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比不上意大利一个林琴学院?看看我们学些什么

宋朝是一个重视文化的朝代,文人辈出,犹如过江之鲫!从北宋建立到南宋灭亡,高质量的文化人一直没有断过。

要想有文化,必须重视教育。宋代的教育制度很完善,除了官办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外,民间办学也相当发达。北宋初期,官办的基层教育还没有建立起来,但是民间的“乡党之学”已经快速发展了,乡党之学包括“私学和书院”,都是首先由私人创办。

特别是书院这种相对规范的教育机构,北宋初年就开始大发展,涌现出了有名的“四大书院”。

一、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北宋初正式扩建为书院,公元980年受到宋太宗的奖励。到了南宋1179年,朱熹兴复书院,更是声名大振,陆九渊及后来明朝的王阳明等人都曾在此讲学。

二、岳麓书院。始建于公元976年(宋太祖时期),公元1015年,宋真宗赐书“岳麓书院”。到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栻二人主持讲学期间,是岳麓书院全盛时期,学生达1000人。到清朝康乾年间,书院再次复兴,一直到清朝末期。

三、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前身为睢阳书院。公元1009年,北宋宋真宗赐名为“应天府书院”。到了1043年,应天府书院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升格为国子监的书院,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

四、嵩阳书院。创建于北魏年间,开始是个道观。后周时改名太乙书院,宋景佑三年(1036)赐名嵩阳书院,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相继在此讲学,一直沿袭到清朝。

到了明朝,书院也很发达。如大儒学家王阳明为了发扬心学,也非常醉心于创建书院,他先后创建了赣州的濂溪书院,绍兴的稽山书院和阳明书院。因为王阳明太有名了,所以他的门生学徒众多。

那么多的书院,究竟学些什么呢?答案就是《四书五经》。不管什么大儒来到书院,都是讲四书五经,翻来覆去地讲,颠来倒去地讲。

如南宋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就一心推广他的理学,他的老对手陆九渊则在他创办的象山书院推广他的心学。两人都认为自己的“大道理”是“真道理”,经常争论不休,还轰轰烈烈地搞了个“鹅湖之会”,面对面地辩论。

两人争论什么呢?如吾心即是宇宙,格物致知,人的本心是什么等。明朝的王阳明,重点是格物致知,致良知,正人心等。就是强调要做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有良心,要讲道理,做守法的公民等等。

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在书院里面学习,他们学的就是这些东西。程朱理学也好,阳明心学也好,他们最重要的成效就是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外国人也注意到了中国这种教育体制的可悲性,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就评论说:“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这一新儒学构成了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直至19世纪后期。其结果是用理性的补充和对原理的阐述加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这十分有利于无可比拟的中国文明的持续性,但其代价是形成了一种与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相反的、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

不得不说,这个老美说到太深刻了,太有洞察力了,直击我们的软肋。

在我们的书院大发展的时期,意大利人创建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和自然科学研究院。

公元1088年,意大利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创建之初,它主要研究语法、修辞和逻辑学,后来增加了天文学、医学、哲学、算术等。

1088年是中国的北宋元祐三年,皇帝是宋哲宗赵煦。当时的书院已经很发达了,学生在里面学习儒学和经学。宰相吕公著年纪大了,辞去了相位,以吕大防和范纯仁为左相和右相,激烈争论是否废除王安石的新法。此时距离北宋灭亡的1127年已不足40年。

时间来到了1603年,这一年,又是意大利,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以“学院”命名的科学研究机构,命名为“林琴学院”(在这之前已经于1560年创建一个时间很短的,近代历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研究机构“自然秘密研究会”)。50年后,又创建了齐曼托学院。

“林琴”这个优美的名字原意为山猫(猞猁),这种动物目光锐利,象征对自然的敏锐洞察力。林琴学院最繁荣的时期院士达到了32人,而且他们研究的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字、生物、生理学等等。

同样是在1603年,正在中国的明朝后期万历年间。大明江山已经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这一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理学的极端人物,王阳明的追随者李贽在监狱中用剃刀自刎。李贽提倡童心,反对假道学和伪君子,被明朝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抓进了监狱。李贽不甘受辱,自杀明志。

明朝的传统教育,书院仍然是一支重要力量。西方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中国,但是面对庞大的传统体制,西方传教士无力改变和撼动。书院和宋朝一样,传播程朱理学,仍然分成几派,整日争论不休,没有一丝半点的科学精神。

有时候,我们回顾历史,不免悲从中来: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特色产物,它始于晚唐,盛于宋,历经元、明、清,历代创建的大小书院,有7000余所。光是南宋建立的书院就达到了300多所。它是私人创办发展,是官办教育的重要补充。

可是书院带给我们什么呢?还是孔夫子的儒家文化。几千所书院,没有一所传授一丁点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东西,没有一点“睁眼看世界”的意思,自说自唱、闭门造车。

现在,我们有几千所大学和几百所研究院,从精气神来看,似乎还有当年的“书院气息”!这才是我们应该警惕的。

霍格沃兹第一课:“分院帽”为你指定学院,为什么不是你想去的?

前段时间,哈利波特某手游上线,让“哈利波特”这个IP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原著梗和手游梗频繁刷屏,就算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粉丝,也会被这盛大的开服阵仗与热度吸引,下载游戏“恶补”一波魔法知识。这让游戏公测不到一星期,就取得登顶国区 App Store 游戏排行榜、获 TapTap (手游评分平台) 安卓站热玩榜、新品榜第一的好成绩。9月14日晚,官方更在游戏中举办的开学烟花秀上,绽放了带有“下载量突破 1000w+”标语的烟花。

一、“分院”的随机与自选

即使游戏在体验上最大程度地减少“铁粉”与“麻瓜”之间的壁垒,但不可否认的是,《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这款游戏的成功,最大的关键还是“铁粉”——距离原著《哈利·波特》的完结已经间隔14年之久,距离电影最后一部上映也过去了十年,这就决定了这款游戏承载了哈利·波特粉丝太多的期望。

一位哈利·波特迷在游戏上线后,将之称为“新一代中年人的怀旧情结”。这位粉丝认为,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欢《哈利·波特》,是因为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魔法世界,人物、价值观都非常完整。很多早期预约这款游戏的用户,是首先对IP感兴趣,将之视为精神寄托,然后才是关注“游戏”本身。

游戏制作方显然很能理解这种“精神寄托”,从游戏的宣传阶段,就以“沉浸式”的体验牢牢圈住了HP“铁粉”的心。首先在 9 月 7 日开启全平台预下载后,网易对所有预约用户拨打了入学通知电话,通话背景音乐还是电影中的主题曲《海德薇变奏曲》。同时在 B 站搜索《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会有猫头鹰给你送来一封入学信,极度还原哈利波特中的情节。

在真正进入游戏后,各种服务原著粉的细节和彩蛋也随处可见。比如在玩家移动的时候,左下角的移动轮盘会显示足迹,样式对应哈利波特电影中的“活点地图”;比如在对角巷韦斯莱兄弟开的“韦斯莱魔法把戏坊”,哈迷们能见到最终之战后幸存的乔治·韦斯莱;比如宿舍系统中观察室友状态的钟表,几乎和《哈利波特:密室》中韦斯莱一家的钟表一模一样。

而被粉丝们讨论最多的,还是分院仪式。

在原著中,第一次提及分院仪式是哈利刚入学的时候。仪式的内容,就是一顶奇怪的帽子(“分院帽”)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唱一首关于四个学院的歌,然后每个一年级的新生都要把它戴在头上,由它决定你被分到哪个学院。不管是书里还是电影里,每个要戴“分院帽”的孩子都很紧张。因为在分院仪式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哪个学院。

和原著一样,游戏里所有玩家在“入学”后都要经过分院帽洗礼,只不过游戏给了玩家充分的自由,只要点击“我再想想”,就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学院。游戏系统分配的学院和玩家自身意愿之间的差异,是关于“分院”的最大讨论点。

二、自我审视与期望落差

虽然游戏中的分院是随机的,但在原著中,每个学院都有其特质与代表的人物。这就让熟悉原著剧情的玩家对于学院有所“钟情”。

(1)、格兰芬多(狮院)

格兰芬多以创办人戈德里克·格兰芬多的姓氏命名的,这个学院招收学生的特点,必须具有胆识、气魄和豪爽。原著也几乎把一大部分的主人公和正义之士都安排在了格兰芬多,哈利的父母、邓布利多校长等优秀的巫师和女巫都出自格兰芬多。但也不排除有一小部分的反派人物,如小矮星彼得,背叛了正义,追随着他所谓的主人——伏地魔。

(2)、赫奇帕奇(獾院)

赫奇帕奇以特别擅长与食物有关的魔咒而闻名,也许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四大学院里拥有学生最多,最好心的学院。赫奇帕奇的学生以正直,忠贞,诚实,不畏艰辛为特质,虽然相比其他几个学院很少出现非常杰出的魔法师,但也是最少出现黑巫师的学院。在“三强赛”中代表霍格沃兹参赛,兼具实力与品德的塞德里克就是出自赫奇帕奇学院。

(3)、拉文克劳学院(鹰院)

拉文克劳学院所招收学生的特点,是头脑精明、睿智博学、非常自我。而拉文克劳最具代表性的学员,就是被孩子们认为行为古怪的“疯姑娘”卢娜。她总是特立独行,比如在观看魁地奇比赛中,她头上会戴着一顶大大的狮子帽。但她也是最聪明的,总会在DA大军遇到困难时想到主意。

(4)、斯莱特林(蛇院)

斯莱特林的的学生代表着野心勃勃,精明,领导才能及老谋深算,原著中关于出身斯莱特林的主要人物,也因亦正亦邪的立场而被塑造得尤为立体。比如严厉专情的西弗勒斯·斯内普,小天狼星的弟弟雷古勒斯·布莱克,主角组的老对头德拉科·马尔福。贯穿《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大反派伏地魔,也出身于斯莱特林。

对“铁粉”玩家而言,对四大分院的情结,与其说在于对学院所传承的文化,不如说是因为被某个小说人物吸引从而对学院的特质产生兴趣。在这样一款RPG游戏中,玩家自然希望代表自己的游戏人物能够与自己喜欢的小说人物有所交集,甚至成长路线乃至人生路线出现重合。换言之,游戏中的“分院仪式”,实际上是玩家为魔法世界中的“自己”划定职业生涯——是勇敢地与伏地魔正面对决的格兰芬多勇者,还是建筑起魔法世界一砖一瓦的赫奇帕奇“无名英雄”;是在关键时刻以智慧力挽狂澜的拉文克劳谋士,还是在正邪之间寻求“最优解”的斯莱特林野心家。

遗憾的是,游戏里的随机“分院”不会以玩家的特质为依据,而玩家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学院,也不会存在客观的自我审视。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分院仪式”完成后的玩家在各自学院里的遇到“同伴”,几乎都脱离了原著对各分院的学生所描述的特质。如果不是剧情的强制设定,估计玩家将面对的也是与期望截然不同“职业生涯”。

三、职业选择考虑因素

事实上,即使如原著一样有“分院帽”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分院,最终学生是否适合被分到的学院,也一直存在争议。比如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

在原著中,贝拉特里克斯毕业于斯莱特林学院,但实际上,贝拉特里克斯似乎并不具备斯莱特林所追求的精明。她总是过早、过于明显地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透露给别人。在蜘蛛尾巷的时候贝拉特里克斯为了证明自己极受主人的信任,竟然直接告诉斯内普“黑魔王把他最宝贵的东西都托我保管”。而贝拉特里克斯最终也是因为轻敌与大意,被愤怒的莫丽·韦斯莱杀死。

无论是全凭自身的喜好,还是只依靠他人的评价,最终都会跟标准或者期待存在落差。这也是当下许多应届毕业生在择业时所面对的问题:到底是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还是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职业的选择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选择接近自己专业的行业

2、分析自己最终的目的

3、可持续发展性

4、持续获得快乐和幸福感

5、不同地区对工作的影响

6、学历的影响因素

最佳情况,是能够结合以上所有的考虑因素,找到满足所有因素的工作。但大多数时候,人们只能够找到满足2 - 3个,甚至只有1个因素的工作,而且最终能够被纳入考虑的因素都不会是第四项。对于这样的一份工作,就个人而言也不会有“喜欢”或者“合适”可言。

知名调查咨询公司盖洛浦从20世纪90年始,持续20多年访问了189个国家的2500万名员工,调查雇佣关系。调查结果是,只有13%的员工享受并积极工作,而24%的人则厌恶自己的工作。剩下的63%,实际上就是对工作既谈不上喜欢,也不觉得十分合适的人,这使得他们兢兢业业但又浑浑噩噩,没有什么规划,别人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很少主动改变自己。

四、职业优势定位

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做什么样的工作能够获得幸福感,本质上就是找到职业优势。人与人在做事和思维方面天生就存在差异,差异使每个人都存在各自的长处与短板,从而影响职业选择。比如有的人天生喜欢被别人打交道,但有的人不喜欢和别人过多交流,更喜欢独自思考分析;有的人擅长从零到一的搭建,有的人则擅长不断地完善和优化;有的人喜欢在自己专业领域不断钻研精进,有的人则喜欢指导别人或是带领团队。这说明,职业优势不仅仅是一个人表现出的突出能力,也包括做事的思维或者方式。而职业发展,就是要立足于职业优势,在具备天赋的领域里不断投入,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工作的动力。

然而对于自身职业优势的定位往往非常困难,不少人会陷入“外向者陷阱”和“内向者陷阱”。简而言之,就是性格外向的人容易找到自己的优势,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能量进行外向探索尝试,在试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但外向的人也因为有很强的环境性和延展性,更有可能被外部任务驱动成“万金油”,最终无法围绕自己的核心天赋去积累优势。而性格内向的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低估自己,自信心不足,忽略自己的天赋和优势,而且比起与外界互动更倾向于自我探索,导致缺乏外界的有效验证,也很难找准自己的职业优势。

要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从而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工作,需要从自我洞察和身边的人的评价找到自己优势定位。

自我洞察可以通过问自己三个问题,来思考自己的优势:你做过哪些有成就感的事?你做哪一些事之前会充满期待,愿意把时间花在上面?你认为如果自己努力的话,可以擅长做哪些事?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就等于做了一次自我洞察。如果洞察能力比较强,在回答完这三个问题后就会对自己有一些清晰的认识。但是,完全通过自我探索就能找到优势的人不多,而且自我探索也会存很大的盲区,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身边的人的评价。

所谓“身边的人”并不局限于家人或者朋友,导师、同学等、又或是团队领导都可以。向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对应自我洞察时的提问:在以往的工作或者学习中,您觉得我做过的哪件事做得比较好?在团队中,您会乐意把哪一类的任务交给我去做?哪一种我之前没做过的工作,您觉得我可以去尝试?

通过“自我洞察”和“他人评价”的对比,一定程度上可以收集到更多信息,从相同和差异中找到真正的优势,但这两种方式依然存在一些主观性,可能还会有一些“隐藏优势”不容易被发现,这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职业测评工具辅助。

(1)、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

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测试根据每个人兴趣的不同,将职业人格分为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和现实型,每个人都是这几种维度不同的组合。根据测试结果,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倾向,从而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

(2)、职业锚测评

职业锚理论产生于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教授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所谓职业锚,是指在职场中一个人在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Ta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东西或者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人们在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测评根据人的价值观,分为自主型、创业型、管理能力型、技术职能型、安全稳定型、挑战型、生活型和服务型8类,通过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在做重大职业选择时可以帮助自己取舍。

(3)、盖洛浦优势识别

盖洛普公司基于长期研究,将 34 项天赋才干划分四个维度:执行力、影响力、关系建立、战略思维。通过测评,可以在职业选择找到与自己突出才干匹配的工作机会,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

(4)、MBTI

MBTI又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外倾E-内倾I、感觉S-直觉N、思维T-情感F和判断J-理解P 4个维度,并据此形成16种人格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在职业选择上会有一定倾向性,例如INTP倾向于做研究,ISTP倾向于体系化、流程化的执行,ENTJ则倾向于带团队。但并不是说某一类型就只能做什么工作,这个指标主要是帮助测试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方式。

(5)、DISC

DISC理论基础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在1928年出版的著作《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常人的情绪),后来的学者进一步将这个理论发展为测评,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DISC测评。该测评主要从“任务-人际”和“直接-间接”两个维度出发,将人的行为分为支配型、影响者、稳健型和谨慎型4种基本风格。不同风格的人在职业选择上有不同的倾向性,同时即使在同一岗位类别上工作方式也会有差异。

通过自我洞察、身边的人的评价与职业测评工具的结合,可以较为全面地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从而在择业上有明确的方向。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应届毕业生不得不承受较大的就业挑战。在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充分了解自身的职业优势后,还需要依靠好的渠道找到匹配的工作。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