩乐段的开始时,可以使用短促的弓弧,并注意保持弓与弦的接触点稳定。在演奏附符点节奏型时,需要在左手柔弦的同时以短促的节奏来衬托,保持节奏的准确性。

第二乐章是整个协奏曲中较短的柔板乐章,但它在表达丰富的音乐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段乐章中蕴含着深沉的音乐主题,不仅是一首浪漫抒情的旋律,更是揭示了芬兰民族时代背景的音乐。小提琴的四弦奏出开头,通过忧郁而富有情感的旋律,描绘了芬兰遭受压迫的不幸遭遇。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以沉着而厚实的声音进行表达。小提琴独奏的优美旋律需要通过乐队的拨弦来衬托出来。在此过程中,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好弓子的速度,还要注意演奏发音点的变化。与其他乐章相比,第二乐章对声音的要求更加细腻,连贯的声音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演奏者需要营造出弓子始终粘在弦上的感觉,让每一个音符在相互的配合下缠绵前进。

在乐句中,有一些低音上带有重音记号。在这些地方,演奏者可以提高弓速来配合左手的柔弦,以增加乐句的层次感和高潮。为了表达出乐章乐句的连贯性,演奏者需要将每个音保持到时值的最后一刻,就好像不得不换音时才不舍地离开这个音。整个弓子应该像粘了蜂蜜一样,每一根弓毛都紧紧地粘在琴弦上,这样才能奏出连贯的长乐句。

在演奏特定的乐句时,例如以第9小节为开头的乐句,演奏者除了保持弓子的连贯性外,还需要配合左手的揉弦技巧。每个音都需要进行揉弦处理,因此在换音时,演奏者仍需保持揉弦的动作,并以相同的速度和幅度来确保乐句的连续性。

当音乐行至第15小节时,旋律的音色突然变暗,营造出更加暗淡温暖的音乐氛围,但演奏者的左手仍需保持按弦的状态。在演奏21小节的一串32分音符时,演奏者需要在靠近指板的位置上运弓,并确保不压弓的情况下,让弓充分地流动起来。

在演奏第22小节时,作为前一个小节的回声,演奏者需要使用较短的弓,并通过逐渐放慢的速度来表达出忧郁低沉的音色效果。

在演奏第32小节时,作品出现了一个罕见的节奏,同时需要小提琴独奏者演奏出两个声部。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演奏者需要将注意力分散到两个声部上,确保两个声部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这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专注力,以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在下面声部的创作中,西贝柳斯采取了与上方声部不同的创新方式,将整个小节划分为两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都是一组三连音。从运弓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需要将弓毛同时靠近两根弦,以避免频繁换弦引起右臂动作过大的问题。这样的技巧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控制声音的连贯性和平衡性。

在音乐中,37小节至41小节是这段声部的最高点。因此,演奏者在演奏41小节时需要表现出更宽广和雄壮的氛围,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在49至52小节中,木管声部和小提琴独奏交替出现,长笛通过断奏的方式推动旋律,而小提琴则以连贯的声音带来甜美的乐句。这种明显的对比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在这里的换弦动作应该小而迅速,不要用过长的弓,同时在换弦时避免甩动手腕,以保持连贯统一的优美声音。

随着旋律的推进,作品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激动,快速奔跑的音符在演奏者的指尖上跳跃。突然间,一切又平静下来,旋律再次回到开头的意境中,犹如夕阳下的我们,在回顾往事之后,重新回到傍晚的宁静中。

第三乐章的开篇具有鲜明的特色,带有强烈的匈牙利舞曲风格。在演奏连续的附点节奏时,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节奏敏感度来表达音乐。首先,要演奏出作品中短音符的长度,保持连续附点音符的快速演奏,避免节奏上的松懈,以免影响旋律的节奏感,导致音乐脱节。其次,需要正确地运弓。

演奏者要将弓段保持在连续附点音符之间,从上半弓逐渐过渡到下半弓。特别是在演奏最后一组附点音符的长音符时,要避免拉得过长,可以利用长音符之后的间隙,迅速将弓回到靠近弓根的位置,然后立即演奏下一个乐句。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弓动作要短促,切勿拖泥带水。

第一次主题在四弦上展开,音乐通过顿弓和重音的演奏方式不断推进,铿锵有力的旋律中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气息。演奏者在这里也面临着更高的声音要求。大部分小节的4分音符上都标有重音记号,因此演奏者还需要通过加快弓速来确保声音尖锐而有力。

随后,音乐气势在音乐主题的过渡下变得更加强烈和鲜明。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节的4分音符上也标注有重音记号,演奏者需要拉出同样尖锐而有力的声音。当这两个八度重复不再进行时,接下来的音阶音型为旋律增添了欢快的舞蹈色彩,并散发着浓厚的北欧民间舞曲的韵味。

这个片段在演奏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连顿弓技巧,并配合左手演奏流畅的三度音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演奏者可以通过缓慢的练习来加强左右手的协调,并不断巩固清晰度和速度性,以确保每个音符的准确演奏。

第二主题作为整个作品的演奏技术难点,在节奏变化的处理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伴奏声部则像华尔兹舞曲一样优美而华贵。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需要掌握好发音点和弓速的变化,以展现出这个旋律特有的风格。随后,一个以双音为主的旋律出现,其鲜明的音乐节奏中蕴含着浓厚的芬兰民族音乐特色,具备北欧音乐情调。

经过连续的16分音符三连音节奏后,旋律再次回到第一主题,调性与主题材料完全相同,仍然是大调。为了突出旋律主题,再现的第一主题会在四弦奏完后,再次过渡到一弦上。随后在副部基础上展开了一段连续的16分音符音乐片段,逐步推进旋律并始终洋溢着高涨的音乐情绪。

作者观点

西贝柳斯是19世纪末杰出的北欧民族乐派作曲家,他对浪漫主义音乐晚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民族主义音乐领域有着深远影响。他打破了传统创作形式的束缚,以独特的创作理念投身于音乐创作,他的作品在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对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演奏技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深入剖析了西贝柳斯在音乐创作中独特的风格。这部作品不仅能够提升演奏者的专业素养,还能以强大的音乐感染力吸引听众,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小提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慧. (2010).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音乐特点探析. 音乐研究, (4), 88-91.

2.姜丽华. (2013).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音乐理论与教育, (3), 82-85.

3.王思文. (2015).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与解读. 音乐创作与研究, (3), 110-112.

4.陈敏华. (2017).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表现手法研究. 乐理研究, (2), 102-105.

5.李玉芳. (2020).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探析. 音乐时代, (6), 56-59.

20210708「管弦乐」西贝柳斯:月诺塔,其他管弦乐作品

20210708【管弦乐】西贝柳斯:月诺塔,作品。 70 首及其他管弦乐作品 (2021) [24-96]

Lise Davidsen - Sibelius Lunnotar, Op. 70 & Other Orchestral Works (2021) [24-96]

一起探索无尽的音乐世界!

https://www.prestomusic/classical/products/8919578--sibelius-luonnotar-tapiola-spring-song

https://www.prestomusic/classical/articles/4081--recording-of-the-week-sibelius-from-edward-gardner-the-bergen-philharmonic-and-lise-davidsen

https://www.highresaudio/en/album/view/a6wzex/lise-davidsen-bergen-philharmonic-orchestra-edward-gardner-sibelius-lunnotar-op-70-other-orchestral-works

专辑发行:

2021年

HRA-发布:

02.07.2021

标签:Chandos

类型:古典

子流派:管弦乐

艺术家:Lise Davidsen、卑尔根爱乐乐团和 Edward Gardner

作曲家:让·西贝柳斯 (1865-1957)

在他们与 Sara Jakubiak 合作录制勋伯格以及与 Stuart Skelton 合作录制了 Britten 的 Peter Grimes 之后,爱德华加德纳和卑尔根爱乐乐团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西贝柳斯的音乐。

Luonnotar 于 1913 年为天后 Aino Ackté 创作,取材自芬兰民族史诗 Kalevala 中的文本。

屡获殊荣的女高音丽丝·戴维森 (Lise Davidsen) 在这里巧妙地满足了它的精湛要求,她还出演了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的组曲,西贝柳斯根据他为梅特林克戏剧于 1905 年在赫尔辛基的首场演出而创作的附带音乐重新制作了音乐。

1926 年的音调诗 Tapiola 是西贝柳斯最后的伟大杰作,唤起了他的家乡芬兰的森林。该节目由一对更早的作品完成,Rakastava(情人)和 Vårsång(春之歌)。

莉丝戴维森

很少有年轻歌手像 Lise Davidsen 那样对古典音乐产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位挪威女高音才华横溢,在 2015 年夏天一举成名,当时她获得了歌剧和索尼娅王后比赛的冠军。在她与格林德伯恩音乐节、苏黎世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音乐节、BBC 逍遥音乐节和威格莫尔音乐厅首次亮相后不久。 2018 年 5 月,Lise Davidsen 与 Decca Classics 签署了独家录音合同,成为自 Birgit Nilsson 以来第一位签约该品牌的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女高音,也是自 Kirsten Flagstad 以来第一位加入 Decca 的挪威歌手。

她的同名首张专辑于 2019 年 5 月 31 日发行。在 18/19 赛季,Lise Davidsen 将在由 Valery Gergiev 指挥的新作品“Tannhäuser”中以 Elisabeth 的身份首次亮相拜罗伊特。这个角色也是她重返苏黎世歌剧院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载体。其他亮点包括她在斯图加特国家歌剧院的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中首次扮演丽莎,以及在伦敦皇家歌剧院科文特花园的“戒指”周期中首次亮相。在音乐会平台上,她与伦敦爱乐乐团和安德烈斯·奥罗斯科-埃斯特拉达一起以威尔第的“安魂曲”重返 BBC 逍遥音乐节,并与奥斯陆爱乐乐团、瓦西里·佩特连科和一位 施特劳斯歌曲节目。整个赛季的其他演出包括与丹麦国家交响乐团合作的“Vier letzte Lieder”,

斯塔万格管弦乐团和卑尔根爱乐乐团;与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露天音乐会;她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和安德鲁·戴维斯爵士以及安特卫普交响乐团和埃多·德瓦尔特在“Die Walküre”中首次以齐格林德的身份亮相;与挪威室内乐团合作演奏瓦格纳的“Wesendonck Lieder”和马勒的“Rückert-Lieder”;以及与 James Baillieuat Opernhaus Zürich 和 Schubertiada Vilabertran 的独奏音乐会。

最近的歌剧成功包括在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音乐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格林德伯恩音乐节上饰演“Ariadne auf Naxos”;阿加特在苏黎世歌剧院新制作的“自由之歌”中;韦克斯福德节上的凯鲁比尼的美狄亚; “Cavalleria rusticana”中的Santuzza和奥斯陆的Sancta Susanna;和伊莎贝拉在科隆剧院的“Das Liebesverbot”中。其他活动包括她在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首次亮相 Ortlinde “Die Walküre”,并于 2016 年在法兰克福歌剧院首次亮相“Ring”周期。

在音乐会平台上,她是卑尔根爱乐乐团 17/18 乐季的常驻艺术家 她的演出包括露天音乐会、威尔第的安魂曲和“Wesendonck Lieder”以及独奏表演。最近的其他音乐会演出包括她与约翰·斯托加兹和 BBC 爱乐乐团的 BBC 逍遥音乐会首演,与奥尔堡交响乐团和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合作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施特劳斯之歌。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的 27 首歌曲;威尔第与伦敦爱乐乐团的安魂曲;

丹麦国家交响乐团;和 Deutsch-Skandinavisches Jugendorchester;瓦格纳与兰德斯室内乐团合作的“Wesendonck Lieder”;与奥斯陆爱乐乐团合作演奏施特劳斯的“Vier letzte Lieder”;乔治·埃内斯库爱乐乐团,布加勒斯特;和哥本哈根爱乐乐团;和 Freia 与欧登塞交响乐团合作的“Das Rheingold”。作为一名敬业的独奏家,她在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的 Rosenblatt 独奏系列中与 James Baillieu 以及卑尔根国际音乐节的 Helmut Deutsch 一起在伦敦首次独奏音乐会上广受好评。

自从 Lise Davidsen 开始接受音乐训练以来,她的才华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她于 2014 年毕业于哥本哈根歌剧学院,师从 Susanna Eken,此前她在卑尔根的格里格音乐学院获得学位。 2015 年,她获得了歌剧和女王索尼娅比赛的冠军。她的突破性表演为她赢得了伦敦歌剧比赛的一等奖、比尔吉特·尼尔森奖和观众奖,以及索尼娅女王国际音乐比赛的挪威音乐最佳表演奖和英格丽·比约纳奖学金。 2018 年,她获得了英格丽德女王荣誉奖。 2018 年,Lise Davidsen 在留声机古典音乐奖上获得了著名的年度青年艺术家奖。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演奏技巧

文|凌硕

编辑|吟雨君

听说听着音乐和文章一起看更配哦!

前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动荡和矛盾不断加剧,伴随着旧王朝统治的瓦解,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深层次表达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浪漫主义晚期音乐开始崛起。西贝柳斯作为芬兰著名音乐家和北欧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和两次世界大战,他的创作始终紧密联系着母国芬兰的命运。

西贝柳斯一生致力于为芬兰音乐创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通过音乐赞颂了芬兰民众反抗压迫的国家独立运动,歌颂了芬兰民族觉醒的自觉运动。他不仅被视为芬兰人民的重要的"精神领袖",也是芬兰民族音乐的核心灵魂。他的作品反映了芬兰民族的精神,既是芬兰音乐史上重要的篇章,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为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承载着芬兰民族的情感和历史,展现了芬兰民族的坚韧和自豪。他的创作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表达了芬兰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通过丰富的和声、澎湃的旋律和富有个性的节奏,打动着人们的心灵,引起共鸣。西贝柳斯的音乐不仅在芬兰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赞赏。

创作背景

19世纪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兴起的时期,而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则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脱颖而出。

生长在北欧芬兰的他亲眼目睹了祖国遭受压迫的悲惨命运,这深深地烙印在他的灵魂之中,成为他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动力。作为优秀的民族乐派代表,他以赋予音乐民族性的方式成为芬兰音乐民族英雄的典范。

西贝柳斯从小就在姨母的影响下学习钢琴,并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音乐理论。他接受了韦格柳斯院长的亲自指导,通过专业训练积累了丰富的乐理知识。毕业后,他前往柏林和维也纳深造,并在归国后担任赫尔辛基音乐学院的讲师。

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众多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丰富多样,充满生机和梦幻色彩。他的音乐作品不仅生动描绘了北欧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芬兰人民坚韧的民族气质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其中,《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他最为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1903年,受到友人布梅斯特的影响,西贝柳斯创作了《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然而由于小提琴演奏难度较高等问题,首演反响并不热烈。直到1905年在柏林成功演出后,《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成为备受喜爱的小提琴曲目,也成为小提琴演奏家常常演奏的作品之一。

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可以发现西贝柳斯在其中融入了许多小提琴的炫技技巧,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较为杰出的小提琴音乐作品。

芬兰地处北欧,拥有漫长的冬季。然而,芬兰人民并没有因恶劣的环境而丧失生活的信心,他们始终怀揣火热的内心追求幸福的生活。这种强烈的温差对比和人们的坚韧精神为西贝柳斯的音乐创作注入了顽强的生机。

从小时候开始,西贝柳斯就对小提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在自然环境中演奏。他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音乐之中,而《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正是一个充满民族精神的作品。该作品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融合了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同时表达了西贝柳斯对芬兰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西贝柳斯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情感表达而闻名,他通过音乐向世人展示了芬兰人民的韧性和坚持。他的作品不仅在芬兰音乐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贝柳斯以其作品成为芬兰人民的精神领袖,也成为芬兰民族音乐的核心灵魂。

演奏技巧

作品以弦乐队轻柔的颤音音型作为背景,巧妙地开启了乐曲的序曲,为听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享受。在第三小节结束后,小提琴独奏以其优美的琴声,展现出抒情的音乐主题,这就是第一乐章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通过朴实的小提琴独奏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北欧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一主题对演奏者的音色要求很高,需要演奏者平稳地使用弓、放弓和换弓技巧,并以左手清晰而准确的抬落来呈现干净的音色。

当连接部结束后,副部的调性由小调转为降大调,音乐充满了情感表达,为听众带来舒缓而广阔的听觉体验。在小提琴独奏的渲染下,副部的主题更加凝重而感情丰富。相较于其他协奏曲中抒情而浪漫的副部,西贝柳斯在这首协奏曲中更加强调伤感的音乐情绪。

此时,芬兰祖国正饱受战乱之苦,同胞们在长期的压迫剥削中艰难求生,西贝柳斯的内心也因此沉重而压抑,并将这份沉重即将爆发的情感融入了音乐之中。这一部分不仅是全曲中最具吸引力的片段,也是音乐表情最为多样的部分。

在副部主题轻柔流淌之际,音乐旋律充满了强烈的吸引力,令听众为之陶醉,难以忘怀。而双音的出现预示着西贝柳斯对内心压抑情绪的不断释放。

演奏者在演奏时,可以按照三拍子的感觉来把握作品的节奏,创造出拉长和拉宽节奏的音乐效果,为每个音符赋予一定的表现力,带来更具张力的旋律声音。在如此浪漫优美的音乐氛围下,听众能够深刻体会到副部主题优美和声旋律的进行。

演奏者在处理这段乐曲时,左手需要在确保八度和六度双音音准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以实现和谐而稳定的音准效果。为了自如地演绎出接下来的四弦低音,演奏者需要通过大量的慢速练习来不断提升演奏技巧。只有准确捕捉到转调后的音调听觉,才能自如地呈现出理想的声音效果。

当演奏八度时,演奏者需要保持1指和4指的放松状态,并以1指为基准固定好1指和4指的换把手型。1指和4指的支点是影响这段演奏音准的关键。在这段副部主题的演绎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配合好伴奏和小提琴的演奏,特别是如何演奏好副部的起始部分。随着这个主题逐渐接近尾声,小提琴会转到四弦上进行演奏,并在第二句时将副部推向尾声。

作为全曲的亮点,华彩乐段在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更加自由。观察可以发现,《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段落相对较长,音色尖锐有力,并且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这是西贝柳斯内心情感宣泄的节点。

在两个有力的16分音符中,华彩乐段缓缓展开,演奏者需要以清晰而有力的演奏突出华彩乐段的开始。这对演奏声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演奏者以短促有力的音色进行强调,并控制好旋律的演奏速度。

为了演奏出清晰的音色,演奏者需要在右手保持放松的同时控制演奏的力度,避免速度过快影响演奏效果。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可以将这两个音的弓子分开,以分段拉弓的方式提高音色的清晰度。

为了更好地展现作品华彩的第二小节,演奏者在演奏附符点节奏型时需要在左手柔弦的同时搭配短促的节奏来衬托,并在后续的正拍部分中突出出来,这样才能在四弦上沉着而有力地呈现这几个小节的音色。在演奏华彩片段时,演奏者需要注意其中仍存在许多技术难点。

首先,对于左手而言,要注意保持八度和六度双音的准确性。练习时可以利用音阶和双音练习来加强手指间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此外,转调后的音准也需要精确捕捉,可以通过反复练习和借助指板标记来帮助记忆。

在右手方面,演奏者需要控制好弓的力度和速度,以实现清晰有力的演奏效果。在强调华彩乐段的开始时,可以使用短促的弓弧,并注意保持弓与弦的接触点稳定。在演奏附符点节奏型时,需要在左手柔弦的同时以短促的节奏来衬托,保持节奏的准确性。

第二乐章是整个协奏曲中较短的柔板乐章,但它在表达丰富的音乐情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段乐章中蕴含着深沉的音乐主题,不仅是一首浪漫抒情的旋律,更是揭示了芬兰民族时代背景的音乐。小提琴的四弦奏出开头,通过忧郁而富有情感的旋律,描绘了芬兰遭受压迫的不幸遭遇。

在演奏中,演奏者需要以沉着而厚实的声音进行表达。小提琴独奏的优美旋律需要通过乐队的拨弦来衬托出来。在此过程中,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好弓子的速度,还要注意演奏发音点的变化。与其他乐章相比,第二乐章对声音的要求更加细腻,连贯的声音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演奏者需要营造出弓子始终粘在弦上的感觉,让每一个音符在相互的配合下缠绵前进。

在乐句中,有一些低音上带有重音记号。在这些地方,演奏者可以提高弓速来配合左手的柔弦,以增加乐句的层次感和高潮。为了表达出乐章乐句的连贯性,演奏者需要将每个音保持到时值的最后一刻,就好像不得不换音时才不舍地离开这个音。整个弓子应该像粘了蜂蜜一样,每一根弓毛都紧紧地粘在琴弦上,这样才能奏出连贯的长乐句。

在演奏特定的乐句时,例如以第9小节为开头的乐句,演奏者除了保持弓子的连贯性外,还需要配合左手的揉弦技巧。每个音都需要进行揉弦处理,因此在换音时,演奏者仍需保持揉弦的动作,并以相同的速度和幅度来确保乐句的连续性。

当音乐行至第15小节时,旋律的音色突然变暗,营造出更加暗淡温暖的音乐氛围,但演奏者的左手仍需保持按弦的状态。在演奏21小节的一串32分音符时,演奏者需要在靠近指板的位置上运弓,并确保不压弓的情况下,让弓充分地流动起来。

在演奏第22小节时,作为前一个小节的回声,演奏者需要使用较短的弓,并通过逐渐放慢的速度来表达出忧郁低沉的音色效果。

在演奏第32小节时,作品出现了一个罕见的节奏,同时需要小提琴独奏者演奏出两个声部。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演奏者需要将注意力分散到两个声部上,确保两个声部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这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和专注力,以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在下面声部的创作中,西贝柳斯采取了与上方声部不同的创新方式,将整个小节划分为两个部分,并且每个部分都是一组三连音。从运弓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需要将弓毛同时靠近两根弦,以避免频繁换弦引起右臂动作过大的问题。这样的技巧可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控制声音的连贯性和平衡性。

在音乐中,37小节至41小节是这段声部的最高点。因此,演奏者在演奏41小节时需要表现出更宽广和雄壮的氛围,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在49至52小节中,木管声部和小提琴独奏交替出现,长笛通过断奏的方式推动旋律,而小提琴则以连贯的声音带来甜美的乐句。这种明显的对比给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在这里的换弦动作应该小而迅速,不要用过长的弓,同时在换弦时避免甩动手腕,以保持连贯统一的优美声音。

随着旋律的推进,作品的音乐情绪变得更加激动,快速奔跑的音符在演奏者的指尖上跳跃。突然间,一切又平静下来,旋律再次回到开头的意境中,犹如夕阳下的我们,在回顾往事之后,重新回到傍晚的宁静中。

第三乐章的开篇具有鲜明的特色,带有强烈的匈牙利舞曲风格。在演奏连续的附点节奏时,演奏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节奏敏感度来表达音乐。首先,要演奏出作品中短音符的长度,保持连续附点音符的快速演奏,避免节奏上的松懈,以免影响旋律的节奏感,导致音乐脱节。其次,需要正确地运弓。

演奏者要将弓段保持在连续附点音符之间,从上半弓逐渐过渡到下半弓。特别是在演奏最后一组附点音符的长音符时,要避免拉得过长,可以利用长音符之后的间隙,迅速将弓回到靠近弓根的位置,然后立即演奏下一个乐句。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弓动作要短促,切勿拖泥带水。

第一次主题在四弦上展开,音乐通过顿弓和重音的演奏方式不断推进,铿锵有力的旋律中蕴含着强烈的民族气息。演奏者在这里也面临着更高的声音要求。大部分小节的4分音符上都标有重音记号,因此演奏者还需要通过加快弓速来确保声音尖锐而有力。

随后,音乐气势在音乐主题的过渡下变得更加强烈和鲜明。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小节的4分音符上也标注有重音记号,演奏者需要拉出同样尖锐而有力的声音。当这两个八度重复不再进行时,接下来的音阶音型为旋律增添了欢快的舞蹈色彩,并散发着浓厚的北欧民间舞曲的韵味。

这个片段在演奏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演奏者需要熟练掌握连顿弓技巧,并配合左手演奏流畅的三度音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演奏者可以通过缓慢的练习来加强左右手的协调,并不断巩固清晰度和速度性,以确保每个音符的准确演奏。

第二主题作为整个作品的演奏技术难点,在节奏变化的处理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伴奏声部则像华尔兹舞曲一样优美而华贵。演奏者在演奏这一段时,需要掌握好发音点和弓速的变化,以展现出这个旋律特有的风格。随后,一个以双音为主的旋律出现,其鲜明的音乐节奏中蕴含着浓厚的芬兰民族音乐特色,具备北欧音乐情调。

经过连续的16分音符三连音节奏后,旋律再次回到第一主题,调性与主题材料完全相同,仍然是大调。为了突出旋律主题,再现的第一主题会在四弦奏完后,再次过渡到一弦上。随后在副部基础上展开了一段连续的16分音符音乐片段,逐步推进旋律并始终洋溢着高涨的音乐情绪。

作者观点

西贝柳斯是19世纪末杰出的北欧民族乐派作曲家,他对浪漫主义音乐晚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民族主义音乐领域有着深远影响。他打破了传统创作形式的束缚,以独特的创作理念投身于音乐创作,他的作品在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对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演奏技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深入剖析了西贝柳斯在音乐创作中独特的风格。这部作品不仅能够提升演奏者的专业素养,还能以强大的音乐感染力吸引听众,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小提琴演奏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慧. (2010).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音乐特点探析. 音乐研究, (4), 88-91.

2.姜丽华. (2013).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音乐理论与教育, (3), 82-85.

3.王思文. (2015).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巧与解读. 音乐创作与研究, (3), 110-112.

4.陈敏华. (2017).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表现手法研究. 乐理研究, (2), 102-105.

5.李玉芳. (2020).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探析. 音乐时代, (6), 56-59.

杰长老推荐唱片—交响音乐选听曲目及唱片二十张(下)

多音乐爱好者在面对如云烟一般的古典音乐曲目和唱片都会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自己整理了这个系列的文章,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按系列推荐各二十张唱片方便音乐爱好者入门。主要以古典音乐为主,后面也会有电影音乐系列,并对音乐和唱片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美妙的音乐,得到美的享受!创作不易,希望大家支持!

音乐是拿来听的,再多的解说也替代不了听。古典音乐有一句名言叫”让解说消失“,意思就是其实大部分古典音乐你只需要知道些背景知识就可以了,解说音乐本身其实没有必要而且往往会误导听众。所以本人的解说一向不正经更不正规,随意而为。

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是门通向心灵的艺术,一旦入了门,欣赏它其实并没有什么困难。如果不喜欢某个类型某个人,或者觉得不好听,也不要勉强自己。每个人都会有感动自己的那类,但同时也存在不喜欢的那种类型,很正常的(比如我就不喜欢莫扎特的交响曲和大部分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完全不需要为此烦恼!

这个清单都是自己根据自己手里的电子版本的音乐曲目选择的。序号也已经按文章介绍的顺序整理好,你可以边看介绍边欣赏。希望大家都能支持网上正版音乐,比如ROON,有一个会员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打开了。

曲目及唱片清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会根据具体清理的情况作些调整):首先是发烧天碟二十张,必听交响乐二十张、钢琴协奏曲二十张、小提琴协奏曲二十张、钢琴及小提琴独奏曲(含奏鸣曲)二十张。然后是标题音乐二十张、室内乐二十张、歌剧及序曲二十张、其它协奏曲及标题音乐二十张、选听交响音乐二十张,查漏补缺二十张。未来还计划出一个电影音乐精选一百张。每部作品和唱片我都尽量简单的作一点介绍,希望有助于欣赏和理解。

由于资料基本都来源于自己的记忆,难免有误,敬请理解!如有疑问,请以网上权威的介绍为准。

在前一百首古典音乐曲目及唱片推荐的时候,推荐了20张必听的交响音乐。但是好的交响音乐太多了,漏掉了很多,其中很多甚至应该排到必听的选择中去,比如德沃夏克的第八、老柴的第五、贝多芬的第六、门德尔松第三第四等交响曲。因此自己又选了20首作为选听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十一、布鲁克纳 第三交响曲

每次一推荐布鲁克纳就想推荐切氏的,不过这样也太没趣了,真当别的指挥家不存啊。所以选手里就不推荐切氏了,虽然自己的第一选择仍然是切利的版本。

布鲁克纳第三已经很有布鲁克纳的感觉了,绵长的音乐,慢慢地发展,最终达到高潮,然后再来一遍。而且第三篇幅不算长,接受起来很容易。

这张布鲁克纳的第三是2017年的现场录音,近几年的录音确实优秀,动态大、背景黑,细节丰富。比切利的现场录音强多了。交响乐队是著名的莱比锡万特豪斯乐队,指挥属于青年才俊尼尔森,78年的,才40岁出头。感觉这版不管是录音还是演奏水平,都相当的高。看来还是不能停留在以前了。

十二、布鲁克纳 第五交响曲

相对于切利的慢所带来的神秘,万德这个德五的现场的版本更有歌唱性,乐队速度整体的变化也更灵活,因此也相当的有听头。不知道如果布鲁克纳如果活着,会更喜欢那种方式去诠释他的这个作品。

布鲁克纳出生于农民家庭,跟其它音乐家不一样。基本上音乐家是个靠天赋吃饭的行业,但布鲁克纳不是,他是完全靠后天的,生活在一群天才中的他自卑也就正常了。今天看着这位后辈,8岁就考进了音乐学院,明天看着那个后辈,12岁就写了第一首大型作品。而自己,40岁了还一事无成,那感觉真是不摆了。

所以他是相当的谦虚,别人让改就改,结果一首交响曲整出无数多版本来。而且也常常因自卑闹笑话,一次,他在指挥家汉斯.李希特排演他自己的交响曲(记得就是第五)时行了贿,金额:一个银币。还说“拿去为了我的健康干一杯吧”,弄得李希特哭笑不得,要知道那时布鲁克纳早已经功成名就了,还是老爷子级别的。

十三、布鲁克纳 第九交响曲

布鲁克纳的第九就是宇宙,就是人生。这种音乐不应该属于人世间应该有的音乐,里面蕴藏了太多的内容了。可以说,每个人都会从中听到不同的内容,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伟大”!

上帝都看不下去了,这家伙在泄露天机。赶紧收了布老爷子,不让他写完。

又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版本,莎瓦利什指挥巴伐利亚国家管弦乐团的现场录音,Orfeo出品。他家的东西,好的好上天,差的差下地。这个又是属于好的,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十四、西贝柳斯 第一交响曲

对西贝柳斯的交响曲自己一直不太喜欢,可能与自己对他的了解太少有关。另一方面是,自己也不想轻易地听自己不熟悉的古典音乐了,还是要给自己的晚年生活留点趣味嘛,哈哈

他的第一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我觉得很雄伟,不由得想起北欧雄壮的风光,感觉相当配。我估计换成青藏高原也不错,应该也很配。

十五、西贝柳斯 芬兰颂

只要以祖国或祖国名命名的音乐就没有不感人的,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大概是人类最接近对母亲的爱的另一种感情了。前面有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后有西贝柳斯的《芬兰颂》,你也可以把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归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响曲归于其中。

在这首曲子中,作曲家饱含感情的歌颂自己的祖国,感人肺腑,任何人听后都会为之动容!这是全人类共通的感情!我深爱着这片热土,不希望她被侮辱和欺凌!更反感以此做营销,企图以此把自己的产品用高价卖给你的商人。

十六、肖斯塔科维奇 第九交响曲

以老肖的名号,他在二十世纪作曲大师中的地位真的是太高了。按说应该推荐他的第五、第七、第八、第九和第十,或者还要加上十一、十三才够。因为他交响曲要讲的故事还真不少,是现在标题党的前辈,而且也是真正有标题和意思的。不过,以自己对老肖的喜欢程度,推荐一部第九都嫌多,嘿嘿

记得自己当年买磁带的时候,老肖的第十、第十五就买过的。按说,自己也应该听过不少遍。但偏偏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似乎是听了一遍就扔到箱底了。

老肖的交响曲很不好听,非常不好听,这包括他几乎所有的音乐,除了那首JAZZ组曲外。不过,他的第九还能被自己接受。一是它很短,五个乐章也就二十五分钟这样子。另一方面是它比较轻松,老肖这首曲子写于伟大的卫国战争结束后,作曲家可能想用它来表现苏联人民赢得卫国战争之后的喜悦吧。

按说老肖的交响乐康得拉辛或穆拉文斯基的全集最好,毕竟他们是老肖交响曲前期和后期的主要首演者,对他音乐的理解是最出色的。不过自己还是选择了另一位来自苏联的扬颂斯的录音,原因无它,比较新而已。

我删掉了这个全集中前面的几首交响曲,留了后面的一些,希望自己有机会多去听听,找找感觉。

第十七、弗兰克 d小调交响曲

赛萨尔·弗兰克(Cesar Franck,1822-1890),法国作曲家,法国音乐复兴的领路人,后面著名的法国六人团中好几个人的老师。

虽然说是复兴法国音乐,不过这首交响曲音乐个人感觉还是很有德味的,并不像法国人那种浪漫感觉。这首音乐写得还是相当好听的,弦律流畅而迷人,听着也不会让人感觉枯燥。也可能是自己根本区别不出来他们的区别,如同自己也分不出来斯拉夫人和日尔曼人的区别一样。

还有一个可能是克伦佩勒的指挥就是这个味,换成法国的指挥比如戴维斯,可能就是另一个味道了。

第十八、格拉祖诺夫 第二交响曲

俄罗斯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私人学生,曾受过老柴的称赞和指导,后面当了十多年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校长,是肖斯塔科维奇的老师。他的音乐长时间不受待见,估计原因是没有里姆斯基和灿烂辉煌,也没有老柴的忧郁感人,又不是学生老肖那种标题党。

但仔细听下来,感觉又很有自己的一些特质在里面,承上启下的那种。他总共写了共九首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算是比较容易接受的,音乐语言跟老肖有很大区别,反倒有从老柴那里续承而来的感觉。在马勒热之后,据说现在也兴起了格拉祖诺夫的热。有机会再去仔细听吧。

十九、马勒 声套乐组曲:旅伴之歌、亡儿之歌、吕克特之歌

马勒的声套乐组曲和他的交响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他的旅伴之歌和他的第一交响曲之间就有对应的关系,主题都在声套乐之中了。他的第四和少年魔角之间也差不多。而他的大地之歌直接就是交响化了的声套乐组曲了。听了他的声套乐组曲再去听相应的交响,可以加深理解。如果能听懂他的歌词就更好了。

不过,自己一直没有搞清亡儿之歌和吕克特之歌跟他那两部交响有联系,没有查到。

二十、奥尔夫 布兰诗歌

当年发现布兰诗歌的人都吓坏了,没想到中世纪的修士们都玩得这么high,很开放嘛。

因此,奥尔夫为此写了音乐上也相当放得开的布兰诗歌,既有柔美的片段,也不乏雄壮的大合唱。布兰诗歌也因此成为二十世纪大合唱的典范级的音乐,听得爽得很。就是很费箱子,NS17都有些Hold不住,要拿大落地听才够爽。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