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玩手游网

张辽威震逍遥津,是如何实现八百破十万吴兵?其实这才是事实真相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94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真实历史上,少有双方大军对峙之时,武将出阵单挑的情况发生,但是那段历史上,却真的涌现出了很多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甚至能力敌万人的名将。例如关羽,能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来去自如;赵云、曹仁分别率几十骑,冲散敌方大军的阵型,救出被困的部将;丁奉曾雪奋短兵;甘宁曾百骑劫魏营,等等。但是说起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还要当属魏将张辽。合肥之战,他先以八百破十万,后威震逍遥津,两度差点生擒孙权,从此成为了江东的噩梦。说到此处,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张辽为什么能够在兵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重创吴军,是因为魏军个个能以一敌百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莫说普通士卒,就算曹操的贴身保镖典韦,也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一敌百,否则他也不可能战死于宛城之战。那么张辽是如何创下这个神话的呢?其实他之所以有此成就,除了自己部队精锐(这八百人都是特意招募的勇士,相当于勇死队),还有各方面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盘点一下。

一、张辽自身的骁勇

张辽,字文远,原属吕布麾下,出身于并州,是一个非常骁勇的人,也是一个敢于犯险的人,当初他随曹操平定柳城,就立下了阵斩单于蹋顿的战功,之后南征北战,其骁勇也未减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合肥之战的时候,他才能够进能“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己名,冲垒入,至权麾下”,退能使“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够在逍遥津伏击孙权,甘宁、凌统等悍将“以死捍权”的情况下,“几复获权”。

二、孙权的“配合”

当然了,在绝对的兵力差距下,个人的骁勇并不能起到太大的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为什么张辽不但能够以少胜多,还差点生擒孙权呢?这与孙权的“主动配合”脱不了干系,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孙权作为江东之主,却自己去给对方当奸细,事实没有这么荒唐,仅是指他犯了三个大错,给了张辽可乘之机。一是防御措施不完善,当初小霸王孙策还在世的时候,他就因“意尚忽略,不治围落”,遭到了敌军的突袭,幸得周泰拼死相救,而逃得性命。可是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再一次让敌军顺利的长驱直入。

二是轻易犯险,从孙策“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一言中,我们不难得知,孙权并不擅长统兵,而更擅长理政,可他偏偏亲临了前线。而且到了前线之后,他还将自己置身于了最危险的处境中——大军尚未集合完毕的时候,他身处敌军突袭范围内;退兵的时候,处于后军之中。这样不但会使自己犯险,还能激励敌军的士气,毕竟敌军首领就在眼前,说不定拼一把就能因功封侯的诱惑并不小。三是各将领拥有自己的部曲,很难形成配合,这也是为什么张辽能够轻易进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双方士兵各有所长

除了张辽的骁勇,以及孙权所犯的错误之外,张辽能够取得这一战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双方士兵各有所长——吴军擅水战,甚至可谓水战无敌,其军容的肃整,让曹操忌惮不已;魏军擅骑战,毕竟他们吸收了张绣的西凉铁骑,以及吕布的并州铁骑。合肥之战发生于陆上,东吴士兵相当于以卵击石,溃败十分正常;张辽则相当于,以己之长取彼之短,若不大获全胜,才是怪事。

四、兵力对比并没有这么夸张

虽然孙权发动合肥之战,的确动用了十万兵马,《三国志》记载:“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张辽也只率领了八百士卒——“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但是真正开战的时候,并非是八百人直接与十万人火拼,否则的话十个张辽也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张辽进攻时候,孙权的大军还没有集合完毕,一直之间根本反应不过来,再加上张辽“杀数十人,斩二将的威慑”,吴军的战力并不强。等到孙权登上高处,发现张辽兵马不多的时候,才下令合围,也是这个时候,处于第二梯队的潘璋才冲上来,斩杀了两个士兵,使大军不再后退。

到了逍遥津一战的时候,张辽所率,便不再只是八百人,很可能除了少量士兵留守合肥,其余兵马倾城而出了,而这个时候,孙权也不再是十万兵马,他的大部队已经回撤,被伏击的仅是他所在的后军,仅有甘宁、凌统等将领,以及他的们的部曲,这一战的精彩,在于张辽对时机的把握,而不再是兵力差距,以少胜多。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张辽以八百破十万的神话,并不仅是因为他和其麾下士卒的骁勇,不过我们并不能因否认张辽的能力,毕竟同样的情况下,并不是谁都能够做到这一地步,创下这样的辉煌。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盘点长期抵御东吴的魏国名将,文武双全的陈登,威震逍遥津的张辽

东汉末年分三国,从此群雄并起,烽火狼烟,无数令人敬仰的枭雄应运而生,在乱世挥斥方遒,用智慧和勇气谱写了属于三国的传奇史诗。《三国演义》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诠述,书中描写了无数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形象,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志勇双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大刀阔斧的关羽;嫉恶如仇的张飞等等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然而,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一些曾经极度辉煌却不是很能被人记住的英雄,这里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有哪些是很重要却被人遗忘的英雄吧。

一、陈登

陈登,东汉末年的将领,官员。为人爽朗,智谋过人,少年时便立志要扶世济民,从小饱读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的时候被举孝廉,担任了东阳的县长。年纪虽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深得百姓敬重。后来被徐州牧陶谦提拔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使得遭到战争破坏的徐州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建安初年因向曹操献消灭吕布的策谋而被封为广陵太守,在职期间,赏罚分明,重整官吏,为曹操筹划了一只精兵,恩威并济成功化解了薜州武装,转为己用。建安三年陈登帮曹操围吕布于下邳城,就算被以亲人为要挟也没有违背忠义,最后吕布伏诛后,陈登被封为伏波将军,陈登不仅仅在治理百姓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在为将用兵方面也毫不逊色,能文能武,此乃良将!

二、文聘

文聘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曹操起兵征服荆州后,文聘认为自己不能保全土地,是失职,该罚,不能弃主,曹操佩服其骨气与忠心,于是以厚礼招待文聘,又授予文聘军队,命他与曹纯追讨刘备,赤壁之战后命文聘为江夏太守,控制北兵。黄初七年,孙权以五万众攻打石阳,包围文聘,情况很危急,但是文聘坚守在城中,孙权履攻不破,驻扎了近一月也没有成果,只能将军马撤去。文聘听闻后开城领兵追击,大破吴军,从此“名震敌国”

三、张辽

“威”之一字是对张辽最好评价,擅长使用绿沉枪,不仅能武还能文,文韬武略来描述他一点也不为过,早期随吕布征战的时候就常常能独挡一面;投降曹操后又屡立战功,曾征战讨伐昌豨、袁绍,斩杀辽东单于——蹋顿,俘获乌桓人二十多万。曾经在合肥以一旅劲师的兵力独挡孙权倾国的兵力,在甘兴霸大战,名声威震逍遥津(甘兴霸、逍遥津,地名)。东吴的小孩听见张辽的名字,晚上都不敢哭,张辽成为了江东六郡的噩梦。这样的人,作为将士,此“真将军”也!

四、满宠

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开始在曹操手下任职县令,管司法,以执法严格为人清廉出名,后来转任为汝南太守,开始参与军事,曾经参与过赤壁之战。后来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坚守到援军的到来,曹丕在位期间,满宠负责荆州测的对吴作战,后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战功赫赫,逝后被封谥号景候。

当然,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远远不止这些,先扒出这些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兴趣可以多去了解一些关于三国英雄的故事,多看看各类解说三国的书,除了《三国演义》中那些被戴有金指环的英雄,还有很多平凡又不普通的值得敬仰的英雄的事迹等着你去发现。

你还知道什么吗?来分享一下?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一书,小编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更多攻略
游戏推荐
更多+