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最新手游《时空猎人》的详细攻略以及礼包兑换码福利,《时空猎人》是一款2d横版动作格斗手游 ,深受玩家们的喜爱,其实《时空猎人》这款游戏是可以使用礼包兑换码的。如何领取《时空猎人》福利?兑换码是多少?如何使用兑换码?跟小编一起看下去吧。
01
游戏介绍
《时空猎人》是一款全球热门横版格斗手游。游戏讲诉的是各族精英战士联合组成“时空猎人”强大组织,跨越时空猎杀入侵的怪物的故事。回到东方帝国古城的猎人们将继续热血战斗!更有新时装、新地图以及超强高清版上线!勇者们快来新的大陆体验不一样的指尖格斗吧!
02
游戏画面介绍
03
游戏攻略
装备的培养,等到装备解锁之后,这里也会成为萌新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点,就算你可能不是全区最强力的,但装备副本也有难度高低的区分,只要打自己力所能及的那个副本,获得自己所能拿到的最好的装备就可以了,毕竟装备本身是可以合成的,到时候把积攒的低级装备都合成就可以了。
星核的培养,星核的培养对于每位萌新来说也是必备的,而且星核的战力提升,是实战的提升,对于三种职业的猎人来说都有大幅度的加成,不仅限于整体实力的加分而已。
开启房间竞技,记得开始的时候,没啥人会去房间竞技,一般也就几个大神吧!后来小编就发明了一种更快的方式!脱装备,邀请好友对打,一方不打,另一方打,等一方赚到了50勋章,就换另一方打!很省时间!
内部兑换码
《时空猎人》限时兑换码:
jdhgfsd
jhfvbfd
sdhgsde
fduyvhb
fdbvdvd
fjkhvbgf
jfdgbvfd
兑换方式:点头像 点设置 兑换码兑换
小编手中还有很多游戏的内部特权号,私信小编可以领取~小编给大家分享精华的第一手游戏攻略和情报资讯,也给大家整理了最新的兑换码合集,喜欢的话点点关注吧,后续会发放更多福利哒!想要更多游戏的福利也可以私信小编~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嗷,具体以游戏内为准哦。侵权联系删除。
“东方学系”(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的更名是大势所趋,数年前剑桥大学就将其“东方学系”更名。牛津大学“东方学系”的系名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近年系里决定对系名进行商议。在一年半载纷纷扬扬的讨论后,结果终于尘埃落定,“东方学系”已于2022年8月1日起更名为“亚洲与中东研究系”(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更名不仅仅是一次事实层面的事件,更涉及文化层面的论争。笔者经历了东方学系更名的全过程,本文将其记录下来,以飨读者。从牛津大学的例子中,可以窥见更名浪潮之一斑。
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图书馆与万灵学院
东方学渊源于教欧洲,其正式出现被认为是从1312年维也纳教公会(Church Council of Vienne)决定“在巴黎、牛津、波洛尼亚、阿维农和萨拉曼卡”等大学设立“阿拉伯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和古叙利亚语”系列教席开始的。早在东方学系成立前,牛津大学对于东方语言与文学的研究即已存在。十六世纪上半叶都铎王朝亨利八世时期,英国皇室就赞助了希伯来语的钦定教席(Regius Professorship),此后数百年间牛津大学先后设立了阿拉伯文、梵文、汉学、亚述学和埃及学的教席。1636年,坎特伯雷大主教兼牛津大学校长威廉·劳德设立劳狄安阿拉伯文讲席教职(Laudian Professorship of Arabic),由爱德华·波科克担任首任教授;1869年,詹姆斯·莱格(汉名理雅各)担任最早的汉学讲席教授;1891年,阿奇博尔德·赛斯担任最早的亚述学讲席教授。其余如波斯语和缅甸语等虽无讲席教职,但在牛津大学也有相关人员从事教学与研究。十九世纪中下叶,作为整体的牛津“东方学”成立,归在艺术系下,与古典学和现代历史并列。在二十世纪初,这一形成中的系科终于得以单列,最初被命名为“东方语言与文学系”,后来改为“东方学系”。
按照牛津大学的章程,东方学系的地域范围大体是“非西方”,使命是进行“从古至今有文字记载之文明的跨学科研究”。欧洲视野中的“东方”是一有机联系的整体,涉及到经济、宗教、文化等方方面面:地中海世界和东亚的商品互有交换;佛教将南亚、东南亚、中亚与东亚相连接;印度叙事文学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阿拉伯世界的医学和天文知识在亚洲的其他区域广泛传播。因此,将对于这一广袤地域的研究命名为“东方学”,本身看上似乎并无不妥。
然而,追溯历史就能理解“东方学”命名在今天遇到的问题。无可否认的是,牛津“东方学”在19世纪成立初期之时,与英国的“帝国事业”紧密相连。以印度学为例,牛津对该地区的研究,旨在为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地培养合格的公务员。博登梵语讲席教职(Boden Professorship of Sanskrit)由东印度公司的约瑟夫·博登上校设立,初衷在于“使本土印度人改宗教”,象征着牛津对印度次大陆的浓厚兴趣。从1860年第二任博登梵语讲席教授的任命上,也可以看出学术与帝国扩张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其时孟尼尔·威廉士(Monier Williams, AD 1819-1899)与马克斯·缪勒(Max Müller, AD 1823-1900)竞争这一职位。尽管马克斯·缪勒学术声望更高,但马克斯·缪勒是德国人,与牛津倡导自由化的神学家关系甚好,遂而引起了教会保守派的怀疑,而孟尼尔·威廉士向来以虔诚的英国国教教徒著称。最终,孟尼尔·威廉士胜出。在就职演讲中,他表达了在印度传播教的愿景,“一个伟大的东方帝国业已投入我们的统治,我们的目的不在于使其成为政治的试验田,也暂不在于扩展我们的贸易,增强我们的自信,或是助长我们的声望,而在于使愚昧的人们得到启蒙,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听那报喜的福音。”后来孟尼尔·威廉士又做了《牛津大学应如何最佳地尽到对印度的责任?》的演讲,提出应该让牛津大学填补东印度公司学院关闭留下的真空,使得学术更好地服务于帝国。在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东方学”与帝国议程相连,是题中应有之义。人们对此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帝国的衰落使得“东方学”成为一项遗产。一个多世纪后,萨义德《东方主义》(Orientalism)一书出版,“东方学”这一名称变得越发敏感起来。自此,东方学与西方中心主义划上了等号,人们也逐渐清醒地认识到,传统东方学中潜藏着种族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在后殖义视野下,东方学被认为是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所进行的合理性论证。萨义德的指控,首当其冲地针对了现有学术建制下的东方学系。作为回应,牛津大学在每年新生入学第一周都会教育所有东方学系的学生拒斥西方中心视角,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有意识地突破传统东方学的窠臼。不过,反对“东方学系”系名的呼声仍然愈发强烈。“东方学”及其原初的帝国主义内涵成为一项几乎是全体师生拒绝的遗产。据牛津大学调查反馈,有些学生甚至羞于在简历中明确标明自己毕业于“东方学系”,因为这可能会在求职时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萨义德《东方主义》第一版封面
英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反映了传统“东方学”的不合时宜。二战后的斯卡布罗报告(the Scarborough Report)指出,随着殖民地的解体,牛津已没有必要继续教授诸如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等语言。1961年的海特报告(the Hayter Report)后,更多的政府经费从古代文明研究转而投入当代语言与社会研究,促进了区域研究的兴起。而1986年的派克报告(the Parker Report)后,政府经费转向支持亚洲与中东研究中对于当下“外交与商业”有助益的学科。随着时间的变迁,“东方学”的内涵与外延有所改变,后殖民时代的“东方学”已不是曾经的“东方学”。
在“东方学”引发尴尬与自身变迁的大背景下,2020年冬季米迦勒学期,系里对更名问题进行了第一次线上调研。本次调研共回收452份有效问卷,其中69%的参与者支持更名,31%的参与者反对更名或是立场不明。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从多方面进行论证,支持者认为“东方学系”具有冒犯性,更名象征意义重大,而反对者觉得这不过是过度的政治正确。参与者共提供了93种不同的更名选项,排在前六位的是“古代与持续(世界)文明系”、“亚洲与中东研究系”、“亚洲与北非研究系”、“亚洲与非洲语言与文化系”、“亚洲与北非文明系”以及“世界语言与文化系”。更名工作组分别列出了每一个待选名称的优缺点。比如“亚洲与北非文明系”虽明确指出了本系的研究范围,但“文明”将会引发新的论战,因其暗指了社会的“先进”与“落后”;又比如“世界语言与文化系”名称虽具灵活性,但缺乏地理范围指称,过于宽泛。
2021年春季希拉里学期,系里的六组学科群(阿拉伯、波斯与土耳其研究组、中国研究组、埃及学与古代近东研究组、希伯来与犹太研究组、内亚与南亚研究组、日韩研究组)以及负责筹集资金的发展办公室分别讨论系名变更事宜,并将讨论结果汇总。其中,日本与香港的发展办公室特别提出,不希望新的系名中包含“文明”或“文化”,因为东亚社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现代”的,“文明”或“文化”会造成“前现代”的印象,使得赞助人在捐钱时更加犹豫。2021年夏季圣三一学期,系里进行了第二次线上调研。与此同时,更名工作组对于全球大学的相近学科名称进行了调查,以供更名时参考。2022年春季希拉里学期,系里进行了最后一次线上调研,让学生和教职工在四个系名备选项(“亚洲与地中海研究系”、“亚洲、非洲与中东研究系”、“亚洲与中东研究系”以及“国际语言与文化研究系”)中排序。最终,“亚洲与中东研究系”获得最多票数,被报送人文学部和大学理事会,替代“东方学系”成为新的系名。历时近两年之久的更名过程终告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中心绝非仅仅是东方学系才受到的诟病。事实上,不少牛津大学的系科名称都自知或不自知地采用了西方中心的视角。有论者就指出,若需真正破除西方中心,牛津大学的“古典学系”应更名为“古代希腊罗马研究系”,因为古埃及学、亚述学,或是梵文和古汉语同样可以划归古典学范畴,却未被包含在内。以此类推,“中世纪与现代语言系”应更名为“欧洲中世纪与现代语言系”、“哲学系”应更名为“西方哲学系”,因其研究范围并没有囊括世界其他地区的语言和哲学。
“东方学系”的更名事宜已告一段落,不过新的系名“亚洲与中东研究系”也存在问题,因为“中东”本身也暗含着欧洲视角。那么,在全球化时代新一轮学术浪潮中,系名会被再度更改吗?我们是否可以预见,更多的系科将面临更名?
主要参考文献
Hayter, William. “The Hayter Report and After.”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Vol. 1, No. 2, Education and Pluralism (1975), pp. 169-172.
Richard Symonds. Oxford and Empi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Email Correspondences. University of Oxford, 2020-2022.
Ulrike Roesler, et al. “History of the Faculty”. 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Website, University of Oxford, 2022.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伍麦叶的熏笼精】
1989年版的迷你电视剧集《环游地球八十天》,多年来在中国口碑甚好,但其中涉及中国的情节十分离奇,让我非常震惊,而且更让我奇怪的是,周围的人全都没觉得那段情节有什么可在意的。
我和朋友们提起,朋友们的反应是,不就是段剧情吗?反正西方表现中国永远是荒谬的。
那段剧情的荒谬一直让我困惑,说不清问题在哪里。自从系统性地关注中东新闻并震撼于这其中文明之间的误读和中国被西方精英垄断的媒体面向全世界系统性的误导之后,我益发感到,那段情节不简单。
1989版《环游世界八十天》,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好评:作为电视剧,它投资巨大,因此有很多大场面,海上风暴,骑象跋涉,等等;讲的是男性历险故事,很吸引全世界的男性观众,满足他们的幻想;更何况里面出现了印度,缅甸,中国,日本,更是吸引那些非东亚地区的观众。尤其是其中凭空硬加进去的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的段落,从收视率角度,实在是妙招儿,各国观众都会觉得新鲜,觉得满足对中国和中国宫廷的好奇,只有东亚观众除外。我相信,那段戏是有助于提高该剧的收视率的。
迷你剧《环游世界八十天》官方海报
但是,我对这部电视剧无比反感,每一个情节都反感。与原著对比,是“点金成铁”的标准案例。
凡尔纳的《环游世界八十天》原著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因为作者非常严谨,以文学的形式准确地记录了那个时代欧洲文明的状态——无论从精神,道德,到生活方式,到技术水平,以及,欧洲帝国主义在世界上扩张的具体范围——所以今天来看如同最优秀的文献。更何况,作品中欧洲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甚至帝国主义呈上升态势时的那种气质,很难不让人受到震撼感染。
今天,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年青一代,有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那就是开始遗忘十八、十九、二十那三个世纪,也许还包括更早的世纪,欧洲文明所取得的成就,遗忘这些成就的意义。更有甚者,有意或无意开始蓄意地抹杀欧洲文明在那几个世纪里的伟大成就,重复人类史上无数次的做法,对曾经的文明毁尸灭迹。
而在这一场抹杀当中,中国又被当成了趁手的工具。
如我再以往的文章中提到的,西方为了在21世纪渲染中国威胁论,从而给中国编造了一套历史,强调中国面对欧洲一直更为强势,从来没比欧洲弱过,没想到,这种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行为产生了一个副作用——谎言说多了,现在的世界人民开始利用那套伪造的中国史,来抹杀欧洲昨天的伟大。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稀里糊涂地把工业革命的成就抹杀了或者干脆不提了。
这其中的逻辑是:既然中国从来都比欧洲强大,而中国并没有发生同步的工业革命,那么工业革命又有多大意义呢?
更为令人费解的是,1989版《环游世界八十天》所表现出的,诋毁欧洲文明的大业上,是欧美人自己先动的手。而且早早发生在三十年前。
原著作者、大作家凡尔纳像柯南道尔、大仲马等作家一样,拥有那个时代局限性之内的正义感与良知。所以,他的作品如今分析起来也是让人大有兴头的。
小说中法国人男二号是一个“谁都愿意有这么个好朋友”的人——快乐,善良,活变,但非常喜剧化,与英国人男主形成彼此忠诚的主仆关系。作者是一位法国作家,显示当时的法国人多么心胸阔达,并且擅长自嘲。
男主福格和印度贵妇阿乌达夫人的关系更是体现了作者的世界观,他相信,英国人,即西方人,是印度人的救命恩人,西方化的印度人才是文明人,没有西方化的印度人是野蛮人。须注意,小说中,阿乌达是“帕西”人,即祖籍波斯之人,按欧洲的理论,波斯人是雅利安人,“属于当地种族的第一等阶级”,她的一位富商远亲经英国政府封为爵士,同时,她还嫁给一位印度老土王三个月,实际上有印度王妃的身份。她想去香港投奔的,是另一位远亲,他是香港最富有的商人之一,但却去欧洲定居了。
凡尔纳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书中相当严格地根据当时西方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设计男主的旅程,书中有句话非常精彩,“好像有条英国城市带围绕着整个地球”。所以,作者让笔下男主一定是一位英国人,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精神。
由于作者严谨的现实主义精神,男主的环球之旅是贴着中国的边儿过去的,只到了香港,然后在上海的黄埔口岸根本没上岸,直接赶上要乘的船去了横滨。如此的设计,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心理感受:当时的中国大体上还在西方文明的势力范围之外,与印度和日本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们知道,那不是事实,虽然当时中国的情况与印度不同,与日本也不同,但通商港口也好,海关也好,使馆也好,治外法权也好等等,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已经进入中国内部。——早在1872年,在凡尔纳那个时代的西方知识分子当中,对于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在判断上就产生了误差。这是非常值得仔细梳理的,说明西方人对中西关系的认知偏差是历史性的。
但不管怎样,该偏差还不是很明显,至少作者比较谨慎,在中国问题上采取的对策,是最低限度的涉及。
而到了1989年版的《环游世界八十天》这段情节却被彻底颠覆了。这部剧里聚集了多位老牌明星,是名副其实的全明星阵容,甚至小角色都请来老戏骨客串,而且投资巨大,显然是花了心血的作品,无论投资方还是创作人员都希望获得成功。
从整部剧的剧情可以看出,整个创作集体很清楚,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不能再简单宣扬十九世纪的帝国主义、殖义和白人中心主义。于是,他们对一部成功的名著在情节上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试图用当代的新观念令其脱胎换骨。他们要改写,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可办法竟是任意编造历史!
结果就闹出了1989年版《环游世界八十天》(以下简称“八十天”)那个怪物,表面上各种先进思想,反战,反对暴力,宣传种族平等,质疑英国的殖民活动……然而,剧中的全部观念,其实仍然是各种对非西方世界的刻板印象,所谓“东方主义”。因此,在观念上比凡尔纳毫无进步,甚至有倒退,但却让原著精华尽失。
该剧在观念上的,也许比凡尔纳还严重,比如剧中居然戏说巴黎公社!把巴黎公社表现成一场闹剧,是法国人爱折腾、不安分的国民性的表现。西方世界内部英语世界刻意贬低法国,对法国人也采取刻板化印象——法兰西人民当年的伟大社会实践,变成了这个民族就是喜欢闹乱子;法国人多情,爱调情,喜欢拿恋爱当美酒,变成了粗野的。
剧组强行增加的中国戏,也说明,尽管作品宣扬什么反战、反暴力,宣扬种族平等,好像跟着时代,反应了当代最进步的观念,但其实的内胆是何等的封建落后。真的是,封建落后,还是彻底违背历史的落后。
首先,剧中表现的中国平民,仍然是刻板化印象,毫无生气,毫无个性。创作剧组沿袭了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二分法”,即,歧视中国普通人,同时抬高统治阶级。
凡尔纳不管有多少偏见,他至少努力了解当时的世界形势。而1989版的剧组看去似乎对十九世纪历史没有基本知识,所有的情节都是胡编。关于中国,他们胡编道:
男主一行到达中国靠近上海的地方后,一位传教士告诉他们:
“现在有些路已经被封锁了……中国的皇太后现在正在前往上海的路上,因此所有的人都不许旅行,而且皇太后很不喜欢英国人。”
下面咱们就用截图的方式,一起欣赏编剧伪造历史有多大胆,以及多么昏头。
男主和阿乌达、侦探一起坐人力车,前往上海。
1989年版的糟改让人愤怒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原著恰恰是表现,工业革命时代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才让快速环球旅行有可能。那是小说的主题,也是小说始终有价值的原因。但,剧组把原著根本的主题给毁掉了,可能也是一般平庸文化人的毛病,理解不了科学,就知道情怀和诗意。凡尔纳清楚,靠人力车,不可能完成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奇迹,这就是让他能成为大作家,时代作家的地方。但1989年的剧组根本没那个脑子。
忽然遇到中国百姓跪倒一片,叩头在地。给他们三人拉车的三位中国车夫立刻弃车跪倒,不肯继续前行了。
于是,英国绅士,伦敦改革俱乐部的会员,百万富翁,就亲自拉人力车,拉着印度贵妇和伤了脚的英国侦探,前往上海。
立刻被清朝士兵捉拿起来,上了枷板,一路遭到中国小孩追着嘲笑。
怕观众没知识,特意用字幕通知,这是中国的紫禁城。
出现了皇太后和皇帝,按历史,那只能是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
西太后气得运了运气,才说:“气死人了!他们违反了海关规定。带他们上来。”
两个英国人带着枷板,和印度贵妇一起被带入金銮殿,上海的那个。
印度格格一到御前就跪下了,真是滑跪。男主福格先生,原本应该阅尽世面、历尽惊险(原小说暗示他是靠参与殖民活动发了财),看到阿乌达跪下,很意外,仿佛人生第一次见到,很懵懂,很无措,和侦探一样,对目前的处境非常茫然。
她还立刻行叩头礼,并且是连连叩头。——好像印度没有这个礼节吧?印度有把头深深伏低的类似礼节,但和中国的叩头不同。
然后,然后,震撼的时刻到了,
两位英国白人绅士——虽然严格说来,在当时,某些侦探不算绅士——看到印度格格叩头不已,他们两人互相对了一眼。
然后他们两个人同时跪下了。跪下了,跪……
你以为是单腿跪吗?No,no,是双腿跪。对不起我本来想要去掉油滑腔调,保持理论姿态,但,到这儿,我还是守不住了。
我们都太熟悉“马戛尔尼事件”了,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预期中的金銮殿内的情节应该是某种对马戛尔尼所讲述的那个版本的复现——男主傲然说,我们英国人是不对任何人下跪的,就是在我们伟大的女王前也不下跪,我们只面对上帝,但那也不是下跪的姿态,云云。于是发生争执,表现东方的愚昧和专制,中国的观念落后,缺乏,自命天朝,盲目自大,等等等等。最后以男主的胜利告终,慈禧在先进的欧洲人面前矬尽脾气。
结果男主不需要要求,自己跪了,主动跪了。
似乎,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觉得,英国绅士见了中国皇帝和皇太后就应该下跪。他们显然都不知道马尔嘎尼的故事,也不知道中国知识界一直在用那一幕来自我拷问。
接下来,出现了特别反应欧洲人思维模式的一幕,也或者,在这方面,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
同治皇帝完全是一副西方绅士的傲慢和高贵派头,走下宝座所在的高台,完全无视两个英国人,伸手扶起印度格格。你别说,这一位同治又精神又漂亮又威权,绝对是中国皇帝与达西先生的合体,如果你不是中国观众,你会很迷这位中国皇帝呀。如果你是女观众,你会做梦,我要能做他的皇后就好了——达西版的中国皇帝,你要不要?你当然要。
然而,接下来,如果你能理解的话,那是触目惊心的一段情节:
同治轻慢地伸手托了托印度格格的下巴,然后松手,仔细打量。接着,流露出一丝惊讶的表情。
这段戏的每个细节,都流露了剧组的无意识。像那个托下巴的动作,前一分钟,同治还是个达西,此刻忽然变得傲慢和轻浮,对女性很不敬。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剧组内心对中国和印度的感受,即,对前者很敬畏,对后者很轻视。
印度格格也坚定地、自信地回视。两人的交视之间,传达了无数信息。
接下来是特别反映欧洲人的种族主义和封建观念的对话,中国人很难理解:
同治:“你和特次家族有亲戚关系吗?”
印度格格坚定地回答“是”,同治便逼问:“什么关系?”印度格格回答:
“我爷爷的姑父是特次家族的。”
此时她的神情依然坚定和坦然。
同治听说,马上回到宝台上,他的身姿和动作都是英气勃勃,像个牛津大学划艇队的队员,一看就是个心思清朗、意志果决、体态矫健、动作迅速有力的青年君主。
同治望向西太后,彼此无言地交流意见,西太后颔首示意,那一刻,她的表情很宽容和温和。于是同治果决地宣旨:
“根据我的母后、皇太后的懿旨,现在你被释放了。”
接下来的镜头是对向谁呢?不是印度格格,是斯蒂尔和波洛,他俩立刻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没事了。
格格也表态:
“谢谢您的宽大,陛下。我的同伴也感谢你。”
然而天朝是那么好说话的吗?当然,不!
同治一句话就把三个人的幻想碎成齑粉:
“不,他们没有你的血统。”
印度格格恳切地呼了一声:“陛下!”想申辩什么,但,刚毅果决、威权赫赫、世界第二强势(他母后是宇宙第一强势)的同治打断:
“我非常遗憾,他们必须被砍头。”
两个英国人闻旨不知所措。
没想到印度格格气势如虹:“那我也一样必须死。”
男主闻言,非常意外。
这时他表现出了男子气概,赶紧说:“对不起,请等等,呃呃,事情应该,应该由我来负责,如果应该有人死的话,请杀了我。”
但格格更有气概:“这位先生是我的监护人,失去他我也不想活。”
西太后向同治点点头,同治转头宣布:“你的监护人可以释放。”坚决地一指侦探:“他必须死。”
侦探吓坏了。
男主赶紧坚持,一切都是他引起的,如果必须有人死,那只应该是他。
同治略一停顿,向格格确认:“他真的是你的监护人?”格格说是。
同治:“真令人头疼。”
然后是片刻焦灼的的等待,三个人十分紧张。
同治再次转向慈禧,两个人无言地交流了一下,然后同治又转向跪着的三个人。
侦探紧张极了。
牛津大学划艇赛手版和达西版同治气宇轩昂地宣布:“饶了你们。平身。”
侦探还不敢相信,用手指指自己:“我也能站起来?我也可以不死了?”确信后发出呃呃声,十分失态。
倒是印度格格十分刚毅和强硬的表情:“谢谢陛下。”微妙的是,说话前,她表情刚毅地,与同治有个会心交流的眼神儿。
三个人站起来,侦探颤巍巍地站不稳。
同治果决地一挥手,示意卫兵们将他们三人释放,然后转头就走。
接下来的镜头,一座标志“东门”的城门打开,男主,印度格格,侦探,坐着人力车,离开了“上海”。两个英国人侥幸借助一位印度高级种姓女性所用的中国贵族的血缘,逃过了一死,男主总算可以继续一八七零年代的八十天环绕地球的冒险。
剧情非常细腻:男主和印度格格坐在同一辆人力车上,格格意态舒畅,轻松地扇着一把中国扇子,直视前方,像是世界的主人一样自在。好像她是个中国公主,带着心爱的男人和异国同伴离开皇廷,离开中国,奔赴远方。男主的姿态更微妙,把面孔朝向她,又没有完全朝向她,但抱起双臂,恢复了英挺的姿态,也恢复了自信。
他曾经救了她,从野蛮当中,而她又救了他,在中华帝国的宫廷上。他们彼此扯平了。也许不止是扯平了,在他心目中,她受到中华帝国的认可,在身份上高于他了。
淘换回一个在中华帝国宫廷上受到认可、拥有地位和荣耀的,雅利安血统的,印度王妃,那位英国绅士的环球冒险可真值。1989年版的剧组,把他们心中最完美的梦想,发散给全世界。
然而,很容易忽略,但必须重视的是,镜头交代得清楚:上海的那座东门,本是关死的,打开之后,仅仅让男主和两位同伴乘坐的两辆人力车出城,然后立刻关死。
1989年,对我个人是个特别的年份,对世界来说怕是也如此。历史开玩笑的是,从那一年以后,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文化界的大部分人争先恐后接受了西方关于中国、关于中国近代史、关于战争的历史叙事,按照西方人给定的结论与历史过程,讲述中国近代史。包括战争西方无罪论,责任在清政府不守规则,清政府打战争不是为了禁止,只是为了维护天朝威严,等等。
没想到,在中国文化界给西方跪下之前,抢先一步,西方文化界先给中国跪下了。
然而还不止,如果我们通过全剧综合分析,会发现实际上该剧竟然颠倒了大英帝国与清朝的国情和国势,把英帝国表现得腐朽、低效,而清朝十分强势。
那是值得仔细分析的。
“八十天”的剧组对历史完全无知,但痴狂地迷恋想象中的中华帝国,在他们的这部作品里,竟把一八七零年代的英帝国与清朝的状态干脆利落地调了个个儿。
那种颠倒里,最清楚的一层,是剧组莫名其妙地对古老东方帝国的“向往”。用镜头告诉观众,中华帝国的宫廷那才是宫廷——辉煌,气派,威严,排场大,格局大。
剧中的清朝宫廷
剧中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宫廷
如果你认为,剧组是在谴责东方专制、华而不实,死抱着虚幻的天威,而英国王室更平等,更朴素,更有效,更现代,那你就误会了。因为相关戏里,对英国宫廷是轻嘲的风格。
剧中竟然是慈禧与同治强悍无比,而整个英国精英群体,从女皇,到官员,全都带种暮气,最可怕的是官员们还大多猥琐。甚至在两位女性最高统治者的形象上,都是美化西太后,调侃维多利亚女皇。
剧中的慈禧太后
剧中的维多利亚女皇
该剧对维多利亚女皇及其宫廷,对大英帝国的统治精英,施加露骨的轻嘲,演员们齐心协力,把各自的角色给予精致的漫画化。也许是这些优秀的英国演员自黑起来太熟练了,但效果是让大英帝国的精英集团显得有种朽气,甚至有点颟顸。可是,朽气,颟顸,这是晚清统治集团的状态啊!尽管明明当时正是日不落帝国走上巅峰,但剧中反让惊鸿一现的同治和慈禧威风凛凛,也就是说,精准地把中英两方做了个角色互换。
按剧中的表现,当时的英帝国就是清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那类作品里晚清的状态!
对大英帝国怎么批判都可以,但必须尊重历史。当时的英国,不管有多少问题,那是蒸蒸日上、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的状态啊,是全球最强势的国家!当时英国上层的强悍,傲慢,自信,富有荣誉感,富有责任感,敢冒险,很多人文武双全,等等,也是有名的,那时英国上层人物的强势形象引发全世界的畏惧和仰视。怎么可以表现成统治阶级腐朽没落,官员猥琐无能。
清朝更不是剧中的强势状态啊。
剧中居然又有这样的情节:
男主到了香港之后,进入一家中国人开的旅馆,旅馆前台的中国男子居然歧视他们!看到他们拿出大钞,才转变态度!在1870年代的香港,中国人歧视白人,歧视英国人!还能更离谱么。
结合前面的慈禧同治“金銮殿上提审洋人”的情节,看了这一段剧情的西方观众,会对近代中英关系留下完全错误的印象,也无从知道晚清面对西方列强的狼狈。
这个剧的所有主创人员,从投资方到演员,胡编剧情的时候这么轻松,这么没精神包袱,看起来是真的不了解那一段历史,只是凭着不知道怎么养成的观念就直接上手写情节。
就算瞎编恶搞,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情节。比如编个情节,同治皇帝偷偷出来玩,与男主意外结识,搞些很好笑的情节,然后同治向男主倾诉内心,男主给他灌输点要搞工业化啊之类的道理。但是,不,剧组要过崇拜中国皇帝的瘾,所以对清朝只敢瞎编,却一秒钟没想到恶搞,不敢恶搞。但对英国精英集团,却极尽恶搞之能事。
他们似乎真的迷信当时清朝就那么强硬,那么不可冒犯。他们也不知道从马尔嘎尼开始,自乾隆到同治,英国使节面对清廷的百年抗争,最难理解的是,他们似乎觉得,英国平民见到中国皇帝,就应该下跪,这才符合世界秩序,于是用布鲁斯南和彼得蒂乌斯的随便一跪,把英国人从前的努力一笔勾销。
所以,剧组仅仅表达对幻想中的中华帝国的敬畏吗?非也,剧中又有如此的刻板化表现。那种表现,在我们看是“恶意黑化”,在西方人却是他们心中中国的“真实情况”。
中国观众更难以理解的剧情是,慈禧和同治因为印度格格的血统,饶她与两位英国人一死。为此,该剧特意请一位有华裔混血的新加坡女演员出演印度格格。且不分析帕西(波斯)族的印度贵族怎么能有中国皇室认同的血统,单说这里面反映的欧美特有的血统观、种族观和封建观。
同治仔细打量了阿乌达,马上微微显出惊讶的神色,根据她的相貌,辨认出她的种族可能有中国皇室认可的血统。
不知“八十天”的英文原台词如何,中文配音的台词,在我们中国观众来看,很滑稽,“我爷爷有个姑父”拥有中华帝国认可的血统,那意思显然是指中华帝国的贵族血统。
仅仅是部分的贵族血统,就立刻获得认同,这显然是欧洲的封建观念,中国完全是另外一套逻辑。微妙的是,三个人死里逃生,离开上海时,阿乌达和男主福格的姿态表情都变了,有种睥睨世界的自豪和骄傲,有种仿佛变成了中国人的自信,有种是世界主人、人上人的得意。
——他们经中国皇帝认证过了!
里面的逻辑关系是:印度格格虽然有中华帝国认可的贵族血统,但是以前没有机会获得中华帝国认可,这一次,是正式认可了
福格已和阿乌达暗生情愫,那么,他肯定就是中华帝国的贵族的女婿了,于是,他也有中华帝国贵族的身份了。
这是我们中国人特别不能理解的封建观,即,通过血统和联姻,获得某个贵族家族的身份,进而获得某个王国或帝国的贵族身份。
但是我们看,“八十天”里,西方剧组坚定地认为,拐弯的婚姻关系和血统关系很重要,有本质性的价值。
实际上,英国国王亨利七世上位,就是利用了很复杂的血缘和婚姻关系,他的母亲是英国王室的后代,但家族没有继承权;他的父亲是一位男贵族和国王亨利五世的守寡王后的私生子,是亨利四世的异父同母的弟弟。他凭着这一套血统,当上了英国国王,又同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结婚,巩固其合法性。
我一直有一种大胆的想法,从我以前文章中喜欢提及的好莱坞大片《成吉思汗:征服者王子》到这次提到的《环游世界八十天》,这些经典的文艺作品表现出一种对于所谓中国皇室身份、贵族身份的羡慕和崇拜,从中又表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渴望”。
美国人约瑟夫·古尔登于一九八一年著成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写道:
“杜鲁门表示同意,然后便琢磨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他希望考虑‘台湾重新划归日本’的设想,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状态,并且将其置于麦克阿瑟的控制之下。杜鲁门接着透露了一桩出乎意料的政治事件。他说,大约一个月前,他收到的一封密信,蒋在信中提出要‘置身事外,如果这样做有所助益的话’——也就是说蒋要辞职,让另一位较少引起争论的人物接替对人的统治。……他认为,会接受麦克阿瑟做他的接班人。
这样的接班将大大有利于麦克阿瑟将军。如果把统治中国的大权交给麦克阿瑟,那么麦克阿瑟将成为两个而不是一个亚洲主要地区事实上的总督。的这一提议也为麦克阿瑟后来企图把人拖进战争时增加了讨价还价的筹码。如果英国、印度以及其他地区自由派的‘第三世界主义’人士因为极端保守的形象而反对人参战的话,那么麦克阿瑟不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吗?”(80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所以,西方文化精英究竟怎样看待中国?也许由于西方人某种深藏的文化集体意识,他们想象中的“中华帝国”是否也是能通过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而被“窃取正统”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猜想。
至少,我们也许根据“八十天”得出一个结论:
一百多年来,西方世界丑化、歧视中国,诬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等等,这是主流。
不过,实际上,与之同时,西方世界还存在着截然相反的心理,对古老庞大的中华帝国,对中国皇帝乃至各种当权者的专制权威,敬畏、羡慕,甚至迷恋。伴随着这种心理,文艺当中,就对中国的形象时而出现神奇的塑造。
可以想象,在全球化时代,这部轻松幽默的老剧集会借助各种渠道跨越空间和时间,任何人都有可能看到它,那么,除了东亚人知情之外,其他国家的人又有几个能察觉这段剧情违背历史呢?一个阿富汗人如果有机会看到,会对中国形成什么印象?很可能,像中东的媒体精英们,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人们,对中国的印象,是受了该剧的影响,只是自己都没意识到。
这部迷你剧在夸张“中华帝国”方面大概要算最极端的例子,还有其他一些文艺作品,没有这么浓墨重彩,但于有意无意之间传达了近似的消息。不过要明白的是,这类描绘经常并非善意,而是从另一个方向黑化中国,强调威权、冷酷,甚至像黑洞一样的吞噬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近年来,随着国产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制作精良的国产游戏开始出现,其中不少游戏更是主打中国风元素。近日,国内知名游戏公司叠纸游戏旗下十七折工作室就公布了中国风开放世界动作游戏《百面千相》,以此为契机我们就来盘点下今年公布的中国风国产游戏。
《百面千相》
由叠纸游戏旗下十七折工作室研发的多平台中国风开放世界动作游戏《百面千相》于11月10日正式官宣,并放出了首支PV。据官方介绍,玩家将作为百面先师,行走在这祸乱之世,与众多殊途之人结识,理解其信念并化为面具,付诸最残酷的交锋之中。本作将会登陆PC、IOS和安卓以及PS5等平台,目前尚未公布确切发售日。
《百面千相》描绘了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中国风开放世界,玩家可以在游戏世界中感受到独特的中国气质,自由探索多座融合历史考据原型再创作的中式古城,随心穿梭于高山、森林、河流,感受四季变化,探索各地的独特风景。
玩家可以在游历世间的旅程中结识不同的角色,在故事里不断理解每个人的信念,感受乱世下每个人个性的极致绽放,和他们从陌生甚至对立中逐渐走向理解、共鸣,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众生,理解自己的信念。
游戏的战斗模式使用的是以快节奏攻防转换为核心的冷兵器交锋动作系统。角色的动作设计不仅体现出了中国风特色,而且具备丰富的派生机制。玩家可以通过对敌人战斗方式的理解,以及对动作系统的熟练运用,获得兼具挑战性与成就感的战斗体验。
《雾隐》
自由漫画作者,狼烟动画创始人之一@狼烟无言,近日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已经开发了一年多的独立游戏项目《雾隐》。根据@狼烟无言的介绍,本作是一个架空少数民族风世界观的网状叙事向角色扮演游戏,目前已经写了20多万字的剧本,完成了前篇80%的美术内容,程序部分也在推进中了。
在这个游戏世界中,充满了致命的毒雾,一旦误入雾中则九死一生。玩家扮演的角色为了救中雾毒的姐姐,成为了善于用虫的医师的弟子,开始学习用药草和虫皿救治自己的姐姐,以及帮助镇上的居民,深入感受各个家庭的悲欢。随着剧情推进,他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剑拔弩张的种族纷争之中……
除了跌宕起伏、充满情感的主线外,本游戏内还有众多可以互动的超过100名NPC:例如把所有家当都用来养猫的猫痴老太,满腹抱怨不愿工作每天只想躺平的丧气青年,住在祖上留下来的豪华大宅里却每天与垃圾为伴的老头,为了生存不得不偷鸡摸狗的小男孩等等……
大部分NPC都有各自的故事线,根据玩家的选择不同,会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人生。这些NPC并非独立存在,作为同一个镇子上的邻居,他们不但会相互在背后八卦他人,之间的故事还会有交集。
《燕云十六声》
在今年8月24日举行的2022科隆游戏展ONL发布会上,一款中国风国产游戏让不少玩家眼前一亮、惊艳众人,那就是由EVERSTONE自研的国产开放世界游戏《燕云十六声》。
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与宋代的交替之时。一首《虞美人》,千古词帝李煜没有盼来故国与爱人,等来的只有一杯牵机酒。自唐末流火遍地,到兵戈扰攘的五代十国,直至宋初战火初熄。旧的英雄,已随烽烟与传说远去;新的侠客,面对浩瀚江湖,又将去向何处?玩家将在这历史底色浓重的乱世背景下,扮演年轻的侠客,一袭鲜衣、一匹骏马,带着好奇心闯入世界,迎来属于他的冒险与挑战,并将完成属于他的使命传承。
游戏元素包括骑马、战斗、狩猎,这个巨大的开放世界也有许多地点供玩家探索,比如草原、竹林、城镇等。本作中会有许多影响游戏进程的选择,玩家在不同国家的战争中选择自己的立场,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身份,如医生、商人,甚至是流浪者。游戏中会有多种不同的玩法风格,如剑术、武技、甚至是太极等,可以混合搭配剑法、近身战等战斗。
《射雕》
依旧是网易,在今年的网易520发布会上,网易公布了一款神秘新作——《射雕》,该作正是基于《射雕三部曲》IP正版授权研发的“射雕江湖•大世界武侠冒险RPG”。
在六月份开放的首次测试中,《射雕》就给玩家展现出了游戏的三大特点,分别是二次元风格下的新武林社会、原著经典剧情的重新演绎、以及以开放世界视角对原著背景人文社会的重构。
根据公开的消息,《射雕》是网易真正意义上的首款开放世界武侠端游,游戏使用虚幻4引擎打造,而作为一款“开发世界”游戏,《射雕》将区别于传统MMO重团本组队的主要玩法,它会更强调个人剧情和探索体验上的单机冒险感、沉浸感。
据悉,网易目前已经规划好了游戏后期若干大型时代进程,囊括了《射雕三部曲》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玩家可以邂逅射雕群侠、亲历历史变迁,甚至亲手改变某些人的命运和遗憾。
目前《射雕》并没有公布进一步的测试计划,以上次测试时至多不到30%的游戏完成度来看,正式上线恐怕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
《代号:致金庸》
在Spark2022腾讯游戏年度发布会中,腾讯正式公布了采用虚幻5引擎打造的武侠开放世界游戏《代号:致金庸》,并放出实机预告视频。从目前公布的实机演示来看,《代号:致金庸》依托虚幻引擎5有着非常出色的画面表现力。但是,演示中角色跑动和格挡动作就显得有些生硬,不连贯。从游戏暂定名还是用“代号”推测,这个项目应该还处于早期研发阶段,很多细节都还不完善。
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金庸作品中的经典角色,杨过、郭靖、乔峰、令狐冲等都将一一塑造进游戏内。在这些角色塑造过程中,《代号:致金庸》基于UE5的写实表现,结合原著小说描述和经典影视形象,深入剖析和挖掘人物的形象、行为、性格,同时结合同时期的传统文化元素,以现代审美还原经典角色。
另外《代号:致金庸》将引入更加新潮的叙事方式,采用悬疑、解谜、探索等代入感更强的剧情元素,在充分还原原著剧情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诠释,让玩家能从新的角度领略金庸作品的魅力。
在招式设计方面,研发团队专注于动作表现力的打磨,在设计初期加入武术指导,协同制定角色动作的节奏、关键Pose设计、动作衔接细节,使之在武功体系、战斗尺度、原著设定三个方面更为严谨。
同时借助物理引擎和UE5带来的技术提升,《代号:致金庸》将武功表现和环境互动融为一体,使得“摘叶飞花”“剑气袭人”等强视觉冲击力的武功表现成为了可能。
《逆水寒手游》
对于网易的“最后一款端游”《逆水寒》,应该很多玩家都不陌生,甚至还体验过。在如今的手游热潮下,《逆水寒手游》当然也不会缺席。在今年的5月17日,《逆水寒》手游正式开启了预约阶段。
在网易公布的实机视频中,《逆水寒》手游所展现的光影效果和画面品质都相当出色。如果真的如官方所说是游戏实机而非CG的话,这次《逆水寒手游》不得不说在画质这块确实又将国产手游提升了一个档次。
此外,在国庆前夕《逆水寒手游》曾进行过一次“盲盒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游戏都呈现出了较高的完成度,包括角色动作、战斗机制、副本内容以及配音、CG、剧情演示等部分,都能看出游戏距离最终成品已经不远了。
虽然《逆水寒手游》脱胎于端游《逆水寒》,不过由于近年来MMO这个品类在市场上逐渐受到冷落,因此游戏已经脱离MMO的范畴,内在核心游戏模式与生态已经被全面颠覆和重构——摒弃所有传统MMO积弊和陋习,在游戏中大胆尝试了开放世界的设计,并且毫不掩饰的像市面上经典作品取经,试图突破传统MMO重社交、贵养成、高压日常的玩法。
《锦衣卫》
《锦衣卫》由独立游戏开发者离忧先生(曾开发《剑魄》)带领6人小团队开发。在今年3月份,离忧先生在B站公开了一段长达16分钟的实机演示,公开了这款演示内容相当惊艳的独立武侠作品,极高的游戏品质吸引了大量玩家的关注。
得益于虚幻5引擎的强大能力,《锦衣卫》的画面表现力可以说十分出色,实机演示中虽然有掉帧的现象出现,但游戏中的各个场景都十分精致,并且从演示内容来看,开发团队似乎还在游戏中制作了天气系统,既有晴空万里的场景,也有阴郁的雨夜。
在玩法层面,根据官方的说法《锦衣卫》被定位为一款ARPG游戏,玩家将可以在城区打听情报(接任务)然后前去目标地点作战,也可以装扮自己的庭院等、修炼武功等。比如在实机演示中,官方就为玩家展示了拿到情报后,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调查,并找到目标人物或所需物品。
战斗层面,《锦衣卫》延续了些许《剑魄》中的特色,战斗较为硬核且偏向魂Like风格。而从实机演示内容来看,游戏的战斗过程比较写实,同时也需要玩家拥有更快的反应。
《魂》
今年2月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游戏公司突然丢出了一款开放世界作品,并仅仅通过一段实机演示,和公告里对游戏未来的许诺,就获得了超百万的玩家预约。
游戏并没有说自己是个中国风游戏,不过可以从目前透露出的各种画面和设定来看,确实算是中国风。
获得玩家认可的,是游戏简介中对“不逼肝不逼氪”的种种美好承诺,类似游戏无体力限制,没有副本等解放玩家体验的反传统MMO的设计。不过游戏明面上确实没有实打实的副本需求。不过地图中多样的秘境玩法其实也可以算是副本的一种,玩家仍然需要进入这些“秘境”等玩法中获取提升自身能力的装备以及各种材料。
除此之外,游戏还有一套堪称丰富的旁支玩法。游戏中光是生活玩法就超过了10种,包括常见的锻造、编织、炼药、炼金等其他MMO常有的副职业技能,也基本包揽了游戏从获取材料到打造成品的全部过程。
就在官方画了9个月的大饼之后,游戏目前在11月5日开启了限量测试。目前来看只能说确实是小厂,在很多方面和大厂确实不能比。
《师父》
《师父》虽是一款老外做的游戏,但是要说到中国风,确实一点也不少。他们曾经制作过融合了中国武术风格的在线动作游戏《赦免者》,《师父》则是他们出于对中国功夫与中华文化的敬意与热爱而创作。这是一款以激烈的肉搏战为特色的第三人称动作游戏,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功夫学徒在复仇的道路上,追捕凶手的故事。
在游戏中,玩家将扮演一名武师,在童年时期目睹自己的师父惨遭屠戮后,踏上了一条复仇之旅。敌人的势力盘根错节,复仇的旅程漫长而艰辛。但面对这一切,玩家既不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潜行,也无需考虑各类选择所带来的后果,只需将挡在面前的敌人一一打趴即可。
《师父》的战斗模式相当传统,所有的连击、防反、格挡、闪避都需要玩家通过“搓招”来完成,并没有所谓的“招式一键释放”。在游戏中,玩家被打倒后可以选择立即原地复活,但代价是角色年龄的增长。
从20岁开始,角色的每一次死亡都会增加年龄,增加的幅度和同一关卡内的死亡次数有关。而年龄的增长除了会让角色的外貌产生明显区别外,还会提升攻击力、增加经验值、减少血量上限,总体而言是获得了增益。
游戏中的场景比较考究,可以看出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度研究,从白眉拳馆贴的春联,墙上挂的狮头,到对决时候的竹林,灭门时的暴雨,还有各地三三两两的麻将桌,都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功夫片元素。
《暖雪》
《暖雪》是一款暗黑国风动作Roguelike游戏,由烂泥工作室制作,于2022年1月19日发布正式版以诡异的“暖雪”为核心打造了一个完全架空的黑暗奇幻世界,玩家将扮演代号狴犴的侠士去讨伐五大家族,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世界。
《暖雪》讲述了在一个架空的东方世界中,有一个庞大的帝国名为“龙”,由龙帝和四个家族共同统治,现任皇帝龙武帝登基二十七年的当下,居然在七月盛夏下起了雪。此雪不寒且温,会使吸入的人染上怪病,并最终化为失去神智的怪物。
坊间皆传,是因龙帝逆天改命,四大家族助纣为虐才使人间遭受神罚。玩家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黑暗世界中扮演一位来自民间组织慈母教的杀手——狴犴,踏上旅途,诛灭堕落的五大家族,并逐渐揭开暖雪的谜团。
游戏一共有五个难度,分别是细雪、中雪、大雪、虐雪、狂雪。开局默认为细雪难度,需要通关当前难度后才能解锁下一难度。
游戏中拥有六大独特宗派,十二种核心玩法,搭配海量神兵与圣物,每种圣物拥有四种完全不同的特殊效果,神兵又能与特定宗派联动诞生奇妙反应,每一次进入世界都是一场全新体验,选择你最喜爱的玩法,用万般过关方式,挑战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